《和孩子做队友》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作者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强调了作为父母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呼吁父母们不再以权威的姿态对待孩子,而是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与孩子一起成为真正的队友。这篇文章给予了父母们思考和启示,引发人们对亲子关系的深思。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一)
最近才读到这本书,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我的孩子已经7岁了,我在想,如果在孩子小一点的时候就能读到这本书,我是不是会少焦虑一点?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诚恳。
作者贺岭峰虽然是心理学博士,但同样也是一位新手爸爸,他在书中坦言,初做父亲时也是内心一片茫然,踩了很多坑。
作者从父亲的角度,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犯过的错误分享给大家,并为迷茫的家长们提供帮助,从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到管理孩子的情绪,从建立亲子关系,到帮助孩子成长和独立……关于育儿的每一个课题,这本书里都提供了详细的方法论。
同时,作者作为一名心理学博士,无疑为这本书提供了理论支撑,加上作者丰富的育儿实践,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育儿书。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二)
文 | 继芳翎馨
亲子关系,是一生的学问。总有人说,童年的创伤要用一生来治愈。
在生孩子后,我常常就在想:“我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让他能成长得健康、有责任、懂尊重,能快乐?”
在《和孩子做队友》这本书里,我看到比较多的是:让孩子能自己做自己的事,让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更强。
我有这种感觉,当奖励机制不够的时候,做事的激情也不足。大人如此,小孩子就更是的。
可是,小孩子的自我驱动与小孩子的自律有时候也成正比,自律的孩子内生动力也强。比如,小孩子上学考试、小孩子学习钢琴、绘画等兴趣班、小孩子写作业等等,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都将展现出不同的状态。
父母应该与孩子一道,做陪伴者、鼓舞者和记录者,而不是和他们斗法,其乐无穷。
未完待续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家庭教育书
作者是一个心理学教授,但是这本书却很少专业性的名词,即便有,也不影响阅读。也就是说,如果不刻意强调,我们都不太会注意到作者的这个身份,更让人觉得作者就是我们身边或者说我们自己这样的父亲。一个普通父亲如何当好父亲的,书中提到作者为了和自己的女儿有话题可聊,专门去研究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紧跟潮流,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而现实生活中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大多数父母是不懂又不学的。
这本书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讲大道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就没有绝对万事皆通的道理,看这本身确实能带来一些启发,特别是对于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或许能转变一些看问题的角度。
这本书还有一个亮点,在书的最后,作者的女儿对自己父母教育的一种评价,一种对话性质的交谈,不多也就几百字,算是这本书的一个彩蛋。从孩子这一面印证了作者的教育方式还是很成功的。
全书是观点为主,中间穿插一些来自家长的问题,既有讲学习,也有讲生活,更有讲将来步入社会,算是一本比较综合的指导家长提高认识的一本书。里面有些问题和观点应该是做父母多少都会遇到的,带着问题去这本书里找答案,应该也是不错的。我当初就是在新华书店偶尔翻看后发现有些问题是我自己也有困惑的,才买来寻求答案的。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是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分享给我们的亲子教育书,正如贺教授所说,即使从事心理教育三十五年了,面对自己的孩子,他仍然是个新手,初做父亲时,他的内心也曾一片茫然。
所以在这本书中,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经手的案例给我们分析孩子的情况,提供一系列亲子沟通行动指南。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蕞重要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不要对孩子的未来有恐惧感。那些被投射在孩子身上的不安全感,其实都是来自你自己,你要作出调整,大人一旦觉得安全了,你面对的世界就安全了,你对孩子的态度就会有所改变。
◾️不要有焦虑感,不要以焦虑的心态来面对世界,教育是个慢活,放松一点挺好的。跟孩子在一起相处蕞重要的是营造氛围,家庭是心灵的港湾。
◾️不控制孩子。很多父母放弃了自己,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愿望。实际上,孩子是一个独 立的生命,要让他以自己的方式绽放。
‼️除此之外,作者在书中还提到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以及怎样帮助孩子成为学习高手等等有效措施。
时代的改变,要求父母改变过去权威者的角色,做孩子的好队友,享受亲子关系,辅助孩子的成长。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五)
《和孩子做队友》是心理学博士贺岭峰的书。此前曾在社交媒体上关注过他的动态,对他的教育理念比较认可。
私以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归根结底,可以归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
教育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如上级对下级一般,而是双向的,就如同感情一样,一定是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件事。
所以,教育别人,其实是教育自己。父母在教育引导孩子时,口说无凭,言传身教比说一千道一万更有力;社会在批判未成年人时,是否也需要考虑时代和社会风气的因素?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更重要了,这也是社会对教师群体师德格外看重的原因,教师群体如果能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学为人师,又怎会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教育是个大而宽泛的话题,父母是与孩子最为亲密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要想成为教育者,于为人父母却是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与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在满足“结婚生子”这个条件后,顺理成章的结果。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教育不好,管束不了,又何来教育儿女呢?
反之,如果一个人能很好地自律,同时在学业、事业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成就,那么他的孩子也差不到哪儿去。所以,尽管教育方法众多,专家们也多有建言献策,其实最为根本的方法,可能还是掌握在父母手中。
《和孩子做队友》书里,主要列举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学习习惯,如何帮孩子成为学习高手,如何管理好孩子的情绪,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如何帮助孩子成长与独立,如何防止孩子走向深渊,如何帮助孩子融入社会几个要点。
在这个大纲里,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应的内容展开阅读。所有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都无法复制到一个孩子身上。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孩子先天性格优势、自身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所以,任何教育方法都不能照搬照抄。而教育是一项最需要用心的工作,只要有心,就能观察到孩子的发展变化,能和孩子交上朋友,孩子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父母们面对这面镜子,如果认真思考,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沿袭到孩子身上,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教育呢?为人父母,能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又顺手把自己完善了,这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六)
要多多和孩子去做快乐的活动:人一旦开始笑,就可以驱散其他的情绪,无论是恐惧、哀伤、愤怒或者攻击,都可以通过微笑消解。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方式可以给孩子带来欢乐,让日常变得丰富多彩。作为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孩子进行这些活动。 你见过同意孩子不写作业的家长吗?一个支持孩子的妈妈是如何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同意孩子不写作业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解决一切的家教难题,心理学教授分享非常实用的养育经验,提供亲子沟通的行动指南。 如何帮助孩子成为学习高手、管理好情绪、帮助孩子独立与成长、如何帮助孩子融入社会?让孩子珍爱生命,拥有使命、愿景、价值观…… 我非常赞同和孩子做队友,上学的时候就特别羡慕人家的父母。羡慕那种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的父母,也非常喜欢和这样的孩子交朋友。 还好我那时对家长也没有抱什么期望,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多么的失望。但是心里面的遗憾总是存在的,这种遗憾,在我成长以后才明白。 一个不学习、不读书、不懂爱、不会沟通……也不知道固定时间陪伴着孩子去运动的家长,真的是一辈子也没办法弥补的遗憾。 在我的心里,大人总是忙碌的,总是奉献的。可是,成长为大人以后,真是特别讨厌他们的这种奇怪的借口。 哪一家的大人不忙碌,哪一家的大人不辛苦?可是,为什么有的大人就那么理解和关爱自己的孩子呢,为什么就能做的那么优秀呢? 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好的答案,好像除了抱怨就是八卦。于是我自己爱上了读书学习,健身运动。 从来没有想过能够做一个优秀的大人,最起码要做一个心里少一点遗憾的,平凡的,但是不庸俗的大人。 听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讲过,他在面对要有宝贝的时候,那种惶恐的心态让他读了许多书。而这些书帮助他们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父母亲。 不仅教育好自己的宝贝,也帮助了许多人。这样父母幸福,也让孩子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多么棒啊! 感觉人真的要做到这样子,才能够算是不虚度岁月静好。 还好,现在的好书特别多,尤其是对孩子和家长都有帮助的好书。读一本本的好书,看看别人的人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相信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期许,可是,不是每一个父母都懂得,如何让自己和孩子快乐的相处成长的模式。更多的人,需要有美好智慧的人旁观点悟。 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自己过的一地鸡毛,哪有那一种美好温馨的心情来旁观开导你? 在自己的床头放一本好书吧,《和孩子做队友》没有高深难懂的理论。只有非常科学实用的,美好接地气的方法。 非常认可书里面说的学习问题,表面看很复杂,其实很简单。一切从来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情绪的问题。一个孩子是否优秀,一定要看家长的情绪是否稳定。 首先,学会和孩子做队友,学习做一个幸福的家长。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才能得到你想看见的人生答案。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七)
有很多父母苦于孩子不好好学习,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似乎不能跟你犟个几句,今天就过不去。
恕我直言,孩子之所以这样叛逆和不爱学习,一点也不怪孩子,而是怪家长“管太宽”。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了,孩子不管能行吗?那还不得上天啊?
我之前曾经也是个“包办型”妈妈,从孩子穿什么,吃什么到学什么,怎么学,试卷分析,学习计划和步骤拆解,我都亲力亲为。
看起来是个很负责的妈妈,实际上孩子一点都不领情,不仅学习还进步,还连连退步外加心理崩溃。
真应了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在《和孩子做队友》中说的一句话:学习问题从来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情绪问题。
真是父母盯得越厉害,孩子越拖拉,父母包办得越多,孩子学习越差。
贺教授认为,孩子才是做事情的主体,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这时他才有为事情负责的意愿。
是啊,父母总是想让孩子少走点弯路,将来少吃点苦,所以一听到老师说孩子哪个作业没写完,哪次考试失误了,就焦虑得跟孩子马上废了一样。
于是各种催促,各种监督和督促,不曾想孩子不仅不领情,反而觉得父母眼里只有自己的成绩,于是就跟父母不是争吵就是冷战。
父母觉得孩子真是不懂自己的苦心,孩子觉得父母拿大人的优越感来逼迫自己。
现实中亲子关系的冲突还真是这样,一提作业鸡飞狗跳,不提学习时母慈子孝。到底父母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持续进步呢?
之前我也以为对孩子盯得紧就是为他好,直到读完了《和孩子做队友》后,才明白自己之前的做法是大错特错,怪不得管得越严,学习越倒退。
父母对孩子要做的是陪伴而不是监督,是援助而不是指责,是支持而不是苛求。
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一定要管,但要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及时出现,至于怎么学?孩子学什么?什么时候完成?完成的质量怎么样?
这样往往让父母焦虑和不满的,都是越界。这些啊,原本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咱们父母只需要做孩子的一个队友,要跟他站在同一战线去面对外部的压力。
话说呀,亲子关系的和谐,让孩子能情绪稳定可比单纯学习和做作业重要多了,你想啊,孩子只有愿意跟父母多说学习上的事,多说自己遇到的问题,咱们做父母的才能使上劲,帮上忙。
这时咱们的建议对孩子来说是“雪中送炭”,违背孩子的意愿催学习是“火上浇油”,也难怪孩子不愿意搭理父母。
所以说,不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做好孩子的队友,孩子才能越变越好。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八)
心理学博士贺岭峰说没有比孩子上学更长的工作时间了,假如将一个孩子比做一个打工人,早上六点半就需要起床开始打工,晚上六点半放学,中间也就是午休有个吃饭休息的时间,连上班人的上午茶下午茶都没有。
回到家还有近四个小时的熬夜加班,且这一切都需要脑力的高速运转,好容易休息,还有补课这样的换形式加班,等同于无休,让你一个大人这样你受得了吗?
就是在这样学校家庭的连轴转中,一个个阳光灿烂的少年被熬的面带菜色,内心荒芜,一个高中生找到贺老师,自己是优等生,却没有了活下去的欲望,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关键是孩子的父母对此一无所知,还一直以为孩子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好少年。
这样的情况已经十分普遍,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人生被无止境的学习占满,没有一丝空间留给自己,而父母却常常寄予厚望,关注他们在学业上的进步,却忽略了孩子情感上的需求。
贺岭峰在新书《和孩子做队友》写道: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解决一切家教难题,做孩子的队友,才能很好地辅助孩子成长。
如何成为孩子的队友,贺岭峰说起码要学会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保护孩子,不袒护不庇护,但是在孩子需要的情绪价值上,多给予肯定少给予批评。
2.增强孩子的自信,每个孩子都有其无法忽视的优点,当父母的首先要看到优点,你的认可才是孩子最大的底气。
3.尽可能多给予陪伴,人生短短几十年,孩子能在我们身边多久,最后最值得回忆的,都是当初的陪伴时光。
4.适当的放手,世界并非都是安全,但不能将孩子永远圈在安全区,适当让她去面对才是快速成长方式。
5.守望相助,孩子长大逐渐会有自己的生活,相信孩子的能力,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相信他会比我们更强,我们只需要观望随时做好一个安全的港湾。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总会遇见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和孩子做队友》中,贺岭峰从一个学过心理学又踩过教育坑的父亲角色出发,用自己曾走过的弯路,总结出来的经验,提供给万千家长。
在书中,贺老师从如何培养孩子内在学习动机出发,讨论了包括孩子学习习惯如何管理情绪,到如何成长独立,建立亲密亲子关系,最后如何融入社会等八个章节,囊括了教育孩子途中的方方面面,教我们在教育问题上多停停多想想,要做孩子队友,永远不要做孩子的对手,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快乐自由的成长。#娃读书的那些事#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九)
作为一个三年级孩子的父亲,翻看这本书《和孩子做队友》,感觉更多的是,这一本和同为学生家长闲聊的文字记录,话题不沉重,同时也少了刻板印象中,心理学家或者是知识分子,对于讲明白,讲透一个道理的那种老学究的气派和语气。这本书更多是平等交流,这样的平易近人方式和生活化的语言风格,更容易让人接受观点,不觉得被“填鸭”和“灌鸡汤”。
当时代对于个体的学历要求更加注重,使学习成为阶层晋升渠道的唯一方式时;当一个人的阶层晋升渠道变得越来越狭窄,使得学习的压力很容易从父母亲手中施压向自己的孩子时……曾经和一个同为孩子父亲的朋友聊天,他说在地球上没有哪一种生物会像人类一样,硬生生会把自己的后代逼得如此残酷,甚至逼得去跳楼。想想这话题,确实很可怕。已经“功成名就”的家长,会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好的生活而对孩子进行学习上的施压;处在晋升渠道狭窄口的父母,会为了不让孩子的阶层退落而给孩子施加学习的压力;最后,处在最底层的父母,不愿孩子没有希望的活在未来生活,也同样会对孩子加以施压。以上三种施压的总是被冠以“为你好!”的外衣,让孩子背负着痛苦和压力。。
我们几千年的家庭伦理教育,将父母和孩子天然的形成了不平等的关系。由此带来的撕裂式的沉默,以及漫无目的的管制,使得亲子关系一度紧张。尤其是在当下更多不确定,更为紧张的生活压力下,亲子关系也愈加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话题,使得每一个父母都不得去回避该怎样和孩子相处。
其实,这本书的书名《和孩子做队友》就给出了答案,“和孩子做队友”跟他们并肩作战去迎接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和孩子们共情,去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们想要的和正在做的。
80年代出生的人都会对一部美剧《成长的烦恼》有所记忆,也就是在这部电视剧里,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有别于我身边以往任何一种的父子关系,剧中的父子俩竟然是可以就是一个“很男人”话题深聊下去,也可以在年龄的冲突上有更好的化解方式。身为心理医生的男主人公(父亲的角色),给所有的家长上了一堂活泼的影视课程,传递了和孩子做“知心人”的理念。
同样在这本书中,拥有心理学博士的贺岭峰教授给予了父母“正带娃焦虑中”所遇话题的解答方式。学习的话题永远是每一个父母不可逃避的东西,为孩子学习的如何让养成“自主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每个做父母永恒的交流话题。正如书中所说——“外在强化的增加,会逐渐把内在的动机转化为成外在动机,而外在强化应遵循边际效应而逐渐失去效能,使外在动机下降了,内在动机也就下降了”。
作为三岁孩子的父亲,我在陪同孩子学习写作业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孩子拖延作业的完成。最初,我以为他是注意力分散,或者说是多动症,但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一个非常答案,“孩子唯一能非暴力对抗父母的的方式,便是拖延!”“你不让我好过,我就拖延你的时间”。面对低效率学习,作者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效的沟通方式,从而推动孩子学习内驱力的形成,养成一个自学的习惯。
此书的珍贵之处,是分享了作者与其女儿的相处经历,可以透过一个成功的案例,或者说透过作者的处理方式,我们有理由认同“理论”的可行性和可借鉴性。
当然,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作者的亲子教育,最终获得成功并不代表同样的方式,一定可以是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得到“移植”。最终还需要各自“因地制宜”,书中所提出理论,从生理上、心理上都给予总结和验证,作为父母,再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多少可以进行参考和借鉴。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十)
你知道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吗? 你是否很多时候感觉很无力,不知该怎么处理和孩子的矛盾? 养老大的方法去养老二,行吗? 如何帮孩子融入社会? 怎样…… 此类问题,你有答案吗?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同样的,试错的机会也只有一次。人生不可以重来,何不多了解点亲子教育?换个视角,重新审视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少一些敌对,多一点温馨?
心理学博士贺岭峰,结合他三十余年心理学一线教学研究经验和专业知识,把父母和孩子的各种问题剖析得明明白白,包括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应对考试、情绪管理等这些家长最为关切的话题。 他是心理专家,也是一个父亲,书中有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也有一个个实际案例,读起来特别受用。 现代青年太多问题了,很多父母忍不住就爆发情绪。有的父母虽然克制了,但还是不小心暴露了内心的抓狂,敏感的孩子依然可以感觉到。作者归纳了父母的十三种会惹怒孩子的行为,比如—— 唠叨。 指责。 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冷嘲热讽。 随意评论孩子的朋友。 不允许孩子说话。 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 强迫孩子服从自己。 威胁孩子。 欺骗孩子,不诚实。 殴打孩子。 没收手机,切断Wi-Fi。 当众羞辱。 看看,我们触碰过多少条?
作者提倡,父母和孩子做队友。 这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想想啊,当父母和孩子如队友般相互理解、信任和尊重时,他们建立起的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形成的是一个稳固的团队。 作为队友,父母和孩子可以相互支持、共同成长;可以一起制定目标,共同追求梦想,互相帮助和鼓励,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共同合作和协调,他们可以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促使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 此外,父母和孩子做队友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模式。他们可以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感受、需求和想法,增进彼此的理解,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基础。这种平等的互动模式能够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使他们感到被尊重和重视,同时也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和孩子做队友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父母的角色和责任。父母依然承担着引导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并应该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辅导。同时,父母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权威和责任感,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安全。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做队友可以建立一种和谐、积极和支持性的氛围,促进亲子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成长。这种亲子团队的合作模式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责任感和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日子虽简单,但那些亲子问题可是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更让人焦虑、抓狂,比如择校、早恋、叛逆等等。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指向,那就是——爱!和孩子做队友——给予孩子们需要的被爱、被信任、被尊重。 时时谨记这点,我们也会成为更好的父母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十一)
文 | 夏鸢的暖心小筑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要与孩子一直相处和陪伴,那究竟怎样的陪伴才能使双方都感觉到开心和快乐呢?
在《和孩子做队友》这本书中,作者通过8堂课和多个答家长问的方式,来给我们上了一堂如何与孩子做队友的课程。
都说要与孩子成为朋友,那么成为朋友最为关键的是什么呢?
首先,书中讲到了如何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其实学习这件事如果太被动了,孩子就会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反之,如果孩子能够自主进行学习,那么他的未来和人生都将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他知道他应该为了什么而去努力。
自主学习的要素就是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有兴趣的,也就是兴趣是孩子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兴趣,就能够做得很出色。
书中说到,如何激发5岁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观察孩子的生活,5岁的孩子会有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搭建、画画等,这都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情,那么这个事情的专注时间就说明了孩子对于这件事是有很大兴趣点的,家长可以根据这些来找到孩子擅长的事情,从而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让他在未来就有可能从事这方面的事情了。
书中的第3课讲到了如何培养孩子成为高手,有三个最成功的方法,分别是:母语学习、体育和电子游戏。
为什么说电子游戏是最成功的方式之一呢?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从小会接触到这些东西,但是孩子会对这个东西上瘾的原因就是因为游戏里面的各种模式,这些模式是有一个相对准确的目标的,只要最终完成这个目标那就可以了。而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努力进步,甚至是强化,才能最终达成目标。
这就是电子游戏里的目标机制,那么如果把这样的机制用在学习中的话,孩子也是可以把学习当成我们闯关的最终目的地,从而去制定每天完成的必要步骤,一步步的往前走,最终就能把学业完成。
这就是本书讲给我们家长的课题,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学习这件事,家长不能唱反调,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把学习变成游戏化的程序,这样孩子就会更加从容的爱上学习了。
夏鸢的暖心小筑
绘本阅读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十二)
由黄渤主演的奶爸电影让观众笑出了天际。 他是一个单亲奶爸,自己开着一家洗浴中心,从小耳闻目染的小米爱上这个环境。但在大上海的外公希望黄渤能让孩子进入重点小学,以后能跟小姨到国外读书。黄渤也打着为孩子好的心态对小米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 先是托了关系找后门,结果领导失信,买了学区房,结果占了朋友的名额,抓紧一切时间陪孩子学习,更是鸡飞狗跳,天天上演世界大战。 最后他释怀,让小米在他喜欢的环境下自由成长。 相信这是很多父母的缩影。 全世界的父母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如果可以,愿意为他们开天劈地,上刀上下火海。父母被自己所做的感动万分,但往往最尴尬的是,却感动不了孩子。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操碎了心,孩子的成绩就是上不去,也不爱学习。 由心理学教授贺岭峰写的《和孩子做队友》针对父母头痛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他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解决一切家教难题。 这一书深刻地剖析了做为父母爱而不会爱的问题,作者用轻松的口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父母的问题。 很多父母最讨厌孩子的行为莫过于做事拖延,而孩子似乎也很喜欢用这种方式来惩罚父母。特别是写作业的时候,拖延更是让父母到了抓狂发疯的地步。 其实在孩子拖延这件事上,心理学上叫“被动攻击”。这是孩子让父母关心自己的方式,因为再也没有什么事能让父母暴跳如雷,只要我学习不好,做作业拖延,你们就得放下手头所有一切来关心我,我就是对你们不满。 那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必须要了解清楚,学习是一种学问,是讲技巧和方法的。 但我们都把学习当成无头脑学习模式,一个字不会写了,那就抄10遍、100遍,一道题不会做了,那就写个几十遍正确答案,作文没写好,那就抄个十来篇范文,错得越多,抄得越多,似乎这样就能提高了成绩。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却以为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我们只有让孩子喜欢上学习,才能让他由内向外自动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一味地强调无错论,做错了又怎么样呢?只有97分又如何呢?全班倒数第一又如何? 我们把孩子逼得太紧,跟孩子成了敌人,孩子也许心智没有大人成熟,但他们也不会笨,总会找到对抗我们的方法。 而我们只要明白一点,学习是孩子的事情,父母只能在一旁协助,也不能全权帮忙。 每天的作业让孩子学会分段写,即30分钟完成,休息5分钟,然后继续完成其他作业。 其次就是孩子写作业的周围不能出现跟学习无关的用品,简单到除了书、作业本、文具就行。 第三就是让孩子除了任务清单外,还要列愿望清单,学会自我奖赏,让孩子心生喜悦去完成作业,不是咬牙切齿地去学习。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十三)
之前有一位朋友找我聊天,因为他知道我的育儿方面非常有经验。
但其实他不是来找我要建议的,他是来跟我吐槽他女儿的。
他觉得现在的孩子太难养了,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
之前觉得他女儿的数学不是很好,所以和几位家长聊了一下,去报了一个奥数班。他一问其他孩子都能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的去完成,但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他女儿做任何数学作业。
她女儿说课都已经额外剩了,作业就不用写了。所以即使报了那么多课时费,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大的效果,成绩还是很差。
一门功课差了,他也不死心,觉得他女儿其他功课还能上去,所以他就让他女儿背英语。因为明天要考试,但是他女儿死活都不背,就跟他杠在那里,即使他打他骂他也没有用。他气的把她的书都给撕了,觉得这孩子没救了。
这样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冲突简直数不胜数。他说现在都懒得管她了,随她去吧,能长成什么样就长成什么样。
这是时代在变化,我们不能再以权威者的身份去和孩子相处,更应该做好孩子的队友。
《和孩子做队友》这本育儿书能让我们重新审视。亲子关系让彼此可以少一些紧张,多一点轻松和愉快。
教育专家方刚评价说:“贺岭峰教授既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又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这本书帮助父母们解决“爱而不会爱”的问题,让每个父母都在轻松阅读中,成为懂心理学、教育学的父母,从而为孩子开拓更为快乐、自由成长的新疆域。”
贺岭峰,是著名心理学教授,他长期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教授。
同时他也是一位理解孩子的好专家,因为他曾经也是一位父亲。
他说其他家长踩过的坑,他同样都踩过。
人生的路要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窄,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紧张。按自己的要求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但其实这往往是事与愿违。
贺岭峰在《和孩子做队友》中说,养孩子更像是养野草,而不是种庄稼。你天天除草、浇水、施肥,庄稼也不一定长得好,反倒是你给孩子开辟一块自留地,让它肆意生长,没准儿就功成名就了。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或者身边成功者的经历,有多少都是不听大人话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的?养孩子要学会知止,要学会留白。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只要在恰当的时候,我们做好恰当的角色就可以了。
遇到孩子问题的时候停一停,想一想,读一读《和孩子做队友》,总之,不要做孩子的对手。
在育儿的这条路上,能力再强的父母,学历再高的父母,再有钱的父母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满怀着爱心,孩子就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意。
《和孩子做队友》这本书是贺岭峰给全世界迷茫的父母的养育指南。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十四)
在和孩子相处这方面,做为父母的我们也是一个学生,特别是初为人父的我,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但是最后才发现自己给的并是不孩子最想要的。
在学习上,既担心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没有一个开心的童年,又担心对孩子太放纵耽误孩子的成绩;想孩子沿着自己的理想的方向走下去,好好读书,可以少走弯路;可孩子对此不愿意,到最后,孩子很痛苦,父母也很疲惫。
和孩子相处时一门大学问,有时候我想:不管怎么要求孩子到最后都会有遗憾,为什么不和孩子相处的快乐一点呢。
最近贺岭峰老师新出版了一本书,在《和孩子做队友》书中提出了很多解决亲子关系的方法,也让我们了解心理学教授是如何和孩子相处的。我推荐各位宝爸宝妈们看看这本亲子沟通行动指南,我们在面对孩子能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至少知道如何引导孩子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现在做的父母很累,当小孩的也不轻松。毕竟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凡,但是不能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
在孩子读幼儿园开始就要求自己的孩子每次都要得小红花,小学、初中更是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考第一,在和课后又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让孩子一刻不得闲。
父母就是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最后让孩子以为自己学的一切都是为了父母,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
《和还自己做队友》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
我们父母对孩子提出的一切学习要求,在孩子看来都是父母的想法,孩子并不这么想。就算最开始还是对弹钢琴是有兴趣的,但是被妈妈逼着练钢琴后,就再也体会不到弹钢琴的快乐。
在书中有句话说:“如果一个妈妈每天在家读书超过30分钟,你的孩子学习成绩是不可能不好的。”
在教育上我们都是想个领导一样给孩子布置各种任务:今天要得小红花,这次考试要考年级前十、这个月要考过钢琴几级。
以这种方式和孩子相处,孩子慢慢长大就会开始抗拒你,站在你的对立面和你做对。做为父母也就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
也许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看成一个小孩子,想要孩子努力的时候自己也陪着孩子一起努力,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毕竟榜样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是只要从我们的口袋里掏钱、脑袋里布置任务就可以的,而需要倾注爱心和努力。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段鲁思·奴妮维拉·斯坦能的名言吧:
孩子们并不属于我们……
他们是来到我们生活中的小小的陌生人,
给我们带来愉快和照料他们的责任,
但我们并不拥有他们。
我们要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
《和孩子做队友》读后感(篇十五)
进入三年级,每次鸡飞狗跳之后,孩子总会哭喊着问我,为什么三年级跟以前不一样了,为什么妈妈也跟以前不一样了?
有什么不一样?无非是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无非是没有考试,我也没有感觉到那么巨大的外部压力。
一二年级放学后在外面撒欢两个小时,回家还有大量的时间读故事书,搭积木。升入三年级之后,作业要写到九十点。时不时地还要面对辅导作业的妈妈情绪失控。
别说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也在崩溃的边缘。崩溃之后向孩子道歉,道完歉之后继续崩溃。他总是有本事一次次逼的我火冒三丈。
可是我也知道,他用他弱小的身躯对抗着我这个庞然大物,而且还在不断地膨胀中。
和朋友一起聚餐,没有孩子之前吐槽老板,有了孩子之后开始抱怨老师、孩子。朋友总是会说,以你们的学历,孩子怎么会差。
同事说,自己的孩子再差也不能比自己差,起码要上个985。
父母的起点太高,孩子就不被允许平庸。我想这也是我崩溃的根源所在,我那可笑的自尊心。
贺岭峰教授在《和孩子做队友》一书中提到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的成功可能会成为孩子的压力和诅咒。”
家长的执念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学会给孩子的人生留白,激发他们与生俱来的内在动机,而不是用家长强加的“外部动机”催熟他们。
和孩子成为队友,而不是敌人。
第一次认识贺岭峰教授,是看到他的一个小视频,他讲到了他女儿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出现在《和孩子做队友》这本书中。
他的女儿为了看动漫,开始在学校积极完成作业,自学日语,开始写同人文。这种行为看来似乎是不务正业。但是却促发了后续一系列的正向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
女儿在课堂上画漫画,他被请到学校,他给老师道歉,但是并没有批评女儿。
他在书中说,碰到老师告状,不要和老师统一战线,去批评指责孩子,老师不一定都是对的。而是要跟自己的孩子站在一起,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和孩子相互指责。
“与孩子对抗一定是以父母失败而告终。孩子的成长比我们快,我们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控制他的能力越来越弱,他的反击能力越来越强。”
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总有一天会失去孩子。
想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做的就是管理好情绪。不是孩子的情绪,而是父母自己的情绪。
贺岭峰教授提到:“情绪没有对错,只有接纳与否。”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处理好彼此之间的情绪,情绪处理不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坏的情绪就像一个巨大的防护罩,父母与孩子之间就是硬碰硬。要么孩子屈服于父母强大的威慑力,要么父母屈服于孩子歇斯底里的自我伤害。
所以只有情绪调节到位,你说出口的才是道理,否则就是相互伤害的武器。
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
面对不会做的题,写不完的作业,孩子会抱怨、会情绪失控。面对孩子这样的情况,家长往往也会情绪失控。
“你有抱怨发脾气的时间,已经不知道写了多少道题了。”
这是我说过的话,想必其他家长也有相似的经历。在我说完这些话后,孩子并没有放弃抱怨,而是开始找茬,更加激烈的反抗。
而他的行为会导致我无法压抑自己的怒火,所以我们家每周少不了几次的鸡飞狗跳,彼此伤害。然后相互道歉,和好,过几天又开始吵。
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原来所有的问题来自于父母,而不是孩子。他在慢慢地适应身份的转变,而我却嫌他的动作太慢。在成人的催促之下,他无法适应,只能不断地释放出负面情绪。
而他释放出的负面情绪,恰恰是他寻求帮助的讯号。
你不接纳孩子的情绪更可怕的是肆意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控制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当我们开始接纳孩子情绪的时候,或许我们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