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文字生涯》读后感100字

《文字生涯》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3 08:45:19
《文字生涯》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7-13 08:45:19   小编:

《文字生涯》是一本关于文字创作的书籍,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阐述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工作者。本书不仅提供了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还强调了写作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字创作的本质和意义。

文字生涯读后感(一)

这本自传给人最强烈感受是:文学性突出于哲学性。萨特的笔触深刻而畅快。童年的俏皮交织着法德宣战的末日感,不确定性以萨特的乐观态度阐释。文字精巧,常读常新。

萨特把自身比做“文字家产”,以文化的光辉反射着家庭。外祖父具有“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思想,教萨特读许多书;外祖母正因对什么都持怀疑态度,才成为天主教徒。母亲给予如姐姐一般的宠爱;父亲早逝,唯一的指引在于“我的儿子将来不要进海军”;生活富足,但无财产继承权——地产与房产给年轻的继承人照出他稳定的形象,这些他是没有的。外公外婆的宠爱与母亲地位的无足轻重使他在生命早期便有一些“存在主义危机”。因而他说:“我既不稳定也不完整”。

我觉得幸运的是萨特没有穷其一生去追寻意义和固定。他生活着,因为他已经在生活中了。他没有去做“原生家庭矫正”,后世同样身陷圜土的我们才得以在他的书籍里找到另一种生存方式。就如书中所说:文化救不了世,也救不了人,它维护不了正义。但文化是人类的产物,作者把自己摆进去,从中认识自己,只有这面批判的镜子让他看到自己的形象。

文字生涯读后感(二)

一年半前读了三联版,les mots三联译成词语,新版网格的文字生涯更为切题。

新版网格补了不少九十年代后比较红火的作家,萨特,加缪都被加了进来,可惜的是新系列质量比较差,收齐了老版网格,对这套书有点意兴阑珊,买了几十种就放弃了。

萨特六十岁写的早年回忆录,十岁左右的样子,三联版有25万字,这版只有12万字,我忘记三联是不是加了其他东西。

萨特出生不久就没了父亲,对于这个没什么记忆的父亲自然没什么感情,不需要俄狄浦斯情结,就可以独占母亲了,这个高大的母亲被迫回娘家,接受父母的重新管教,其实外公还好,萨特挺喜欢他的,有点像黑塞的外祖父,都有大书房,为他们以后的写作生涯奠定了基础。老外婆就不行了,欺压挺厉害的。

少年神童,是萨特对自己的标签,但是外界不那么像,他说雨果喜欢吹牛,是自私自利的雨果主义者,其实他也是,看看波伏娃在独白里的吐槽就知道了。

晚年的萨特有一段内心独白,一生以笔为剑,年少轻狂过以为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最终明白书虽然有用,但是文化无法救世,也救不了任何人,它的力量是微弱的。萨特的一生卓尔不群,又臭不可闻,但是母亲会说,随他去吧,悠着点儿,随他去吧。我想,波伏娃会说,人都是要死的。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萨特和加缪,闹崩的双子星,最近看七星文库,加缪的四卷全集,真辣手啊,还没看萨特的多少钱。今天倒是把企鹅的精装莎士比亚全集拿下了,慢慢来吧,慢慢来吧,余生虽然不长了。

文字生涯读后感(三)

萨特的力量来自于一种野蛮的、原始的事物,一种源源不断,川流不息的生长,仿佛他的写作就是他的存在本身。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作家对文字的精准的简化把握的追求,萨特对文字是毫不吝啬而一泄如注的,如果你不将它视为一些满篇累牍的废话那么它就变成一种极有生命力的坚硬的文体,活着的文字化石,海边悬崖上的火烈鸟,春天某次暖风吹来的乱糟糟的柳絮,文字在这种锤炼中变得很有感染力,变成一种极为内化的语言,谁说语言一定要描述世界呢,存在主义最喜欢用排山倒海般的比喻便是一点佐证。

他的确一往无前地往前写,对于身后留下的痕迹看都不屑于看一眼。而我是最羡慕这种生存态度的。我对于自由的羽毛过于爱惜以致于我将自由限制为它必须是的那个样子。我吸收了萨特的语言,将之变为一种现实。

我也常常体会到进入萨特童年那般困境,对于扮演自己的角色一职乐此不疲,总是热情得过了头。我通过过分的表演展现出做作的技巧,从而使自己逃离这个角色本身,我用我的狡猾去成为我自己,去成为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不同的是,萨特执拗而勤奋,我骄傲且懒惰。

我们作为人有时过于自大、傲慢、偏执,我们展现表演的同时却不能真正的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而常常自以为是的认定自己有着充分甚至无限的自由。这糟糕的自尊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挫败,而这挫败的来源恰恰自于对于成为“人”的存在的过分追求。我们总是自诩要成为真正的自我,但往往连真实和自我的定义都无法指出,于是我们幻想自己成为了一个纯粹的人而忘却自己的平庸。

萨特的自嘲早已超越了自嘲,这种自我坦白不以坦白为目的,就像他的存在不以存在为目的。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我们现在能够对他进行盖棺定论,但他本人早已超越这种定论,使得我们的评说显得毫无意义。

一切源自虚无,且终将进入虚无,而中间的暧昧和模糊,则是叫做生命的巨大存在。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