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学生在语文作文中展现出了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思想内涵。他们通过作文,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情感。他们用文字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展示了自信和坚定的态度。
2017届高三语文作文300字篇1
2017年全国卷三语文作文试题解析_2017全国3卷高考作文立意点评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0 年前高考的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1/5页2017届高三语文作文300字篇2
2015南昌市高三语文调研考试作文解题立意及评分细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静静地看着,老人竿起竿落,没多久就钓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一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你为什么不要?”小孩答道:“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要了这篓鱼,没多久就会吃完,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听了孩子的话,老人指了指手里钓竿,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啊,想要钓到鱼,可不是完全靠它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解题:
关键词:钓竿、可不是完全靠它
钓竿:喻指工具设备等。
可不是完全靠它:经验、技能、机遇、智慧、耐心、心态等。
句子关系:想要钓到鱼,可不是完全靠它,两句话之间隐含递进关系
立意:
切合题旨:
观点明确,立论深刻,思维缜密,层次清晰
能够阐明两者之间关系
例如:
(1)虽可假于物,更需己之长
(2)贵在能而非在器
(3)“钓竿”诚可贵,“方法”价更高。
符合题旨:
符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没有论述两者之间关系
例如:
(1)钓鱼之法
(2)要靠(后天的能力、努力、心态)
(3)要靠(经验、技能、机遇、智慧、耐心)
偏离题旨:
内容浮泛,立意肤浅,言不由衷,信马由缰
偏离题意,及格线(36分)以下;
1.不关涉材料
2.泛谈成功、创新等
例如
(1)成功需奋斗努力
(2)成功不可复制
(3)自己动手(从小孩角度)
(4)天真的后果
不合题旨
转移论题,逻辑紊乱,胡乱嫁接,肆意拼凑
完全离题30分以下;扩写、续写15-25分
结构:
结构完整,字数800字以上,正常给分。
结构不完整的:
1.700字—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700字以下,少于36分。
3.400字以下,少于20分。
论据方面:
(1)论据准确、充分、有时代感
(2)论据不足
(3)全文大篇幅古代事例
(4)材料不能证明观点(注意分辨将材料和观点牵强勾连现象),视为无效字数
(5)注意区分准确的类比材料和无病呻吟的宿构语段
赋分要求:
一类卷:54分—60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清晰,语言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二类卷:48分—53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三类卷:42分—47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有适当的议论分析,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四类卷:36分—41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缺乏议论分析,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五类卷:0分—35分(完全不切题,文体特征不清楚等)
其他扣分说明:
1.完全套作,18分以下给分;
2.抄袭阅读材料或其他文章的(有据),10分以下给分;
3.没有标题,扣2分;
4.语言不流畅,错别字较多的,酌情扣分,扣满6分为止。
5.字数不足:700字—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700字以下,少于36分。
400字以下,少于20分。
2/5页2017届高三语文作文300字篇3
同样是搭乘缆车赏景,有人体会到了轻松游览极目楚天的乐趣,有人缆车摇摇晃晃,令人提心吊胆的恐惧,还有人认为缆车缩短了人欣赏美景的时间,令人遗憾。缆车无疑是现代科技的典型代表,受到游客褒贬不一的评价。其实,科技既能帮助我们发现美,又能阻止我们感受美。只有合理驭剑,趋利避害,才能不为双刃所伤。
无可厚非,缆车的出现为减轻游客的疲劳,帮助观者接触、欣赏那些原本难以触碰的美提供了可能。也使旅游景区能够承载更大的游客量,获得更大的利益。然而,便捷意味着高速,原来需要细细品味的美只能走马观花,降低了感受的质量。同时,高速就意味着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后果比预想的要可怕得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游客在乘坐缆车时担惊受怕,无法定下心来好好把玩美景。可见,缆车受到的赞誉和诟病都是合情合理的。
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尤其在高科技和新生事物领域表现的极为突出。当我们声称科技的发展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世界,加速人们奔向美好新生活时,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废水废气,网络传播造成了大批网络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更别提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了。这些案例给科技发展的高速、便捷之说结实的打了一个耳光。由此可见,科技发展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并不像说的那样完美无缺。如果它的利远大于弊的话,或许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但一旦他的弊,包括一些潜在的危险过甚,可能会将人类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合理驾驭这把双刃剑就显得尤为重要。
拿不久前流行的“APEC”作例,首都一反常态的干净与整洁,天空出人意料的一碧如洗,给各国首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不明就里者不清楚,这是多地同时限号,首都怀柔郊区猛种万株植物的功效。国家把光鲜的一面展示给了世界,又为什么不向着这个方向更常态化的推行政策,推动变革呢?其实,如何趋利避害,困难不在做法而在方向,只要人们深刻理解利弊所在,方法总比困难多。
缆车太快,我们不妨合理限速,以保障游客足够的观赏时间。缆车太晃,科学家的智慧足以提高其舒适性。总之,晓明利害之后,我们可以对科技作适当的修改和创新,毕竟人性化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合理驭剑,才能不为双刃所伤。
3/5页2017届高三语文作文300字篇4
2015年南昌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下山的游客络绎不绝。缆车给游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大家的议论和感慨。
有人说“缆车真好,一路轻松游览,居高临下,极目楚天。”
也有人说:“坐缆车是轻松,可一路摇摇晃晃,让人提心吊胆,哪有心情赏景呀!”
还有游客说:“这缆车太快了,还没看清美景,就匆匆过去了。”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写一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方面
一、切合题旨:
观点明确,立论深刻,思维缜密,层次清晰,
能够阐明两者之间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
可从两个角度来立意:
(一)从缆车的角度
例如(1)合理驭剑,不为双刃所伤
(2)缆车观景(某种载体)有利有弊
(二)从游人的角度(人与环境的关系)
例如(1)心态各异,景致不同
(2)角度不同,世界不同
二、符合题旨:
符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例如:
(1)心态决定你的感受
(2)境由心生
(3)立足自身,择路而行
(4)找适合的方式,赏最美的风景
(5)正确对待事物的利与弊
三、基本符合题旨:(41-36分)
1.没有综合理解材料提炼观点
2.只是从某一方面或某一角度来立意,如泛谈美景、缆车、快慢、胆怯等等。
例如:(1)徘徊胆怯,不如大胆超越
(2)放慢脚步,细观美景
(3)一“缆”众山小
(4)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风景
(5)美景无处不在
四、不合题旨(30以下)
转移论题,胡乱嫁接,肆意拼凑,文体不明,与材料无关的观点都视为不合题旨。
例如:
“听听多面之词”“漫步人生路”“靠自己去攀登”“”冰封夕阳”“成功没有捷径”“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以勇开道,细心前行”等。
扩写、续写材料的作文20分以下。
4/5页2017届高三语文作文300字篇5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解题及范文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解题解题
借助于语言综合运用的形式,考察语文知识。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本题要求从“音”和“形”的角度写。
四个例字,分别为四种声调,又分别是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字。较理想的文段是能够联系例字表现出四声构成的音韵美,能够结合造字法表现出例字的形体美。
⑴开头要用规定的句式总领下文,没有运用此句式或运用不当扣2分
⑵没有通过例字表现形体美或音韵美的,每种扣4分
⑶只写了部分例字表现形体美或音韵美的,每种扣2分。
⑷没有用说明或描写的表达方式,扣6分。
⑸没有用排比或比喻的,各扣2分。
⑹语言不够连贯,结构不完整的,扣2分。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范文1
中国的汉字,既有动人的音韵,又有优美的形体,也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字的含义。例如“山、明、想、旦”四字包含了四种声调,第一声舒缓从容,波澜不惊;第二声轻快明亮,像水流潺潺;第三声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第四声,干脆利落,如波涛拍岸:四声交汇,共奏出自然的和谐之声。我们还可以将汉字的含义与形状联系起来,“山”是象形字,那中间突出的一笔不正是孤耸的山峰吗?“明”是会意字,左日右月不正是带给我们光明的天体吗?“想”是形声字,上声下形而心不正是思念的基础吗?“旦”是指事字,不正是早晨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吗?汉字就像一个个灵动跳跃的音符,谱写出了中华文化的华美乐章。15分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范文2
汉字作为中华瑰宝,既音韵和谐,又形体优美,也有丰富的意蕴。看那“山”字,中间一竖像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四周被连绵的山脉包围,好不庄严!“明”字是光亮清晰之意,左边的日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右边“月”就像是弯弯的玉钩悬挂在空中,“明”字的发音就如曼妙女子的一声嘤咛,清脆悦耳;“想”字下形上声,心字横卧,托住“相”,匀称舒展,“想”读作第三声,如莺啼般婉转;“旦”字,一轮红日刚刚跃出地平线,看似简单的笔划透出刚劲,充满了活力。汉字,如一篇篇动感的画面,让我们置身其中,观其形,听其音,悟其意,感受它无穷的魅力吧!13分
2014届高三南昌第二次模拟考试小作文范文3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天既在亲近汉字,又在使用汉字,也在感受汉字的魅力。
汉字有音韵美,让人朗朗上口:汉字有形体美,让人心生美感;汉字有含义美,让人遐想无限。“山”字绵延起伏,“明”字代表一日一夜,“想”字下形上声,“旦”字代表一日之初。这四个字代表了汉字“六书”中的会意、象形,如山字为象形字,就像是山脉一样起起伏伏,高高低低;旦字为会意字,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表示一日之初;明字也是会意字,表示过了一天一夜,不就是明天了吗?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发现。8分
2014届南昌高三二模考试大作文材料解读及审题立意
2014届南昌高三二模考试大作文优秀范文2篇
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