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我能做产品经理吗》读后感精选

《我能做产品经理吗》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0 01:55:12
《我能做产品经理吗》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8-10 01:55:12   小编:

在《我能做产品经理吗》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对产品经理职业的思考和感悟。他强调了产品经理的重要性和必备素质,同时也指出了成为产品经理的挑战和困难。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更深入了解产品经理的职责和要求,以及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这个职业。

《我能做产品经理吗》读后感(一)

有一说一,书里关于产品经理这一职业的相关内容,质量是很高的。可是内容之外,这书的一些细节就是让我感觉不太对。或者换个呼应此书主题的方式说:我看这本书的用户体验不佳。

这本书一度让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它。我在豆瓣打三星还是四星之间反复横跳了几次,这篇书评的标题也是改了又改。我不能说这本书不好,可是也确实不想把它推荐给朋友。

这套书的形式是,由编著团队采访各个职业的资深从业者,然后由专职作者来进行写作。因此书的行文流畅而有专业感。接受采访的三位产品经理(快刀青衣,唐沐,邱岳),也提供了非常多的干货内容。

例如快刀青衣老师提到了一个案例(p128),让我这个程序员很感兴趣:

我觉得快刀青衣老师说得很对。这样的情况,就算技术人员在确定需求的阶段没意识到,在实际开发阶段,总应该发现问题并且反馈上去。称职的工程师,应该对各种可能的用户使用场景有认知。

唐沐老师有一个关于用户体验的章节(p164),非常的精彩。他的主要论点是,完整的用户体验始于用户听到产品的那一刻,终于用户用完并且扔掉产品。在这中间,用户的第一印象,接触产品,购买过程,开箱体验,使用产品,产品售后,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产品经理去认真思考。仅仅关注用户使用产品的这一个阶段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

唐沐老师举了苹果公司的例子加以说明。苹果在产品包装上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任何一个苹果产品,如果你在开封之前摇晃它的盒子,里面的每一个部件都是非常稳固的,你不会听到里面哗啦哗啦地响。这样的细节虽然是在用户真正使用产品之前,但是也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感受。

说得好。接下来我就要用唐沐老师关于用户体验的观点,来谈谈这本书为什么让我感受不好了。

(做一个诚实声明,在读这套书之前,我从来没用过得到公司的任何产品)

这套丛书是得到公司出品的。产品经理的这本书,采访了快刀青衣,唐沐,邱岳三个人,其中快刀青衣排在最前面,也只有他用了网名而不是真名。

快刀青衣是得到APP的产品经理,也是得到的联合创始人。这就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

于是在真的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我就觉得这书有得到的软广告嫌疑。用户体验-1。

但是举贤不避亲嘛。而且如果快刀青衣提供的内容质量过硬,就相当于给得到品牌做了一次出色的推广。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我觉得我能理解编著团队的做法。于是我抱着诚恳的态度开始了阅读。

快刀青衣老师没有辜负我的信任,他提供的内容,和另外两位老师的质量一样好。

直到我读到了第183页,这一页是快刀青衣署名。

(暴躁预警)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曾经在中国公司加班到烦,现在逃去了外企的程序员,看到这段,我人直接炸了。

明明是个不紧急的功能,你凭什么让研发团队一定要一个月内做上线啊?晚两个月又能怎么样?你个产品经理没能力预估研发的工作量吗?

你说“都不要回去了”大家就都不回啊?你哪里来的权力啊?你们得到公司,原来就是这种工作环境,这种领导风格啊?

(暴躁结束,用户体验-1024)

这本书本来已经给我建立了得到品牌的良好形象。但是读完这一段,我对得到公司不剩什么好印象了。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说,这本书的目标读者,都是很反感这种无理加班的(谁不反感呢)。而这段话被印在了书里,只能说明负责这本书的产品经理对用户体验感知不深,对用户需求理解不到位。

从普通读者的角度说,我得出了以下结论:得到的产品经理兼联合创始人会大方地把这段话说出来,作者能把这段话写下来,总编审核的时候也没有删掉这段话,以至于这段话最终被我读到了,只能说明得到公司上上下下都不觉得这种无理加班是有问题的。那我只好劝读到这里的各位,万不得已不要去得到公司上班。

《我能做产品经理吗》读后感(二)

广义上来说,从整体上负责一个产品(比如饮料、家具、服装、电子产品)的人都可以被称为“产品经理”,不过我们常用的是它的狭义含义:互联网产品经理。

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在21世纪初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而出现,从业者中的佼佼者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乔布斯被称为“最伟大的产品经理”,他改变了手机的形态,推动人类向全面智能的时代前进了一大步;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被人称为“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他做出的产品微信改变了中国人日常交流的方式;百度前产品副总裁俞军、理想汽车的李想等,也都是著名的产品经理,他们的努力成就了我们如今的生活样态。

第一章 行业地图

从20世纪20年代美国宝洁公司出现世界上第一位产品经理到今天,产品经理的历史不过百年。

产品经理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职业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一职业依然陌生。

35岁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是一个坎,如果你25岁大学毕业就开始做产品经理的话,这个坎甚至应该提前到30岁。理想的情况是,到了这个年纪,你应该能够突破职业瓶颈,有能证明自己能力的产品。

产品经理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职业晋升阶梯。它跟程序员这种专业化的职位不同。程序员可以深入地把一个领域研究透,写了十年Java 的就是比写了两年的有优势,你研究的时间越长,对专业的了解就越深人,然后你可以再去拓宽知识的宽度。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则从一开始就要求你有知识的宽度。一般来说,最开始的三到五年要牢牢掌握这个职业的基本技能,但是产品经理的基本技能非常多、非常复杂。比如,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用户分析能力、竞争产品分析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原型设计能力、思维导图模型设计能力,也需要熟悉一些工具,如石墨文档、在线流程图创建工具ProcessOn、产品原型设计工具 Axure、移动产品原型设计工具墨刀,还需要对产品研发、运营、行业知识、商业动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要想向上突破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产品经理在公司里只满足于做一颗螺丝钉,工作了很久也只会一些基本的东西,工作技能比较单一。他们仅仅把眼光放在完成任务上,而没有站到更高的层次上去跟人、跟业务、跟行业打交道。如果又拿不出证明自己能力的核心产品,他们的职业生涯一定不会特别好。

程序员做的某个产品或某个功能最终没有上线,只要他拿出自己写的代码,就可以证明他的水平。但是产品经理不行,只要你做的东西最后没有上线,那你说什么都没有用。没有人在乎你在这个产品前期的筹备工作中有多么卖力,只有产品获得最后的成功,别人才觉得你做出了成绩。

如果你在从业五年之内发展得比较好,各方面的技能掌握得都比较好,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跨过了35岁的这个坎,那么你的发展道路会十分宽广。你可以在公司里继续晋升,既可以继续钻研业务,也可以把运营、推广这些都负责起来,还有一些产品经理在行业内做出了一定名气,可能会有人挖他去一起创业。因为在某一家公司里,一个产品经理的很多想法其实是无法施展的,这就会产生“能力溢出”的情况。“能力溢出”后,创业就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如果你前期打好了基础,那么过了35岁,你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比其他职业拥有更多的选择。

第二章 新手上路

产品经理不能对用户意见照单全收 用户调研虽然很重要,但是只能作为参考,不能成为产品经理做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第六章 行业大事记

历史上第一个产品经理

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宝洁公司的麦古利第一次提出“一个人负贵一个品牌”。麦古利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产品经理。

TO B产品经理的诞生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个人电脑的应用和普及,社会进入软件时代。这一时代诞生了很多To B软件公司,To B产品经理也应运而生。他们通當是和销售人员一起,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明确的需求,并将之转化沟功能,然后推动开发工程师研发并上线。

产品经理进入互联网时代

21世纪初,整个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用户发表、传播对产品的好评和意见更加便捷,产品的极致体验对品牌的价值更为凸显。判断用户需求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成为互联网产品经理与以往产品经理的重要差异。

产品经理被重新定义

2009年前后,周鸿祎率先开始强调他作为产品经理的角色。后来,马化腾也说自己是产品经理,乔布斯也在媒体上被称为产品经理。这三个人重新定义了大众理解的产品经理。在随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王兴、傅盛、雷军、丁磊、王小川、张一鸣等多位知名企业创始人都强调过自己的产品经理角色。

大量产品经理开始出现

2012年前后,移动互联网爆发,重新定义了 App产品经理。在市场上没有足够人才的情况下,无论是应届生,还是从其他职业转行的人,只要快速学习一些产品基础知识,并且会画 App原型,就可以做产品经理。这使得产品经理的门槛急剧降低,大量人员涌入这个领域。

产品经理竞争激烈的时代

2018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度过了快速发展期,不再疯狂产出新产品。没有新产品,也就没有新的产品经理岗位。所以,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开始了。

《我能做产品经理吗》读后感(三)

本书优点是口语化、普适化、内容比较全面,从学生实习怎么选、到面试和入职建议、再到发展成产品负责人该怎么管理都涉及到了,叙述的顺序也是按照这样的职业发展阶段。缺点就是缺乏些深度,讲的很多点都是浅尝辄止,但无可厚非因为书的目的就是让新人去了解一个行业。本人是好几年的互联网打工人经验,研发和产品都做过,其实是无意中图书馆翻到这本书,所以是同时带有学习和审视的眼光去看完的。

书里对应届生的建议是先去做大厂管培生,所有岗位都了解一遍,目的是熟悉公司业务、找到好的团队和领导人再选择加入。不过以我对实际就业环境的了解,很多情况可能是需要先进去当产品助理,干杂活例如做调研写文档。

转行人员和应届生还要注意的两个点我觉得是产品岗位的细分、还有行业选择,这两个对职业发展和跳槽还是挺重要的,细分如C端(即APP的功能设计),B端(企业内部软件设计),数据产品(如BI、数据中太类的)、平台产品(如云平台、模型服务集成平台Saas等)、用户增长产品、策略产品、硬件产品、现在火热的AI产品等,每个细分产品可能要求应聘者不同的优势,例如数据产品要求更多统计知识和工程认知,用户增长要有一些运营洞察力。

行业方面例如游戏、电商、汽车、医疗、教育、机器人、元宇宙数字人,在这两年逐渐恶劣的互联网招聘环境下,加上产品经理的岗位技能评估本就没有技术这么的明确,招聘时对行业、做的产品的类型匹配度要求是很高的。

书里探讨的35岁以后的产品去哪了我其实挺感兴趣,因为这是互联网人很焦虑的一个地方。作者是看好的,

但他毕竟自己已经做到了一个成熟创业公司的产品负责人,感觉并没有很实用。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是,首先可以寻找自己能力经验向下兼容的工作,例如大厂到小厂的产品负责人,乙方到甲方的员工,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的公司;然后35岁之前,还是多投简历多看机会不要限制自己,多研究新兴行业的,提高自己其他的产品技能加分项目例如数据分析、运营、对技术的了解,其实就是提升自己的壁垒吧。

感觉实用的一些片段总结摘录如下:

1.产品面试官关注点:

主要是产品方案和创新力。

对产品定义靠谱程度:调研方法、用户群定义、使用场景的琢磨等;

对产品的商业模式规划(例如智能硬件,对附加价值和将来的增值服务做设计);

曾经做的产品的亮点。

2.刚入职如何快速了解公司业务:

文档(产品发展历史、哪些功能失败了、目前发展方向)、产品架构整理(了解核心功能、优劣势)、粗略读代码(理解内部技术逻辑,加深宏观理解)。

3.用户调研-如果自己非产品目标用户,可以:

发挥自己同理心,带入用户,或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生活;

了解产品所在行业,自己可以尝试作为行业中其他产品的用户。(例如研究考研产品可以自己也试试学英语的产品。)

4.用户调研-通过“五问法”挖掘用户真实需求:不要轻易认同,而是追究根本原因,找到需求背后真正动机。

5.判断需求优先级:

总原则是用户使用频率越高、需求强烈程度越高的越优先,与公司战略方向越一致的越优先,同时兼顾投入产出比。

6.怎么让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工作?

站在别人的岗位、角度、甚至绩效目标上去思考,想办法让他们和自己在一条船上,寻找项目对其他部门的意义。例如跟运营聊产品能增加多少付费用户,跟技术聊可以增加运算效率或别的公司同样功能技术更好(程序员的胜负欲),甚至是跟CEO说产品功能对公司的品牌价值、好评、市值的影响。

7.团队负责人怎么管理项目:

启动会跟所有人说清楚为什么要做;

做方案和产品经理多沟通,询问目的、指标;

多重指标评估产品经理的任务,多重指标也可以推动产品考虑更多的场景和视角。

8.价值公式:

产品价值 = 用户价值+商业价值-情绪成本*2

用户价值是用户获得的好的体验,包括情绪和功能。

商业价值是公司获得的经济回报。

情绪成本是用户使用产品时感到的不舒服,例如插入广告。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