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组》是一部探讨心灵深处真实情感的小说。故事围绕着一个由五位性格迥异的人组成的心理小组展开,通过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揭示出每个人内心的脆弱和困惑。小说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也呼吁人们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一篇
你以为的海洋,其实是一滴水;你以为的一滴水,其实是一片汪洋。
——毕淑敏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二篇
三年前,眼科医生陶勇被他精心治疗的患者砍伤的事件令人痛心。他在著作《目光》中指出,医生不但要治疗患者的身体疾病,还应该多去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思想,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医患矛盾。 特别是像癌症这样的绝症,医生在治疗之外,还应该指导患者如何与疾病相处,如何对待所剩不多的生命。而实际上,目前这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 毕淑敏的《心理小组》聚焦的就是一群癌症患者,而且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癌症——乳腺癌。 说它特殊,并不是指这种疾病只发生在女性身上(男性同样有可能得这种疾病),而是这类疾病在手术治疗之后会对女性的心理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失去玲珑曲线的同时,女性也会在感情、工作和生活中失去一定的尊严与勇气。她会特别在意身边人的态度和看法,身体的残缺让其心理上也出现了缺口。 书中,心理学博士程远青招募了一个均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小组,目的是了解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此病带给他们的困扰。 小组成员的年龄、职业、经历各异,通过多次卓有成效的小组活动,他们彼此敞开了心扉,也鼓起了迈向更好生活的勇气。他们陪伴安疆奶奶走完最后时光的场面,读来尤其抚慰人心。 疾病只是众多人生磨难的一种,解决好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的认知困惑,无论什么疾病以及疾病带来的困难,都阻挡不了你的生命闪光。 有着医生和作家双重身份的毕淑敏,无论是她的专业知识还是文学作品,都带有疗愈的温度和光芒。 毕淑敏在本书再版序言中说:“我愿尽微薄之力来帮助他人,以我的笔,传达力所能及的温情。”这样的作家和文字,才是我们读者应该努力追随的。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三篇
“你以为的海洋,其实是一滴水;你以为的一滴水,其实是一片汪洋。” 初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不知道能不能看完它,但又迫不及待的想要翻看它,因为它记录了蕞真实的人间故事。 说“谈癌色变”一点也不夸张,它是我们人类至今无法战胜的敌人,因为它多少人承受着病痛之苦,多少人经历了死别之痛。 这是一本关于女性命运、关于癌症抗击、关于心理健康的小说。海外留学归来的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她走进心理小组,每一个患癌人们的心理,真切感受她们的痛苦,并以蕞大力量给予关怀。 在病痛面前,每一个人都是脆弱了,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有些生命还那么年轻。“心理小组”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无法割舍的牵绊,读来让人心痛。 程远青在遭受丈夫婚变打击下,决心想学好心理学,想去给更多的人带来安慰。“心理小组”在初期成立时,只是在报纸不起眼的角落登了广告。这个举动也是在充分了解心理学人基础上作出的,在这本书里可以学到很多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所以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 想要加入“心理小组”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筛选的形式很简单,就是随意的聊聊天,但这看似随意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学问。通过聊天可以了解报名人员的基本情况,看是否符合报名的条件。 我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可以让我们调整自己的状态,调节好情绪,做一个快乐的人。毕淑敏老师的书饱含真情实感,文笔细腻文字优美,总是能走进人的心里,读来总是让人很触动。 一字不落读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向阳而生,才能过好此生。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四篇
这本书也太好闻了吧,翻开书就有淡淡的檀香味,有种赠人玫瑰,手里留香的感觉,瞬间提升阅读舒适度。而且还是典藏版,精装硬壳,真的太漂亮了,值得收藏!
不用多说,作家毕淑敏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如果想要了解心理学,可以先从她的作品开始。
这是一部国内首部心理治疗小说。讲述了学成归国的心理学博士程远清,在一家制药公司的资助下,面向社会招募乳 腺 癌病人,并组成心理治疗小组。从此,年龄、职业、性格、命运不同却被同一病魔摧毁的人,相互碰撞,相互温暖,渐渐打开他们封闭已久的心扉,找到真实的自我,完成痛苦而又充满惊喜的蜕变。
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健康的小说,更是一本关于女性命运的故事。书中的故事令我感动,令我饱含热泪,让我知道乳 腺 癌 病人和他们的家人的生存状态和独特的心理路程。书中的文字真实、细腻,字里行间流露出更多的人文关怀精神,这也是让我为之感动的点。
阅读过程中,时不时为她们捏一把汗,我的心情也随着故事内容跌宕起伏,好像和她们说一句“你们一定会好起来的”。
.
在最后,每个心理小组的组员都相互完成了令我惊喜的自我蜕变。
.
人生起起落落,困难一重又一重,我们总是在黑暗中前行,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黑暗中那一抹淡淡的阳光,命中才激起希望。
.
希望每一位在黑暗中前行的人都能找到自我,快乐的活在当下!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五篇
《心理小组》,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女士,她出版了很多的散文和小说等作品供我们阅读、分享和学习。书中的内容共分为三十二个章节,为我们讲述了在国外学有所成的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回国后,选择在隽永生物公司的资金援助下,在社会上召集了很多的乳腺癌患者,组建心理治疗小组。而这些年龄、经历、心性等不同,但都饱受乳腺癌折磨的人们,相互慰藉,逐渐消除心中的芥蒂和烦恼,找回原先的自己,收获成长和快乐。虽然大家开始的时候互不相识,但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会变得越来越熟悉,也会一同进步、共同成长,一起打败病魔,重新燃起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有很多的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可是家人需要他们的陪伴,他们也需要消除心中的烦恼和困惑,就算是有病魔的璀璨也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毕竟只有活着才有希望,也只有活着才能做更多的事情。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我们去报答,孩子也需要我们去照顾,我们还有很多未了的心愿去实现。也只有患了同样疾病的人们才能理解彼此心中的痛苦和受过的苦难,心理小组的成员们虽然能够帮助他们排解和疏散,但是有了同伴之间的慰藉和温暖,他们心中的烦恼一定会消散的,也会重新燃起希望,完成心中的梦想。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六篇
阅读作家的作品之前,先了解一下作家的人生经历,会让你对作家笔下的人物塑造与情感倾向有更深刻的理解。毕淑敏老师,是军人,是内科医生,是心理学家,也是一名优秀的作家。所以她笔下的主要人物,都自带一种生命的韧劲,还有一种自我向上生长与拓展的渴望。比如这本《心理小组》中的主人公程远青,遭受婚变后,不仅没有沉溺痛苦,反而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去开启新的人生。
小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设定是,把医生、患者和家属设定在一个小组里。这样一来,他们彼此的焦虑、冲突就更为直接地呈现在彼此面前,从彼此的不信任、不坦诚,逐渐到相互理解、体谅,这一过程是经历了痛苦与生S的。
人的恐惧,是源于无知。比起从外部入侵的疾病,癌症是人类内部的Z争。理论可以学,但是情感的无助却既需要个人的觉悟,也需要集体的帮扶。程远青的心理小组,针对的是乳腺癌患者。所以这部小说,也可以看作是女人之间的互助。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各自的人生和悲欢。比如卜美琪的温顺中,是带着锋芒的,她一路向前,想要挣脱世俗观念的桎梏,想要寻找女性的另一种价值,她果敢能干、仗义轻财,但她又在丈夫的光环中活得不那么艰难。直到身体有恙,她才有机会好好面对真实的内心。
对于多个人物命运的穿插讲述,对于每一种人生状态的剖析,毕淑敏老师是极为擅长的。这样的写作方式并不容易,但是毕淑敏老师游刃有余,条理不乱。
好好活着,真正活着,才能更好地接受一切,包括死亡。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七篇
毕淑敏的《心理小组》讲述了一个心理专家对七个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的故事。这是我国第一部心理学家撰写的心理治疗小说,深入描写了病人独特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小组成员有八个人,分别是年轻貌美的研究生周云若,有年逾七旬的退伍军人安疆,有卖身救人的鹿路,有经常被家暴的应春草,有女强人卜珍琪,有男扮女装的成慕梅,有寻求答案的岳评校长,有自卑的花岚。从花季少女周云若到年迈的边疆,从沦落风尘的鹿路到普通女工应春草,到平步青云的卜珍琪,他们代表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女性乳腺癌患者。除此之外,还有男性乳腺癌患者成慕海、患者家人岳评等。这部小说详细地叙述了七个乳腺癌患者和患者家人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生经历是打开患者心结的钥匙。只有让他们勇敢地正视、接受他们自己是癌症患者之后,才能对症下药,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勇敢对抗病魔。即使有人离开,也会永远存活在在小组成员的心里。 每一次读毕淑敏的小说,我总是被她塑造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经历和她的出神入化的心理描写打动,总是沉浸在她营造的故事情境里,总是用最快的速度阅读她的小说,可以一气呵成读完感受酣畅淋漓的快感。特别佩服这样的作家能用真诚做出能打动我们的好作品。不愧是资深心理师,用她真挚感人的作品就能达到治愈人心的目的了。 书中让我最深刻的是为了三哥去伤害自己身体的鹿路,每个画面都可以清晰地呈现眼前。读来让人有种抽丝剥茧的痛,不禁为之落泪,世间怎有如此的傻女子,怎么可以这么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去爱别人呢?身体怎能不抗议?但是很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帮助她的人,教会她即使身世不幸,也要学会爱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灵魂,这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就跟书签上印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一样,自我实现的需求永远是最重要的。
这本书每个人的故事都震撼人心,直抵心灵深处,告诉我们——面对死亡,每个人都是恐惧的,而单一个人在无法面对死亡,又要选择逃避时,那种孤独与决绝就更加剧了人的卑微。而只有找到同类,共吐心声,重拾自我的时候,才会发现生活的那束光,才会体会到人世的温暖。 世间很多事很多人并不是你所看到的你以为的那样,如果每个人都能试着不作评判,或许人世间会少了很多痛苦,也会多出很多真实。愿你我每天都能与自己对话,感受自我,活出自我,从而绽放生命的光彩。我们要相信雪化了,变成了泪。泪被温暖的风吹干了,雪就变成了春天。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八篇
“心理小组”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算陌生了。小组就是由一位心理师,带领几名有相同问题的成员,参加的讨论会。成员要求、数量以及讨论的话题与频次,由心理师决定。
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些小组成员,都具有什么样的相同问题,才会被召集到一起。
当今的社会看心理师的普通人,已经很多了。有的是单独约见心理师,有的就是报名参加这样的心理小组,集体讨论大家的问题,共同走出困境与共同进步。
如果我这样说你还不太清楚心里小组是做什么的,给大家推荐一本小说《心理小组》,作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老师。
书中的心理学小组成员,全部是患有乳腺癌的人群,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群。不仅自己要与残酷的病魔抗争,更需要家人朋友的关心。
如果能有一群同病相连的人,谈谈心,交流一下病情,说说生活的感慨,就更好了。当然更需要一位专业的人士,把大家组织起来,谈心是桥梁,更是让大家战胜病魔的良药。
任何陌生人走到一起都会发生一些故事,何况是这样一群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在书中作者将十个个性鲜明的小组成员,描写得真实生动,仿佛读者亲临现场一般。他们各自的烦恼,各自的现状,各自的命运,因为这个小组而走到了一起。
这虽然是一本小说,但因为作者是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又同样是一位作家,虽然人物都是虚拟的,但故事的真实度非常高。
读者朋友们如果在生活中有意愿了解心理小组是做什么的,甚至是想加入的,不妨先读读这本书,好像真实经历了一番心理的洗涤。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九篇
【书籍概括】
这是一部小说,是一部心理治疗的小说。
讲患病的人,彼此温暖、向阳而生的故事。
面对死亡、拯救、尊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行为。
作为医生,通过建立心理小组,给病患能给的帮助,剩下的可能就是患者自己的自救。
毕淑敏说:“两相比较,若是对自己,我以为还是期望得多一些为好,失败了虽易颓唐,但有时也会激起意料不到的勇气。若是对他人,期望值还是少一些为好,比较少失望和伤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战斗,你的战斗就是你的成长。”
“没有无法治愈的痛苦,只有不愿走出阴影的心。”
“心理的成熟是从愿意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开始的。”
“我们的心灵需要被理解,就像我们的身体需要被照顾一样。”
【我的感悟】
在疾病到来时,不管职位高低、财富多少,都没有更多的意义,“活着”就是唯一指标。
心理小组,给了更多病患者勇气,他们不是被抛弃的一群人,他们也是需要正常的生活环境,需要公平被对待的人。
在小组里,彼此的温暖会让患者感到宽慰。
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心理的难,也只能自己扛过去。
可能在某些时候,患者当下有人陪伴,但是,没有人能代替身体和心理的病痛,生病的我们也需要有自己好起来的能力,让我们的生活好起来。
这本书让我想到的太多了,确实很感慨,人生短暂,转瞬即逝,用什么心情过好当下,我想要用快乐填满。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十篇
《心理小组》的作者是毕淑敏,是我国第一部由心理学家撰写的心理治疗小说。这部小说以细腻、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心理,让读者跟随故事人物的心情起伏不定,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 《心理小组》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心理治疗的人文关怀之作。它探讨了癌症病人的精神尊严、人性完美等终极话题,深入描写了病人独特的心路历程。
海外归来的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刊出广告,面向社会招募乳腺癌病人,组成心理治疗小组。这些病人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苦衷,他们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生与死的挣扎,爱与恨的冲突。他们每个人在小组中都经历了心灵的成长和蜕变。 在小组内,组员们开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彼此间的陌生和排斥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和同情。他们愿意袒露心扉,说明自己来到小组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也帮助了其他组员。他们亲眼见证了死亡这一过程,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并且改变了自己,从而更好地面对当下的生活。
通过《心理小组》,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个组员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苦衷,但他们都能够在小组中找到支持和帮助。这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 同时,《心理小组》也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而紧张,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身心健康。通过阅读《心理小组》,我们可以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因为不当误工作而影响身体健康。
《心理小组》这部小说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心理治疗的机会,还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窗口。 总之,《心理小组》是一部深入探索人性和心理治疗的小说。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如果你对心理学和人性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这部小说绝对值得一读。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十一篇
《心理小组》和《女心理师》是毕淑敏老师的经典原著小说,如今这两本是新的版本。《心理小组》是她的第一本书,也是国内第一本心理治疗小说。《女心理师》则在今年改编了拍摄过电视剧,反响还很不错。
这套书收到非常惊喜。里面附赠了一些周边工具,有心理疗愈工具盒和心理常用基础理论的内容的书签。非常实用。
新的两本书,有一股香味,像一种夹杂着玫瑰花和香皂的玫瑰香皂香味。
有种“赠人玫瑰,手里留香”的感觉。
这种虽然不是很清淡的香味,是一种浓烈的香味,但是给我感觉是像一位长辈,老祖母的暖暖的爱。有种似曾相识之感,就像姥姥的铁圆罐子的润手霜那样,有着姥姥的温暖、抱持、包容的爱。能让人感受到非常安全温暖的感觉。
无论是把这本书带在身边,还是放在床头上,无论是把它带在学习的场合、自习室,还是放在自己工作台上,都有一种稳稳当当的,非常稳固的安全感在里面。
就像看到一本书,会有种稳稳当当的暖和的暖意在心里荡漾,
就像毕淑敏老师的风格那样,她平日里和蔼可亲、笑意盈盈;
说话语气也非常温柔慈祥,像一位老母亲,像我们每个人的老母亲;
文字风格温暖又不乏深意,文笔优美让人倍受吸引。
最初知道毕淑敏老师的时候是小学时期。在一些杂志书籍上面,文笔温暖优美,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她是心理老师,只知道她是作家,现在我也非常感谢毕老师将心理学普及。帮助我们获得身心健康。心理学真的很值得每个人都学习。它是一门有益身心,对社会有贡献的一门科学。这套书也非常适合睡前阅读,睡前读书感受到了心理咨询师的温暖和抱持。
记得作者老师刚开始是位执业医师,最初知道她是从文章,她是作家。文笔特别温暖的作家。跟毕老师类似的,在我心里面归纳为同一类的老师还有台湾的金韵蓉老师。同样都是从有处方权的医生转行为心理咨询师的,金老师在英国是执业的芳疗师(执业西方中药医师)。她们同样是非常非常温暖的同龄人。
心理小组读后感第十二篇
(图片来源:当当网)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书名的时候,我是很怀疑这本书的内容。对她感兴趣,也仅仅是因为它是毕淑敏老师的书。
然而,当我翻开书籍的第一页,看到毕淑敏老师写的《再版序言》,突然发现,原来我是被我的第一印象给欺骗了。
或许,在我浅薄的理解中,“心理小组”只是一个研究心理的小组,而当我看完整本书的内容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小组。在小组的背后,有一群身患“乳腺癌”的人的一生。
故事里的小组组长程远青,原本只是想要带着研究的目的对社会上这群体实施关怀,不承想,在这个过程中,却看到了我们生而为人的脆弱和坚强。
对于病患而言,他们最难过的就是,生病的时候他是一个人,但是他也很害怕他们是一群人。患者期待有人可以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与此同时,却又害怕被人抛下。
(图片来源:当当网)
01 生病的人,是不分身份的
一个因为生病而聚集在一起的小组,我想最开始吸引他们前来的,并不是对于治病的期待,他们知道,他们的病没那么容易治的。
然而,他们为什么还会来呢?大概是他们想看看,世界上和他自己一样中奖的人长什么样子的吧。
而对于程远青博士来说,她只是想召集这样的一群人,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帮助他们,在他们的生命的最后岁月里,看看他们又是如何去面对这件事的。其实,更大的原因就是研究人类的心理韧性。因此,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书籍描写的故事,其实是心理治疗的过程,只不过它不是一对一的,而是群体性的。
在组员最开始接触的时候,他们的身份都是筛选过的。然而,其中还是有人用了假身份,假事件掺进来了,重点是一开始所有人都是不知道的。就如同,病毒选择人,总是在很多个不为人知的时刻。
之后,在一次活动中,组织者想要大家分享当初第一次听到自己生病时是什么感受。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一开始或许是不顺利,然而后面可能是因为太孤独了,所以说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通过这样的分享,我们看到,人生确实有很多事情是超乎我们的计划和想象的。我们每个人遭遇不好事情时,总是会想,我怎么那么倒霉啊,天底下那么多人为何就有这样了。
但是,现实就是这么讽刺,有些事情的到来就是这么没道理。它不会因为你身份很高就放过你,它也不会因为你当下很忙就晚几天来,它也不会因为你目前的遭遇已经很惨了就不再对你雪上加霜……
总之,我们这一辈子,总是得随时做好准备,很多事情是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内的。因此,珍惜每一个当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图片来源:当当网)
02 真挚,是有杀伤力的
在心理小组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他们采用的是通过诉说,追根究底,直达问题的身处等方式,让所有人对过去人生开始思考,通过思考追溯我们对于过去的一生是否觉得满足,对于未来是否还有什么期待和规划,又或者有什么遗憾需要去弥补。
只不过,这样的活动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说实话。但是说实话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容易的。打个比方,你和你身边的人,每一次交流中,说实话的概率有多大呢?我们当中的很多种沟通中,谁不是都在互相试探吗?
因此,对于一群生病的人来说,仿佛更难了。因为要把自己的弱点彻底地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前,多少是很难的。
所以,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回忆过去的一生,然后思考的时候,力量都是摧枯拉朽的。毕竟,我们每一个当下都是来自过去。而对于得了这个病症的人来说,他们的术后更是带来了身体上的残缺,让他变得不再完整,严重的话,心理也缺失了。所以,要他们抛开一切真诚地去面对,本身就需要勇气。
或许,是孤单了太久了;又或者,他们一直以来都不曾向任何人示弱过。所以,在这个由很多陌生人组成的群体中,他们反而放下了戒备,真实地回答程远青博士的问题。也是在这个回答的过程中,他们直面了过去,并尝试着与过去握手言和。
可以说,真挚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因为我们看到,在卸下各种伪装之后,他们反而活得真实了。就像组员中年纪最大的安疆奶奶,她在老伴去世后,她是依靠着老伴的托梦来决定余生的,包括要不要动手术这件事。
这件事本身听起来就瘆得慌,深究下来之后才发现,原来安奶奶从很久很久以前就把自己当成老伴的附庸活着,她都没有思考过自己真正的想法。其实,也是她生活的环境造就了她后面的人生。
奶奶在人生的最后时光,终于明白了,往后的日子,要为自己好好地活着,自己的人生要自己来拿主意。因此,她看着更加地淡定、从容了。
可见,真挚,可以化解一切。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 直面千疮百孔的人生,才能成为自己
当我们开始往回看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看到我们过去的时候,千疮百孔的样子。所以,我们总是不太喜欢回头。
然而,有些事情如果一直停留在过去不解决,其实我们的生命之路并未前行,他一直都留在了那一天。
就好像有很多个名字的鹿路,在她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她的生母,和生父的很多选择,让刚出生的她便觉得自己是没有家的。以至于这种感觉伴随着她往后的人生。
因为养母给了她一个家,所以她拼了命地想要报恩,甚至于因此做出了一些人生的艰难选择。她 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念活着的。当我们跟着她的生命轨迹走的时候,我真的只想到“千疮百孔”,总觉得如果是我,我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
然而,鹿路却坚持着走了下来。甚至于,她一直抱着一个一厢情愿的信念在坚持着。程远青博士看得出她的难,所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她回头好好看看,其实就是想让她认清现实。毕竟,如果信仰只是一味地靠编织,当有一天这个编织的东西碎了,对人的打击是很大的。
程博士组建这个小组,目的是想通过对这一群体的关怀,打从心里唤起他们对生命的渴望,然后努力去活出生命的奇迹。
对于鹿路,我只能说她真的很勇敢。
她也是在后来想明白之后,自己打个电话去问了一直纠结在内心的答案之后,然后就放下了。或许当下的你失去了之前为之坚持的理由,但是,只有这样,鹿路才能成为她自己。
孤单难受的时候,遭遇困难的时候,我们或许是只有我们自己。然而,天下那么大,其实并不是只有我们一个的。适当地与他人分享,其实是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内心的各种烦闷的。
所以,类似的时刻,你是一个人的,但也可以不是一个人。
心理小组
9.5
毕淑敏 / 2023 / 山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