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静水流深:深度价值投资札记读后感摘抄

静水流深:深度价值投资札记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1 10:10:23
静水流深:深度价值投资札记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8-01 10:10:23   小编:

《静水流深:深度价值投资札记》是一本关于价值投资的实战指南,作者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为依托,深入剖析了价值投资的核心思想、方法和策略。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在股市中寻求稳定长期回报的投资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静水流深:深度价值投资札记》读后感(篇一)

收益预期:熊市如债,牛市取半。

熊市,就将其视作债券;牛市,由于指数很可能有翻倍的涨幅,只要求获取一半收益即可。

三步卖出法:足利,高估,彻底坏。

足利,股价离开低点50%以上,卖出不超过30%;

高估,是个区间,而且很可能是个漫长的区间,卖出不超过80%;

彻底坏,基本彻底变坏,将最后的20%卖出。

《静水流深:深度价值投资札记》读后感(篇二)

读的时候,总感觉逻辑混乱,架构不平稳,层次不清晰,让人读着不舒服。举个例子,类似书一共有6个章节,讲1的时候把346带上,讲2的时候又把145带上,讲3的时候又把2-a 4-b 5带上,作者学习和实践了很多年的价值投资,通过看他的书感受是心到嘴不到,心里能想清楚,但是落在纸上的时候,表达不好。

既然投资的方法特征是注重股息,足够的安全边际,非常保守,但是去谈成长性投资的时候,逻辑又不内恰。确定了一种投资风格,再去谈另外一种风格的时候很容易让读者糊涂,你到底是哪种风格?

另外在看了不少国内作者写的书后,最大的感受是那些没做过实业,没搞过公司创过业的,文风比较文艺化,浪漫化,或者说比较装逼,什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什么灯火阑珊处,什么坐看空中云舒云展。

而做过实业,搞过公司的人,书的风格和气息透露着凶悍,犀利,提着刀就过去了,干脆利落,直击要害,没有半点含糊。

《静水流深:深度价值投资札记》读后感(篇三)

打分:7分。

想系统的了解一下价值投资的理念,忘记在哪里看到的推荐,事先没仔细去了解过书的评价,只是有看到公众号推荐作者,于是看的这本书,到后面是耐着性子看完的。

能看出来作者是价值投资的拥趸,也很认真的践行着价值投资的理念。

这本书,用几句话就可以概括完他的思想了,“ 深度价值,持股守息,等待过激,三步取利。”,总体来说,理念是非常正确的,只是不需要用那么洋洋洒洒的长篇幅来阐述。洋洋洒洒的写了厚厚一本书,且定价88元,感觉就是在收割韭菜了。通篇看下来的一个感觉就是,作者实际上非常保守,虽然号称用价值投资,但通篇的理念都是在寻找价值股,然后持股守息,长期持有,在牛市大家都疯狂的时候逐步抛出,其余时间不要管市场的风风雨雨,做个快乐的投资人。

理念看起来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不知道为啥,总感觉作者实际上没有形成自己真正的投资理论,也并没有真正的把价值投资运用的很好,书中举的一些例子,我在阅读过程中查了一下行情和历史回报,也并没有很优秀。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一直想给读者传递的信息是,恩,我懂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就是这样这样这样的,大家要做个快乐的投资人,修行自己呀。完毕。

想去查一下厚恩投资的业绩,没有时间自己查找,作罢。但看到其他读书笔记晒出来的记录,很保守,且回报率不高。所以,感觉蛮符合作者的投资思想的,偏保守。

现在我还同时在读的另外一本邱国鹭的书,也同样是价值投资,但明显邱国鹭的表达就会让人感觉他是有思想的,举的例子也好,对行业的分析和理解,对政策和不同国情的理解,能感觉出来是有自己真正的思考后表达的。

书里有一些操作方法和细节也是可以供投资新人参考的,比如,制定好执行计划,不要轻易在情绪中操作等。如果是完全不懂投资的新人,觉得还是可以读一下的。但是读完的感觉就是,恩,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又不太值得。

《静水流深:深度价值投资札记》读后感(篇四)

投资是一件“知不易、行更难,知行合一难上难”的事。

必须学会孤独的思考,因为没有人会到达并深入你的精神世界,来帮你完成自己的事业。每个人不可复制,投资更是如此,没有强大的内心,就算你能掌握最好的投资理念,也无法长期坚持付诸实施!

只要能够长期存活,最后的投资成功便是自然的事情。

你的资产账户就是你的“金融帝国”,做到最后,做的就是一种修养、气度和胸襟,一种处事哲学,一种“治国”态度。

最有价值的投资手段正如“静水”一样,是一种安静独享的智慧;而“深”是根本,只有具备一定的深度,才可能包容,才可能持久,才可能积聚力量、有长期复利不断流进。

股市的财富再分配规律:心如止水者不断收获情绪剧烈波动者贡献的利润,在每一场牛市熊市之后,都是平静者分享了躁动者的财富。

本质上,其实不是“行”有难度,而是践行者的“知”不够深刻。只有彻彻底底看透事物本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才不会轻易被市场诱惑所裹挟,才能够一以贯之的按照价值规律来认真“出牌”,并且坚持打好每一张牌。因为思想深度决定了行动的力度和眼界的高度,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投资者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实践、阅读、学习、总结来提升自己的思想深度。

所谓“投资者的思想深度”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反复学习总结和不断实践积累的结果,只有多思考、多感悟才可能有思想的升华。

基本面深度又可以分为四个维度:1. 历史财务指标是否确定性的优秀;2. 行业属性和地位是否突出;3. 公司治理方面是否具有独特的优势;4. 经营是否具有确定性的光明前景。

寻找市场价格与当前企业内在价值存在巨大扭曲的公司有两重内涵:第一种扭曲主要原因是企业股票备受冷落或市场环境非常恶劣,这是偏静态看当前低估程度;第二种扭曲原因是企业的升值潜力巨大,这是偏动态看未来成长。

投资的过程是一直在思考事物本质的过程。

等待过激:只要你肯愿意付出精力去等待“人性的丑陋”一而再、再而三的爆发,复利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

如果某一板块跑赢大盘的时间持续相对较长,这样的表现一定是从未来“借”来的,将来“还”的方式,要么是未来长期跑输大盘,要么是暴跌。

霍华德·马克思说:“第一个准则,大部分事情都有循环起伏;第二个准则,当其他人忘记第一个准则时,你就有获利的机会。”

想要知道自己的持仓比例是否舒适,首先就要清楚自己投入的资金的风险承受力,比如这些资金能承受的最长、最大回撤是多少。

如果没有适当分散(比如全仓银行股),虽然单一品种看似可能回报比较丰厚,但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刺激价格上行的因素未能有效汇聚,或运气不在你这边等,就很有可能几年都没有成绩,增加了时间成本,慢慢拖垮了常年的复利水平,甚至破坏了你坚持正确投资理念的信心。

如果你只看到了巴菲特这棵大树上结出的累累果实,只看见那些带着光环的伟大企业,却没有看到巴菲特那种抠门如守财奴、等待安全边际如苦行僧一样的虔诚,那么你永远也无法学会真正的价值投资精髓。

投资的精神支柱永远是自信,而非外物,所以投资最重要的是独孤独思考和树立自信。别人不可能长期支持你,你也不用太关注别人对你的评价。

当市场两三年内不认同你的持股,不给一丁点收益,你还认定在五年甚至更长的周期里,这些品种依旧是大鱼吗?这需要我们静下来细细思考这些企业的本质:1. 行业地位是否稳固?2. 产品是否具有极其广阔的使用空间?3. 产品价格是否不断上涨,可以抵御通胀?4. 品牌忠诚度高不高,是否是随处可见的品牌?5. 历史分红是否高而稳定,不断拓展经营空间的能力强不强?

投资伊始,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摆正投资心态,将自己的身段放低,再放低,降低自己赚快钱的欲望,降低收益预期。

牛市持续的时间越长,投资者的健忘症就越严重:在持续大约两年的牛市之后,人们甚至不相信会有熊市出现。熊市也一样。

一天一算账的持股者赚不过一月一算账的,一月一算账的赚不过一年一算账的,所以我们争取五年才算一次账。

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在市场上炒来炒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用减少交易和心平气和来保证长期的身心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延长自己的投资寿命。

那些极少数顶级优质股票,具有可长期持有特性。你会发现:它们在成长之后还会成长,在被高估之后还会被更高估。将最好的企业长期遗忘也是一种理想的投资方式。

聪明如何界定,只能看长期复利水平。活的长、收益满意就是投资中的大聪明。

这是我犯的一个错误,过去我会犯错误,现在以及将来都会不断犯错误。

价值投资需要的是一段马拉松式的长跑,只跑了2千米,胜出200米的又怎么能趾高气扬呢?

投资者的所有行为大多逃不开自己性格因素的影响,性格是支配投资者行为习惯的主要动力。

习惯是一贯的、不知不觉的本性反应,习惯的好坏左右着投资的成败。

投资理念是一种秉性,而不是什么天分或智商的问题。事实上,理想的秉性永远是智商和天才的克星。一旦你为自己构建起一个坚实的理念基石,其他你所需要具备的东西,无非是勤奋、专注、耐心和历练。

绝大多数时候投资是“一个人的战斗”,你的所作所为可能只有你一人理解,你的行事逻辑可能只有你一人领会。因此,有依赖思想或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很难走完这个孤独、乏味而又艰辛的旅程。

投资如教育。教育的“两立”至关重要,那就是自立和立志。投资一定要争取自立,学习独立思考投资问题,不可人云亦云,现成的果子不好吃。二要立下大志,以投资大势为榜样,结合自身条件,总结出自己的投资正道。

如果投资者总盯住短线的上下起伏,就会以为股市是一个大的资本赌场。着眼大局,你就会看到有那么一大批上市公司,不仅兢兢业业的经营,还老老实实的分红,步步为营的成长。所以,眼光和视角决定你的投资命运。

这世界上最好的资产莫过于“优质企业的股权”。与其拼命挤破脑袋去最好的上市公司应聘,不如在市场低迷期直接拿下他们的股份,哪怕一点点,慢慢享受分红,再后续投资,如此财富积累的效果真有可能远优于在那些企业中工作赚取薪金。这种理念,很有可能造就完全不同的人生。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