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读后感精选

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0 09:50:37
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6-20 09:50:37   小编:

《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是一本关于心理咨询的经典著作,本书介绍了系统式咨询和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让读者深入了解心理咨询的本质和技巧。本书对于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作用。

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读后感(一)

这本书(《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的序就是用“做自己的治疗师”来作为标题的。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最大收获,所以请允许我直接抄袭了这个小标题作为读后感的标题。

国内的心理咨询相比国外,从职业体系上来说,还有很多制度层面需要搭建。比如,据我所知,要想在美国取得精神科医生执业,必须要拿到两个博士学位:医学、心理学。(当然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请各位指正)所以美国的精神科医生年龄都比较大了。

听我这口气,国内很多做心理咨询的是“不够专业”咯?这个……我持保留意见。但是,我确信的一点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类似于来自“心理学”的相关建议。然而因为种种客观原因,附近没有合适的咨询师的时候怎么办呢,难道在“麻烦”前束手就擒吗?

幸好,国内翻译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我们普通民众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就这本书而言,它宣扬的是一种系统式的思考方式。与系统式思考方式相反的是线性方式:简单的因果联系。比如,张三没有考好,一定是没有用功读书了。而系统式思维方式则是梳理各种关系模式,尝试帮助服务对象摆脱“麻烦”。和社会工作的思路一样,系统式咨询也讲究去挖掘服务对象的各种优势,找出Ta能够实现自我改变的资源。这本书说的是系统式咨询在处理一些家庭矛盾中的运用,某个家庭成员的烦恼常常得需要其他家庭成员协力解决。而咨询师则从中扮演“调停人”或者说“教练”的角色。

作者不仅对“咨询”和“治疗”的异同做了区分(其实对中文比较敏感的读者也能细细琢磨出两个词汇上的异同),而且还提出了用乐观和游戏的心态去看待个体或家庭遭遇的困境。在咨询师看来,“症状”和“麻烦”都是走出困境的失败尝试,而个体则是需要从这些尝试中找到努力的意义。

如果你想拿到一本解答心中各种疑惑的家庭百科全书手册,那这薄薄一本书不适合你;作者在书中举例不多,但在家庭生活中极为常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有的小节末尾提出了各种问题,帮助服务对象进行反思。反思,是人类高贵性的一种体现。我想,只要认真阅读过的读者都可以从这些“设问”中找到处理自己生活中面临困境的钥匙,这种困境不仅来自于家庭,可能包括学业、职业等等。说句开玩笑的,读者认真阅读完此书之后,想必对于宽慰身边的朋友,也能有更多的小办法。

一本好书,不仅是给出信息,不仅是讲道理,最重要的是给我们看待事件不同的眼光。我想,这本书适合没有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相关背景的初学者阅读,获益匪浅。

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读后感(二)

《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的作者Rainer Schwing和Andreas Fryszer 都是德国心理治疗师,从事系统式咨询工作。

这部作品150页左右,介绍了什么是系统式咨询,它的一些基本原理;系统式咨询在部分临床工作中的思路与方法等;和系统式咨询师给予读者的心理/家庭健康的建议。

这部作品立足于对系统式咨询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可以说针对的更多的是来访,比如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谈到如果寻找系统式咨询师。所以,这部作品主要的工作在于勾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知道系统咨询是什么,系统咨询能做什么,怎么帮助到自己。

另外一方面,则对于希望学习系统式咨询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意义不大。

阅读了近十本系统治疗,家庭治疗的书,从学习系统式治疗的角度来看,我比较推荐这几本:

《家庭与家庭治疗》、《循环提问: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困难案例的短程心理治疗》、和《系统式心理治疗工作手册》。

其它在我书单里和系统治疗有关的作品,看看电子版就行。

01. 系统式疗法的效果之所以更快,更简单,其原因就在于它建立在家庭的优势和关系模式之上,并充分利用了这些条件,而不是用单一的个体疗法来治疗家庭中的个体问题。

02. 在系统治疗师和咨询师的培训中我们特别注重人际交往的能力,即:与不同的人交往时要做到尊重、仁爱并饶有兴趣。

03. 一个人的行为只有在特定的生活关系和生活背景下才有意义。因此对他们的生活关系进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04. 系统治疗师会尽可能的去询问优势和资源,在理想情况下,甚至多于对问题细节的询问。我们想将目光拓宽到生活中成功的事情上,其中总有一些有用的内容。当我们需要进行异常艰难的转变时,则需要勇气、信心以及坚定的自我价值感。

05. 抑郁的症状也会将家庭或夫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可以阻止伴侣和孩子离开家。

06. 如果我们从描述问题转为描述目标,那么我们内在的模式就会发生变化。

07. 一个系统式咨询或治疗的终极目标总是,使来访者最快的获得重新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系统式咨询与家庭治疗读后感(三)

答案很明确:因为孩子觉得跟家长说,得不到帮助。有时甚至会让自己更烦恼。

妮妮是一个文静且瘦弱的女孩,小学二年级。同班调皮的男孩,总是会把妮妮的橡皮丢掉。

刚发生时,妮妮会回家跟妈妈说。

妈妈的反应是:那帮男生,为什么就欺负你?言下之意,你哪里做得不好,招惹到这帮男生了?

妮妮从妈妈这里没有得到帮助,反而像是被质疑了,就转而求助于爸爸。

爸爸的反应则是:爸爸在忙。这事你找。

久而久之,妮妮就变得更沉默了。这种不良状态,恰恰很容易让妮妮成为在学校被霸凌的孩子。

妮妮不愿意再去上学了,表现出了抑郁的症状。此时爸爸、妈妈再怎么询问妮妮,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但让妮妮父母不理解的是,心理老师会让父母一起参与到心理咨询中。

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会跟家长说:孩子的问题,是你们整个家庭的问题呢?

因为孩子是生活在这个家庭中,他还没有独立出去。而他的症状,往往是带有功能性的。

如果仅仅针对孩子,那么改变的程度将会非常有限。

就像一颗不结果子的树,我们不能怪果树不争气,还是要去探查支持它生长的土地是否贫瘠;

就像折断的枝丫,我们不能怪它不够强劲,而无视大雪对它的重压。

对于这类孩子的情况,可以引入系统式的家庭治疗。文中也会就书里的技术方法进行解读。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思路:

1. 理解孩子症状的功能性。(妮妮的抑郁,对她有什么好处呢?)

2. 寻找家庭的资源和优势所在。

3. 比起探查问题的源头,更聚焦于问题的解决

4. 利用家庭的力量,来解决家庭的问题

每个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在孩子的婴儿期就开始发展了。像妮妮这样的孩子,可能在起跑线上就慢了。

那些心智健康的孩子,是如何赢在起跑线上的?

心智健康的孩子在婴儿期就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这种照顾不仅在于哺育、换尿布、清洁,更重要的是养育者经常陪伴着婴儿。

母亲会温柔的抱起孩子,一脸微笑的看着孩子,并使用“孩子式”的语言,咿咿呀呀的逗孩子。

那么孩子能够看到母亲充满爱的表情,与愉悦、轻柔的声音,这让婴儿会充满安全感。

孩子也从关系层面上,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内在结构。即: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感觉。妈妈是如此的爱我,我感到舒适和幸福。我在妈妈的眼中,是个受欢迎的好宝宝。

这使得婴儿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长大之后,这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既然会对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

实验发现,那些家庭成员关系良好的人,相比有家庭矛盾的人,经历手术后的恢复速度更快,对肉体疼痛的感知度越低。

因为良好的关系,能够减少血液中的应激激素,并让免疫提供增强。那些家庭矛盾频发的人,皮质醇激素释放多,且留存时间长,对健康不利。

这些都是相互影响,形成系统。

如果母亲的情绪不好,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发育、成长。

孩子得不到滋养,容易生病,加重母亲的负担。

母亲的疲劳和愤怒,又会波及到父亲,埋怨父亲不给力,不是一个好伴侣。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孩子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判断家里的孩子,心智发展良好?

心智发展良好的孩子,是能够具备心理弹性,并且即使在青春期,也能传递出朝气、阳光等正向情绪。

一般在养育期得到积极支持的孩子,会发展出三种基本的生活态度:

1. 相信自己在生活中能够有所作为。

2. 即使陷入了一个人举步维艰的困局,总会有人出现,并且会帮助我。

3. 面对生活有坚定的信念:事情最终都会被搞定。尽管有时不顺利,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些积极的生活态度,都是面对压力的好策略。这会让孩子的心态趋于平和、知足和心存感激。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先决条件。

如果你想了解你的孩子,是否有得到足够的人际支持。这个工具可以帮你做探查:

应用工具:人际关系图。

在纸上,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间,然后把跟自己关系亲密,喜爱的人,写在自己的周围。

在这种图中,你可以看到孩子人际发展的情况,与跟家人的远近亲疏。

当一家人都加入了心理咨询后,心理老师会做些什么呢?

例如妮妮这样的孩子。心理老师会找出可以利用的正向资源。例如:你很懂事,你想要一个人默默承受这些。你不想让爸爸妈妈为你担心。

这种挖掘正向资源的技术,可以让孩子感到在咨询中被人理解,咨询室里是一个安全的诉说空间。

这可以转变孩子对父母、对心理老师的“敌对”或“沉默”的状态,利用正向挖掘朝着“重塑”的方向发展。

2.帮助进行行为的重塑。一般会引导家庭做如下操作:

1. 记录下让你感到困扰的行为。描述它,但不评价它。

2. 这种让你感到困扰的行为,在哪种情况下,是恰当的,正面的?

3. 哪些能力在这种行为中得到展现?我必须拥有什么能力,才能匹配这些行为呢?

4. 我在哪些地方,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些能力呢?

5. 我从中学习或领悟到了什么?

3.教授一些自我赋能的方法

快乐日志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你可以每天以写日记的方法,记录下:

1. 今天是什么让我快乐?

2. 我成功地做了哪些事情?

3. 哪些事情令我很满意,甚至有些自豪?

在回忆这些积极事件时,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让本人感到一种愉悦感。

4.帮助家庭看到抑郁的积极作用

或许你很疑惑,抑郁怎么可能是有积极作用的呢?但实际上,很多青少年的抑郁,都是有功能性的:

1. 终于有个理由,能够让我停下来休息。

2. 让我得到了关注,忍让和照顾,不再像以前总是被要求。

3. 通过抑郁,我能看到谁对我是真心的好。只有那些真心好的人,才会忍受我的抑郁。

4. 我不想再被他人过度剥削。再婚家庭的孩子。

5. 通常我是无法说“不”的。但我抑郁了,我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地说“不”。

6. 别人不敢再随意朝我发泄怒火。

就像案例中的妮妮,只有在明显的抑郁之后,父母才愿意耐心地想要了解她究竟是因为什么而不开心。

如果意识到了当下抑郁的功能,我们就可以接下来讨论:如果没有抑郁的话,可以做到这一些吗?

心理咨询师也会使用一些反向提问:如果要让你的孩子情况更糟,你可以做些什么?

以此来警醒父母,不要再使用错误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和相处了。

最终帮助整个家庭意识到,抑郁在这个家庭中的作用。处理的宗旨是从“抑郁控制我”过渡到“我将决定它的来去”。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