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植物读后感第一篇
这是一本小小的图文并茂,很有趣的科普读物。
虽然薄薄的,但是讲了很多内容。我们现在太习惯于刷手机看短视频,得到都是碎片化的知识。读这样的小书好处就在于可以有机会系统的集中学习某方面的知识。
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界,原来有这么多的故事,我们今天看到的每一样生物的存在都是如此的不简单。每一样生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背后都经历无数的争扎。
战斗的植物读后感第二篇
我曾经有个人生理想,就是变成植物,每天光合作用,喝喝水,就可以自由生长。
但这本书告诉我,植物世界也是有疯狂内卷的!不仅内卷,还到处都是敌人,最后不得已才化敌为友,可是依然没有真正的朋友。哎,植物活得并不容易啊!我们看过去绿意盎然的草坪,底下还埋藏了多少杂草的种子。我们喜欢的花青素,其实是植物许许多多代与病原菌斗争的结果,这一点都不岁月静好呢。
只要学过高中生物,那么对这本书所讲的知识并不陌生,如果我的生物课能这么有趣就好了。读完书瞬间对植物肃然起敬,它们可比我们人类顽强智慧多了。刚刚用了大蒜来敷疣子,我对于植物更感谢了!
加油生长!
战斗的植物读后感第三篇
此书内容与2019年中文版《植物为什么不会动》大部分雷同,但又无《不会动》内容详尽,可能是作者一鱼两吃。比如对C4植物的原理,没有《不会动》解释得清晰。
另外此书内的插图也十分敷衍,有些图片明显是扫描书的照片,网格纹都没去掉。
无酬校对如下,如果有机会再版可修订:
P14 檞寄生
檞寄生是一种松毛虫,寄生植物名应为槲寄生,见《中国植物志》。
檞与槲傻傻分不清,可能在中文出版界由来已久。如痞子蔡有小说,书名即为《檞寄生》,显为错字。
槲即槲栎,檞即松,寄生植物据说也有在松上的,如诗云: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茑,即为槲寄生一类的寄生植物。检索古代语料库,无檞寄生一词。
P48 檞叶糕
还是错字,应该为槲叶糕,见图(百度得来,不对是bing得来)。
槲,即槲栎,大连人叫波罗叶树,也做波罗叶饼,但和日本这槲叶饼不同,是将面直接抹在波罗叶上,厚厚的一层,上锅蒸,饼有树叶的清香味,并不是如作者所称,可防饼变质。作者的说法,没举出科学依据。
本页与槲叶糕并列的还有叫“朴叶糕”,网上没搜到相关资料,但我理解可能仍是“槲叶糕”。
有新闻报道:“在福建宁化,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吃叶子糕。叶子糕是由糯米、大米、红糖汁、花生碎制成的一种米粿,用箬叶包裹成长条状,文火蒸熟。香甜柔软的叶子糕,易嚼烂,易消化,深受客家人喜爱。 ”所以日人此端午风俗或源于此。箬竹叶不是处处都有的,替换成当地常见树叶也在情理。
朴树叶较小,不适合包糕点。线索还是从《诗经》中找。诗云: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尔雅注》樕朴,槲樕也。朴,就是槲。波罗叶树的树叶大,所以可以用来隐藏死鹿。由此可猜,朴叶糕还是槲叶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