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一文通过对唐诗名篇的解读,探讨了人生五味的含义。作者以精炼的文字,引人深思地表达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呼吁人们在人生旅途中珍惜每一种体验,坦然面对困难,珍视幸福。文章意境深远,引人共鸣。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一篇
春天里,好像特别适合读书。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认识蒙曼老师,是从诗词大会开始的。她没有郦波、康震老师那样打眼,但是她一说话你就愿意听,如春风拂面,不急不缓,和煦又幽默。
这本书讲唐诗,以五味来读人生,来读诗心,来读诗作背后的故事与情韵。
喜、怒、哀、乐、怨。人有五情,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二篇
人有五情,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虽经千年,唐诗仍最美。
最美唐诗以喜、怒、哀、乐、怨五种人生情感为切入点,引领当代人重返大唐,认识古诗之美,了解唐诗国度之美,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
著名隋唐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的讲述通俗易懂、准确到位、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不得感叹她的学识渊博、旁征博引、融会贯通。书中的文字也是诗中有诗,美不胜收。
一
讲采莲的诗篇,目前能看到最早的一首,是汉乐府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王昌龄这首《采莲曲》是否也是如此呢?先看前两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两句真漂亮。哪里漂亮?首先,颜色搭得漂亮。什么颜色呢?既然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这头一句自然是绿的。那“芙蓉向脸两边开”呢?可以是粉白的,也可以是粉红的,反正都是荷花的颜色,也是青春少女的脸色。这是多美的搭配呀,它不是春天那种嫩绿配娇黄,也不是秋天的苍翠配老红,而是最具生命力的浓绿配艳粉,这正是夏天的颜色。
在天与水的中间,她们就是天和水的中心。她们被太阳爱着,被清风宠着,她们和水一样清亮透明,她们和风一样自由潇洒。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夏日的荷塘里,浮水的菱叶,亭亭的荷叶,一片上上下下、深深浅浅的绿色。就在这一片绿色之上,粉白粉红的荷花盛开了。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作者这样讲述的时候,仿佛真的听到了玉搔头掉进水里的响声。
二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春光明媚,所有的鸟都来了,所有的花都开了;这又是一天之中最好的时候,接近中午,风暖日高,颜色的饱和度也最高。整个画面有声有像,光影交错,真是绮丽。
唐宋时期的谚语说:“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三篇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朝代都有其代表的文化传播的体裁。在中国古代社会,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经历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在同时期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艺术、科技的繁荣,唐诗,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自成一体,并成为传播唐代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唐代历时二百八十九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等,唐代文人们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流传于世。唐朝经济发展,政治相比于其他朝代也开明,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加之与亚欧等国的来往交流,唐诗所涉及的题材内容广泛,不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是亲情、友情、爱情,不论是自然、人文风光,还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怨,都有涉及。现今流传最广的《唐诗三百首》已经成为儿童的启蒙必读书,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家庭将唐诗作为启蒙必读必备,也是出于唐诗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简单易学易背。其实,唐诗的广泛流传,除了起到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作用外,还为后世的学者们研究唐代政治、民俗、文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依据和参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唐诗作为唐代文化的载体,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阅读唐诗依然有着有益之处。唐诗语言凝练,用词优美,讲究起承转合,有其独特的韵律。它继承了汉代乐府诗和民歌的特点,又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创新,成为了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表现形式。诗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导致他们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等。
在蒙曼老师的新书《蒙曼品最美唐诗 人生五味》中,蒙曼老师为我们解读了唐诗中以喜怒哀乐怨为主题的三十五首。苏轼的词里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就是这样,会经历各种情感,就如同“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一般,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无法逃避,也无从逃避。将这各种情感准确生动地表达并记录下来,就是唐诗内涵美的魅力。读唐诗,你会感受到,你所经历过的情感,几千年前的古人们,也曾经历过;你所拥有的悲欢离合,几千年前的古人们,也曾拥有过,是不是会有一种找到知音感觉呢?
在书中,蒙曼老师对选取的唐诗按照表达的情感进行了分类,几乎涉及了人生会经历的大部分重大时刻,并对每首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从对词汇的注释,到唐诗创作背景知识的介绍,再到对诗歌中隐含的唐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知识的引申,使读者能够对诗作有深入的理解,并进行触类旁通,对类似的诗作业进行了介绍。唐诗本是优美的,阅读唐诗是一种美的享受,而在蒙曼老师的解读下,这种美的享受得到了很大的升华。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四篇
翻开蒙曼老师的《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甚是欢喜。人生无味?人生五味。
本书收录三十余首唐诗,分为五个章节:喜、怒、哀、乐、怨。喜,有喜上眉梢,有喜不自胜,有回嗔作喜,也有悲喜交加。怒,有私愤,亦有公愤,情感真切时,脱口成诗。哀,是“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乐,如果用颜色来描述,是红色,是黄色,还是橙色?不,都不是,乐是彩色。像烟花,像彩虹,像缤纷的世界,也许稍纵即逝,但是留下了悠远的记忆。怨,是暗暗的不满和嗔怪,蕴藉、婉约、我见犹怜,但背后是团圆、钟情、公正那些千载不变的大追求。没有愤怒,还有爱;没有灰心,还有希望。这五情,对于诗歌,把它们分为五类;对于人,贯穿了我们的一生。
我对诗歌的感情,浅显又复杂。读书的时候,我真的非常害怕诗歌,因为语文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目,我永远连答案都看不懂。我不明白那单个字的背后为什么会有那么繁杂的含义,那短短的一句,怎么就寄托了作者那么深刻的感情。高中毕业了,我终于不用做那些稀奇古怪的古诗题,读诗?不可能的!欣赏?更是不可能的!现在想想,我是错过了多少体验美好的机会……后来,无意中,听到了一位老师讲现代人学习唐诗的意义。他的大致意思是,现代人学习唐诗,不仅给了自己更多体验美好的机会,也可以更高效地表达自己。这勾起了我的疑惑,以前那些稀奇古怪的唐诗,怎么就能更高效地表达自己了?
直到翻开蒙曼老师的这本书,我才大致体会到。喜,除了说抖音式的“好high哟”,我们还能说什么?让我们来一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吧也许下个网红就是你;怒,心中奔涌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是一想到下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便会得到自我慰藉和鼓励;美好的事物稍纵即逝,哀从中来,感慨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灰色的情感得以流动,流出;乐,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芙蓉向脸两边开”;怨,是“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是“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喜、怒、哀、乐、怨,平、平、仄、仄、平。蒙曼老师在书中提到:“人有五情,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唐诗之所以能更高效地表达自己,正是因为人有五情,诗亦有五情。人中有诗,诗中有情,正是这样,诗歌才生机勃勃、流传至今。
在书中,蒙曼老师不仅寓情于诗,还寓史于诗。我们看到了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在一起游乐,看到了骆宾王的不知所踪,也看到了杜甫和李龟年两位白发老人感慨万端、暗自神伤。读诗亦学史,。诗歌的魅力就是,短短几句话,包藏了一个小小的宇宙。
唐诗美,书亦美,《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值得一读再读。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五篇
唐诗,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星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星空中,无疑显得格外耀眼。唐诗,不仅是唐代文化与社会的一层表现,更影响着后面的词,曲,散文等文体的形成与发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重温唐诗,正是感受这份历史的厚度;重温唐诗,正是感受那份民族的深度;重温唐诗,正是感受那份文化的温度。蒙曼老师品读唐诗,其中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细细读来,逸趣横生,收获也颇丰。 天有五行,地有五岳,人有五味,诗有五情。跟随蒙曼老师的解读,喜怒哀乐怨,每一种情感的背后,都有着几首最美的唐诗,其中也蕴含着诗人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今的我们,在深夜读起,仍会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最强音,那些诗人们的奋力呐喊。一句句,一声声,敲击着我们的心房,响彻整个夜空。 对于喜,有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春雨夜来之喜;有李益“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的兄弟重逢之喜;有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的燕尔新婚之喜;也有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题名之喜。 对于怒,有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怀才不遇之怒;有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军旅不公之怒;有骆宾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蒙冤受屈之怒;也有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举国麻木之怒。 对于哀,有李商隐“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的国破家亡;有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壮志未酬;也有李白“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的青春易逝之哀。 对于乐,有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爽宴饮之乐;有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青春放歌之乐;有李白“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的知音雅趣之乐;也有张志和“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的归隐闲适之乐。 对于怨,有杜荀鹤“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的寂寞无宠之怨;有柳宗元“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贬谪愁思之怨;有李商隐“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的无人赏识之怨;也有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奸邪当道之怨。 北岛在《时间的玫瑰》里说:“诗歌是一种忧郁的媒体,而诗人的使命是孤独的”。或许,唐诗所流露出的情感是一种压抑已久的犹豫;或许,诗人所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六篇
第一次看蒙曼老师的书,她的文字同她的名字一样练达。 书中将35首唐诗中传达的情绪归类于五种(喜怒哀乐怨),其实要品唐诗,这是最为基础的一种分类方式,就如同高中生做诗词习题,分析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咋一看分类不怎么高明,不过读起来甚是流畅,虽称不上一泻千里,但蒙曼老师写作功力深厚,对典故和诗中深意的分析十分清晰,也非常适合做唐诗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一本书读过,我脑子里印象最深的却是书中的第一首诗,崔颢《长干行》(二首)邂逅初恋
长干行(二首)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这两首诗好似民间男女对唱,蒙曼老师在这里仿佛化身为一个俏皮的解说员,这个俏皮程度不亚于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书中用了像“脑补”、“洗白”这样接地气的话语,读来让人心情大好。
后还有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读罢都让我沉吟良久。
现宕开一笔,谈谈我对唐诗的看法。 高中时候的死背书让我对唐诗一直提不起兴致来,但随着年岁的增长,距离校园的束缚也越来越远,唐诗的经久不衰、还有这几年能和爸妈一起看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我终于试着读唐诗了。高中那会儿,跟同学讨论起来,总是说自己对唐诗无感,更偏爱词律优美的“词”,因为词叙述爱情、忧伤,和那会儿中二的自己很搭。(依我之见,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读唐诗不是一种“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情感表达,而是一种工具,一种升学的工具。所幸,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理解的字面意思,在某时某刻,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咏出来。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儿时读的“床前明月光”,那时的自己虽不知道什么是思乡,只觉只是普普通通的景物描写。等到进大学的那一天,自己独自一人坐在火车里面,窗户外面是长江,一弯明月挂在江上,江面波光粼粼。耳畔是火车哐当哐当的声响,那是才知道,那一弯明月,穿越亘古的光阴,照耀在我身上,李白的精练——寥寥几笔,道出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乡。等到工作,上下班的地铁挤得人喘不过气来,只有在这时候,你才会感受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与闲适。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一从带霜的秋菊。) 但凡是一个中国人,姑且不论他的受过的教育程度,从他咿呀学语的时候,想必便是从“窗前明月光”或者“春眠不觉晓”开始接触唐诗。这种记忆是根深蒂固的,许多知识与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淡从记忆里消逝——一条严谨的数学公式,一则精炼的定理。但是,儿时学过的古诗,却永远也不会忘记。无论何时何地,某个人在你面前说出“床前明月光”这句诗时,你立马会想到下句会是什么。国外的人或许不会理解,但若是提到莎士比亚,他们立马会想到哈姆雷特。一样的道理,我把这叫做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或者说是文化烙印。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里面,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肉之中,都蛰伏着诗意。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七篇
一拿到书就被吸引了,精美的制作:细腻的纸质,纯洁简单的内封面,美观的排版,还配了水墨画。
书名说“品最美唐诗”,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动摇,唐诗的美大家都知晓。那还能怎么品,如何品,从什么方面品。
读着蒙曼老师的《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好似在听蒙曼老师上课。言语亲切,个性鲜活,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随着蒙曼老师从喜怒哀乐怨这五味分别入手去品唐诗,蒙曼老师就像向导,带着我穿越回唐代,跟着伟大多情多才的诗人们品味了一遍人生。味道丰富细腻,充满难以细说,欲说还休的人生感慨。
从小语文课本里就少不了唐诗,有时候忍不住想,如果少年时老师也这样讲唐诗,我会学的更好吗?真正答案无从知晓,但现在能遇见,也不失为为时不晚的幸福遇见。
书里选用的唐诗大多数出自《唐诗三百首》,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行路难》都是我特别熟悉的。即使如我这种对唐诗并不太感冒的理科生,当慢慢默读《将进酒》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想起当时背诵的场景。其实对于我,小时候学过是唐诗,现在除了有熟悉感以外,一些特别的唐诗释义已经不记得了。依稀存在脑海里的大多是当时的感觉和唐诗朗朗上口的韵律。唐诗到底讲什么,具体已经说不上来了。
在蒙曼老师的笔下,就像揭开一层朦胧的纱,展示出更全面更深层次含义。可能以前读书时代那时是在学唐诗,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而读蒙曼老师的书,是蒙曼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品的过程。蒙曼老师在前面带路,把一些背景故事,典故,缘由解释出来,把每一次美好的细节认真解析,而主体还是读者自己。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细细品味。书中经常会出现“这首诗好在哪里呢?”这样类似的语句,这也是我迷上这本书的原因,在文中我会被蒙曼老师生动的语言所感染。我会觉得蒙曼老师好似就在我对面与我对话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毕竟真正的品需要每个人自己亲自去完成,每个读者才是品诗的主体。
在跟着蒙曼老师品诗的时候,在老师细致生动地解析下,很容易走进诗中,体会诗中的感情。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收录在“喜”的章节中,读着蒙曼老师的分析,读着读着都能感受到文字中的喜欢,嘴角不自觉上扬,真是喜上眉梢。
如果说诗人的奇妙伟大之处是用凝练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将内容呈现。那蒙曼老师就像一位向导,带着我、帮助我更深入地品问体验了唐诗的美。美的存在,需要发现美的眼睛,品最美唐诗,需要一颗能发现美的心。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八篇
“长大一相逢”
蒙曼老师之于我,是个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吧,相信很多人都同我一样,学生时代追过《百家讲坛》,近几年也爱看《中国诗词大会》,一提到蒙曼老师的名字,她那亲切爽利的模样立刻就到眼前了,好像一位看着自己长大的隔壁邻居。说到陌生吧,其实我对她的了解,也不过电视上的镜头而已,至于她平时研究什么,在课堂上讲些什么,我一无所知,就连读她的书也是今生第一次。 一个让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的作者,最容易找到自己的读者。太过相熟,缺乏惊喜;全然陌生,不易信任。稍有几分熟悉,让人觉得亲近,可以对话,可堪托付,毕竟阅读要付出的时间、心力与情感,都是不小的成本。加上几分陌生,便易产生好奇、不解,进而有满腹疑问的探究,重建认知的过瘾。 若引用书中蒙曼老师品过的诗句,我乍读此书之感便是“长大一相逢”。刚认识她时我尚未成年,搬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听她讲历史人物、朝堂风云,历史的讲述总要力求客观,并没有很多发表个人见解的空间。许多年后书中再相逢,诗歌为她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与古人对话共情的天地,在这里,可以更“任性”一点,更感性一点,这样的她,自然也更让我喜欢。
“蓬门今始为君开”
读书看似是一个单箭头的行为,作者写的书安安静静放在那里,并没有对任何人招手示意,只待读者将它翻阅。不过我更觉得读书是双箭头的默契,作者在下笔的那一刻,已提前遇见了未来的读者,若非与书投缘,即便有机会买来翻开,也未必会读下去。 至于这本书的读者群,应该会比不少书庞大一些,任何有望看到这本书的人,都可以成为它的读者。因为蒙曼老师提笔之时,便有“蓬门今始为君开”之心,并设有打算将任何人拒之门外。 总体来讲,这首先是一本通俗的诗歌普及读物,其次才是私人的诗歌品评读物。 通俗之处有三:主题通俗:人生五味,喜怒哀乐怨,任谁没有品尝过呢;选诗通俗,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为大家耳熟能详、出口能诵的经典;行文通俗,语言浅白晓畅、如话家常,还是那熟悉的“蒙曼”配方,毫无学究气,擅长对比,将类似主题的诗放在一起解读,更见诗人脾性风骨之异。 私人之处,便在书名中的“品”字,不是“读”,不是“注”,也不是批评和研究。“品”的妙处,在于于“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也在于“迷”,沉浸其中、乐不思归。“品”的独特之处,在于个性化强,自由度高,不必过分担心是否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古人,面对同一首诗,蒙曼品出的是蒙曼的味道,读者品出的是自己的味道,这两种味道或有相合之处,便是得遇知音,或有不同之处,那就一品再品,更是其乐无穷。 上文讲的通俗之处,是蒙曼老师为接纳更多读者、普及传统诗歌做出的主观努カ,但通俗不等于俗,接纳不代表讨好,“品”诗之细腻精到才是本书之魂,也是吸引更多读者的根本。此处举一例,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是知名佳句,我自己读来只觉美得凄凉,从未深究其好处,蒙曼老师指出这联诗“是比和兴这两种表现手法的完美结合”,雨中黄叶树不仅暗喻灯下白头人,更有起兴寄托的作用,这样的解读让我从感其好到知其好,“品”出了更多滋味。 最后表扬一下这本书的编辑吧,封面上放大了“蒙曼”,内文中保留了口语化的表述,是这本书应有的样子。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九篇
蒙曼老师的《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是从我国唐诗的文体中来阐述人生当中的五种情绪:喜、怒、哀、乐、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人生轨迹,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个季节都有诗人特有的起伏不定的情绪,从而构成人生中的五味。对于蒙曼老师想必大家应该多多少少知道,曾经百家讲坛讲述了千古女帝《武则天》系列的讲座,中国诗词大会等很多综艺节目的导师,蒙曼老师专修隋唐史,当然唐诗也在其中。我们常说大唐,大唐,到底什么是大唐应有的气象,什么是大唐的情绪?喜欢唐诗的才子才女当然会选择这本书来深入体会大唐诗人带给我们的人生,学生们如果想更好的了解那个时代,体会那个时代赋予的这些伟大诗人的品格,选择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本书生动形象的讲述了每位大诗人的人生中所遇到的情绪,他们又是如何表达的,而蒙曼老师又能浪漫而轻松的向我们还原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可见蒙曼老师对于咱们的唐诗的见解真的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书中有写《黄鹤楼》的崔颢写了邂逅初恋的《长干行》,有多数诗人仕途不顺而偏偏虞世南仕途得意中写下的《蝉》,有潇洒诗仙李白因不被朝廷重用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行路难》,有杜牧的远见而写下反应举国麻木的《泊秦淮》。书中大量的古诗或多或少我们都曾背诵过,再其次也背过诗中的名句,所以读起来既似曾相识,又相见恨晚。曾经背诵的过的古诗,或许应为多种因素没有机会去体会那么深刻,然而这次蒙曼老师用幽默的白话向我们打开了那个年代的情感,怎能不相见恨晚?
开篇蒙曼老师用的是崔颢邂逅初恋的《长干行》,本书作者沿袭《诗经》的开篇诗《关雎》的思路,以婚姻之喜为先,从而展开的喜的篇章。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如若洞房花烛能和金榜题名连在一起,那岂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于是作者引出朱庆馀的满纸洞房花烛实则金榜题名的《近试上张水部》。读到这里的时候,本读者觉得太有意思啦,甚至想到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一幕经典的话里有话名场面:遇屎(御史)吃屎。。。噗,很抱歉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联想起来这么不着调的画面了。感兴趣的同学真的可以先读一遍这首诗,再看看老师的讲解,真的不要画面感太强烈,朱庆馀把自己比作新婚的小媳妇,而把水部员外郎张籍比作自己的丈夫。啧啧啧...而张籍也是惜才之人,回信也是同样的笔法,回了《酬朱庆馀》,他把朱庆馀比作“越女”即美女。。。啧啧啧(原谅我是一枚腐女,此外脑补了一场耽美剧,真香)张籍回信说:越女明明知道自己美的不可方物,可为什么还是犹豫呢?同样的一语双关,彼此隔空一笑,心领神会,这才是高手过招。(只有惺惺相惜的高手才能擦出来ai的火花吧/邪恶的笑)。
开篇的喜总共有9首诗,首首都能让你体会不一样的喜,怒占的篇幅最少,只有可怜的4首,也许在那个繁荣昌盛的大唐,诗人的怒从来都是化为积极的。哀的篇幅共9篇,你有多欢喜,后面就有多哀愁,再大的盛唐也免不了覆灭的结局,所以后唐的诗人多处结着哀愁,那种哀愁不似雨巷的姑娘。乐天派李白简直就要包揽乐的篇幅了,连白居易都退而据其次。现在想想李白的诗,我们课文里学过的不过那么几首,对于了解李白真的是少之又少,更别说白居易了。想不到吧,李白也怨呀!除了李白,刘禹锡,柳宗元,李商隐个个都怨的那个哎呀,文笔有限写不了老师的文笔,果真真的自己理解的不够透彻,读了老师的解读才茅塞顿开,这些个诗人真的是有血有肉,让人看着可爱极了。
读完全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读诗,尤其是读唐诗,那种意境真的不是自己能想象得到的,通过老师全方面的诠释,我仿佛是陪伴诗人历经人世的己者,体会在特殊的环境下,诗人所表达的意思,能隔空和诗人产生共鸣,那种自身意境的升华真的是前所未有。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十篇
作为中国人,无论是黄发孩童还是白首老者,是不惑中年还是青葱少女,提到古诗,都能张口来几句,毕竟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重视教育的家长们就开始教朗朗上口的唐诗了。可能是吃饭时,爷爷奶奶教导我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要爱惜粮食;也可能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趣味春景……多少年都不曾改变。
但你若问我个人对于古诗的印象,第一反应还是为应对语文考试而背背背记记记,就为了多拿几分。其中滋味,恐怕经历过考试的莘莘学子们都能回忆起那段“被考试支配的青春”,对“分数压力”是深有体会。当然,随着年岁渐长,所追求的也不再是那些“身外之分”了。
高中时,爱看绘本漫画的我接触了夏达的《子不语》,第二章讲述了诗人王少伯被贬谪后与美丽的芙蓉花精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并作诗:“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至此,对古诗词有了新的感受——古诗不再是书本上的几行字,而是有情有景有血有肉的立体故事。(当然,本诗的出处到底是少伯还是浩然,就留给专业人士去考证吧,此处不再赘言深究。)而大学后,也因翻唱而接触了古风歌,更是对诗词中的平仄音韵有了更多的喜爱和关注——但遗憾的是,这仍是一小部分人的圈子。
直到前几年,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的火爆,虽然褒贬皆有之,但吸引了更多人愿意去了解和亲近古诗词,仍可谓是美事一桩。而其中颇受欢迎的蒙曼老师在2017年曾在喜马拉雅上推出了一档节目《蒙曼品最美唐诗》,按照季候来讲诗,并出版了相应的书籍。无论是音频节目还是书,都用一种亲切的口吻向听众和读者娓娓道来关于古代的时令节气相关的文化与诗歌故事。
而2018年12月,由磨铁策划出版的《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则打破了四季时间,从另一个更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角度来品唐诗——五味。
五味?就是酸甜苦辣咸?不尽然。在自序里,是这样写定义的:“人的一生,从纵向看,是四季;从横向看,是五情……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如果说酸甜苦辣咸这五味对应的是人体最直接的感官,那么“五味人生”这里的“五味”则对应的是意识感受或者说生而为人所特有的情感。自序里引用了《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喝花酒提酒令的故事,来说明了情对于诗和人的重要性。并在其后阐述了“喜怒哀乐怨”这五种唐诗中常见的心情。而其中,喜与乐,怒与怨的不同之处,也在此点出。
书中更是用五种颜色来区分这五味——喜,是绿色,有9篇10首唐诗,从邂逅初恋、新婚燕尔、金榜题名……最后到复国还乡,有如此多种不同的喜;怒是枣红,有朝廷不用、军旅不公、蒙冤受屈和举国麻木四种不同的愤怒;哀,蓝色,9篇中有国破人亡、衰败流离、壮志未酬、后继无人之哀,也为生命之短、青春易逝、亲友悼亡而哀;乐,明黄色,6篇,有不同诗人为宴饮、知音、青春而乐所做之诗;怨,7篇,讲述不归、不宠、贬谪、无人赏识、奸邪当道的怨。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虽明面讲“新婚燕尔之喜”,却暗含着“打听情报求点赞”之意,实在是为古人“弯弯绕绕”所惊叹。而在其后,讲杜甫《客至》时引用了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话,更是让人惊喜——这情,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为人类所共通。
那为什么不直接用“人生五情”呢?我猜想,一是因为人的情感太复杂了,都说七情六欲,五情倒是不能完全概括人生,何况人心复杂,每首诗也不止一情。正如乐一章中讲到李白的《将进酒》,也说饮酒之乐的风帆下,实际是如海般无边无际的愁。只是唐诗中诗人最爱抒发的情感,可概括为这五种。二是因为五味更能直接刺激读者的生理反馈,让更多人想要一品其味。
除了内容风格继承了蒙曼老师一贯的不仅讲诗,还讲故事,讲人外,书内还插入了与唐诗相对应的国画,也值得再品。
所以,如果有“刺激”到,不妨一起来品读这本《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十一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提起唐诗,自然想到了在诗坛留下千古奇名的诗仙李白,当然也会想起当时他写给杨贵妃的《清平调》。那些描绘美人的诗句,穿越了千年的风霜流传至今,让人在阅读之时,仿佛还能闻到华清池水洗凝脂的香味。
不过,在蒙曼老师笔下的《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这本书中,诗仙李白却少了些许放浪形骸。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留下了入世不得志的遗憾与无奈。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李白绝对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唐朝古惑仔”,他的诗文和他的人一样,真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愿长醉不复醒”。
其实,蒙曼老师在《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这本书中不止写了李白,还有杜甫、李商隐、孟浩然、刘禹锡等等唐朝知名诗人,并且以“喜、怒、哀、乐、怨”人生五味来谱写了一曲专属于大唐的“霓裳羽衣曲”。
读完整本书后,不由想起刘禹锡所写《陋室铭》的其中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朝的繁华造就了文化自信,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形色各异的诗人写下了形色各异的千古诗作。有人在生活的颠簸中品尝了生活的痛苦,有人在人生的流转中放下了求而不得的怒与怨,有人在入仕与出仕的过程中体味到了心酸与无奈,这就是串起《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的核心内容。每一位诗人的身上都有着传奇色彩,这些传奇不因时代变迁而失色,反而因为时代更显历久弥新。
再来说说蒙曼老师。初识蒙曼老师是在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上,虽然知道她也曾在《百家讲坛》里谈古咏今,但我还是喜欢看她身着旗袍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品读经典的时刻。诗词在蒙曼老师的解读下,使我眼前有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或清雅、或妖娆、或磅礴、或悲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美时刻,也是蒙曼老师的经典瞬间。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三五好友、两点爱好、一家团圆,还有一份喜爱的工作,一本喜欢的好书。最开心的就是因为一本好书,领略了生活的四季和人生的五味。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与其说是一本集合了唐朝知名诗人人生的经典,倒不如说是蒙曼老师在以这样一本经典,领着我们体悟人生之味,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怨,又如或甜、或辣、或苦、或咸、或酸。
人生之味随着心境与环境的变化本就不同,也是因为这份不同,才成就了多少人生的永恒。唐诗不是简单的五言七律,更是时光交错中,我们与命运重逢的密码。正如我的文章开头,那引自诗仙李白的诗句一样,人生的五种味道仿佛不过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畅想。真希望,我们看到云朵时就能想起自己生来所穿的霓裳,看到花朵时还能想起我们被时光雕刻过的容颜。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十二篇
我喜欢蒙曼老师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从《百家讲坛》到《诗词大会》,再到喜马拉雅的《蒙曼品最美唐诗》,只要和蒙曼老师有关的,基本上我都会追。这次蒙曼老师出了《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作为粉丝的我当然要第一时间关注了。前段时间刚好赶上磨铁搞活动,所以我也算是当了一次锦鲤,在1月11日正式收到了这本让我心心念念的新书。
在说这本书之前,我还是先插几句话,说说蒙老师的第一本“品最美唐诗”系列作品——《四时之诗》。《四时之诗》写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诗,是自然的轮回,也是生命的轮回。而这次推出的《人生五味》,则是从人最常见的五种情绪——喜、怒、哀、乐、怨入手,在这五种情绪中一同品味“五味人生五味诗”。
那么,面对这样的主题,我们又该怎样去用心品味呢?
先从“喜”说起吧。中国古代不是说过著名的“人生四大喜事”吗?“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除了“久旱逢甘霖”是自然因素之外,后面的三大喜事都是和人有关。“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是初次邂逅的美好;“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新婚燕尔的甜蜜;“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是对考生的激励与支持。也许有人说,这“喜”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啊?当然不是,普通人也有属于普通人的“喜”。无论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还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都是属于普通人的“喜”。哪怕只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但能够和自己的老朋友吃吃饭、聊聊天,这不正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得到的小幸福吗?当然,这里头还有国之喜事。诗风一向沉郁顿挫的杜甫,在听到“安史之乱”已经结束的消息的时候,大笔一挥,写下了号称“老杜平生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里头不仅有“漫卷诗书喜欲狂”和“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喜悦,还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期盼。
接着说说“怒”。很多人以为,在人最为愤怒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智、胡言乱语。但在唐朝,“怒”这一情绪却造就了非常多的诗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杜牧的愤怒,他的愤怒源自人们的麻木不仁;“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高适的愤怒,他的愤怒源自将军的荒淫腐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李白的愤怒,他的愤怒源自自己的怀才不遇……可见,愤怒并没有让他们失去理智,相反,这种情绪更能激发他们的诗情,写出了这些经典的诗篇。
接下来说说“哀”吧。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将“哀”和“怨”放在一起,但在蒙曼老师的这本书里,“哀”和“怨”是两种不同的情绪。这里的“哀”,有对青春流逝、生命凋零的哀叹,像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或者李贺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有对国破家亡、世道衰败的感叹,像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或者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当然还有对至亲至爱之人的悼念,像元稹的三首《遣悲怀》。但无论是“国家之哀”还是“个人之哀”,背后都是诗人对这个世界“爱得有多深,恨得也有多深”。
和“哀”跟“怨”一样,“喜”和“乐”也是人们最常放在一起的两大情绪。但我个人觉得,“乐”是“喜”的基础,毫不夸张地说,“喜”就是“乐”的升级版。这里的“乐”,有开怀畅饮的潇洒,有遇见知音的愉悦,更有对青春年华的赞咏。而这些“小快乐”,不也正是我们为“喜”而做的铺垫吗!
最后说说“怨”吧。在中国古典诗词当中,“怨”很多时候都是用在女性身上,因此出现了很多的“宫怨诗”和“闺怨诗”。但事实上,这类型的诗还有暗示仕途失意的特点,极具审美情趣。不过,在蒙老师的这本书里,除了这些经典的宫怨诗之外,还有像《登金陵凤凰台》、《蝉》这些直接表达自己不满的诗作,委婉又不失直白。
回到主题,为什么我说这本书(包括《四时之诗》)适合一个人读。因为诗这种东西,还是要自己一个人用心体会,慢慢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感受到它的美妙。相反,如果是和一群人在一起读的话,你很有可能会被干扰,会被他人左右你对它的看法。所以,我才说这本书适合一个人静静地读。另外,在读每个主题的时候,可以尝试着配上不同的古琴曲,别有一番风味。
附:最符合本书每个主题的古琴曲
喜——《归去来辞》
怒——《酒狂》
哀——《潇湘水云》
乐——《忘忧》
怨——《长门怨》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十三篇
自从选择了文学专业,反而很少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书,更倾向于在闲暇之时捧起“闲书”,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宁静和休憩。但是本学期周老师的课,让我追寻着历史的痕迹和周老师旅行的步伐,重新领悟了唐诗的美妙和其中悠长且回味无穷的韵味,我对于诗词似乎从来都是生记硬背以达到一定的储量,当然这不失为一种增强硬件能力的好方法,但是也让我对于诗词提不起兴趣,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是这学期的学习让我学会从另一个方面去看待中国的文化,所谓“博大精深”需要深入体味。
我很感激本学期唐诗专题的课,不仅仅是让我从典故、背景、经历、趣事等方面加深了对唐诗的认识,提起了学习唐诗的兴趣,更想要感谢周老师在讲解唐诗之余传授的人生经验和真诚的鸡汤,让我总觉得在这寒冷世间有温暖尚存,思考了很多,也对于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说到人生,或许自始至终都有人冷嘲“你才多大就谈人生?”我倒不认同这种以年龄来衡量的标准和观点,因为我尚在阅读,从书中读到了千千万万的人生,自然也会有自己的认识。所以在找与唐诗有关的书籍时,我一眼就看到了蒙曼老师的这本书。当然这个所谓“最美唐诗”,“最”毕竟是因人而异,暂且不谈。但蒙曼老师是我所熟识的,频频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露面的十分有才学的一位老师,举止谈吐中透着非凡的气质,让人不禁想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其次我很想看看在蒙曼老师的书中,所谓“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
打开书的自序,蒙曼老师首先是这样对人生进行了一番解读;“诗是人写的,也是写给人的。人的一生,从纵向看,是四季;从横向看,是五情。四季是什么?春夏秋冬,对应着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情是什么?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这一段大概是对人生做了简单的总结,人生复杂但也简单,其实也不过“五情”“四季”,接下来老师举了《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宝玉与众人喝花酒时提出的一个新鲜的“酒令”——“ 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又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便举例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其实这四句,只少了“怒”,但是也概括了人生百态的源头,便是“喜怒哀乐怨”,而这五感也对应了“情”,人正因为有情,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才能不会后悔曾来这世间一趟。蒙曼老师由此便引出了整本书选唐诗的逻辑,便是从“五情”入手梳理评谈唐诗, “人有五情,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更是成为全诗的基调和对人生的初步认识。
整本书分别从“喜”——(下分)邂逅初恋、新婚燕尔、金榜提名、亲人关切、亲人重逢、有人来访、闲居访友、仕途得意、复国还乡;“怒”——(下分)朝廷不用、军旅不公、蒙冤受屈、举国麻木;“哀”——(下分)国破家亡、衰败流离、壮志未酬、后继无人、生命、青春、悼亡;“乐”——(下分)宴饮、知音、青春;“怨”——(下分)不归、不宠、贬谪、无人赏识、奸邪当道。五个方面举了自“崔颢”的《长干行》起至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止共35首唐诗。蒙曼老师用非常口语化的语言将唐诗背后的典故、背景、趣事娓娓道来,联系诗人身世并与相关诗歌、文章作比较,对诗句进行讲解和分析,让读者能够深入的理解到诗歌的韵味和其中的美感。这种讲解方法和周睿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讲解的角度不同而已。
诚如蒙曼老师所说,不知道典故时,这诗词便已是朗朗上口如临其境;知晓典故之后,更是得感慨诗人的精妙用心,让千百年后的我也能同他们一并品味其中五味。佩服蒙曼老师的点评,引经据典可谓“信手拈来”,很多小故事让诗词本身更灵动,也让千百年前诗人的身影清晰起来。在读到很多熟悉的诗歌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居》时,心想这不过是很早便背得的诗歌,又有什么好讲的呢?但是蒙老师却在分析诗句时举了陶渊明《桃花源记》和《红楼梦》修葺园子的故事,几相对比之下,自然读出此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自然”二字,更何况那种在简单语言描述下的田园农居生活更是让人无比向往,再重读此诗便是有不同的感受和意蕴了。
在唐诗的学习中,其实我总是囫囵吞枣,有时只是知道其中几字代表是有典故,而并不深究其中意味,但是在看完这本书后,顿然有豁然开朗之感。比如张籍的《酬朱庆馀》一诗,是回朱庆馀的赠诗《近试上张水部》,两诗初读不过都写女子,但是古人向来含蓄,其中竟暗藏两位才子对于此次考试的问答,故成佳话一篇,诗句解读时联系着故事,读出话外之意的感觉让我欣喜万分,有种看透别人小秘密的兴奋和激动。最让我觉得惊叹的是,蒙曼老师选择以崔颢诗起,以李白诗结,也是有典故的,就是两人的“黄鹤楼”之争,两相竞争也更有惺惺相惜之意,真可谓是处处精巧,暗藏玄机。
书中的很多诗歌解读都更新了我以往的认识,蒙曼老师于唐诗中最是喜欢李白,而所举诗歌如《玉阶怨》、《春思》、《采莲曲》等诗,更是让我加深了对“诗仙”诗歌的理解和喜爱,爱他的飘逸浪漫、爱他的豪放奇想、爱他的美不胜收,最爱的是他永不朝下的精神气,仿佛涤荡着人的心灵一般,鼓舞着你只争朝夕,享受人生。他的诗也告诉我们“飞上天时,别忘了俯瞰大地;踩在地上,也能够仰望星空。把喜怒哀乐怨都尝一遍吧,那才是唐诗,那才是人生!”
书中35首诗歌虽不能面面俱到举出例子,但是每首无不至真至纯至美。字字珠玑,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那些欲说还休的纷扰,在诗人笔下酣畅淋漓。读来每首唐诗都是似曾相识,却又相见恨晚。人生短短旅程,不过数载光阴,这人生百味请务必尝遍,方可不悔此生,有始有终。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十四篇
诗是人写的,也是写给人的。人的一生,从纵向看,是四季;从横向看,是五情。四季是什么?春夏秋冬,对应着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情是什么?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有一段特别有趣的文字。终日和宝姐姐林妹妹痴缠的宝玉被贵公子冯紫英请出来,和呆霸王薛蟠、俊小生蒋玉菡以及锦香院的妓女云儿一起吃花酒。滥饮无趣,宝玉提了一个酒令。这酒令听着就新鲜: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又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和女儿之间的关系。这个酒令可真复杂,宝玉自然要先示范一下。他说的是:“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想想看,这悲愁喜乐的心情,不是和我们说的喜怒哀乐怨如出一辙吗?何况,宝玉还恰如其分地引用了一句现成的唐诗:“悔教夫婿觅封侯。”
事实上,唐诗之美,正在于有情。这情里头,有酣畅之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忧国忧民的老杜,看到国家复兴有望,也一改平日的沉郁,变得轻狂如少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所谓家国有庆,欣喜若狂,读诗至此,谁人不感同身受呢?
这情里头,也有雷霆之怒。谁都知道战争的残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牺牲不令人愤怒;“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辛劳也不令人愤怒;但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腐败、漠视与不公却十足令人愤怒。当年,唐雎以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来对抗秦昭王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赢了,因为他代表的是正义之怒。正义可以推迟,但正义永远不会退场。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
喜和怒都是直接而又强烈的感情,但哀不是。哀是那样绵长,却又那样隐曲,仿佛眼角的泪痕、镜里的秋霜,更适合留在心头,而不是挂在嘴边。但是,唐诗是那么善于表达这种幽微的境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落日熔金,古原如醉。这夕阳西下的风景如此美好,只不过黄昏已经逼近,而一入黄昏,也就万象俱灭了!美景转瞬即逝,人生不也如白驹过隙?推而广之,这大唐,这地球,这宇宙,又何尝不是如露亦如电!面对斯景斯情,一种无法言说却又铺天盖地的惆怅出现了,它并不大开大合、荡气回肠,但是,却缭绕盘旋、低回不已。人的心灵,因此变得细腻了。
乐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粗略地说,乐就是小巧、轻快而短暂的喜。拿贾宝玉的酒令来举例子,“对镜晨妆颜色美”是喜,而“秋千架上春衫薄”则是乐。自然,少女的青春美貌也短暂,但无论如何,它也要比荡一次秋千的快乐来得更长久,也更重要些。那用唐诗来解释呢?“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喜吧?这可不是一般的喜,它基本上是古代的女子一生中最重大的喜事。而“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则是乐。看到了,害羞了,簪子掉了,脸上却笑了。这是一瞬间的小美好,却又像电影画面一样定格在心里。到老奶奶七八十岁的时候,这画面还会闪回:你看老奶奶坐在门口晒太阳,晒着晒着,忽然笑了,别去她周围找原因,她笑,是因为在她心底,那艘小船又来了,那根簪子又掉了。
最后说说怨吧。怨是一种节制了的怒。我们传统的儒家哲学讲中庸,美学则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都是一种节制主义。这种节制,在诗里就显得格外蕴藉。蕴藉到什么程度呢?“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深宫的女子,枯坐在寝殿的台阶上,她对君主怀抱着爱和希望,所以她只是痴痴地望着月亮,盼他来,怨他不来,却不会恨他,也从没想过要离开他。同样,这写诗的男子,困顿在不如意的现实中,他对理想怀抱着爱和希望,所以他也痴痴地望着月亮,盼这理想实现,怨这理想未能实现,却不恨这理想,更从未想过要抛弃理想。她的情和他的情都是怨,她的心和他的心,都像水晶一样剔透玲珑。我们无法知道那个望月的女子是谁,但我们知道,那个写诗的男子,名字叫作李白。他属于大唐,更属于诗歌。
人有五情,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
蒙曼
购买链接:当当 http://product.dangdang.com/26437930.html
京东 http://item.jd.com/12475207.html
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味读后感第十五篇
文/张小梦
周末地铁上,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在儿童车里伸手向站着的妈妈要吃的。只见妈妈从包里拿出一袋饼干,以背诗为交换条件,引导孩子背一遍《咏鹅》。
第一感觉,经典就是经久不衰啊。我和车里的孩子差了快30岁,背的第一首诗却是同一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望着自家门口浮游的一群鹅而作的。看似简单的一组对偶句却把动静相生相伴的画面表达的如此传神。因此得到了“神童”的美誉。
按说神童的路应该比普通孩子走得顺当些。长大后的骆宾王因反抗武则天,兵败下落不明……
说到武则天,想必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耳闻。上学时很多朋友追过《百家讲坛》。
2007年推出了“开坛”以来最年轻的主讲人——32岁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开讲三十二集系列《武则天》。
2019年蒙曼老师出了新书《蒙曼品最美唐诗 人生五味》。
【01】
蒙曼老师说自己尝过学生时代苦逼的填鸭式学习。自己作了老师后便不喜欢“学海无涯苦作舟”式的让学生在苦闷中学习知识。而快乐开心的学习,不得法的学生做不到,不得法的家长们更是头疼。
整整十天的碎片时间,读完了蒙曼老师新书。感觉说读,有些不恰当。仅仅第一部分(关于喜),我就标记了52处针对自己需要补充的知识点。
大萌本身是个自由散漫做事极度随心的人。弱弱的说,上学时作为文科生,政史地中我最提不起兴趣的就是历史。可是读完这本书,我像是三十岁的阿姨突然开了悟!竟然在读书笔记中主动标记与历史有关的内容……
例如“汉朝京兆尹张敞给妻子画眉的典故”从此得知画眉还代指夫妻恩爱。
例如在《长干行》中“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这首诗里的九江,不在江西,而是泛指长江。
【02】
蒙曼老师是真真的,把书本上死记硬背的古诗文,讲成了一篇篇传奇故事。最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的是,每个故事中都直指人心(说白了,很走心)。
再过两周就过春节了,大家又会互道新年快乐。身边很多人给孩子起小名,笑笑、乐乐、开心。再爽快点儿的父母,直接叫孩子,哈哈。
可见“乐”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乐”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蒙曼老师在这本书中说到,它是小巧轻快而短暂的喜悦。
用唐诗来解释呢?“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喜吧?这不是一般的喜,它是古代女子一生中最大的喜事。而“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则是乐。看到了,害羞了,簪子掉了,脸上却笑了。
这一瞬间的小美好,像电影一样定格在心里。到老奶奶七八十岁的时候,这画面还会闪回:你看老奶奶坐在门口晒太阳,晒着晒着,忽然笑了,别去她周围找原因,她笑,是因为在她心底,那艘小船又来了,那根簪子又掉了。
一年四季
人生五情
写到这里
想起陈绮贞唱的那首歌
你看过了许多美景
你看过了许多美女
你品尝了夜的巴黎
你踏过下雪的北京
就像懂事与年龄没有必然关系
多少人沧海桑田还是没尝出生活的味道
快过年啦,快放假啦
不如
在热闹的综艺节目后
在饱尝了各色佳肴后
泡一壶茶
就着暖阳
读一本书
【03】
人生没有断点,只是味道不同罢了。
柴米油盐里装的,是酸甜苦辣咸。
青花五彩里装的,是青黄赤白黑。
人情冷暖里装的,是喜怒哀乐怨。
最后,摘取蒙曼老师自序的数十字结尾吧。
“诗是人写的,也是写给人的。人的一生,从纵向看,是四季;从横向看,是五情。四季是什么?春夏秋冬,对应着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情是什么?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