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南极之南的读后感大全

南极之南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20 13:41:24
南极之南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8-20 13:41:24   小编:

读完《南极之南》,我深刻感受到南极的神秘与美丽。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南极的壮丽景色和动植物的生存状态,让我仿佛置身于冰雪世界中。同时,书中还反映了人类对南极环境的破坏,引发我对环境保护的深思。这本书让我对南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南极之南》读后感(一)

关于旅行,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出去玩。住好的、吃好的,只要钱到位了,享受着了,便算得上是一次完美的旅行。但我总觉得,这样多少有些屈辱了旅行真正的意义。

我很喜欢看毕淑敏写的游记,第一本是《非洲三万里》,第二本就是这本《南极之南》,书架上还有一本未拆封的《美洲小宇宙》。其实我挺好奇的,一个内科医生偏偏爱上了写作,当了作家又不停地绕着地球旅行,实在是理性又感性,兼顾了安静和奔波。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她呢?

旅行是一面镜子,在不同的自然画幅下,心境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一点小小的涟漪,都足以改变我们对世界万物的看法。自然界本就袒露无遗,草木、旷野、冰层、峡谷,侵蚀的岩壁,风化的山峦,休憩的火山,才是真正值得我们驻足仰慕的“前辈”。

相机可以定格瞬间兴衰,却无法追随时间的长河,若是我们的心早已被禁锢,任你立于广博的天地间,也无法感受到时间细微的脉搏,这该是件多么悲哀的事啊……

最后分享一句很喜欢的话,来自于蒋勋: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愿我你我的生命,都能找到与世界的连接,感受充盈,享受孤独,热爱自由,永远在奔赴……

《南极之南》读后感(二)

去年夏天看了毕阿姨的《破冰北极点》,今年又第一时间追了这本《南极之南》。不只是因为我有看书必看整套的习惯,也因为我好像迷上这种老年品质团的趣味。

一年内,即去了北极又去了南极,普通人恐怕渴望而不可及,看看书,默默梦游一番也是不错的选择。

毕阿姨的书,还是充满了科普。翻开书本,各种数据和简介,仿佛重新回到了高中地理课堂,让你又一遍的温故而知新。关于南极大陆,南极的天气,南极的岛屿,南极的科考站,事无巨细的帮你重头捋一遍。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各种旅行的趣事穿插其中。

书中有几处情节让人感触颇深。比如,关于南极的原住民代表:企鹅

《南极之南》读后感(三)

- 前半段讲的是作者在南极的经历,很好看!第一次看南极相关的游记,向往之余充满对自然的敬畏。 中间插了一段问鼎南极的探险家的故事。看起来稍微有点沉闷但还是慢慢看完了。向至死方休的探险精神致敬!…斯科特的遗书好悲壮。想到一句话:如果成功,你将获得荣誉;失败亦如是。 没想到后半段作者还写到了复活节岛上的摩艾!那些个石像一直是我心中的谜!看完总算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说到智利,就不得不谈到聂鲁达。知道他是在高一,王臣在西藏游记里引用了“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当时就在想,怎么会有这么炽热的情感。随后买了他的诗,发现诶嘛呀这也太火热了小小年纪的我承受不了,就没有细读。(诶,怎么跑偏了)。但在刚才,看到最后章节里“无数风的心脏 在我们爱的沉默上方跳动” 的时候,仿佛有共鸣一样的想到聂鲁达。翻过书页一看,诶还真的是。

感谢作者,让我了解到一点点关于他的故事( 比如…情感故事? 笑XD 多谢他的丰富情感才让我们有那么多首好诗看!)。对了,没想到他和中国还颇有缘分!中国诗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梦想在他身上实现了。

挺不错的随笔。旅趣与纵深感兼顾,充斥着人文情怀。但是请原谅我觉得有几章有些冗长了!摄影还是好看的。

最后一点碎碎念:我怎么老是在大晚上写书评,逻辑虽然混乱,但越写越精神了还。不行,得赶紧睡觉!

《南极之南》读后感(四)

毕淑敏的环球旅行系列的书《非洲三万里》《美洲小宇宙》《南极之南》《破冰北极点》等等,被我成为“别人家的游记”,里面的文字细腻生动,充满温情和思考,让你意识到这是作家从文化和社会等角度来讲述;但偶有小幽默,超级接地气,让我们觉得听邻居家老太太跟你缓缓道来。

走过80个国家与地区的毕淑敏,对世界仍抱持着少年般的好奇和激情。66岁这一年,她毅然离家,远行17052公里,带着老公老芦,开启了与企鹅、海豚、虎鲸和信天翁亲密接触的神奇旅程。

过分的寂静、荒凉与酷寒,让人怀疑人生。见到任何生命都是惊喜:她发现企鹅们吃虾太多导致便便都是粉色的,而且为了怕熏着宝宝,爸爸们练就了将便便“喷”很远的本事……古老的冰居然是黑色的;南极酷寒但从来不是平静的,而是变幻无常,任何两天都不会是一模一样的天气,她面对刀割样的风,遇见过险境,与冰山擦肩而过吓得屏气凝息……

还用了七章的篇幅,讲述了她在智利复活节岛上与巨大石像们“对话”的经历,孤悬在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被当地原住民称为“世界的肚脐”,与“美”无关,居然没有高大树木(可能为了运输石像而砍伐光了),资源非常匮乏,石像是如今旅游大热的福祉,却也是当年树木耗尽、人口锐减的噩梦起源。

“我不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的人。驱使我去全世界旅行的动力,是好奇心。”

人要活得兴致勃勃。身虽衰老,思绪尚能保持驰骋天际的能力。总在旮旯里阴暗的糗着,那是沾满毛屑的旧墩布。

外出这件事,除了需存下盘缠钱,还需存储足够的体力和心力,好奇心要像雨后蘑菇似的,在过程中有增无减。以上诸项,犹如四条腿的小板凳,缺一不可。

出行不要勉强,尤其是一般人不去之地,多属凶险。人们在暖气空调的包裹下,身体已变孱弱,实应量力而行。

与陆地上相对温和的行走相比较,海洋上那带有剧烈眩晕的航行更具威力,它会猝不及防的动摇并重塑你对整个地球的看法,对你醍醐灌顶。

如果你一直呆在坚固的山峦或土壤上,特别是固守在充满人工建筑的水泥城市里,你自以为了解的那个地球只是肤浅片面,挂一漏万的。看旷远寂寥的地域,人的格局有可能豁然开朗。

旅行这么多,她发现,学外语是多年来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毕淑敏小时候是学外语的(北外附中的俄语专业),后来因故中断了学业。现在在全世界走来走去,最大的遗憾是不能熟练地掌握外语,和当地人交流只能考导游翻译,否则,视野就能更开阔一些。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练英语以及学一门外语的想法。在美国打工时基本口语够用,但是工作时采访外国专家有时候力不从心,甚至错过了一些好机会。希望把读书和学习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南极之南》读后感(五)

结伴而行,特别是情侣美好之处不言而喻。

书中有很多知识值得学习,很多历史应该铭记。

英国那个探险家,四次出行南极,虽然未能完成梦想,但是遇到危险时能够顾全大局,为别人着想,带头奉献,主动冒险,赢得全国认可,精神勇气可嘉!

作者夫妇生理年龄已大,心理年龄却年轻,敢于冒险,特别是毕,愿意顾大局 先妥协。

作者每到一处,必用心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用心去体验生活,而不是简单打卡,非常棒。

各大洲的平均海拔, 各种动物, 杀人风:十几倍十二级风力, 很多知识点 ……比较丰富

《南极之南》读后感(六)

在图书馆偶遇这本书,毫不犹豫地借回来,两个半天读完,全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震撼。不仅为那万世冰寒的极地风光,更为百年来人们为挺近和了解那亘古寂静的苦寒之地,所表现出的无畏与坚韧。

《南极之南》作者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医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及心理学博士。丰富独特的人生经历及相应的专业素养,使她于2007年跻身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等。

《南极之南》是毕淑敏65岁高龄时与老伴共赴南极的游记。作者以细腻而不失力度的笔触描述了遗世独立的绝美风景,呆萌的南极原住民企鹅,人类南极探险历程中的故事。文字中有种沉静的力量,带给我们关于生命更多更深的思考。

一、南极的美景与特点

书中介绍,南极旅游探险项目主要有三种,一是登陆,再是冲峰艇巡游,最后一种是根据天气情况将船行驶到壮美峡湾处停泊。

如缀满白色蕾丝边飘带的乐美尔水道,冰峰夹道而立,倒映水中,山巅薄纱般的雾岚缭绕,恍如仙境。与万年黑冰联结,深邃神秘的天堂湾。作者笔下的南极风光,不仅美得令人叹为观止,还有强大的疗愈功能。海冰那移动之上的稳定,稳定中的移动,与人生莫测的际遇相似,“如何在动荡中依然有牢靠的安全感,是人生的大课题。”作者写道。

南极的特点主要由一组数字概括,因穿插于游览行程和探险故事中,读来不再乏味枯燥,它们使与那片大陆相关的人和事愈发令人动容和惊叹。

95%以上面积被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冰盖厚度令人咋舌,最厚处可达4750米,相当于3个泰山绝顶之和,平均厚度2300米。这片原始的白色大陆也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内陆高原年平均气温为-50℃,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除了寂静、苦寒,还有无法预测的飓风,南极风的平均风速每秒17~18米,最大可达每秒90米以上,相当于12级台风风速的三倍。

万世冰寒,对南极陆地冰来说并非虚词而是实指,由于陆地积雪不断沉积,在漫长时间和重力压榨下,冰内空气被挤出,质地变得非常坚硬,颜色也逐渐加深。冰变成深蓝色,需要4000年,变成近乎墨色,至少需要一万年。

酷寒、飓风、被数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冰架和浮冰环绕。尽管接近它的路途中死神如影随形,也无法阻止探险者的脚步。

二、追逐梦想的人们

《南极之南》的第一章,从与船长的关于行程计划与南极天气的闲聊写起,作者惊讶地发现,于自己而言一生一次的南极之旅,却是船长年复一年乐此不疲的工作。这位已实现财务自由新西兰人,在试过种种花草、打打高尔夫、朋友聚会、四处旅游的生活方式后,觉得必须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儿——在冰雪环绕的海上航行。于是每年七八月份,到北极驾船,12月到来年3月,在南极驾船。

除了船长,在船上讲座的英国教授,地理学家乔纳森,更是从祖父、父亲到自己和儿子,一家四代从事南极科考,被问及原因,答“热爱,就这么简单。”

随着科技的发展,因为喜爱而从事与南极相关的工作或可理解。百年前,那些在简陋条件下,创造人类第一的探险家,则带给我们更深的敬佩和震撼,尤其是在经历过极地的险恶考险后仍一再前往的人们,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执着与顽强。

爱尔兰人沙克尔顿一生进行了四次南极探险,第二次远征南极创造了当时人类到达南极最南端的记录。返程中,每人每天只有四块饼干充饥,危难时刻,沙克尔顿节省下来一块饼干让给了探险队员弗兰克·怀尔德,怀尔德没舍得吃掉这块生死与共的饼干,安全返回后,它被细心保存起来并代代相传,直到饼干104岁“高龄”时被拍卖。

沙克尔顿第三次南极探险是为了创造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记录。他们乘坐的木船1915年1月8日到达南极边缘的威德尔海,因冰情严重,仅航行了几百千米,船就凝冻于冰山之上,只能被动地随冰漂移,苦苦等待来年夏天。南极的严冬和极夜击碎了沙克尔顿的希望,木船被巨大的冰砣压毁,于1915年11月21日沉入海底。沙克尔顿与探险队员们经历了浮冰上露营四个月,大象岛留守,穿越惊涛骇浪直抵南乔治亚岛,靠着极为原始的装备30小时内无眠无休攀越42千米的高山冰川到捕鲸站求救等艰苦卓绝的历程。1916年8月30日,全体探险队员获救。

前三次未达目标的探险,使年近半百且患有心脏病的沙克尔顿决定再赴南极,环游南极洲一圈,绘制其海岸线图。这一次,他在途中与世长辞,结束了他一次次陷入绝境又奇迹般生还的探险生涯。

走过80个国家的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我从未想过,今生今世可以走得这样远。真走到这么远的地方后,似也未觉出有非常特别的感觉。世上真正遥远的路途,其实是在你做了决定之后与迈出第一步之间的距离。”对旅行而言如此,对人生的其它决定又何尝不是如此?《南极之南》带给我们不仅是震撼,还有思索。

《南极之南》读后感(七)

《南极之南》作者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医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及心理学博士。丰富独特的人生经历及相应的专业素养,使她于2007年跻身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女心理师》等。

结伴而行,特别是情侣美好之处不言而喻。

书中有很多知识值得学习,很多历史应该铭记。

英国那个探险家,四次出行南极,虽然未能完成梦想,但是遇到危险时能够顾全大局,为别人着想,带头奉献,主动冒险,赢得全国认可,精神勇气可嘉!

作者夫妇生理年龄已大,心理年龄却年轻,敢于冒险,特别是毕,愿意顾大局 先妥协。

作者每到一处,必用心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用心去体验生活,而不是简单打卡,非常棒。

各大洲的平均海拔, 各种动物, 杀人风:十几倍十二级风力, 很多知识点 ……比较丰富

捕鲸:刚刚看完一部电影

海洋深处 (2015)

7.5

2015 / 美国 澳大利亚 西班牙 / 剧情 冒险 / 朗·霍华德 /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本杰明·沃克

在南极水域航行中,我们多次遇到鲸群,亲眼目睹庞然大物腾空跃出并潇洒喷水,是令人惊诧莫名的感动体验。超出陆地上所有动物的雄伟块头,巍峨又安详。你几乎以为它天下无敌,可历史证明,鲸是脆弱的。鲸鱼曾漫染南极,它支离破碎的尸体,被人类贪婪地玩弄股掌之中。 …… 在南极一些岛屿上,至今还可看到巨大鲸鱼骸骨陈尸焦岸,让人胆战心惊。凝望波涛翻滚的南大洋。我想南极之水,你能感觉到鲸的眼泪吗?你是咸的,它也是咸的。 仿佛听到南极水说,我能感觉到。因为鲸泪是热的,而我永远冰冷。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