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一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方格笔记本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通过规划目标、记录重要信息、整理思绪等方法,让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更加有条理和高效。这本书给予了读者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方格笔记本提升自己的能力。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一
------20170817更新------
方格笔记本对我的笔记方式改变非常大,因为很多听过我方格本微课的小伙伴强烈要求,所以我们做了一款原创的A4方格本,上图——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二
这本进阶图解大概用了半小时看完了,因为跟蓝色的那本相比,这本进阶就是将蓝本中反复阐述的内容转换为了图表,并且插入了很多实用的例子。我个人更喜欢看文字一些,因为可以在脑子里想出一些不被条框限制的东西,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所以这个彩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的理解力。
两本书内容大致相同,进阶增加了像英语学习笔记、待办清单、行动记录笔记(这些是我觉得很有用的)等24个笔记实例,分分钟用起来的节奏。还对笔记本进行了比上本书略详细的介绍。
最终版的脑图。点击这里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三
——读《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之后最深的感触
方格笔记本初印象
第一次见到方格笔记本,记得是跟业务单位的一个同事见面讨论事情的时候,他捧着本A4纸张的笔记本,里面每页都是画满小格子的纸张,我看到好奇,还问了一句:“你的笔记本很特别啊”,他笑笑没有多说,只是说了句,“以前一位老师送的”。我很疑惑,这样的笔记本怎么写呢?难道要写进这么小的格子里面?我的字方且要占三四格,更何况一个大男人,不知道要占用几格了?看来我不适合这种笔记本。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的有效内容实在有限,有标题党之嫌,其实用什么笔记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会不会记笔记。
书里描述了几种常见的错误记笔记方法,你可以自我检测看看。如果你本身对自己的笔记很自信,也可以百度看看这本书详细介绍的集中笔记法,看看自己会不会?
比如:空雨伞,麦肯锡,黄金三分法等,如果完全不了解可以百度看看。在多种笔记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并一以贯之用下去,肯定是有助于思维锻炼的。
书里有一个问题你可以回答一下:什么样的笔记才是好的笔记?
答案:好的笔记是可以帮助我们重现曾经场景内容的笔记。
(同理,你听了课之后的思路也会记录在黄金三分法的另外格子里,也重现了当时的思维过程。)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内容的总结,如果你对以上内容有兴趣,也可以买来看看作者的详细解说。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五
怎么说呢,也不算好,也不算好,这本书罗列了很多种适用的人群,起码,对国内小初阶段的孩子我觉得是不合适的,孩子上学你让他这么记笔记,孩子不和你急?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六
昨天去书店看完了一本《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这本书曾在某个时间段大火过。作者是高桥政史,曾任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纸张出奇的好,配图精美,甚至可以直接当PPT用。
缺点也显而易见,核心内容过少,归纳起来就是使用黄金三分法。
作者之所以极力推崇使用方格笔记本,是因为他认为:身为笔记,要具有重现性。
也就是说你一看到笔记,就能立马回忆起当时的重点内容。否则这种笔记就是阻碍能力发挥的笔记本。
那哪些笔记会成为阻碍型笔记呢?
1、按照自己的习惯,随心所欲记笔记
2、填鸭式笔记:完全照搬黑板的全部内容
3、记笔记时没有所谓的重点
图片截取自《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七
作者强调大尺寸的(A4及以上)方格笔记本只是因为这种本子用于做笔记更容易让笔记美观、直观。其实,作者更想表达的是做笔记的思路、做笔记的框架,那么这个框架或者称为思路就是——“黄金三分法”。
这种三分法(板书——发现——总结)的典型模板包括了:东大录取生笔记本;康奈尔笔记本;埃森哲公司的“Point Seat”;麦肯锡公司的“空·雨·伞”。
那么作者倡导的笔记基本结构是:
1、写出“论点”
2、就论点展开三分结构的分析
(1)事实(板书)区域:基于事实思考,这是基本中的基本,必须坚决执行
(2)解释(发现)区域:看清本质,整理出重点
(3)行动(总结)区域:解开所有疑问,写下能够实现理想结果的行动方法
3、总结重点
作者还提出了几个注意点:
1、一切都必须急于事实
2、发现阶段可以通过连问5个“为什么”深度挖掘原因,找到那个关键点
3、用箭头方式逐一分析对策
当然,笔记的类型很多,还有读书笔记、简报笔记……,书中作者给出了24个模板供参考。
书很薄,内容不多,但方法却不是那么好掌握的,其实能记出作者模板的笔记那一定是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作者说了,按照三分法可以提升罗辑思维能力,那就是在写和思考中培养罗辑思维能力,在写和思考中提升自己记出优秀笔记的能力。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抱着模板一一实践,其实挺难的,我现在就有种无从下手的赶脚。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八
书籍名称:《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
【阅读感受】 使用方格笔记本、标出题目、用三分法记录。不仅仅教怎么去写笔记,还有教我们思考的方法,颠覆了我们对笔记的理解,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记录到本子就可以了,而是让笔记本成为我们思考过程的载体。
【精彩摘抄和启迪】 1、写能够重现所学内容的笔记,有意识地按照框架整理思路,培养信息整理的能力。当以后看时,直接明了汲取到知识点。 2、提问力,收到一个任务时,确认论点的三分钟,五个为什么,会大大减少无用功的时间。 3、四种图表的使用,“之前*之后效果”、“瀑布效果”、“金字塔效果”、“高楼效果”,针对不同的情况去使用不同的图表,效果会更好。 4、10000页法则,通过大量的书写练习,大量的舍弃,进化为容易取得理想结果的笔记本。 5、三法则,视觉效果、标题、三分法。提升对笔记的理解速度。
【下一步行动】 1、使用电脑之前先用方格笔记本整理笔记, 2、有意识地使用三分法记录。 3、进阶为视觉笔记。
【每日一句】 每一次努力,都是幸运的伏笔。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九
很佩服日本有些作家能把一篇文章,甚至一段话就能概括的观点,愣是写成了一本书。而且这些书的销量还都不差。可能是因为阅读这些书的时候不用费脑子,还觉得很有成就感。而且书中翻来覆去讲的观点,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会产生共鸣,并不用费力用论据来证明。
这本书可以说是非常易读了,几乎不用动脑子,而且书的内容用一页a4纸就能概括出来,可以说是非常的切题了。
概括起来一页笔记要有4个要素,
1 标题+论点:通过提问找出本主题的论点。明确记录本页纸论点。
2 事实:记录事实,用箭头加逻辑连词的方法展开。需要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意见? 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把它们标记出来。事实一般都是描述现状,包括现有的数据和观察。
3 发现/原因:发现是需要故事化的,也就是基于事实过程中发生的有意思的故事,或者是有趣的思考观点。善于使用逻辑连接词和三种箭头,展开总结强调。
4 概括/行动:将自己理解的和不理解的都写出来。将重要的结论概括出来。将自己理解的内容用图示表达出来。行动要用有画面感和真实的语言表达,避免出现一些“看不见”的表达。比如,说到探讨,实际上是想说,用三周时间确定是否实施的判断标准。比如你跟下属说,就某件事总结出文案来。他会一头雾水,但是如果你说,可否找出a公司的销售额较上个月增长20%的三个重要原因,写到一张a4纸上,在明天中午12:00前交给我呢。
麦肯锡的思考方法是 空·雨·伞。
工作笔记,最主要是做舍弃。记笔记,舍弃,得出一个结论。反复练习。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十
无用信息略多。不是推销笔记本的,而是推销思维方式的。虽然内容重于形式,但有时候形式的东西往往就引导内容了。
笔记本布局的三分法可以尝试。内容、思考、总结。
另外比如连续问5个why,空雨伞的思考习惯都有利于抓住关键线索。
毕竟人大了之后,能一下子切中要害就是格局了。
1、很多人不重视格式,但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格式,我们才能将所需的信息提炼出要点,进行有效整理。
2、麦肯锡“空、雨、伞”,其实就是判断何为“空=现在的情况”,何为“雨=对此情况的解释”,何为“伞=根据此解释而采取的行动”。
3、三种箭头分别是表示“展开、总结、强调”的箭头。
4、“理解力”的关键,“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理解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当场把“不理解的地方”解决掉。
5、学习笔记本右侧的总结区域里,写的应该是堪称“最想说的“”最重要的结论“等重点内容。而在笔记本顶部的空白区域,应该将这些重点内容进一步整理为”三点“。
6、成年人使用笔记本的目的是“舍弃”。
7、关键词是:从论点开始。
8、蓝色利于激发创造性,红色利于提高准确度。
9、“问”是商务活动之本。工作=从向对方的提问中找出答案。
10、占用三分钟确认论点。
11、黄金三分法:
准确设定论点
用不同颜色表达事实和意见
基于事实,通过连问“五个为什么”,挖掘本质问题
明确提出行动
将结论提炼为一个信息。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十一
读《聪明人用放个笔记本》,本来是想学一学怎么做笔记,其实是做手账。手账最近可是超级流行,想做好的笔记,其实没图是不可以的,“无图无真相”其实也是无图难以体现强大的逻辑和做笔记的小确幸。
读了几篇,有点反应过来,哎,这不是笔记版的“断舍离”吗?还有,几年前,有个日本家庭主妇很火叫近藤麻理惠,创办了“令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从本质上来说,人生整理魔法其实就是山下英子所倡导的“断舍离”。于是,不禁反思,怎么日本人都是这个调调?崇尚一种简洁的生活理念,让一切变得简单更简单,直至只留下自己真正需要的,真正令自己“怦然心动”的。
其实,方格笔记本就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断舍离”。如果你长记录笔记,大部分人都和最初列举的那几个例子一样,要么是乱记型,要么是过度肥胖型,要么呢,就是填满空白处的填鸭式,除了“小笔记本”这几例子的笔记我都做过,大多数笔记,过后也真的不怎么看,就算需要,也真是找重点很难。
高桥政史首先教你的不是记笔记,是“断舍离”,抛弃掉传统的笔记本,只选择方格笔记本(随书附赠方格笔记本),然后才是运用方格笔记本的方法。
不过呢,从来没用过方格笔记本,适应起来真的很难。我倒是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不是一本方格笔记本,而是日本人这种高效、简介、条理分明的逻辑,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渗透到方方面面。书里教授的“麦卡锡笔记本”、“舍弃型”工作笔记本等,大家可以学习一下,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只能记住最简单的,学会做了个表格,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这种记笔记方式熟悉起来需要时日,或许你已经学会并熟用了——那我只能悲伤的承认,自己不是一个聪明人,话说,文科生看见这种东西真头大啊。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十二
之前看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再来看这本《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发现日本人真的是有强迫症,这是一个有强迫症的民族吧,所以在精细化的各类产业里面做的就尤为出色。不能否认,这两本书其实的核心就是你在看书也好,做笔记也好,一定是不要盲目,要用逻辑的方式来做一件事情,把一本简单的平时乱涂乱画的笔记本也写好,笔记本中也显现你的思路和逻辑,那就是一本“称职、成功”的笔记本了。
这本书里面的要点很多我觉得有点赘述,但如果给在上学的初中、高中学子看,尤其是整理课堂笔记和学习笔记,我觉得的确是有好处的。
其中的要点我认为有用的整理如下:
学生笔记三要点:
A、空出笔记本的右侧区域;
B、整页铺陈,将本子变为横向A4;
C、用“三个重点”整理笔记内容;
课堂板书——映像过程:
看板书——抄写在笔记本上的过程中加入“空白的一秒钟”,形成记忆,再将大脑画面抄录在笔记本上——用“黄金三分法”切割笔记
工作型笔记要点:
内容不要成为胖子,学会舍弃,挑要点。
第一步是确认“问题是什么”——养成记标题的习惯有助于掌握“提问力”
笔记整理要点:设定论点——事实·解释·行为
事实——写现状、写案例、不添加个人意见
解释——“为什么”、提问法
行动——总结提炼,要点式呈现,指明由谁采用什么样行动的行为
提案笔记与报纸的模式很像,框架类似,也是采用黄金三分法。
这本书里面还很强调用图像化来做笔记,这一点其实和思维导图的逻辑是非常像的,我觉得另外最有用的部分就是整理笔记要锻炼要点提炼这个模式,其实和思维导图一样,这也是训练逻辑思维和总结技能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所以无论思维导图也好,方格笔记本也好,我觉得都是在训练你做大脑的逻辑锻炼。大家也不妨尝试一下,的确是有好处的。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十三
你有没有因为不做笔记,遗忘了很多知识和事物?
你有没有因为杂乱无章的笔记,记完后没有再看过?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笔记其实是无用功,没有解决需要处理的问题?
这是因为你没有使用方格笔记本!!
所以,少年,买本方格笔记本吧!!!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进阶图解》是一本很奇特的书,从开头到结尾强调了2点内容,一是麦肯锡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东大等牛逼的公司和学府都在用方格笔记本,聪明人都在用方格笔记本;二是不管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需要使用方格笔记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少年,买本方格笔记本吧!
请注意书名《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进阶图解》,“进阶图解”四个字看到了吗?如果你对方格笔记本一无所知,建议看前传《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如果看了前传《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之后,还是一知半解,建议看这一本《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进阶图解》,白加黑搭配看才更有效哦!
此书以16开全铜彩印的高大上风格,证明了不管是笔记还是书,首先版面要大,大才方便思考。因此,以前a6的便签式的小本子没有什么用,推荐使用a4或b5的大本子,而且要横着排版,两页一主题。方格笔记本有以下几点优势:一、轻松留出空白;二、便于行首、段落对齐;三、便于书写易读文字;四、便于绘制图表;五、可徒手画图;六、可简单、美观地画出逻辑图;七、可作为故事板使用。笔记有记忆、思考、传达三项功能,所以要好好利用笔记,而不是照搬照抄。学生在听课时,不能直接照抄老师黑板的板书,而是需要思考几秒后,再开始书写。书写时要注意排版,把它分成左中右三个区,在中间留有空白,空白的部分用于书写老师评语和自己评语,着眼于思考和发现。这样,当你再次看笔记时,清晰明了的排版会复现回忆。
随书附送了一本方格笔记本,方便你练习。在使用方格笔记本时,也无须纠结初次使用的不便,毕竟一名合格的咨询师得在三年内写10000页,才能出师呢!
少年,买本方格笔记本吧!用好方格笔记本吧!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十四
读过前作,非进阶版的《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获益良多。与进阶版相比,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是一脉相承的,有一个极大的优点是,进阶版里增加了更多的实例参考,供读者学习如何具体的去做笔记,将理论落到了实践上,这也是在读前作时候觉得有所不足。
以前读过另一本指导如何做笔记的书,书中强烈推荐使用A4纸大小的开本做笔记,不过在那本书中,并没有说明原因。读的时候不以为然,在实际使用后发现,比起小开本的笔记本,使用A4大小的笔记本会使思路更加开阔。这可能只是一种错觉,一种心理暗示,但却真实的起到了作用。在本书中,作者也着重强调使用A4大小的笔记本,原因正如我所感受到的,对开拓思路助益不小。一张纸,即可视为自己思维的展现,纸张越大,思维的领地就越大,帮助思考空间的拓展。
三分法似乎已经是一个定论了。无论你是要记怎样的笔记,什么类型,什么方面的,使用三分法绝不会错。别看书中介绍了不少大型公司的笔记方法,例如麦肯锡、波士顿等,乃至传说中神乎其神的康奈尔笔记法,道理都是相同的,三分基本上就是分为全页的总结,加上细述或者是板书,另外一块重要的就是自己对于本页细述内容的总结。以期达到看一眼标题即可回顾出框架性总结,既而记住分述的细节。
方格的作用还是比较明确的,对于划线以及流程图树枝图之类的笔记形式,不需要再借助直尺之类的工具,画图时也有分寸感可循。如果是价钱相同的情况下,确实选择方格笔记本更方便。当然,使用其他的笔记本,比如空白本和横线本也是各有好处,大不了备上一把直尺也行,全看个人选择和喜好了。粗略翻看书中的笔记样例,初学还是推荐使用方格本,写字画图都相对更工整、更整洁一些。
总体来说,这本书依然是框架性的东西居多,实操的价值偏小。对于书中的诸个部分,单独拆出去做一个系列的书也不为过。理论最终要落到实践上,才能让读者更直观的了解到如何去记笔记。或许换一种思路,从一个笔记的实例展开,详细叙述该种笔记方法的“变种”,获取会更为实用一些。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读后感篇十五
我一向很有自知之明。
我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我智商没有180,情商也马马虎虎,对待生活很宽容,日子过得很知足。可我周边的人,总是一个赛一个的精明果敢。于是我想,我是不是也该找点儿让自己看起来比较聪明的书来看看呢?于是一眼便相中了这本《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好吧,我承认我又暴露了自己俗烂的本性了。
乍一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失望的,因为粗略翻看了一下前面几页,发现就是各种励志宣传语和照片的堆砌,所以失望之情难以言喻。不过当我慢慢地往后看下去的时候,虽然整体的排版设计仍然没有让我喜欢,不过好在内容确实是有用的,也算有所受益,所以便暂时忽略了排版的不快。
整本书很薄,虽然有好几个章节,但归根结底,其中心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记笔记的时候得用三分法。然而书中却始终强调,这三分画法,最好要用横着的笔记本,包括赠送的笔记本也是横着的,其实这很不符合咱们的国情。我不了解日本人记笔记的习惯,所以不好妄下评论,但至少在我自己,横着的笔记本使用起来相当不顺畅。我估计跟我一样接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孩子们,使用横着的笔记本也不会顺畅,所以这一点在我看来,没必要强行模仿。
不过其提倡的三分画法,倒的确不失为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使得笔记本看起来一目了然,既帮助了记忆,又辅助了逻辑思考,值得一赞。
总体而言,除了糟糕的排版和不顺畅的使用方式,方格笔记本的确是一种让人聪明起来的方法,值得借鉴。好吧,从现在开始,我也要开始使用方格笔记本了,希望自己也能变成一个聪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