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读后感1000字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4 00:50:18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6-24 00:50:18   小编:

读完《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这篇文章,深刻感受到唐朝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和文化艺术的繁荣,都让人感到震撼。同时也看到了唐朝衰落的原因,以及那些扭转历史命运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朝时期的历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读后感(篇一)

非常的口语化、通俗易懂,是孟老师在百家讲坛上的讲稿,孟老师也是电视剧《贞观之治》的编剧之一(另一位是阿城)。二十章,18.6万字,看了将近7个小时,对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大致了解李渊从太原起兵到太宗崩逝之间的这段历史,唐初政坛波谲云诡,权力的倾轧往返来回,太宗晚年也因废太子风波和东征高丽而心力憔悴,不由得想起玄武门之变前父亲的苦衷。 “贞观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与太宗的个人素质有很大关联,作为武将平太下后,知道政府要从“革命”的安邦转化为“执政”的能力,太宗深感因战争而耽误许多读书时光,好读书手不释卷,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有雄心抱负,也有虚怀如谷的心态,以孔孟的“民本主义”为依托,说起来容易,而实行起来需要帝王和整个官僚集团的及其优秀的素质共同努力,一旦帝国机器上有一环掉链子,就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我觉得还有一个不显眼的因素让太宗成为后世认为的一代几乎完美的君王——太宗只活了52岁。在帝制时代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就是随着帝王的年纪增加,人的精力、思维和处事水平也会下降,进而作出错误的事情,齐桓公、梁武帝、唐玄宗等皇帝前期积极进取,国富民强,可是一到晚年就避免不了人性的弱点,好大喜功、决策失误,以致引发战乱,国家也从富强走向衰落。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读后感(篇二)

当我们谈论李世民,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杰出的文治武功、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以及他开明地接受建议。他领导的大唐盛世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辉煌篇章,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高峰。人们普遍称赞他为一位明智的君主。然而,对于李世民是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受到教育和影响,从而成长为这样一位杰出的领导者,这一点却鲜少有人深入探讨。但是本书却将视角拉到了他的家庭背景中,分析李世民的成长背景,他是如何在他的政治家庭中耳濡目染,最终塑造了他后来的治国理念和领导才能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家族显赫地位可追溯至北周时期的李虎。李虎作为宇文泰的追随者,在北魏末年参与了南魏的建立,奠定了其家族在当时政治舞台上的显赫地位。李虎之子,即李世民的祖父李昞,与当时同样显赫的独孤家族联姻,娶了独孤信之女。独孤信的另一位女儿则嫁给了后来的隋文帝杨坚,这使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间存在表亲关系。在这样的家族背景下,李世民自幼便处于政治核心,对政治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这种家族环境为他日后成为杰出政治家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和独特的成长土壤。

进一步审视唐太宗李世民的家族背景,我们注意到其父李渊自幼失去父亲,七岁时便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尽管这一地位在当时社会中极为显赫,但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而言,却意味着他必须早熟地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李渊的早年经历促使他形成了豁达的性格,并广泛结交朋友,同时展现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在敏感多疑的隋炀帝统治时期,他甚至采取了自污的策略以保全自身安全。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尽管在历史上受到的关注较少,但其生平同样具有传奇色彩。她不仅是一位具有深刻政治洞察力的女性,而且在幼年时期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据史料记载,窦氏曾向其舅舅周武帝提出建议,即使不喜突厥公主,也应出于统一大业的考虑而善待她,以期获得突厥的支持,进而对抗江南和北齐,实现国家的统一。这一建议虽在成熟政治家看来或许并不出奇,但考虑到窦氏当时仅是一名孩童,其早熟的政治才能可见一斑。当得知杨坚篡夺北周政权自立为帝时,窦氏更是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遗憾,她曾言:'只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拯救舅舅家。'这反映了她不仅具有胆识,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女性。

窦氏与李渊的婚姻,不仅在个人层面上相互扶持,更在政治上形成了强有力的伙伴关系。她在李渊面临政治困境时提供了高超的情商支持,堪称其政治顾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李世民无疑继承了父母的政治智慧和才能,这为其后来的政治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通过细致的分析,揭示了李世民的家族背景,在家族中所受的教育和熏陶,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他的治国理念和领导风格。我们发现,李世民的成就并非偶然,而是家族政治传统和个人努力相结合的结果。他的家族背景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而他的父母则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智慧,为他树立了榜样,传授了宝贵的政治经验,为李世民之后成为一名卓越的君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讲了一下李世民彪悍的一生,是孟宪实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以非常浅显易懂的流水账形式讲解唐朝初年的历史,很多故事都是耳熟能详。

从李渊晋阳起兵反隋开始,大唐的天下80%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灭薛举,克刘武周,败王世充,捉窦建德,以20几岁的年纪完成不世武功,功高盖主,盖过他爹:皇帝,盖过他哥:太子。也正因为功劳实在太大,所以实际上失去了继承天下的可能了。所以,秦王不甘心必须跟太子力争储位,斗争是很残酷的,也是越玩越埋汰了,水火不容,也就不可避免的上演了“玄武门之变”了。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大唐是李世民的大唐了,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大唐也是无比脆弱的大唐了,内忧外患都十分棘手,内忧就是隐太子一党的势力盘踞大唐各个领域,以及初唐的政治、经济、人口、社会等等都在百废待兴中。外患就是突厥也已经打到长安城外了。李世民展现的是胸襟、气度、手段、智慧并存,一举解决了内忧外患,才让他开启了贞观之治。贞观作为年号的23年被称为“贞观之治”,是中华历史上最受追捧的政治清明和历史发展的盛世标杆,天可汗的辉煌为后世誉为历史第一盛世。

了解贞观之治的话,会发现那段历史上的君臣关系,以及所实施的政策及结果,简直就像童话故事。似乎不符合中国人社会这种窝里斗,耍心机,各怀鬼胎,互相拆台的一贯作风,很少看到君臣之间的猜忌,都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家齐心协力,只有一个执念就是把国家发展好,真好,这一切都是童话故事一般的存在。

最后还是接班人的问题,困扰所有有成就的帝王,李承乾不太争气,李泰太过急功近利,李恪有隋唐两朝皇室血脉,就一定不能得大位,李治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武则天虽然狠辣,但也推动着大唐前进,之后的开元盛世更是登峰造极。盛唐的历史有意思!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7.4

孟宪实 / 2021 / 浙江人民出版社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