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镜魔镜谁最美》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女孩通过魔镜的帮助,最终发现了真正的美丽在内心的故事。通过与不同的人比较,她明白了外表的美丽是短暂的,而内心的美丽才是真正持久的。这篇文章给人一种启示,让人重新审视自己对美的定义和价值观。
《魔镜魔镜谁最美》读后感(一)
说到白雪公主,印象最深的就是1937年由华特·迪士尼制作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爱人》。 “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我看到了一位可爱的少女,她比你更漂亮。嘴唇红得像玫,头发黑得像乌木,皮肤白得像雪。” 毫无疑问,迪士尼讲两名女性放在了两个极端。一面是勤勤恳恳的善良女孩,另一面是拥有嫉妒心的冷酷女人。颜色成为童话故事中最强有力速记方式,用黑色、白色、红色来突出其内涵价值。 《白雪公主》提出了关于美丽、衰老和死亡的问题。白雪公主从年满七岁时就取代皇后变成“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从深层角度上看女性的美丽注定会消亡,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就算是这种最美丽的白雪公主到了一定年龄也会被取代。 这种叙述中,母女她们是二元对立的,从格林兄弟的版本开始白雪公主就是勤劳和美貌的结合体。在故事的最初版本中,反叛是少女无法抑制杀戮冲动的亲生母亲。 几乎每种文化都拥有相同母亲与女孩竞争的故事:无辜的女孩、善妒的母亲、母亲与女孩的关系。白雪公主的“白如雪”,不仅仅是肤色,还可以意味着天真、纯洁。 即使人一代又一代更迭,文化差异不同,但美丽女孩和虚弱残忍母亲之间的恩怨像是固定模板一般。 这种因为美貌而心生嫉妒的心理活动,确实能够说明母女关系之间的困境。诗人艾德里安娜·里奇说母亲在孩子成长中,会陷入“爱与恨的浪潮,甚至嫉妒孩子的童年生活,对孩子的成熟同时给予希望和感到恐惧。” 童话中将母亲的两面用不同的人物展现出来,凡事都有阴暗面。一个是保护、养育孩子的好母亲,将母亲理想化;另一个是邪恶的继母,它将母亲这种家庭角色中所暗藏的怨恨情绪有了出口。 《魔镜魔镜谁最美》中讲述关于《白雪公主》21则母亲与女儿的故事。可以进入很久和遥远的文化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地理上、文化上相距甚远的世界之间的某种联系。
《魔镜魔镜谁最美》读后感(二)
“在这个满世界散发着恶臭的粪坑,还有什么是确定的呢?母亲的爱都不是。”——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 《白雪公主》可谓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与王子最终走向幸福生活,固然令人艳羡。读者们更多读到的是七个小矮人的善良与王后的恶毒。善与恶的强烈对比,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玛丽亚·塔塔尔在本书《魔镜魔镜谁最美》当中收录了许多国家及地区的不同版本的《白雪公主》故事。这些故事都根据当地特色,外加讲述者天马行空的创作描摹,有着别样的色彩,崭新的活力。 不过,故事的基调和内核并未因为故事整体内容的再创作而变异。它像极了熬煮的一锅炖汤,加上相应的食材和调料,让炖汤的鲜味被提炼出来,更鲜甜,或更热辣。 ★ 母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似乎有这样的说法,母女之间并非都是和睦相处的。可能会有母亲嫉妒年轻的女儿,反观出自己日渐年老色衰。 (想到《浮木》里面的文秀。当年为了保住腹中胎儿不受伤害,自己的脸上被划出很长一道血痕。等到诞下女儿美丽,她一有不如意的时候,就会记恨女儿的出生与成长。无辜受母亲情感所累的女儿,不知道如何才能修复关系,只好躲得远远的。这反倒使得文秀更加讨厌她。) 《白雪公主》故事底本存在母亲(或继母)与女儿间的暗中角力。也许女儿只是安然长大,母亲(或继母)问月亮/镜子,谁是世上最美的女人。诚实如镜子,不会撒谎,也不知道它的回答会给谁带来灾祸。它夸赞她最美,但女儿比她美上千百倍。 如果美貌是她存在的前提与价值,她自觉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她可能会质问丈夫,妻子和女儿,二选一的话会选谁。她亦可能忽略这个问题,直接计划除之而后快。 ★ 无辜受累的白雪公主,没有触及别人的利益。 母亲(或继母)指派的人员,大都跟白雪公主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她没有做出威胁他们利益的行为。被密谋加害,也只是因为自己的出众美貌。 他们不忍心,试图放她离开,侥幸躲过与自己扯上干系的谋害行为。他们自认为她是死是活,全是命数。 ★ 眼中钉,肉中刺。 魔镜继续告诉王后,她不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气急败坏让人失去理智。(系列故事里,还有模仿丈夫/king的笔迹写信传令。不明真相的亲属只好按照指示办事。这可苦了刚逃出虎口的白雪公主,又入了狼穴。) ★ 相较于略带现实残酷的《格林童话》,白雪公主最终还是能死而复生,沉冤昭雪。那些曾经加害过她的人,终有落入报应的轮回里。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只要他们还活着的话。 故事的发展与走向,会因讲述者的意愿与听者的理解所转移。烹煮的炖汤味道如何,也只有品尝过的人才知道。或清心润肺,或热血沸腾,且凭食材和调料的多寡。 举一反三,可千变万化。
《魔镜魔镜谁最美》读后感(三)
除了个性的最后一个故事给你一个意外的结局并把整本书搁置到愕然而止的境地外,其他的20则让我们持续在“白雪公主”这个母题下不断的重新建构出新的花样,也能据此看出作者或国别的侧重与风格上的审美差异。 但其实本书《魔镜魔镜谁最美》最有价值的部分仍为故事前的“导读”,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让你再次打开“童话”时,不仅限于故事的感观,而开始察觉其背后的秘密。也因此回答了一个久久的疑问:童话故事为什么可以跨越时代流传至今? 文中分析面面具到,既有作者因素,比如格林兄弟的“选择”,也有二次创作者的取舍,这里自然会提到迪斯尼的同名动画。但是在这些已定性的模板中,我们还可以就故事原型、人物关系、乃至流行文化或讽刺意义,逐一进行分析,拆解,并形成表达上的强化。 副标题里有“母亲与女儿”字样,自然这是我们绕不过去的着眼点。导读后面附于佐证的21篇故事中,母亲和女儿或引申出来的相似关系,一直成为这个故事通行的契机。它利用一种所有人都可以感知到的亲密关系,又把一种犯罪的苗头注入其中,于是让人在听故事的同时,既有助于理解,又能反观自身。 甚至从心理学角度,书中也分析了,让孩子阅读童话的同时,对母亲的两面性,善的和恶的,有明确的印象,这也有助于她们从依赖变得独立,并在对照中对自己的当下趋于满足,也会在未来离开母亲的包围时,降低负罪感。 当然,童话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后面呈现的故事中,除了白雪公主,也有灰姑娘、睡美人、长发姑娘、三只小熊等熟悉的其他童话素材融入,这里作者也提到了童话的共通性和讲述者选择上的信手,也因此证明这些个故事的展开是经典且具有较高的传播度,如同一趟成长之旅。 先给出矛盾的双方,母亲和未出生的孩子或者继母与快要长大的女儿,然后前者施压置后者于死地,执行人多半心存善念留其性命,下一步作为历险主人公的她要进入到陌生的境地,与陌生人接触并合作,还要面对前者持续输出的攻击,利用诱惑把她逼入濒临死亡的境地,在被搁置到玻璃棺于水上时,遇到救星王子,最后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幸福一生... 其实这里还隐藏了一个更大的底,就是母女之间的较量,根源在外貌。而外貌焦虑,是每个人从生到死必须要经历的,所以我们一边分善恶,一边又对时光赠予自身的敌人,感情复杂。
《魔镜魔镜谁最美》读后感(四)
提起白雪公主,你会想到什么?魔镜、有毒的苹果、神经紧张的睡眠还是复活的奇异场景?在这本书里,玛丽亚·塔塔尔提醒你注意母亲的愤怒和对孩子的敌意。
童话故事的戏剧性场面,点亮了那些关乎生存危机的时刻。“死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在故事最初的版本中,杀害白雪公主的,竟然是她的亲生母亲!”
母女之间激烈的冲突是《白雪公主》故事的核心,那些重复发生的心理困境,那些虽因文化差异不尽相同的细节,却有着普适性的精神内核。
在希腊,你会听到玛洛拉的故事;在瑞士,七个小矮人收留了一个女孩,却被强盗杀害,而这一切的起因只是这个女孩拒绝帮助一位老妇人;在亚美尼亚,一位母亲命令丈夫杀死自己的女儿,因为月亮宣布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这是一部母女关系的全球情节剧,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呈现出令人难忘的变化。《魔镜魔镜谁最美》收录了《白雪公主》及21则母亲与女儿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成功地为母亲这个角色所暗藏的怨恨情绪赋予了声音,特别是在她的体能和精神储备因照顾孩子而捉襟见肘时。”白雪公主的童话,虽然是关于残酷母亲的故事,却为成年女性提供了极具表现力的出口,它们也帮助儿童,让他们有机会可以自由地发泄对母亲的敌意。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点:
·红、白、黑颜色的隐喻:其中暗含意识形态脉络的变化
·镜子和棺材的意象:镜子(虚荣、傲慢、自恋的隐喻;裁决的声音;自我评估与自我判断的形式;提醒我们世事无常,从镜子里回望的形象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棺材(美丽的纪念品;象征死亡的容器;唤起死亡的幽灵,也唤起了我们对于永远保持所爱之人美貌的希望)
·迪士尼电影工业的生产和垄断……
·彩色插图:呈现不同艺术家们的不同风格,反过来也揭示了对于故事许多不同版本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