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认知设计读后感摘抄

认知设计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1-11 14:05:36
认知设计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5-01-11 14:05:36   小编:

《认知设计》是一本探讨认知科学与设计原则结合的书籍,通过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设计策略和方法,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认知需求,提升设计作品的用户体验。阅读本书让人深刻认识到认知与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启发设计师在实践中更加注重用户认知特点。

认知设计读后感篇一

全书不见得整体的架构有多严谨,但其中关于为知识而设计的篇幅绝对的智慧的烁烁发光。这个部分加上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基本上可以明白各种教学方式设计的基本动机了。比如时下兴起的微格教学,考虑的是让学员接受并记住,所以始发点就是书中谈到的:适量的内容;再如培训中多运用小组讨论,实则为了提升摩擦力,关于一个知识点的社交及见解的摩擦越大,越容易让人记住不是吗?而营造与实际运用环境的相似学习情境,直接呼应到小柯克帕特里克在《培训审判》中提出培训失败的主要原因70%是应用环境的问题等等

好书在于它对你的要工作和生活形成某种提示,我想,《认知设计》做到了

认知设计读后感篇二

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一些理念、理论和方法,并没有什么新意。比如加涅、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都是老生长谈了,只是更多从学习者的视角开始关注学习体验,通过简图的方式让大家跟容易理解。

1、怎么样获得学生的关注?

把学习者比做大象,如何引诱大象,方法就是:给大象讲故事,让大象讲故事,给大象展示新玩具,利用从众心理,利用大象的习惯等。从众多吸引学习者眼球的东西中获得他们的关注。

2、如何构建学习体验?

难度相当于骑自行车爬坡,像“流”一样的感觉,有缓有急,既能让他们感受到有挑战,又能获得享受成功的乐趣,平衡“能力”和“挑战”。不能一直让他们走上坡路或下坡路,那样会很累和很无趣,或者有的老师不管学生喜欢什么,反正我讲我的就是了……!

3、上课时间间隔

大概人的注意力20分钟左右,可以休息一下;

4、反馈时间和间隔

为看到及时反馈,给予更多的学习动力,就如同打游戏,马上看到自己通关,他们会非常兴奋。

5、学习环境设计

注重学习者接受知识的环境,让学习者在容易接受知识的环境学习。我就在想:我们的大学教室是否可以变成随意的工作坊,咖啡馆,让学习者感觉轻松、愉悦,这可能是比较好的方式。我们在讲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用这本书!也可以考虑学生人数减少,给大学生和教师更多交流的机会。

认知设计读后感篇三

我自己工作第7个年头,在知识和经验上有一些积累。

我在针对初学者传授知识和经验上遇到了一些困惑。

在遇到初学者无法理解我所提供的知识点和方法时,往往他们自己也解释不清楚到底是哪里没有搞懂。

最近读了这本书,收获巨大!

一瞬间打开了我与初学者的沟通屏障!

此书最大的好处在于,作者在讲述问题的时候,不仅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还会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原理!知道了【原理】,就可以令读者自己思考,自己【举一反三】!这是关键。

~~~~~~~~~~~~~~~~~~~~~~~~~~~~

此书最核心的是分析了两个大问题:

1、初学者与高手之间的思维上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2、为什么有的初学者理解了一个知识点,但依然不知道如何运用?

【若你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此书,也千万不要错过第33--36页的内容!】

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在现实培训中、在电子互动教学网站中的例子,来帮助讲师们改进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课件。非常易于理解!

~~~~~~~~~~~~~~~~~~~~~~~~~~~~

我从全书中收集和总结了一个清单,用于写作或者跟初学者对话之前梳理自己的表达内容,实践后,效果很好,初学者很快可以接收并理解,以及明白该做什么具体的事情进行实践。

以下是我的清单:

(这只是我个人急需的内容,只是截取了书中一部分,建议其他读者自行阅读全书,提取你个人需要的内容)

1、初学者的学习动机是什么?(这个知识点,对初学者起什么作用?解决他的什么问题?)

2、讲述的内容,是不是初学者当前必须知道的、最核心的内容?

3、有没有为初学者搭”架子“?(全局观、框架结构、流程等)

4、文字和图片,是否容易阅读和理解?(讲故事、把信息模块化、分组、列举要点、案例必须用初学者平时可以接触到的真实任务)

5、提供的建议和方法,是否可以令初学者无需加工就立刻直接使用?操作是否容易?是否可以直接在初学者真实有缺陷的工作环境中使用?

6、有没有为初学者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法?(做练习时的目标,要与初学者真实工作中目标一致)

认知设计读后感篇四

时隔8年,又和加涅、布鲁姆见面了,每一次分离都是为了久别的重逢,古人诚不我欺。

当初还年轻,当了半年的代课老师就愤于各种默认的游戏规则,更害怕于一眼就能看到底的人生,跳出来当了8年的交互设计师,我是幸运的,在中国互联网最高速发展的这几年在中国最好的互联网公司和一群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在一起工作了8年。几乎重获新生。这本书的译者也很有意思,和我一样是在三巨头里当一名交互设计师。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吧。

带着8年重塑的思维习惯来读这些熟悉的内容,我首先的感受就是目标读者抓的不清楚,培训和正规的学校课程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如果非要从两者中抽取普适的模式势必造成非常的抽象晦涩,这也是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最直觉性的感受,本书的读感和我多年前读课本没什么两样,如果不是途中我不停的用这两年做培训的经验来脑补理论的论点的话,几乎可以说看过既忘。但,目录的结构不错,这还是证明作者在做 “学习体验设计” 这件事的知识结构上还是完整的,只是填充的内容确实还可以体验更好一点。

给自己做点笔记:

学体验设计和设计一个体验好的互联网产品同宗不同源,体验要素几乎是一样的,设计的内容不一样而已。

1. 要素:必然要知道用户(学习者)是谁。

对学习者的探究可以指导我们设计学习动机、设置学习的起点。

2. 要素:目标是什么(这里有新的感悟:学习的终点并不是让学习者获取一堆无用的知识,更是让他们能够充分运用这些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以便能够做到那些在学习前无法做到的事情)。

目标的确立可以让我们设计子目标,又可以通过子目标间的关系设计学习的路径。

3. 内容:为知识而设计(确定是知识问题还是技能问题只需要问一个问题:不通过任何训练就能成为专家吗?)

这类型的课程应该关注于:怎样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架构以便于他们能很快的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如何设计合适的外在环境(以及在合适的时候提供合适的资源)以便于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深化记忆。

4.内容:为技能而设计。

无非是用户体验界讲烂了的“心流”理论。把子目标的难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量级,给出更能激励学生的反馈。再加上什么游戏化体验之类的...

基本全书结构在我的信息系统里就是这么内化掉的。

认知设计读后感篇五

作为一名老师、培训讲师、咨询顾问、教练、演讲嘉宾、领导者……你是不是经常为如何才能让你的教学、培训方式更有吸引力而煞费苦心?如何才能打动你的听众?如何才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

为你推荐教学设计领域的革命性著作《认知设计:提升学习体验的艺术》(可在微信读书搜索到此图书)。

在阅读并制作完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之后,我总结了这本书带给我的3点启发:

前面5个章节的标题都是一个问题:从哪里开始?谁是你的学习者?怎样保持记忆?这些问题成功引发了阅读者的思考。我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在思考,案例要怎样设计才能让学员感兴趣、听得懂、记得住,如何为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指导。

作者在描述每个观点的时候,会加入大量的简笔画的图示来辅助说明,这些图示形象生活,让这个阅读过程趣味盎然。我是不是也可以在自己的讲义或教材中尝试绘制这种简笔画呢?

书中通过大量的类比,让阅读者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比如学习体验就像是经历一段旅程、把持续学习新知识使学习者筋疲力尽比作骑自行车一直爬坡、大脑就像一个衣橱……,可视化的图解加上形象生动的类比,让内容变得简单明了。

作为一名讲了10多年课程的培训师,我发现自己的培训课件,每年只是做了小幅度的调整。在看完这本书,我立刻动手把所有课程的案例、教材全部推翻重新设计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