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周易大师》经典读后感有感

《周易大师》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29 16:55:56
《周易大师》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5-03-29 16:55:56   小编:

读完《周易大师》,感受颇深。书中介绍了周易的历史与哲学思想,让人对周易易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易经的卦象和占卜方法,让人学会如何运用易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易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受益匪浅。

周易大师读后感第一篇

这部书其实就是有点风水内容的为人厚黑学,但值得一读,周天一的人生道路巧合太多,应该是运数太好了,就和许多小说主人公一样的幸运!可惜本书第二部仍没有有声小说,请哪位朋友介绍下,从哪里能听到第二部呀!小弟在这里先谢过了。

1/10页

周易大师读后感第二篇

书里面的事情写的很喧哗,但我感觉很真实.只不过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正是因为我们的无知.不论是周易还是普通的事情,让我看到了好些从未听说过的事情,对现在实的可怕和生活的无奈.还有人生的困难.

买了两本书看的,现在等待出第三册呢.着急啊.

2/10页

周易大师读后感第三篇

是本好书,值得一读!

作者对易经有很好的见解,对国学有很深的领悟。

好久没有花这么多时间看一本书了

对作者的造诣表示钦佩

希望对易经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读一下此书

虽然到现在还没有看完,还是深深的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读起来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3/10页

周易大师读后感第四篇

周天一从一个普通大学生的缩影被生活逼到了天桥下,又逐步成长为一代周易大师。这个过程又真实又玄幻,特别是周天一师傅去世的那里,很小说但也很有趣。这本书让我觉得打开新世界大门,了解到了我不曾了解过的学科,也看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缩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数,我还挺期待看周天一和小雅、玉儿、阿娇接下来的故事的

4/10页

周易大师读后感第五篇

《周易大师》,程小程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天津博集出品,2023年6月版(微信读书)。质量不算高,以易经为主题的题材少见,情节一般、过玄,刻画人物不够立体,感情线蛇足。读小说要精选,否则投入时间不成比例。但这个主题倒提醒,下步可读易经。四书五经中,四书必读;五经中,易、诗应读,春秋可继之。前些年有点读不下去,现在能深入些。

(公号:行云楼)

5/10页

周易大师读后感第六篇

点滴感悟,些许感想如下

看过一个话剧,想起里边有一句话,放在此地,或许别有意味“远离大师,相信爱情”!对于这本小说,也是这句话!

这本小说,是以易经为基础,或者是以易经的基础知识为底,展开的一部都市小说。这本书提到梅花易数,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没有这本小说里说的那么神奇……

看过有一段时间了,具体的内容记不太清楚了,但里边有些许励志的成分,主人公在城市里打拼奋斗,与恶势力作斗争,可描写的机械化,刻意了。居然还当上易经学会副会长

6/10页

周易大师读后感第七篇

最初是跟父亲大人一起在天涯看的,后来因为作者要出实体书,停止更新了。我想一切随缘,幸运的是,今年在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就借来看。

总体而言,要比市面上那些盗墓修真小说好得多,这是从一个学易者的角度看的,作者在文中把易经放到了地面上,而不是天上,也把一个学易者的困惑展现出来了。脚踏实地的文字。只是大多数学易者还是要默默奋斗。天上不会掉师傅的。

可能是商业化的缘故吧,作者写到了主人公的恋爱,谈到跟很多姑娘的感情。有些夸张,还有主人公对于易经的理解速度过快。当然这种快是相对而言的,比起yy小说那种白日飞升的主角,好得多。马上就要看到结局了,希望。

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7/10页

周易大师读后感第八篇

且不论“八卦定吉凶,吉凶主大业”有多少神化的成分,对于易经的解读作者确实能追本溯源,深入浅出地阐述人生哲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对于我等对易经毫无头绪的门外汉,虽然仅从一本小说参不了易经,但是通过每一章开头的爻卦学习这些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也是颇有益处的。

看见有人用“瑕不掩瑜”来评论此书,我觉得瑕大于瑜,猜测大概是网络小说又急于出版的缘故,很多地方明明可以刻画的更好,导致很粗糙,甚至明显是在凑字数,各种歌词、甚至爱莲说都全篇一字不落的印出来。明明是非常好的故事,但是讲的虎头蛇尾太浮躁,各中人物就算不全部铺开叙述吧,起码得挑几个重点人物立体地描绘一下。导致整本看完,所有人都笼罩着一份神秘的色彩,每个登场的人物我都觉得来路不明。小雅和阿胶算笔墨比较多的了,两人的结局也都莫名其妙,匆忙下场的感觉。

想起《1Q84》,那才是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却被作者讲的很好,尤其是讲故事的节奏。想来这就是作家的区别吧。如果作者再多花点时间琢磨下怎么写故事,相信也会是很了不起的作家的。

8/10页

周易大师读后感第九篇

GAGA买了套周易,大言不惭的告诉我他要苦读钻研,说的时候一脸神往~~~ 没走多远,又拿起这本《周易大师》翻了起来,然后告诉我这个是入门级的,对初学者有循循善诱之功效。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了他坐在路边摆卦摊儿的样子。。。

现在,两本《周易大师》都已经读完了,确实令他回味,不过据我估计,那套周易是要束之高阁了。

起先我以为这本书就是普及周易的,讲讲起源啊、发展史之类的教科书,后来读的时候发现,好像也不是这样的,它是一本小说,边讲故事边讲周易的小说。就像《盗墓笔记》一样,一边讲故事一边讲周易。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分了若干章节,每章开始都会解释一卦,原文,孔子曰,普通话。

作为主人公的乡下孩子周天一从小被认定为异人,喜欢易经却被父亲严令阻止,后来考上大学,一家人卖骡子卖马把他送到城里,指望他出人头地。为了能填饱肚子,他认了师傅摆了挂摊,从此九九八十一难就开始了,如唐三藏前往西天拜佛求经一般,历经种种考验,最终修成正果成就周易大师,不过唐师傅是自愿的,他是由命运被动的牵引而行。(不过修成正果好像是第二部的事了,第一部止于取经~)

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贵人以及很多个善良正直的朋友,遇到了功利狠毒的一对父女以及一群唯利是图的小人走狗,当然毫无意外的还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女人。

呵呵,很精彩的小说,正在读第二部。

9/10页

周易大师读后感第十篇

程小程先生的小说《周易大师》揭开了一个神秘世界的面纱,他笔下的少年“周天一”,从一个在天桥下摆摊骗钱的大学生,一步步成长为蜚声国内的周易大师。通过对这本小说的阅读,我解开了过去自己对《周易》的几个迷惑。

1、为什么《周易》这么复杂深奥?

《周易》是“人更三世,事历三古”的集体创作。由于历史悠久,文字艰深,涵义晦涩,术语满篇,若非对中国文字有深厚的修养,或对国学有相当的造诣,想要“开卷有益”、“直窥堂奥”,那是很困难的。

2、学《周易》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人是自己的神,只有脱离自我的躯壳,站在高处看自己,才能发现自我的长短和美丑,善恶和真假。学会《周易》,你便可脱离狭隘的自我,成为自己的神灵,指导自己生活得坦然和安宁。

3、《周易》为什么能够预测千里之外的人和事?

人体的每个细胞都拥有记忆功能,储存着我们过去所有的起心动念和信息,这些“因”将在未来的特定时间产生特定的“果”,《周易》占卜就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翻译和解读的技术。

世界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千里之外的人和事看似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我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好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上各有一个孤岛,相隔千里,从海面上看毫无联系,但若是抽空海水,你会发现这两个孤岛的基座是连接在一起的,只不过这个连接深藏于海面之下,普通人看不到而已。

易经的易字就是日和月,代表宇宙,所以天地之间的事,都能算准,为什么呢?是气场的作用,天地之间的气场是相通的,当你凝神静气的时候,天地之间的气场便会打通一切障碍,让你需要的信息像电波一样传过来,然后通过占卜的技术成为卦象,八卦文字就是密电码,占卜师只是负责给别人翻译。

4、为什么算命先生十有八九不靠谱?真正的高手在哪里?

其实中国所有的占卜术都源自《周易》,只是具体的占卜方法不同罢了。不过,那些街头看“手相”、“面相”的算命先生,给人的感觉就是察颜观色,虽然这个门派里也有相术高人,但街头这一拨人里肯定没有,他们都只是为了混碗饭吃。真正的高人深居简出,绝不会在街头卖艺。

5、为什么《周易》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其研究者却给人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

《周易大师》里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婆婆拿来一条打了几百结死扣的绳子给新过门的媳妇,说:“只要你能把它解开就让你当家。”新媳妇自然想当家掌钱,就不分昼夜的对着绳结下起了功夫。可是直到婆婆临死的时候她都没解开绳结。她看婆婆要咽气了,不甘心地问婆婆:“婆婆呀,你能解开这绳结吗?”婆婆笑着指了指旁边的剪刀。媳妇疑惑地拿着剪刀对着绳结,婆婆点点头示意她剪下去,一剪下去绳结四散而开,婆婆安然地咽气西归了,媳妇也终于如愿以偿的当家作主成了新的掌门人。

中国的传统绝学也是这样,都是精明婆婆留给憨傻媳妇的难题。想解开它就不要只在书上下功夫,“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多去书外找解决的方法,再难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周易》占卜也是这样,没有婆婆给你一把剪刀,没有名师指点,学到老也解不开其中的结。

也许你要说“婆婆”狡猾,但是师父凭什么要毫无保留地教徒弟?看家本领啊,哪能轻易授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江湖老话了。风水界的清规戒律比之佛、道、武林界尤甚,自古都是在家族中一脉相传,而且传男不传女,从不轻易授于外人,若家传无人,必须授徒时也是千挑万选,百般考验,才传一半留一半。《周易》占卜术之所以渐渐失传就是这个道理,但凡不是家传的,一代代传下来,然后都留一手,传到现在完全是面目皆非了,结果当然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6、《周易》占卜有什么忌讳?

占卜有三忌:不诚不占、不疑不占、不益不占。易经还说“初筮告,再三渎。”同样一件事情,最多只能占卜三次,超过三次就是对《周易》的亵渎了。

10/10页

还剩7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