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那年·那事·那人:重庆1949—2024》通过生动的文字描绘了重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从1949年到2024年,城市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书中不仅展示了城市的变迁,更体现了人们的奋斗与坚守,让人感慨万千。
那年·那事·那人:重庆1949—2024读后感第一篇
众所周知,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很可惜的是,我到现在为止还没去过重庆。
在《那年 那事 那人 1949-2024》这本书中,作者选取了在重庆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件,以年份时间为顺序,向我们展现了重庆这座城市在近几十年里的巨大变化。
在1949年建国以后,中华的儿女们同心协力,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把我们所拥有的城市建设成如今这样繁荣的样貌。
而在这几十年中,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一些有卓越贡献的前辈们,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共同浇筑起一个又一个梦想。
比如,根据“十四五”规划和市场调研,低水头水力资源开发是大势所趋,而贯流式水电站是开发低水头水力资源的重要方式,且效率高、投资低,近年来发展较快,功率也越来越大。
在重水公司的不断发展下,重庆水轮机“转”出中国质量。
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安全领域或者是文化产业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都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及更加多样化的精神享受。
75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虽然看起来很短暂,但在这期间留下了无数人的精彩印记,而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那年·那事·那人:重庆1949—2024读后感第二篇
我应该算是半个重庆人吧,我的爸爸,姑姑是地道的重庆人。
作为半个重庆人,我看到这本《那年.那事.那人:重庆1949~2024》感觉很亲切。 重庆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时光机,穿梭回过去的75年的光辉岁月。 全书采用一年记一事的独特体,从1949年西南服务团进驻重庆开始到2024年老旧社区改造。 每年选举一件代表性的事件,这些事件都是由亲历者亲自讲述或是由记者采访记录,真实的再现了重庆75年来的沧桑巨变。 作为半个重庆人,看到这样的历史和沧桑巨变,真的很高兴,也很感慨。书里有很多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不仅还原了历史场景,还让你有了“以图说史”如临现场的那种亲切感,就好像一部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展现在你的眼前。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这样的变化,从侧面的反映了重庆这个城市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书中的故事都是一个个小小的故事,讲述了重庆的发展变化。比如刘文学为保卫集体财产而牺牲的英勇事迹,很让人感动。还有王辉武从辍学回家当农民,到成为医学教授填补了医学禁忌这个领域的空白,一走就是50年成为一代名医,为中国的古代医学做出贡献。还有三峡工程文物抢救的艰难过程,也让我感受到了重庆人民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 读完这本书,心中感慨万千,重庆的每一步,每一次进步,每一次蜕变都离不开普通人的默默奉献和不懈努力。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点亮着重庆这片大地。
《那年.那是.那人:重庆1949~2024》不仅是一部关于重庆的历史书,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励志书,它让我们看到了重庆的过去,理解了重庆的现在,更对重庆的未来给予很大的厚望。
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认识,也会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愿意为他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年·那事·那人:重庆1949—2024读后感第三篇
说到“重庆”,你会想到什么?很多人肯定都会说“麻辣火锅”。
的确,从天南到海北,不论是哪个民族,不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大家肯定都会对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记忆深刻。
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那年 那事 那人:重庆1949-2024》是一部关于重庆的纪实文章,记录了从1949年到2024年之间,每一年重庆所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是重庆“复兴之路”的缩影。
重庆的火锅历史悠久,但早期的重庆火锅还属于街头饮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苍蝇小馆”。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重庆火锅传统的运营模式。
他所开的火锅店,先从装修上下功夫,现代简约风、干净整齐的环境,一下就吸引了重庆的年轻人和大批外地游客。
他就是德庄火锅创始人----李德建。而李德建并不是厨师出身,他是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大学毕业后,担任了16年重庆中学地理教师。
1992年南巡讲话后,他骨子里那股闯劲上来,走出校园,开始创业。他先是创办了德建机械厂,但因经营不慎,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
当时他想到经常请外地客户吃饭,而大家情有独钟的就是重庆火锅。“那不如自己开一家火锅店,说不定还有翻盘的可能”。
1995年12月,李德建的德庄火锅开业。为了扩展火锅店的知名度,他于2000年购进了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天下第一大锅”,该火锅直径10米,高约1.06米,净重13吨。
“天下第一大火锅”,不仅是重庆的一道靓丽风景,也营造了旅游观赏价值,成为了重庆火锅文化的象征符号。
而后来有位朋友无意识的一句话-----“怎么感觉每个分店的味道不太一样呢?”又让李德建开始了将火锅底料进行ISO9001的国际质量认证之路。
原来李德建亲自去各分店品尝后发现,即使配方一样,但每个厨师炒制底料的时间长短不一、放调料的先后顺序不同,都会导致出来的火锅底料味道不同。
经过认证后,将炒料标准化,统一由一个师傅炒料,将成品料发给分店,才能保证全国德庄火锅都是一个口味。
重庆火锅是火辣辣的,重庆人民是热情奔放的。
而这本书是重庆75年的历史缩影,让我们得以看见这个美丽的山城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更迭的过程。还有那些为了山城的未来,不断创新进取的人们。
那些改写历史的事,不能忘;
那些见证沧桑的人,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