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意象的帝国》的读后感大全

《意象的帝国》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1 01:15:10
《意象的帝国》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6-11 01:15:10   小编:

《意象的帝国》是一部揭示象征主义在现代艺术中的影响力的书籍。它通过对象征主义艺术家、作品和思想的分析,展示了象征主义如何在20世纪的艺术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不仅为读者带来了有关象征主义的深入了解,还对20世纪艺术史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一)

本来觉得写作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书中的“第一课”才看到一半就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难道我也可以写作?作者不但提供了写作的方法,还打开了读者思维,拓展了关于文学的观念。带着这种自信继续读下去,作者用类似数学公式的形式手把手教读者如何写出一首漂亮的新诗。读到这里我很惊讶难道作者不怕自己的“看家本领”被广大读者轻松学到,诗歌的神秘面纱就这么被撕开?继续第二第三第四课,发现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最终能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诗人取决于对书中方法的熟练运用、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特别是对艺术的审美判断能力。但是整本书读下来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文学诗歌发展的一种使命感,对于更多普通人参与进文学诗歌的渴望。这一点特别令人尊重!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二)

说起写诗,很多人更喜欢古诗,因为古诗的形式、格律、声韵更有魅力一些。

但是这无疑意味着门槛,所以写诗变得曲高和寡。

而对于新诗,大部分人没有欣赏的能力,觉得没有古诗的优美,甚至会觉得诗人是在“装腔作势”。

这无疑是对诗的一种很大的误解。

但诗歌是什么?诗歌是心灵与语言的相遇。

语言是它的本体也是它的身体,心灵是它的来源也是它的归宿。

诗歌是最精炼,也是最真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工具。

诗歌来源于对生活的真挚热爱,来源于对自己感受的深切观察。

这本书就能教你——利用音乐性、象征、隐喻、通感、三段式结构等整体性方法,再运用局部性手法(主观意象+客观意象),把感受最深的某一体悟写成一首的短诗新诗。

并且让你初步具备欣赏新诗的能力。

这本书的缺点是,第一个章节有点冗长,个人认为可以快速翻看就进入第二章节。

另外,行文偏啰嗦、分段少、没有标注重点,所以阅读起来有点吃力。

但无论如何,非常推荐对诗歌感兴趣的人读一读本书,它能让你热爱诗歌,并用诗歌打开一扇观察生活的窗户。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三)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不喜欢写作,一说起写作就压力山大,写作的障碍普遍存在。如何突破写作障碍,让学生爱上写作,投入写作,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黄老师的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很有用的方法:那就是即兴写作,任由思绪自由徜徉,听从非理性指挥,先开始写下来,然后再来雕琢。这与创意写作理论观点不谋而合。

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是总觉得写作有太多的成规和要求,老师天天带着大家读名著、分析名著,名著那精巧的构造让人叹为观止,也让人望而却步;上写作课,老师又总是提各种各样不易达到的要求;课堂写作教学往往是应试写作教学,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和投注,如此种种,怎么不让学生压力山大?

其实,作家真正写作的过程并非如此,黄老师在这本书中说得很好,作家的写作过程往往是先开始写,他们在动笔之前,也不一定有着完整的构思,他们有着写作的习惯,不停地写写写,不停的试错,不停地修正,然后才出的精品——名著。我们只看到成品,只分析成品,只以精巧的成品来要求学生,这是不合理的。我们要看到作家完整的写作过程。

先开始写,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写之前有个基本的构思,这很好,可以先打腹稿,但如果真的想不出来该写什么,可以先开始写。随便写点什么都行,慢慢的思路就来了。很多作家都是这样做的。刚开始写出的文章很烂,但也有价值,是后来不断修改的基础。

黄老师还介绍了一种形成自动写作或说自动产生写作灵感的方法,那就是:定时定点写作,我也很赞同,我决定试试看,我相信这种方法会让我的写作更贴近我的潜意识,发挥我的潜能,让写作的灵感不期而至,让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

不过,要说一点,对应试写作而言,我想打腹稿是必要的,毕竟考场之上,没有时间给我们试错。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四)

作者在自序里谈到“本书是在讲课录音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既然是“书”,那为什么书里的口语化现象会这么严重?对于作者而言,在课程录音的基础上将口语调整成书面语似乎成了一件难事,亏作者还是个“诗人”。 然后就是作者在书中谈到的“人性的辩证法”,说人对安全和冒险均有需求,这一点我同意。这个观点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其实并不难理解,所以作者能不能不要这里讲完一遍,那里又重复一遍呢?好像读者没有基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一样……还是说作者压根就是在水字数? 理论说得挺好,可一到举例就让自己的审美露馅了。一个诗人有论诗的能力却没有相对应的审美,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所举的一些所谓“诗人”的“诗”,其语言之粗糙,我只能说根本就不是什么诗,只不过是长得像“诗”的分行文字罢了。倒是作者对它们的解读很吸睛,但是看到“诗”的原文我顿时就傻眼了。 另外,书中对“当我们把语言还给彼此……”和“男人在各人的叮嘱和教化声中”两首诗的判断简直是武断而粗暴。前者没有运用意象,可能算不上一首诗,可后者也仅仅是符合了书中所谈到的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要说它有多好,我看未必。 我只能说,真正的诗人从来都不是从什么“写作班”里走出来的。如果诗歌有一天走到了这个地步,那就是诗歌和人类的悲哀。 “新诗50条”这一部分无胜于有。 (ps:当然,这本书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第一堂课 受用一生的写作观念”在我看来是最值得阅读的部分。其次就是作者对所举范例的文本细读工作做得很到位,很适合诗歌初学者,对我也很有帮助——比如对策兰的《死亡赋格》和庞德的《地铁车站》的解读部分。)

建议想写现代诗的人先去写,而不是抱着“走捷径、事半功倍”的心态来看这种“写作指南”之类的书籍。 多阅读;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自己一些时间,放宽心,别给自己设限,世界上的天才没那么多,所以不是你也很正常。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五)

读黄梵的《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仿佛给我们的创作灵感加上了一剂加速器,迅速点燃大脑中的创作力与自我表达,让我们也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诗句。

诗歌是一切写作的起点和终点。

《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共分为四堂写作课,每一堂都引导我们去探索诗歌创作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堂:受用一生的写作观念

黄梵告诉我们,陈腐的观念束缚了我们的思维,要想创新,就必须走出旧有观念的框架。他总结道:“你要做的只是意识到观念的重要,并改变陈腐的观念。”

第二堂:学会写出好诗句

诗歌就是意象的表达,英文中称之为Imagery。他教给我们四种模式来练习写作,建议先写好一句诗,而不是一整首诗。

第三堂:新诗写作的核心

黄梵强调要让诗句更贴近诗人自身的声音。这一步才是诗歌创作的核心所在。

第四堂:写出整首诗的若千方法

黄梵细致讲解了“写出整首诗的若千方法”。他说,好诗中的自由要少于坏诗中的自由,好诗中的逻辑要多于坏诗中的逻辑。这样,我们就有信心更接近诗歌创作的最终目标。

读完黄梵的《意象的帝国:诗的写作课》,我发现它提到的创作模式和赏读诗歌的切入点,让我称之为现代诗的显微镜,或者一把解析诗歌意象的钥匙。

这本书让我们不仅能够陶醉于诗句的优雅,更能够看清文字背后的秘密。

在这里分享我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启发你,开启创作之门。

祝你: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倍丰盈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六)

全书一共设有四堂课,第一堂课通篇枯燥的理论概念,且与诗歌写作无直接关联(可说是通用型写作观念理论吧),迟迟不进入主题的拖沓,令我一度想要弃之。 所幸,第二堂课终于开始进入正题。 抛开“讲师”偶尔显露的过分主观不谈,后三堂课的内容确实是丰富且有用的,通过对诗作的剖析及共通点的规律总结,让新诗写作变得有规律可循,有公式技巧可套用。 但这样被总结出来并广泛宣传的新诗写作方法也让我生出几点疑虑来。 1.通过分析已发表的新诗总结出规律,不也正是以结论倒推成因的一种吗?这样分析出来的“成因”是否真的可靠?(虽说作者也称这些技巧可能是诗人自发的,但这样的分析总带着一厢情愿的意味,有种“一顿分析猛如虎,诗人猛摇头说我没有”的尴尬。个人更倾向于“使诗歌焕发生命的多是诗人自身的语感与情感”的观点。) 2.公式化的诗歌写作,是否会陷入“应试教育”同等的境地? 诗歌写作一向是作为“闲时雅趣”“倾吐心声”的媒介,倘若全变成“文字游戏”,那么诗歌是否真的还存在呢?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因公有写诗需求的,写作公式会是他们很有利的工具。 总而言之,这书既让我获得了新知识,也给了我启发,我也许不会使用这些公式(技巧)去写诗,但这些公式会成为我读诗、改诗时的辅助工具,至于其他人是否会让诗歌变成文字游戏,那不是我该考虑的事(对无法左右之事上心只是徒增烦恼)。 这就像一把刀,它可以成为割断绳子自救的工具,也可以成为捅向同类的凶器。(杀人的从不是刀具,而是使用刀具的人。) 作者还在写诗策略中说到,写诗歌要虔诚地对待自己的情感,在诗歌里不要去虚构它。还表示没有感觉时就不要硬写,否则只是重复写滥的情感,要么让诗中的情感变得造作、僵硬。 由此可见,他的出发点绝不是让诗歌变成“文字游戏”,而是帮助更多的诗歌爱好者有更完整专业的认知,让新诗有口可入。 遗憾的点在于,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答——此书也没有明确地讲究竟怎样的才算诗歌,新诗究竟是否有界定标准,如有,那又是什么? 之所以执着于“诗歌的定义”,是因总能看到很多类似于“我学会了分行也就学会了写诗”或是更直白的“这也能算诗?”的言论(本书也没能逃过这样的命运),虽说作者举例里也有我欣赏不来的诗作,但寻思着他已有三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也许应该大概还是有发言权的吧? 始终不明白,究竟要怎样的人物发表的观点才能代表权威,可是我要权威做什么呢?给自己在写作上的自卑一点安慰吗?还是在受到质疑时搬出来为自己辩解呢? 最后!“写诗永远是工作之余的爱好,全世界的诗人都知道,找一份有业余时间的工作,是诗人唯一的生存之道。”这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也是现实写照。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七)

诗歌的特征和这些特征的实现是两码事,也就是说,知道什么是诗到写出诗,中间还隔着不少的距离。但很多教写作的书,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点,明明应该告诉我们怎么写诗,却偏偏用大部分篇幅谈论诗歌的特征,所以,即使看了很多教写诗的书,恐怕有很多人还是不知道怎么写诗,例如我。但看了黄老师这本书,我豁然开朗,这是一本真正教我们写诗的书,关于诗歌的特征,都是在教我们写诗的过程中自然论及的。

因此,看了黄老师的这本书,照着黄老师教的方法做,人人都可以很快开启诗歌写作之门。

对于什么是诗,尤其是现代自由体诗,学习诗歌写作的人的确是应该弄清楚的,因为古诗很容易从外在形式上分辨出来,但现代自由体诗歌,外在形式的特征似乎只剩下了一条规则人人遵守,那就是分行写,内在特征非对诗歌有一定了解的人不能判断,所以有人甚至说,现代自由体诗歌是分行写的散文,现代社会根本就没有诗歌。这是偏激之论,不必理会,但也反映了现代自由体诗歌确实存在的问题。

诗歌的内在特征是什么,我看了多本教科书,比较权威的是说法是: 诗歌是一种运用丰沛新奇的想象,富于节奏及韵律感的语言,高度凝练集中地抒发情感、反映生活探索世界与自我的语言艺术。具体特征主要包括浓郁的抒情性、高度的凝练性、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美而具有韵律的语言。这几大特征中,抒情性的达成,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就是诗歌要抒情,不管是直接抒情,还是寄情于事、融情于景、寓情于物、寓情于理,总之,要抒发情感。但诗歌其他几条特征要如何做到,一般人恐怕很难自行摸到路径,需要有人指点。

那如何做到呢?

黄老师的这本书,提出的方法是,抓住诗歌的核心——意象,学会用意象来写诗。用客观意象写诗比较容易,那就是描述客观事物,然后在中间或结尾用说明、对比、拟人等方式写出有感情或立场色彩的句子,使它“染色”,它举了多首诗歌为例,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用主观意象写诗,稍难,但也没那么难,黄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方法是错搭。看似错搭,但细细琢磨,又分外在理;超出语言常规之外,却又尽在情理之中。就像《红楼梦》中香菱学作诗,跟黛玉说的:“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关于如何错搭,黄老师介绍了4种方法,都非常的简单易操作,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要真正写出好诗,光掌握这两点还不够,所以在本书中,黄老师还介绍了写诗的其他若干方法,以及成为作家诗人应坚持的几点。

这真的是一本诗歌写作学习的必读书啊,强烈推荐!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八)

忘忧草仙踪林网站欢迎您很多人事的变迁,你无法左右,只能随缘。要想活得快乐,

>>>点击此处进入【記得收藏】>>>>>

(请Δ点↑↑↑上-方-进-入)

要学会清醒地做事,糊涂地做人。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烦恼和忧愁。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

忘忧草仙踪林网站欢迎您人生要学会沉淀,沉淀经验,沉淀心情,沉淀自己。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

生活的最高境界:珍惜自己的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乐观自己的未来。

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做个简单的人,享受阳光和温暖。耐心点,坚强点,总有一天,你承受过的疼痛会有助于你。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有些人、有些事,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忘忧草仙踪林网站欢迎您生活总是起伏跌荡,不要抱怨什么,你就是再快乐,也会有烦忧;你就算再倒霉,亦会有幸运。

人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演员,只不过,有的人顺从自己,有的人取悦观众。

感觉累的时候,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发现到达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你给世界一个什么姿态,世界将还你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无法左右的,就随缘吧,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离开你多少。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九)

我是语文老师,看过很多本教写作的书,关于新诗写作,之前一直没找到好的教法,这次看了黄老师的书,感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今天上午照着这本书带着学生边学边练,学生们和我都感觉很兴奋,很短的一节课时间内大家就都学会了写诗,太开心了,学生们一个个眼睛都亮亮了,哇,写诗原来这么简单啊。太感谢黄梵老师了,一定要再写篇评论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传统的写作教学,不管诗歌、小说还是散文,都先告诉你它们有什么特点,例如诗歌,感情真挚,意蕴丰富、悠长,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有音乐性等等,说完这些,往往就对学生说,好了,就这样,开始写吧。结果学生们往往摸不着头脑,是的,我们知道诗歌具有这些特征,哪怎么做得呢?是的,怎么做到呢,大部分教写诗的书都没说明白。

而黄老师这本书做到了。

创意写作一直在强调,写作可以教学,写作应该像画画、书法、舞蹈,甚至一般的手工技艺一样,让学生参与各种训练,然后一步步进阶,即使成不了伟大的作家,较高的工匠水平应该都是可以达到的。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写作就应该跟其他的技艺一样,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出来的。但问题是:怎么训练呢?

写作具体的训练方法,国外似乎有很多,引进来的也不少,我就看了十多本,但外国人写的东西,我们中国人看来总觉得有隔阂,不好消化吸收。所以,我看了很多本书,还是不知道怎么写作,尤其是如何写现代诗。

而黄老师的这本书,把现代自由体诗歌写作,分成一道道小小的训练题,完成了这些训练,想成为大诗人尚需努力,但路已经告诉你了,而且这路还比较好走,照着走,诗歌写作的基本技巧就大致掌握了,剩下的就是坚持不间断地写写写了。你看跳舞的,台上一个动作,台下需要练多少年啊,诗歌写作也是这样。

在黄老师的这本书,首先指出了诗歌的核心是意象,接着告诉我们怎么用意象进行诗歌写作,这是抓住最核心的内容帮我们进行写作的突破,就像在一场战争中把敌人的要害直接告诉我们,然后又把突破敌人要害的方法直白指出啊。

用客观意象写诗的方法,黄老师说的是“描述客观意象,然后给它们‘染色’“,这的确是很多著名诗歌的写作方法,黄老师不指出,一般人认识不到;黄老师指出了,我带着学生照做,一下子就都学会了,真的特别简单易操作,我的学生们都很快写出了不错的诗。

黄老师介绍的用主观意象写作的方法,也特别简单易操作,学生们都很快上手。

黄老师这本书里说的最多的诗歌写作技巧是错搭,什么是错搭,其实就是突破语言常规,例如绿色的铃声,山谷的耳朵,大海的邮戳等等,这其实是教我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实现诗歌语言不落俗套、意蕴悠远、耐琢磨,也就是告诉我们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

因此,黄老师的这本书,一方面是诗歌写作教学书,其实也是诗歌鉴赏的指导书。不想学写作的亲们,也可以看看这本书,看完了你就能分辨什么诗是好诗了。

黄老师的这本书写得太好了,从此,我是黄老师的铁杆粉。不知道黄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写作教学书,很想收集齐全啊。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十)

一、观念改变类似基因突变

1.观念作用在人身上好比基因突变。

二、人完全了解自己吗?

2.古典时代,人们相信理性控制一个人的一切;现代时代,人们相信意识和潜意识共同支配一个人,且往往相互矛盾。

三、写作的真实过程

3.1写作过程不是逆向工程,不是精妙部件组合在一起。而是类似生物进化,是一个反复修改,打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潜意识主导,意识辅助。因此,不要担忧写初稿不完美而迟迟不肯下笔。

3.2写信是调用潜意识写作较好的方法。

四、结尾写作法

4.1结尾写作法:预先设定故事结局来写作。这种写作法既给潜意识留下自由的余地,又给意识留下约束的框架。目的地已经设定,如何到达,个人有个人的方法。

3.2随意开头法:随意情节开头,可以在故事中重复利用,作为线索推动故事走向结局。

五、作品的多重真实与主题

4.1事实指客观存在的、无倾向性的事物。真实指合理地赋予事实上的倾向与意义。谬误与偏见指不合理地赋予倾向与意义。

4.2.事象指虚构的,无倾向性的事物,即文学中的事实。事象所承载的真实(文学真实)与新闻真实或者科学真实不同之处在于:其朦胧模糊,具有多样性。

4.3中心思想(主题、文学真实)在作品里并非唯一,其因人因时而异。

六、夸张:文学表达的实质

5.1性喜夸张是人拥有的生存本能之一,跟随着人类发展而变化(古希腊雕塑、现代化妆等等),直到现在仍然存在。(从英国海鸥啄3道红杠实验,到早期大母神形象重腹部、臀部,忽视其他部位。)

5.2因果律是人们避免陷入现实中庞大的事实迷宫,摆脱迷茫而进行的虚构与夸张。

七、产生整体感的新观念

6.1写作是按照完型组织法则进行,即将材料(文字片段)组织成整体(作品)。

6.2完型组织法则因人而不同。

6.3读者受到作者的暗示(不同材料中的联系、相同点等),会自动将材料片段组织成,看成一个自洽整体。

八、黄氏理论

7.1黄梵认为:人是审美动物,会将一切审美化,对外,则是对环境,物品;对内,则是对情绪。将混沌变为有序,有序度越高,美的程度越高。

7.2写作可教,一流作家看天赋。职业创作者可以通过写作培养出来,一如培养职业工程师。

7.3写作是迎合内心审美需要。

九、方法比灵感重要

8.1坚持定时定点写作比寻找灵感更重要。

8.2要避免写作脱敏,即写作大量文字或长时间写作,而丧失掉对语言的敏感和写作审美力。

8.3初写者要敢于承受作品被误解的压力,这样才能写出真实不造作的作品。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十一)

一本写作/写新诗的教学书。从内容原创性上看,和“认知写作学”相比还是差得远。核心绕不过“快写慢改”“远距联想”。但是好在多了很多鲜活案例,多了很多金句总结。一些在本书中提及,得到经验和跨学科验证的说法:

1. 写作一定可学可教

- 成为职业作家(或者职业画家,或者职业翻译家,或者职业运动员),是有路径有方法的,而且是容易的。至于天赋,那是你自己去后面慢慢发现的事情,它决定了你能不能成为一流选手而已。

- 方法:定时定点定量写作,确实是写作的法宝。

- 方法:草稿好坏,不重要。开始写起来很重要的。写作的要义在于,写出草稿版本,再修改细化。

- 方法:开头好坏,不重要。伟大的作家写的开头多了,你不也才记住那一部么。

2. 诗歌是写作之根

- 写诗,能激发认识词与词之间的创意联想,培育敏锐和新颖的语感。

- 方法:把抽象的意象,和具象可见的意象,搭配起来,让不可触摸的变成部分可见,部分可触摸。

- 方法:把不沾边的食物,扯在一起,才有诗意。

- 方法:巧用标点符号,创造停顿,制造陌生感。

其他的:

- 纳博科夫是诗人。汪曾祺也是诗人。诗人才有文学的功力。

-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的创作过程,在底稿中显露无疑,都是层层累计修改而成。

- 巴尔扎克从不打腹稿,直接下笔写初稿,然后就不断修改校对,甚至在校对稿上重写。

- 法国诗人布勒东,会把自己和朋友关进黑屋,只给白纸,想到啥写啥,哪怕荒诞,哪怕前言不搭后语,这被称为“自动写作”法。这个好方法可以用于激活写作灵感和写作习惯,在《再活一次 写用作来调心》里也有同样的观点。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十二)

一、如何使主观意象的表达更准确?

1.1准确产生于不搭界的两个事物A与B之间的关联。

1.2关联事物A与B方法1:凭借事物A与B的特征或状态,意识到彼此之间的关联。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黑夜(A):黑

东亚人眼睛(B):黑瞳仁

1.3关联事物A与B方法2:创造情景或情景说明,将二者联系起来。

夕阳(A)是遗忘在西边的一把椅子(B)

夕阳(A)是遗忘在西边的一把椅子(B),苦苦等着人们坐上去(情景)。

太阳(A1)张开红润的嘴(A1做不到的事,嘴也可看成B1),等着飞机(A2)伸进银色的压舌板(B2)。

创造情景:压舌板伸入嘴巴、红润将嘴巴与太阳联系在一起、银色将飞机与压舌板联系在一起

1.4主观意象准确表达抽象概念的方法:抛开对抽象概念的刻板印象,大胆想象,小心求证。

卑鄙(A1)是卑鄙者的通行证(B1),高尚(A2)是高尚者的墓志铭(B2)。

1.5尽量避免用抽象表达抽象,即A与B尽量不要全都为抽象概念。

二、主观意象的两种趣味和两个可为之处(抽象,晦涩,难以理解。要多次反复观看)

2.1主观意象两种趣味:追求准确或探索多义。

2.2主观意象两个可为之处:让主观意象准确到位或让多义主观意象有说服力。

三、如何平衡主观意象和客观意象?

3.1一首优秀诗歌要追求主观意象和客观意象的恰当平衡。

3.2主观意象是诗意浓稠剂,客观意象是稀释浓稠剂的清汤寡水。

3.3只使用主观意象,诗意过浓;只使用客观意思,诗意浅薄。

3.3客观意象在诗中孤身行进一般不要超过四行。

3.4强调二者平衡,不意味着没有人只单纯使用客观,或主观进行创作。

3.4.1只使用客观意象对诗人技巧要求过高,一般人写出来要么浅薄,要么晦涩。

3.4.2.1只使用主观意象则全诗过于浓稠,难懂晦涩。

3.4.2.2只使用主观意象写诗“补救”方法是全诗围绕一个单一意象展开。

3.5写诗不能漠视语言沟通的能力(我理解为不要晦涩难懂,根本无从下手解读),漠视沟通则会丧失诗歌价值与意义。

四、最小诗意单元

4.1最小诗意单元:包含一个完整诗意时最小的诗歌单元。(用几行诗表达出一个完整诗意)

4.2完整诗意指使用主客观意象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整体。

4.3一行即可:非常了不起。两行/三行:了不起。四行:不错。五行及以上:语言效率低下。

4.4四行之内没有表达出完整诗意,则需要引入主观意象来提升诗歌浓度。(见三3.3)

4.5几行表达一个完整的诗意没有规定,但四行为界限比较不错。

五、新诗的形式(论述熟悉中的陌生,改成新诗形式的本质较好)

5.1新诗不是分行的散文,其自有自己的形式。

5.2诗歌形式的本质是熟悉中的陌生

5.3古典诗词探索出平仄不能单独连续三次,否则声音不悦耳。

六、新诗的陌生化

6.1.1自动化现象: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多经历几遍,人就会对此不关注,视而不见。这事情也就不会对他们起作用。

6.1.2写作中的自动化现象就是使用陈词滥调:脸像红苹果,寒风刺骨等等。

6.1.3避免自动化的方法是陌生化,即设法让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

6.2陌生化的本质是增加感受难度,延长感受时间。

6.3陌生化的方法是排除常识,排除陈词滥调。

6.4主观意象的创造就是陌生化的过程。

七、停顿:转行、空行、空格、标点的作用

7.1新诗不是完全放任形式自由,新诗会借助停顿(转行、空行、空格、标点)来构建外在形式(也是声音形式)。

7.2停顿(转行、空行、空格、标点)延长了读者感受时间,是一种陌生化方法。

我在大街上打车,为了找到最近的汽车站。

我在大街上

为了——

找到

最近的汽车站

7.3新诗外在形式所蕴含的诗意太少(和古典诗歌相比),只对诗意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新诗重主客观意象,轻形式。

练习:

每天写一个不超过四行的诗节,至少包含一个主观意象。用一周写一首不超过八行的小诗,每四行至少包含一个主观意象。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十三)

一、诗歌是一切写作的起点和终点

1.1文学体裁难易顺序:诗歌>小说>散文。

1.2初写者一大问题是关注主题过于宏大抽象。

1.3诗歌写作可以训练,提升一个人的文学判断力

1.4.诗歌是一切写作的起点与终点,其离语言最近。

1.4.1.1不同时代的诗歌界定了不同时代语言的标准(甚至是最高标准),小说,散文等其他题材均从诗歌中获得优劣参照。

1.4.1.2诗歌影响思维,并试图探索语言所能表达含义之外的含义,推动思维的解放,塑造我们的思维。

1.4.1.3诗歌教化语言,语言教化思维,思维教化个体。

1.4.2诗歌贯穿于人类历史全程,也贯穿于人类未来全程。

1.5诗歌是文学写作的基础学科,学会创作诗歌能提升创作其他体裁的能力。

二、客观意象和主观意象

2.1意象:物体或物象;想象的、内心图景。

2.2客观意象(物体或物象)指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事物,主观意象(想象的、内心图景)指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事物。

2.3主观意象本质是梦。

2.4意象的对立是抽象事物(观念事物、非意象事物)。其不是物体,物象或主观图景,如:杂乱的线条、不成形象的抽象画等;或抽象概念,如:数学符号、荣誉、开心、忧郁等。

三、新诗为什么会青睐主观意象?

3.1主观意象诗意比客观意象更浓。且诗歌整齐的外部格式包含格律和音乐性,具有一部分诗意。

3.2新诗(自由诗,现代诗)失去了格律形式的外衣,损失了一部分诗意,则会选择诗意更浓的主观意象进行弥补。

3.3主观意象若不借助外部格式,其诗意仍不会损失太多。

四、用客观意象如何写诗(染色和蒙太奇手法)?

4.1单纯用客观意象堆砌缺乏诗意,因此加入“真实”赋予客观意象意义和倾向,将整首诗染上色彩。如:

床前明月光(客观意象),

疑是地上霜(客观意象)。

举头望明月(客观意象),

低头思故乡(真实,意义,倾向)。

4.2通过为客观意象引入解释来写诗,其要点总结为:描述完客观意象,再用说明、对比、拟人等方式,插入或者写出有情感或立场色彩的词语、句子(染色)。如:

水在井下经过时,(客观意象)

梨,已死在地里。(拟人,对比)

再如:

一束罗马特产的鲜菜,(客观意象)

如今僵缩成一小撮的灰骸。(对比,比喻)

4.3用对比写出与前面截然不同的情感和立场色彩会更加出色。因其能逼迫读者从两个矛盾事物中做出选择。

4.4染色一般在诗尾,特殊染色方法是“穿插技巧”:从客观意象某处,插入诗人主观感慨。通常是说明,如诗人内心独白。如:

去年,我种丝瓜

却长出了几只葫芦

之间很长的日子

平淡,没有任何征兆(主观感慨)

我没有看过大海和帆船

我错过了什么(主观感慨)

4.5逻辑跳跃(蒙太奇手法)可以用在客观意象写诗中,其为将完整的描述和逻辑,通过故意缺失、省略造成仿佛未完成的状态。

五、用主观意象如何写诗(错搭)?

5.1.1错搭模式A的B,即将两个不搭界的事物放在一起。如:黄昏的铁砧,夜的手臂,风的刀。

5.1.2错搭练习时,要将至作为一种语言游戏,释放想象力,不要拘泥二者适不适合。如:大雨的刀子,孩子的煤炭,金星的塑料薄膜。

5.1.3诗句模式1(A的B):将某现实场景中的某物,用错搭模式替换掉。如:

我走进山谷(A)

我走进山谷的脊梁(A的B)

我走进山谷的手掌(A的B)

我走进山谷的书包(A的B)

5.1.4诗句模式2(A是B):A与B不太搭界。“是”还可以替换成“像” “如”“似”“属于”等等。如:

山谷(A)

山谷是炙热的牛排(A是B)

山谷是烧红的铁块(A是B)

山谷是大地的坟墓(A是B)

5.1.5诗句模式3(B解释A):用事物B重新解释事物A(A与B不太 搭界)。如:

群鸟掠过海浪(A)

群鸟掠过大海竖起的毛发(B解释A,海浪是大海竖起的毛发)

5.1.6诗句模式4:让A做A做不到的事。

写下事物A(我,海鸟)

列出A做不到的事(击碎山峦,吞食虫子,掀翻桌子)

硬让A去做(我吞食虫子,海鸟掀翻桌子)

六、用意象写诗的好处

6.1.1直述表达含义单一,而意象包含着多重含义。

你害了我(直述表达)

你让我变成了一只老鼠(使用意象转换“害”)

6.1.2直述表达,为了丰富含义,则需要引入悖论。

快乐是痛苦,悲伤又开心,沉睡而清醒。

6.2诗人们可以说就是人类的感官,哲学家们就是人类的理智。诗歌思维与哲学思维不同。诗歌用意象表达思想,触及感官,再到达理智而非直接到达理智。

练习:

每天用下列四种模式,营造含有主观意象的诗句(每个模式不超 过两行)。

模式1:某场景中用错搭模式替换某物

模式2:A是B

模式3:用B解释A

模式:4:让A去做A做不到的事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十四)

09年我去南京一所理工科学校念书,没多久我了解到竟然还有文艺选修课这回事,然后就抱着中学时代炽热至今的文学梦,选修了一位名叫黄梵的老师的西方艺术相关课程,说来这是巧合却也是冥冥中的缘分。在这门一周只有一节并总是在夜晚的小课上,我从山城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里第一次走进西方艺术史,至今还记得那时我特别喜欢印象派和野兽派的作品,毕加索、达利、蒙克、玛格丽特也如李白杜甫般刻进心里。这门课程结束后,我写了篇有关达利那块著名的瘫软的钟表的小论文,那是篇很应付或说很即兴但有点意思的小论文,尽管此时我已经完全忘掉了它。我从来没有在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等专业学科上投入过这门不纳入绩点的文艺选修课所花的精力,这也导致我后来专业成绩不好并延毕,在大四时候还短暂考虑过要报考位于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学(为什么选这里,因为我神往的柏桦在那里)的古代文学研究生,去获得一个可以凭借兴趣去获得的文凭,但这已是后话。

我是在这门选修课的中期才知道黄梵(老师)是一位诗人的,那时我苦闷于没有写诗的同伴,而在宿舍楼外一个尽是游戏者的网吧,与从未谋面的一些网友们(张小七是其中一个,也就是后来的七客、吴盐、何观)云交流。一次课后我终于鼓足勇气拿着几页新打印的A4稿纸,等课后簇拥在他周围的学生们都稀疏了以后,才羞涩地递了过去并紧张地说道,“老师,我也写诗,这是我的一些作品,请您批评”。那时我的笔名还叫“拉纤的鸽子”,源于中学时代的QQ昵称。一周后再次课后的九点钟,我终于踏上了那条日后频繁与他送往的“诗之路”,从四工教学楼经图书馆到校训碑沿着和平园前的梧桐道一直到二号门,这段大约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深化着我们的师生情谊。在逸夫楼昏暗的晚春里,他说他认真读过我的诗,并认为我很有潜力,但要从事诗歌写作,笔名还得好好斟酌一下,这对一位诗人来说很重要,还对我讲起他从“黄帆”改为“黄梵”的事。在下周走得更远的一个地点,在艺文馆前那座著名的水杉林前,他对我取的两个名字都不大满意,并建议我可以叫“炎石”,“炎”是你名而“石”符合你的性格,“炎石”就很不错(确实很不错)。于是我成为了朋友们现在所知的“炎石”,像是被施了魔法这笔名似统摄住了我,后来在20年重拾写作时也想过更换新名与过去做一告别,但试用了一阵最终作罢。

在这门有关西方艺术的课程结束后,我持续选修了黄梵老师多门课程(直到无法再选),另外也选过马永波、张宗刚老师的一些选修课程,但这些课程都远远没有每次陪他从四工教学楼走向孝陵卫地铁站这段他所单独为我开设的不短不长的“小灶”重要,只能说是些大学时代众多无足轻重聊凑学分的课程而已。而现在回顾我起的写作,我的源头除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紧接着就是黄老师,我现在写诗之所以是这个味道,与最开始接触他的诗里透出来的“苦吟”、“练词”等诗法关系很大,在前不久的几条朋友圈我也终于呼出“新诗还需苦吟出”的体悟!他有一首诗(《中年》)我印象极深刻,我几乎是读着《中年》来到了中年(我甚至想过写一篇文章《从<中年>读到中年》来谈谈他的诗),是这一首诗的诗法而非主题潜移默化了我,让我知道诗可以这样写而非那样写。后来我又受到柏桦、飞廉一些影响,但我的诗的底味还是黄师的。我一直想谈谈他的诗(我已写得越来越有资格去谈),因我对他有长达十数年的关注,我诗艺的成长总不时会去跟黄诗去相较,但因我把当做我的诗之师,总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刻。有时我会为他的诗被低估而感到不平,但他似乎耐得住并不因此有难色,同时又写小说又教诗歌课,使得我的师弟、师妹也是满天下了。

从我的作品得到一位名诗人及小说家的回应,我的一首小诗(《述梦》)获过先锋书店的第一个奖项,我的几首诗刊登于我非常喜欢的台湾诗人洛夫创办的《创世纪》,我第一次发表作品也是在育邦老师主持的《青春》,我第一次知道民刊并进入《南京评论》同仁,我第一份实习工作是在胡弦老师主持的《扬子江诗刊》,第二份是在江苏文艺出版社的黄孝阳老师手下(如此才华的他去世时,我慨叹了好久)……这一些都发生我诗途的开端,可谓在他的引领下给我开了个好局,而我最终因没有在以上两家单位待下来从而踏上文学工作之途而有过阶段性的愧疚,但现在已经释然并用更好的一种方式去回答——只要我还在坚持写,并写出更好的诗。

尽管黄师对我有过莫大的帮助,但他又非那种自恃功高、把控欲强的老师,在看到我能走之后就放任让我去跑,因此我们之间是一种松弛自在的关系。第一次我接受《诗刊》编辑聂权的约稿时,我还在四工教学楼前的喷泉边立马就将这个信息告诉他,他只是微笑说你很优秀被《诗刊》发现是自然的;后来获得光华诗歌奖以及参加第五届《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我成长很多并不再像那个被《诗刊》的青年激动地告诉他,他也是后来从侧面知道这些事情。与朋友交我也很少说我是他的学生,一是担忧在诗途表现不佳给老师丢人,二是担忧人说我借着老师才能如此。很多人知道我是他的学生都是从他的课程、在他的书中,而当他们对我说起这件事儿的时候,我总会不无骄傲地开玩笑地说,我背景不薄、只是不用而已。

14年毕业后因为要稳定工作与生活,好长一段时间并不把精力放在写作上,17年从南京离开像是个不再优秀的学生,也未把离开这件事第一时间告诉他。在我不再陪伴他去坐地铁的那段“诗之路”后的很多年,我们之间仅有的两次联系,一次是在我去安康的绿皮火车上,他问我近来的写作如何,那时我写得很少很不好而很羞惭,很快地结束了微信上绿白相间的对话;还有一次就是我在写出《屏体诗》(那时还叫屏律)后,我再次像学生时代那般每有新作发给他看,这一次他有些高兴甚至是激动,对我又是激励并让我整理诗作,好推荐我去出版一下试试,但工作忙也因为懒惰至今未整理好。毕业后的十年光阴里,仅有的一次见面,还是在去年我到南京开会,再次去他已位于江宁的(新)家,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师母。我跟往常一样话说得很少,顶着南京的暑日我陪他再次走了小小一段“诗之路”,在碰上把汗青、傅元峰老师送到饭店后又返程的师母后,一脚油门我们就到了那张摆满了江南美食的餐桌上。后来我每月都会去南京开会,但已经没有去拜访黄老师的念头,那个讷于言的青年如今已是讷于言的中年,一想到那些可以用语言可以夷平的高楼(源自黄梵《中年》:现在,我的面容多么和善/走过的城市,也可以在心里统统夷平了),就想着我们师生的相见在诗里会更亲切一些。

黄老师曾在《南方周末》开设过专栏,写过一篇《校园诗人》的文章谈到我,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虽然炎石认为他写诗考虑东方,始于我的《东方集》,但我觉得他会比我走得更远、更扎实,因为他比我更死心眼。死心眼甚至影响了他对前途的抉择。”现在想想那时年长我许多的他就已经看到了我的未来。在我开启对新诗可持续写作的探索以来,也越来越发现新诗需要靠“死心眼”来突破而非“聪明劲儿”,我对《屏体诗》的开拓正是一种“死心眼”而非“聪明劲儿”。我越发体悟到诗是一件苦差事,而聪明人是不爱干苦差事的。我的写作和黄老师写作的多少有些相似或者说相投,如果不提我与他这层隐秘的关系,很多人并看不出来;这种相似或者说相投不止是主题、风格、方向上的,更是我们对于写诗这件事所持有的态度上的。

意象的帝国读后感(十五)

一、产生整体感的音乐性方法

1.1音乐性强,可大量使用客观意象;音乐性弱,则需要主观意象增强诗意。

1.2新诗的音乐性:重章叠句(完全重复的句子),重词叠句(部分重复的句子)。

二、新诗的节奏

2.1重音是决定自由诗节奏的关键。

2.2黄梵认为常规阅读时汉语的重音排序:四声(仄)>三声(仄)>二声(平)>一声(平)。

妇(四)好(三)枭(一)尊(一)

贾(三)湖(二)骨(三)笛(二)

明显感受到第一个比第二个“重”

2.3古人音效经验:平仄连续不过三。

2.4诗作一般会对应一种情绪,要根据此情绪产生的呼吸需要,来确定长短句。

2.4当你只会写意象句子,却无法构造整首诗时,可以多用叠句,来为诗歌创造结构和音乐性。

《是》

多多

是黎明在天边糟蹋的 一块多好的料子 是黑夜与白昼 互相占有的时刻 是曙光从残缺的金属大墙背后 露出的残废的脸 我爱你 我永不收回去 是炉子倾斜太阳崩溃在山脊 孤独奔向地裂 是风 一个盲人邮差走入地心深处 它绿色的血 抹去了一切声音我信 它带走的字: 我爱你 我永不收回去 是昔日的歌声一串瞪着眼睛的铃铛 是河水的镣铐声 打着小鼓 是你的蓝眼睛两个太阳 从天而降 我爱你 我永不收回去 是两把锤子轮流击打 来自同一个梦中的火光 是月亮重如一粒子弹 把我们坐过的船压沉 是睫毛膏永恒地贴住 我爱你 我永不收回去 是失去的一切 肿胀成河流 是火焰火焰是另一条河流 火焰永恒的钩子 钩爪全都向上翘起 是火焰的形状 碎裂碎在星形的 伸出去而继续燃烧的手指上是 我爱你 我永不收回去

三、如何用象征产生整体感?

3.1建立诗歌整体的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建立诗歌局部。

3.2象征(指东道西):用具体事物,表达抽象概念(情感,道德,思想等)。这一抽象概念不会直接出现在文本中。

新婚的石榴:多子。

梅兰竹菊:君子的品质

3.3用象征构造整体的具体方法:

3.3.1找到想表达的观念事物的对应物;

3.3.2通篇只描绘对应物。

四、如何用隐喻产生整体感(这节所举例子较差,读完懵懵懂懂,不求甚解)?

附对比的解释: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A)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脸像红苹果

脸、红苹果既对立又统一,突出统一属性:颜色和形状,即“红和圆”。

4.1隐喻的本质是对比,其通过两个事物对比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4.2隐喻与象征的区别:

4.2.1象征是用A表达B,隐喻是将A与B放在一起对比。

4.2.2使用象征时,通篇只写用来象征的某个具体事物,而对借用象征物表达的抽象事物不着一笔。

4.2.3使用隐喻时,两个事物一定同时在诗中被提及,被对比。

4.3主观意象都使用了隐喻,是局部的隐喻。

4.4用隐喻构造整体的具体方法:

4.4.1先列出你想表达的事物A,比如爱情、孤独,悲伤等;

4.4.2寻找A的对应物B,对应物B指通过B能更好描绘,也让读者更好领悟A;

4.4.3通篇描绘B并提及A;或通篇描绘A并提及B;或通篇及描绘A,也描绘B。

4.5也可以用标题提及其中一个事物(A或B),这样就不必在正文里提及。

五、如何使用通感手法?

5.1通感一般局部用得多,整体用得少。

5.2通感:以一种感官感觉,描绘另一种感官感觉。

六、诗的部落化与三段结构

6.1诗的部落化:诗句对隶属的单元部落是忠诚的,能为该部落的整体增益,可是一旦离开该部落,诗句对其他单元部落就不友好,部落与部落之间,不只各自意义的指向不一,甚至还相互减损、抵消。

6.2.1解决结构问题是创作者从局部走向整体的正道;诗歌结构千变万化。

6.2.2为了保留探索结构的可能,黄梵只教授了一种经典结构:三段式(简明扼要,易于掌握)。

6.3诗的三段结构:(1)A,(2)B,(3)A’

6.3.1(1)A部分与(3)A’相似,复现A的部分主题,通过添加内容或部分改变A,使A’不是对A的简单复现,而是对A的提升。

6.3.2(2)B要么是与A对比;要么是深化或拓展A中的要素或部分主题,从而把A与A’连成整体。

6.4三段式结构本质上是押韵(A与A’)和翻转(A→B,B→A’):A与A’押韵,A到B翻转。

6.5三段式结构精准命中人性痛点:对回忆的美化(押韵),对陌生化的好奇(翻转)。

《起风了》

娜夜

起风了我爱你芦苇

野茫茫的一片

顺着风

在这遥远的地方不需要

思想

只需要芦苇

顺着风

野茫茫的一片

像我们的爱,没有内容

6.6不是所有三节诗都采用三段式,所有超过三节的诗也不一定就不是三段式结构。

七、写诗策略

7.1技巧是写诗歌一定会体现的,策略则是主观选择,可用可不用。

7.2策略1:对待自己诗歌中感情要虔诚地真挚,不要像小说一样虚构。(通过诗歌了解一个人很方便。类似于精分中潜意识的表达?毕竟诗歌和做梦机理类似。)

7.3.1策略2:诗歌是等待的艺术。没感觉不要硬写,硬写会逼迫情感造假。

7.3.2小说与诗歌不同,没有灵感时,你照样可以写小说。

7.4策略3:短诗没有写成熟前,最好不要去碰长诗。

7.5.1策略4:修改是写诗的灵魂。写好诗后,放置到拿出来读觉得是别人作品时修改起来更好。

7.5.2陌生化不只是写诗的靠山,也是让你判断力苏醒的利器。

7.6策略5:坚持写诗实践,同时大量阅读。阅读时要分析创作技术。

7.7策略6:与同好建立诗社。

7.8策略7:全世界的诗人都知道,找一份有业余时间的工作,是诗人唯一的生存之道。

练习:

用学习的整体性方法,选择其一(音乐性、象征、隐喻、通感、三段式结构等),再运用已学的局部性手法(主观意象等),把感受最深的某一体悟写成一首不超过三十行的短诗。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