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旅居十年的读后感大全

旅居十年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19 20:15:17
旅居十年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10-19 20:15:17   小编:

《旅居十年》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一个人十年的旅居生活经历。作者通过文字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旅行带来的思考和成长。文章情感真挚,令人感动。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刻体会到旅行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旅行带来的内心震撼。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一)

作者清新的文笔、细腻的感受、知性的思考凝聚成了这本适合在家泡一杯茶慢慢看,也只和差旅带在身边慢慢看。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作者是一位有着生生不息的“生机”和“生气”的女子,更像是天生就充满佛性的拥有了一颗“无分别心”,带着这颗“无分别心”在非洲、欧洲、美洲行走、生活。她的生活态度、生活智慧,相信也能启发你我。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二)

旅居的生活最洒脱 一半游客一半当地人的心情,笔者文笔很好,值得一看。

“其实我并不相信旅行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本质,正如我不清楚给我收获的究竟是“旅居”还是只是“十年”。我猜,真正改变人的应该是岁月,那些该悟出的道理,迟早会变成你人生的智慧,该走向何方,终究也是抄哪里走过去的。但是,去拥抱广阔的世界,观察并非大同的世界里的点点滴滴,或许,能加速岁月带给你的领悟,能牵引你朝该走的方向走得更坚定。”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三)

著 安康小确幸

旅居,十年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四)

前些日子,老爸下班带回了一本新书,精装的封面上印着“旅居十年”。老爸带回一本显然是散文集子的书让我很是诧异——要知道散文可不是我家阅读的主要潮流。果然,老爸说这是某位姐姐写的新书,今天刚送到他手上。就让我用姐姐自己拟的笔名“净源”称呼她吧。提起净源姐姐,那与我而言可谓是偶像般的存在,谋面不多,但传奇而幸福的经历却大抵听说。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真的没必要买。主题标题很吸引人,我也是被这个标题骗买回来的。实在不如其名,字不如人。而且作者其实是因为工作才出去国外,根本不能算是旅居,如果这也能跟旅居扯上边的话?也许是作者从小养尊处优,当提到国外某些不公现象时,书中的文字并不是带着体恤和怜悯,不知为何却总透露着自我感觉良好,矫揉做作:例如明明是在贫穷挨饿的非洲,作者却一再抱怨当地的白菜硬到不行;当不得不离开华沙的时候,又一再遗憾因为要到波兰去生产而错过了华沙政府为了纪念肖邦而分发的种种纪念品。虽然人是去到了国外工作和生活,眼界和思想都非常小气好吗?我宁愿去看那些真正的女汉子出的流水账游记,至少我看了心里爽快些。书中有一两句文字甚至重复出现在不同页面上。也许只能怪马蜂窝出品实在一般吧。下面有人评论,这也能出版?毫无疑问我是站队的。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六)

我看过沙漠下暴雨,看过大海亲吻鲨鱼。

旅行的意义于每个人都不一样,它可能是行走在陌生的城市,是感受着景色的变换,是在异乡孤独的行走,是在景点的观光……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这种品质便是旅行。但如果是刚入行的旅行者,旅行大多是打卡式的,即每个景区都走马观花的游览,只去别人看过很多遍的城市,而不是深入一个城市,仔细研究它的发展历史,走街串巷于市井,听取老人口中城市的变化。

而作者显然是后一种人,现在市面上的旅行类书数不胜数,国内香港澳门广东上海北京,国外欧洲法国意大利希腊,但在作者的脚步却坚持行走在非洲,这也是这本书我最喜欢的章节,那是一片我们很少踏及的土地,在我们想象中还是野生动物肆意行走的荒漠,还是疾病肆虐的贫民窟,或是挨饿的儿童,或是封建的部落。作者就是在呈现我们想象基础之上的非洲,既荒芜又温暖。

我也是行者,一个慢慢走慢慢看感悟生活的人。旅行于我,看风景是其次,在行走中和自己的心对话才是最重要的。

开启了第一次一个人的旅行后,我的脚步再也停不下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我向着远方的心。而且,走的路多了,心真的会野,不会再忍受自己被困于城市,于是旅行便成了唯一的出口,借远走带给我更多生活的力量。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七)

生于80年代的我们,略微有些小文艺的都读过三毛。

虽然已经记不清三毛的那几部书名,印象中提起三毛,总是会浮现一副画面。

一个桀骜不羁的身影若隐若现,穿着颜色绚烂的长布裙,背后是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神色迷离却又已将坚定的深爱着这边土地。

三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按自己意愿过一生”的人生宗旨。如果人生旅人一般。

读过三毛的人,都有一种忘掉一切去旅行的梦想。就如《旅居十年》里的主人公一般,用双脚丈量地球的广度,用思想和触笔解读文化的深度。

每一个旅行相遇的人,你都可以对他招招手,像遇到一个故人或者知己一样,坐下来聊一聊看过的风景,交换一个彼此的故事,说一说各自期待的旅途。

只是后来,这真的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美梦。

不是从何时开始,我们接受现实给予的所谓的“责任”,要学习,要工作,要升级加薪,要房子车子,要美女美酒,要香槟宝马。只是偶尔在某个酒醉之后想起,我曾经在那些时候,那时候读三毛的时候,有一些旅者的美梦。

不是总何时开始,真的有人沿着三毛的轨迹,来到了非洲,以尼日利亚为起点,去了肯尼亚、卢旺达、古巴、巴拿马、巴拉格、捷克、希腊等地,最终定居西雅图,遇见了她的“荷西”。

之前跟朋友探讨过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的话题,他也非洲的那片土地上,外派3年的生活让他懂得“世界很大,活法很多,没有是非,只有不同”。我暗自觉得,这句话道出了那些还身在旅途亦或与现实抗争的人们,只有不同,没有是非。

人生最大值的就是体验,无论是体验“旅居十年”的人生广度,还是体验“家长里短”的生命常态,都是每个个体鲜活生命的不同。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八)

最近突然有了看游记的兴致,这本书也是好久之前就发现被纳入书单的书,趁着双十一就火速下单,到货如获至宝,书中的内容也果然没让人失望。作者细腻的描述仿佛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又强烈地勾起了我对于看看这大千世界的想法。那些让人魂牵梦绕的土地,正是他乡人日日夜夜生活的地方。别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别处的风景有什么不同呢?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个中国地图的拼图,我玩了不下百遍。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我,对于中国省市的版图了然于胸,因为我已经在幼小的脑海中丈量过了无数遍。这大概是我对世界的第一次探寻的强烈冲动。后来上了中学,发现很喜欢地理,那些地图上散落各处的地名,宛若异国女子,婀娜地向我招手,我能轻而易举地记住她们的名字,在心里一遍遍地召唤她们。

作者喜欢不带攻略的出行,这种漫无目的的行走确实很适合我这样随性的人。我最近在上海,也利用周末出门闲逛,往往走到小区门口,才决定去哪里。或者门口有辆公共自行车,就干脆骑上去兜兜风,定个大方向,不管目的地。我喜欢这样的自己,也欣赏目前的状态,这已经离我想要的自己越来越近。或许以后回想起来,是很闲暇而惬意的一段时光,弥足珍贵。

忙忙碌碌的几年中,我似乎在刻意逃避什么,不敢面对什么。然而真正停下来审视走过的路,才发现那些坑坑洼洼深浅不一的脚印,印满了青春的荒诞和幼稚,倒也没那么苦痛。作者的行走途中始终怀有当初看三毛时的情怀,而我,大概也会因这本书而引领我寻找作者经过的风景,来一场异国他乡的久别重逢吧。正如那句话,别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也许这本书之于我的意义,是记起了一份初衷,坚定了一份信念。

那怎么才能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呢?本以为,作者是以旅行为初衷,随遇而安在世界各地的,没想到作者的答案却是另外一种。那就是用工作外派的机会,去体验,去经历。其实,接近自己的梦想,过想过的生活,并非一蹴而就的,也要妥协一些事情,来向理想的生活靠拢。如果不能直线抵达,那就采取迂回战术吧。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九)

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最好的故事,永远在身边

从14岁到24岁,从24岁到34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想,作者是一个幸福的人。

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年,而从二十几到三十几正是无拘无束的最好的十年,在这个十年里,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十年~借由工作外派的机会,作者开始了这样的十年之行。

她说她最喜欢的作家是三毛,喜欢她的真性情,喜欢她对生活的态度,三毛的作品我并没有全部读完,但是特别喜欢的是《撒哈拉的故事》,最喜欢的一篇是《观浴记》,喜欢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外乡人无意间闯入了本地人的生活,那种突然闯入的惊讶和兴奋,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种娓娓道来的讲述,会让人有种错觉,这样的画面,好像也曾出现过~

这本书也如此。《旅居十年》不同于现在的很多游记那样,会有大量的插图和毫无边际的话语,它更像是一本故事书,一本日记一样,简单平淡,却又赋予深情的在讲述这十年的故事。工作与生活,遇见的每一个有记忆的人,看见的风景,经历过的小事,从笔尖就这样溜出来。

印象深刻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叫做我的非洲妈妈,说的是作者偶识的一位工作伙伴,年纪很大了,交情只源于工作需要和节日拜访,但老人来中国时,却执意将她称为“我的中国女儿”,固执的将所剩下来的人民币,交给她~这世间,最难揣测的就是人心,最简单的也是人心。在异国他乡的偶遇,也许,就会有想不到的深情。虽隔千万里,但一直被人所惦念,这种感觉,一定很好吧。

十年中,有欢喜有烦恼,在十年的最开始,遇见的一个人,没有想到,在十年后,他成为了身边人~十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取得更高的学历,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找寻了一位共同度日的伴侣,而以旅居的方式,度过这十年,我想,更多收获的是,更多的经历与不同的感受。

看过肯尼亚的清晨,看过巴拿马的日落,看过布拉格最美的风景,在西雅图收获更多幸福,穿越了大半个地球,在每一片土地上都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就是这样的十年,当我们在高楼大厦中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时,这个地球上还有好多人在不同的地方,过着截然相反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这般幸运,可以选择这样的十年旅居生活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十)

初识净源,也是因为在某个群里被她笔下言落意不休,语尽款款生颦的文字所倾倒,后来就一直关注着.直到有一天看到她说她的新书“旅居十年”上架了,文字控的我立刻低眉求拜读,断断续续终于看完,却落笔写书评犹豫再三,生怕我浅致不祥的文字抹略了这本此书只应天上有 ,缘深心至落人间的读后三生还真颜的“旅居十年”.

十年可以浇灌一朵格桑花,十年可以磨砺一角望夫崖,十年可以烟火人间爱溢家,净源用她的十年在旅行中发现那藏在世界深处的优美,让灵魂和知识散落游尽天涯,最终成就了她最完美的自己.当我们跟着她的笔下一起盘旋各国栖居时,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满满簇立欲翅飞的火烈鸟,和她一起品尝了那些滋味只有自晓的龙虾,和她一起抚摸了那些眼里充满了不安和求知欲望孩子们的额头.更和她一起经历了在入住枪林弹雨萧瑟居时的那种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的恐惧孤凄之情.

人生漫漫路,有一种至福就是深知有人爱你.而这种爱不仅是浪漫花约情不尽,亲暖友牵两不散的感情,它更是我们行走在这个浮萍栗海里感受到身边的人用ta们的方式来温暖着我们.就如现下净源用她的旅居十年带给我们精神和心灵上的温暖,这是一种无形的爱,但我相信它会倾暖一生.

在“旅居十年”这本无形的爱里:

她说工作意趣的事,不过是身未动,心已远,拖裹行李暂又别,疲累余后鸿志飞.于是就有了那些和她并肩做战,异国难忘的相遇之恩的同事们.

她念江湖侠侣的事,不过是彼岸无边,茵茵芳草掩悠径,寂寂无息锁空山,于是就有了那些和她“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的”散落天涯的好友们.

她说月色做萧瑟,烟柳河畔,天赐姻缘,空日朱砂泪,前世今日情,爱满随烟花,然后就有了她和她的蒙先生那些梦里呓语飞鸿著红笺的浪漫爱情.

她说旅居在外,处处为家,在散落世界的家中,将旅居生活过成一朵静静绽放的花. 于是就有了那些长街长,繁花赞,夕阳古道旖旎青烟的绝美照片和一家四口幸福温暖的家.

快意人生,幸福的事千千万,而于我而言,现下能够落笔书评净源的“旅居十年”就是幸福之一,人生不可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心怀远方的人,就一定会做着时刻就走的准备,但愿以后的十年,又一个十年,我们都可以跟着净源一花长开春常在,浮游天下寄情怀.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十一)

很喜欢这种游记型的书籍,风景也好,人情也好,只要是我的生活里不是经常碰到的,我都愿意去瞅瞅,听着当事人那种真实的阐述,感受着作为旁观者发自内心的震撼,很好,那种期望走在路上的感觉时强时弱,但从不会消失,内心最深切的渴望,我想有一天我也会有自己的游记。

这本《旅居十年》以作者净源24岁被公司派驻非洲开始,先后到了中美洲、中欧、东欧等地,到34岁这十年间自己的生活、工作还有爱情,所在之处的景点、美食还有人文,用自己平淡朴实的话语将这十年娓娓道来,有的地方很美,有的地方很有意思,有的地方很有故事。

包括在现在的社会,我们所要面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作者经历过的这许许多多的事情中,碰巧有几件特别打动我。

其一是,由于工作需要作者不得不与一位尼日利亚女士打交道,真心付出换来是老太太的“我的中国女儿”爱称,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很少联系了,直到写专栏游记,有人问她记不记得这个老太太,作者回以“怎么会不记得,我的尼日利亚妈妈”。不在乎肤色,不在乎地域,也不在乎身份,真心依然会换来真心,即使多年不再联系,即使彼此之间了无音信,那份情,那份曾经,会一直在心口跳动。

还有一个就是环境,在肯尼亚,这个地方被作者描述的就感觉是住进了安全的野生动物园,那么近距离的看着那些原生态的物种,出个门还要提防着猴子跳进窗来偷东西,想必在安全有保障的条件下也是一种很不一样的体验吧!

在文章的最后一个chapter,作者带来了她作为当事人的收获,以及感悟。用身在异国的日记记录了自己所收获的爱情,很平淡,但透着让人无法忽略的感动。尤其是现在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有更多的经历来分享给孩子。相对于别的游记,这本书更加平淡一点,大都是自己在某个国家的生活,自己在那个国家所感受到的所有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没有特别危险的事或者说没有什么冲击力的事发生在她身上,我想这也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这也是作者想要分享给我们的初衷吧!好书,推荐。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十二)

已经很久没有上豆瓣,旧帐号完全想不起来密码,但为了这本书,为了看完这本书后不得不说的一些话,又重新申请一个账号。

前几天抽空拜访了《旅居十年》的作者净源姐姐,畅了整个下午,带回这本共鸣深深的书。夜里,就着一壶好茶,在灯下一章又一章贪婪地看得停不下来。是的,对着一本好书,你就会贪婪地,迫不及待地想看下去。

我读到她在阿布贾浑身涂满肥皂泡的时候停电,不得不裹上衣服穿过街道去另一处借用别人家的浴室,想起在拉萨浑身涂满肥皂泡时热水器坏掉的寒冷清晨;读到她和爱人关于在尼日利亚“吃掉司机”的笑话,想起在斯里兰卡因为咖喱吃到想吐,不得不借用客栈厨房做菜,竟还鬼使神差做出一道咖喱牛肉的囧事;读到她在曾经发生过种族大屠杀的卢旺达时感受到的恐惧和悲凉,想起自己身处金边,看到“红色高棉”遗迹时无法抑制的双眼模糊和心底涌起的近乎窒息的悲愤;我读到她在伊斯坦布尔那个委屈又释怀的夜晚,想起凌晨两点半独自背着大背包跳下火车,走出陌生车站,一边大声唱歌壮胆一边在空荡马路上狂奔的慌乱;读到她在一处又一处旅居时遇到的人和事,想起那些对酒当歌,意气风发,恨不得仗剑天涯的青春岁月……事实上,同多数人一样,无论旅途还是生活,大家常常都是一边咬牙,一边欢笑,一边学习,一边成长。然后在跌撞摸索中,羽翼逐渐丰满,心灵日益强大---“无论走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朝着阳光的方向,心就会晴朗!”

后来,也读到她的爱情故事。何其幸运,有那么一个人能在历经繁华沧桑后,始终在彼此心中,伴着茶暖花香,白首天涯;伴着万家灯火,月落归家。

但愿人们一直相爱着

就像世间一切有趣的事情

发生了又发生……

凌晨三点半,茶水已淡,终于翻完最后一页。忍着心潮澎湃和种种美好回忆,一口气码完这篇日记。又从角落里翻出中学时省吃俭用买齐的第一版三毛作品集,慎重地擦掉灰尘再放回去。尽管已经好多年不再读三毛了,这套书却一直保存着,从闽东到北美,我也始终惦记那样的一个梦想,不舍得丢弃。那么,不如就让她继续在心里住下去吧。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十三)

24岁,有着已毕业的欢喜、也有刚进入社会的迷茫,一切都在摸索着前进。也有的人,在24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放弃稳定体面的银行工作,只身前往非洲外派,这一走,就是十年。《旅居十年》这本书,是作者净源对十年旅居生活的一个回望和总结,从二十岁到三十岁、从一人变为四口之家、从非洲到美国,作者一直行在路上,工作、事业、家庭一项也没有落下,且看她笔下这丰富多彩的十年。

三毛有本著名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是讲述非洲的,作者净源在14岁读过这本书后,就梦想长大要去非洲,她在24岁的时候实现了梦想,在下一个十年到达即34岁到来的时候,已经走过世界的万水千山。净源说她自己的故事就是那首歌《橄榄树》,“不要问我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旅居十年》里有她走过地方的风土人情介绍、也记录路上遇到的那些人,是一本写给自己的记忆,也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之大的美。

“你只管往前走,你想要的,生命都会给你。”这本书算是这句话较好的一个诠释,14岁时许下的愿望,24岁时实现,并在以后的人生里一直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你只管前进,生活最终会赋予你想要的。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一份幸运和幸福,但是不要忽视背后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旅居在外,路上是什么样的情形总是不可预料的。住宿的艰苦、环境的动荡、一个人的孤独,你看到的是他们能走遍世界看遍美景的美好,忽略了要实现这样生活承担的辛苦。《旅居十年》,作者用坚强和乐观行在路上,收获风景、爱人和家人。

书扉页的作者介绍这样写:如今暂居美国西雅图。即使已经在路上十年,作者并没有感到疲倦和辛苦,西雅图只是人生的一站,暂且居住,在不久的将来,她会和爱人带着两名宝宝,继续踏上行程。行在路上,把生活过成一朵不一样的、异常绚丽丰富多彩的花。

《旅居十年》,十年在路上的记录、十年生活的回忆,下一个十年的展望。生活的样式丰富多样,愿你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十四)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那时还不懂歌词,只是觉得这首歌的调调不错,歌词也朗朗上口。后来长大了,欲望也逐级增长,才发现生活中最大的烦恼就是时间和金钱的不可调和。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想做的事情一直无限期延后,最后变成了一个已经被遗忘的想法,要看日记才知道,哦,原来我之前还想环游世界来着……

所以这本书真的是越看越羡慕嫉妒恨啊,当时毕业的时候怎么就没能像作者那样,找个能外派全球范围的工作,这样最基本的吃住行和安全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操心怎么玩了。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想想都有点小激动了。

唉,按现阶段的生活状况来看,只能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了。不过现在看看别人的旅行也是不错的,每每欣赏起书中的插图和文字,都有种自己好像真的到了那里一样。这种感觉也是挺美的。

另外讲真的说,作者的旅居真的是一种不错的旅行的方式。还记得之前毕业之旅,一个人周游秦国、鲁国、齐国、蜀国、韩国、郑国、魏国、楚国、赵国、燕国、吴国等诸国的时候,走到很多地方,遇到风景极美民俗极好的地方,都在想要是我能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就好了。无奈这样毫无顾忌的旅行时间有限,经费也有限,只能拿起背包,继续向前探索别样的风景了。

旅居,百科解释的是在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域以外的地方,进行的生活和工作。这种旅行看看都很令人向往,因为人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都源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源于对没有尝试体验过的事物的新鲜感。所以每次朋友问我如果有钱后想干嘛,我的答案都是周游世界啊!但我似乎没有想过,自己是要走马观花式的环游世界,还是留在当地,尝试各种不同的职业,接触各种不一样的人,感受一切没接触过的东西式的旅居世界……吖,突然发现这个问题就和上清华还是上北大一样的纠结。

但也有时候,新鲜未知的许多东西其实就在身边的,毕竟每个人都不一样,不同爱好,不同职业,不同性取向,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你用心去感受别人的感受,以身代入地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多尝试,多发现,多交流,这时你就会发现,其实不用周游世界,你本来的生活就是充满着惊喜的!

比如你从来就不知道,每天搬个板凳坐在门口凝视马路的老大爷每天都在想什么。大爷:马什么梅?!

《旅居十年》读后感(篇十五)

旅游,旅行随口被人们挂在嘴边,最近几年,穷游,背包客,更屡见不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小康,甚至更高层次的富有。旅游业快速发展,到处去看看,成为各年龄,和行业人土的心声。

《旅居十年》作者净源,从24岁到34岁,旅居非洲、中美洲、中欧、东欧,如今暂居美国西雅图。她不间断地“流浪十载”,与爱人相知相恋、结婚生子,几乎都在国外完成。从2005年开始,她每年春节都在不同国家度过。她24岁之后的人生,就是一曲《橄榄树》,最后还有非常幸福且令人向往的结局。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她十年的旅居青春,讲述把生活当作一场旅行的动人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在外派工作时,旅居的点点滴滴,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旅行,旅游,除去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欣赏异地风光,还有与当地人的接触。作者文笔了得,一一还原旅途风景。

看她写的风景,脑海里能立刻闪出清晰的画面。

看她写的美食,不禁让人垂涎欲滴,想马上品尝。

看她写的风土人情,如此有真实,有人情味。

看她写的异地经历,充满冒险,神奇,又不可思议。

不禁,在心里赞叹,作者是多么的幸运,多么幸福,走过的这么多的路,享受了这么美的风景,看透了这么多的人性。阅读完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教我们如何学会生活,学会享受当下。

她的人生是美满的,圆满的。相较被禁锢在小镇的有诗人有远方的我来说,我没有作者的勇气,没有作者的无谓,没有作者的潇洒,没有作者的义无反顾。我的远方,一直以来都是在脑海里,有书海中徜徉。第一次听说旅居,阅读完《旅居十年》,世界远比想像的还要大,还要精彩。我们只有真正地走出去,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对生活,生命有新的认识和感悟,思想境界才会拓展,才会打开。

而现在,旅游行业,随着发展,越来越商业化,就比如暑假去的云南,各种被劝说购物,网络上天花乱坠,各种夸大事实的信息,到现实亲眼所看,瞬间就浇息了心里仅有的火花。说到旅居,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机遇,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却可以随时行动起来,一起的风景,一路的感悟,不带任何攻略,带着一颗好奇,探险的心,去发现神奇,精彩的世界。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