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什么都知道》经典读后感有感

《什么都知道》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7 13:55:23
《什么都知道》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1-17 13:55:23   小编:

读完《什么都知道》,我深受启发。书中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机器人,它拥有无限知识,但却无法感受情感。作者通过机器人与人类的对话,探讨了知识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引发了我对人类情感和智慧的思考。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类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引发了我对未来的思考。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一

罗素说,人为什么而活着?对知识的追求,是支配他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感情之一。这本书可以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体会求知的快乐,养成阅读的习惯。孩子就像一张空白的纸,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而这本书以生动的图画向孩子们形象地展现了这个世界。这里有43个大类,80个小类,共1700余种事物的认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翻开书卷,世界便在眼前。人体结构,文化历史,飞禽走兽,恐龙怪物,花草树木,蔬菜瓜果......孩子对未知生活的种种好奇,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正如书名,什么都知道,从这本书,可以让孩子们轻松读懂世界。作者用了八年时间,耐心观察每一件事物,并将它们描绘下来。书里所有的人都是大鼻子,这是一个好玩有趣的世界!小朋友们,快让我们跟着大鼻子费力西开始这段惊喜连连的世界之旅吧!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二

书很厚实,和儿子一起看的。打开书后,每翻一页,我们都要喊一声长长的“哇,好多xx啊”,因为书里包罗万象的内容。

37块内容,从童话,怪兽到希腊神话人物,从宇宙,世界到海洋生物。从植物,蔬菜到动物,从音乐体育到建筑,从车类,轮船到飞机,从四季,风景到农场等等。

拿体育章节打比方,书中画了46项体育运动,当然还有小测试,问你哪个运动不专业,算是有趣的小互动。

而世界那一章节,画了141个国家,一些国家还配以代表性的图片,譬如中国配的是龙和熊猫,美国配的是牛仔和篮球。对我这样的大人也很实用,很多国家的国旗和位置,我也是一知半解,最近在用hellotalk的软件和老外们互换语言学习,正好拿来参考。可惜朝鲜没被画在里面。

总的来说,此书惊喜不断,值得留着看着学着,直到长大。

后记:

奶奶无意间提到,一天孩子把书带到小区活动中心里翻看,立刻引起一帮小朋友围观,强大全面丰富的内容,引起一位妈妈的兴趣,记下书名要上网购买。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三

这真的是一本超级酷而实用的书籍,作为亲子互动书籍真的再适合不过了,超级的喜欢,能得到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美梦。

小孩子今年2岁了,家里多了各种各样的绘本和系列故事,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秘密花园等等。不过,当翻开《什么都知道》的时候,我还是感到眼前一亮——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真的可谓包罗万象,从职业的分类,动物分类,植物分类,地图分类,从音乐体育到建筑,从车类,轮船到飞机,从四季,风景到农场等等,内容极其丰富,非常耐看。43个多样主题,包含了天文地理,音乐历史,动物植物,生活百科,等等80个小类,1700余种事物,涉及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真的如书名一般,什么都知道,内容的严谨性,丰富性,着实叫我眼前一亮,不仅是对孩子的兴趣培养,也是对我一些方面的普及。

孩子们看这个世界没有这么复杂,没有详细准确的解释又能怎样,了解世界不仅仅是要局限在各种数据和名词堆砌,知道哺乳动物可以给自己的宝宝喂奶;贝类很害羞,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自己的家里;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高矮胖瘦,都只长着一只鼻子。用简单的方式去看,也可以看到很完整的世界,或许可能是更不一样的世界。

真是奇幻的世界,美妙的享受,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这本书,帮助孩子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个世界。感谢这本书的存在。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四

从事文字工作的我虽然很喜欢看一些感兴趣的文字小说,但是每次喜欢什么东西一般都是被色彩跟图案所吸引。今天翻看了这本《什么都知道》这本书,这是一本大开版本的页面,装帧封面是夹板的厚实并且小人物小动物花草树木水果啥的都有。

同样内页就是色彩丰富,印刷精美,内页排版按着每个类型未标题,标注加上插图。翻开书,总共100页,对开的偶数页和单数页分别是讲一个主题的学习,每个主题因为页面的宽大,让图片精美丰富,注释标志清楚,每个主题在适当的位置都会留有一些思考的问题,在书的最后四页是写上答案。

小朋友接触的东西比较多,但其实并不那么全面。就拿人的身体来说,平常看到的器官,我们都会描述出来,而用专业名词分开来并不能全部说出来。即使作为一个大人在看到这些每个位置的标注,我都要细心记起来。所以在跟小朋友讲解的时候可以先自己阅读熟悉下。这本书把人所能接触的人物家族到花草树木动物食物以及一些生活工具等等都用图画标注的形式表达。

3岁-4岁左右的小朋友可以对着书跟旁边的参照物学习,书大,翻开在床上或者地板上,让孩子被书的丰富图案所吸引,引导小朋友形象的轮廓,趣味性的讲解,挖掘细节。再大点的小朋友呢,要求可以更多,学习之后带到外面接触实物,这才是生活的意义。

常识要从小朋友抓起,从小有个概念,长大才能带他出去见世界。童心未泯的大人也可以没事儿翻看作为基础常识去了解,很多系统的知识不是专业并不会都懂。一起进步!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五

大千世界真奇妙,你想不想都知道?

文/若潇潇

在世界的另一端,有一个小朋友,他叫费力西,他拥有一个特别的大鼻子,据说,他近期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旅行的目的地可和我们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第一站,人的身体。

你知道人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哪,那你知道人的肝脏、胃、小肠、直肠在哪吗?好吧,就算你清楚,那你又知道大脑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分布的?人体主要骨骼名称是哪些呢?不清楚?那就好好跟着费力西在第一站多溜达溜达,记几个骨骼名称用不了多少脑细胞,省着点用,下一站可没这么好糊弄。

第二站,家族

来到第二站别急着参观,先回答个问题,答对了,就可以直接去往下一站了,错了,就留下来好好深造吧!

提问,费力西爸爸的哥哥的姑妈的表姐是谁?

回答,……

不知道?没关系,好好深造,总有明白的一天。

啥?问我答案?这还用问?是亲戚呀!哈哈哈哈

站点太多,咱挑几个来说说。要求逐一讲解?自己买本《什么都知道》慢慢玩去吧。

音乐站,来瞅瞅你认识多少乐器吧,钢琴,二胡,双簧管,很简单,水鼓,班卓琴,迪吉里杜管,有点难,橡胶靴子,洗衣盆贝斯,搓衣板乐器,你确定你不是玩我?

房屋站,百科全书顿时变化形态,分分钟涂色绘本的既视感,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家的模样来给这幢房子上色,当然,也可以脑洞大开,想到什么上什么,喜欢什么画什么。

费力西的整个旅程,既普及了各类百科知识点,又可以边闹边玩,找一找不同,编一编故事,在童话故事里穿梭冒险,在农场泥地里打滚卖萌。

差点忘了说,费力西所处的世界,是一本名叫《什么都知道》的书,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特别的大鼻子,也许你想问为什么?作者可能会告诉你,大鼻子的世界也许更有趣呢!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六

去年后浪儿童绘本活动,一口气买了六本给外甥女,外甥女最喜欢《奇妙的数字旅行》,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里面有她喜欢的挖土机!每次翻开那本,都急忙翻到数字2的界面,特别惊喜地喊道:挖土机!这种单纯的喜爱很感染人,感觉真的好像发现了什么新世界。我小时候没有条件接触这种类型的绘本,童书的概念一直停留在《格林童话》那样的童话书,最近接触了很多这样的绘本,最大的相同点就是色彩丰富,,里面的每个小图案都让我有画画的冲动,我想,这应该是孩童看到的世界吧,五彩缤纷,没有什么杂质。

这本《什么都知道》和上一次买的《大动物,小动物》很类似,大开本,每一页都有满满的图案,只不过后者主要集中在大自然的动物界,前者则囊括了日常和非日常的各种事物。还没收到书时,以为是类《百科全书》或《十万个为什么》那样,讲解各种知识,收到后发现我只猜对了一部分,书里包含了文化历史、飞禽走兽、空了怪物、花草树木……但每一种都没有费笔墨去讲解,只是给每种事物分了类作了名词解释,并且在整本书中引入了一种大鼻子小朋友费力西,在每一章中寻求帮助解决棘手的问题。当时觉得,这哪里能算是百科啊,就这样图案加名称谁会记得住,更何况还是没怎么识字的小朋友,太胡闹了吧。

后来不经意又翻开来看,跟着费力西去解决问题,这时候,我才真的发现这本书的妙处:费力西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生活常识和科普知识,有颜色辨别、形状鉴别、联想想象,以为是小儿科的问题,好几章我竟然都没有找到答案。于是突然明白,我之前所以为的类百科的书,只不过是以成人的方式去看待,而孩子们看这个世界没有这么复杂,没有详细准确的解释又能怎样,了解世界不仅仅是要局限在各种数据和名词堆砌,知道哺乳动物可以给自己的宝宝喂奶;贝类很害羞,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自己的家里;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高矮胖瘦,都只长着一只鼻子。用简单的方式去看,也可以看到很完整的世界,或许可能是更不一样的世界。

等下次回家把书带回去给我外甥女看,我想,她一定会很喜欢的,因为里面工程车那章,有各种各样的挖土机啊!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七

《什么都知道》这本书并不厚,但是翻开这本书,我忽然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探险世界的空间,里面的内容包罗万象,需要耐心地、慢慢地才能把知识装入自己的脑袋。与孩子一起读这本书,在帮助他获取更多信息点的同时,也辅助自己解决自己的知识盲区。

说说这本书的目录,也颇有意思。刚看的时候感觉有点像一张张卡通的扑克牌,再仔细瞧瞧又像是给小朋友看的学习卡,活泼的形式,让目录检索的功能变得更加有意思,此外,也创造了一种连目录都可以学到知识的平台,可以引导性的教孩子某一方面的内容,比如指图片上的吉他,告诉孩子这是一种乐器,世界上有很多种乐器可以演奏出美妙地声音,这就是音乐,当孩子表示极大的兴趣想往下学习的时候,就翻阅到相应的页数,有针对性的把书中的内容讲给他听。

本书的一大特点在于每个章节都呈现大一统的风格,一幅图片上融合同一类别中的各种式样。例如在“路上行驶的车辆”这个章节,你可以看到一条交通干道上竟然有多达29种的交通工具。在没有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我觉得家长朋友首先可以和孩子一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哪些路上行驶的车辆,再回到书上,看看自己遗漏了哪些。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下子能想到10几种已经不错了,要想全还是有些困难的,因而,这本书丰富的知识面是让我赞叹不已的。

除了讲解,这本书还可以看作是一本动手的书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增加趣味,这里想讲得是其绘画功能。例如在“房屋”这个章节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套红色的别墅,就房屋的构造与配件,书上用文字指出,对于家长教孩子学习相当简单。当学习完这套别墅的知识点后,你会发现房屋的四周、背后还有未上色的房屋、汽车乃至树木,于是,完全是靠想象力与色彩的敏感度来将书本变得更加完整、充实的时刻到了,作为家长,只需要享受其妙地、任意孩子在书上作色的读书时间就可以了。

这本书的使用方法可以根据家长和孩子的实际自己定夺,书上一开始就介绍了“如何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需要家长在跟孩子共读的时候一步步探索,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这本书,帮助孩子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个世界。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八

这是一本非常赞的书。孩子爱不释手。小不点心里有十万个为什么,看到不认识的东西总要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有些东西,甚至我们大人自己也不知道或是不能确实,常常被问得抓耳挠腮或是干脆哑口无言。真希望有一本什么都知道的书来帮我们解围。

没想到还真的有《什么都知道》这样一本书。足足一百页,用儿童喜欢的图画和简练的文字直白而有趣地把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分门别类地做了归纳罗列。

孩子最常问到的人、身体、身边的建筑、交通工具、动物、植物、自然气候等等,都有一一对应的分类图鉴。内容非常全面,真正的包罗万象。

翻开书的环衬页,有两张关于图书结构和图书页内容的说明。告诉读者哪个是书名、哪个部位是书脊等等,以及,书内页设置的版块,有标题、正文、图注等。百科全书,想得十分周到,连这么细微的环节都没有错过。

我觉得这是一本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图书。

首先,这是一本识物认字书。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很多事物没有见过,就会问这是什么。这本书刚好解答了小孩子的识物问题。

这是一本百科图鉴。对于大一些的孩子来说,不单纯只是认字识物了,他们想要研究得更深更透彻一些,而这本书同样可以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书里把动植物做了细分,动物名下又分哺乳动物、海洋哺乳动物、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等等,细分的好处是让孩子分辨得更明白。动物的形态、动物的归属,孩子都可以在书中细细探究。

这是一本视角挑战游戏书。它不仅仅是图鉴,它还是一本游戏书。作者给这本书里的人物角色设置成大鼻子家族,在很多图画里隐藏着大鼻子家庭的成员,我们可以和孩子来寻找这些有趣的细节。还有一些图画里面故意画蛇添足上一些本不属于这一类别的物种,让孩子来排查。仔细的孩子一定可以找到这些不同类。无形中锻炼了孩子的专注力和分辨能力。

这是一本绘画涂色学习书。书里的图画可爱、颜色丰富,还有个别图画后面有留白,可以供孩子学习绘画涂色。

这是一本童话故事书。虽说是一本百科图书,但是却加入了大鼻子家庭的元素,让这本书显得更有童趣。可以把书中的图片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编排成一个个童话小故事。

这是一本地理书。这本书里除了有地图外,还有世界各地的建筑、物种,可以考考小朋友的地理知识,来说一说这些建筑、物种分别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这本书的功能很强大,就不一一道来,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读一读它,没准还有更多新的发现。这本书厚精装,大开本,是一本适合大人小孩一起阅读、一起学习的实用图书!

文/ashley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九

童年最羡慕的小伙伴不是门门功课考第一的“学霸”,而是可以在自然常识课上气定神闲辨认各种植物的小朋友。前者的知识可以在教科书中觅得,后者的积累却令我有点“高山仰止”,在那个年龄,就是博闻强识的代名词。

读到童书作家提埃里·拉瓦尔的《什么都知道》,始觉相见恨晚。他用百页精彩的图片包罗了80个类别共1700种生活常识和科普知识,这不就是我童年梦寐以求的读物吗?向时渴望了解的一切,都能在书中能找到答案。

全书的知识框架如同一棵大树。树枝是几个大类,天文地理生物童话无所不包;其下又分若干枝桠,譬如动物之下又有鸟类、鱼类、昆虫等。树叶就是万物的准确的命名,数十种生物的学名抑或汽车的每个零部件,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再细究,还能看到树叶的脉络,作者抛下小问题点到即止,如“哪些鸟儿不会飞”,留待读者自行探索感兴趣的领域,进一步了解。有趣的是,人类也在这棵树上占据着一根枝桠。这和我们在世界的位置是一样的,身在其中观察万物,我们并非高高在上的主导者。

为人父母,也曾比较过几种经典育儿理论。无论是培养出天才儿童的永恒神话卡尔·威特,还是致力于塑造完美教育典范的让-雅克·卢梭,都不约而同地提出,最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在乡村。儿童好奇的天性可以得到充分满足,他们在无垠的大自然中尽情探索、学习、创造,较之偏安一隅的纸上谈兵,丰富太多也生动太多。可惜,对于习惯了高度物质文明的成年人,这样的教育因稀有而显得理想主义。《什么都知道》可算是一个折衷方案。

不用去农场,我们也能看到田间地头耕作的过程;不用上山下海,飞禽走兽与我们比邻而居;司空见惯的动植物,都有他们独属的名字;未及遍览的大千世界甚至宇宙盛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们狭隘的视野和贫乏的知识都不再是教育孩子的障碍。

和面面俱到的百科全书不同,这本包罗万象的小书没有用连篇累牍的文字吓坏孩子。相反,它非常注重呵护孩子的兴趣,务求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有趣的图画引导孩子探知书本以外的知识。不时出现的发散性小问题也提醒孩子,他们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书本敞开怀抱恭候他们参与互动。一本书只是一个引子,正如书前导言所述,父母会从中发掘出孩子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而今,父母们渐知,考试成绩不代表一切,愿意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看世界。对万事万物心中有爱,不仅关乎智识,也关乎幸福。

《什么都知道》的最后一跨页,作者将书中涉及的万物堆砌于一处,名之“天下大乱”。我倒觉得,纵使杂然而处,目中所见尽是熟稔之物,也未尝不安心、不幸福。这个与我们共同成长的世界有太多精彩等待探索,有一天,也将与孩子相知,成为他们一生的伙伴。

——乙未年读提埃里·拉瓦尔《什么都知道》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十

文/暖暖蓝田

从女儿一岁起,我开始在每晚睡前给她读书,比如经典绘本,睡前故事等,最近我们一起共读的是《什么都知道》,很大很精致的一本书,我将它摊开在面前,把宝贝搂在怀里,将书上介绍的事物名称说给她听,遇到心仪的,她也会鹦鹉学舌般重复一遍,更多时候是好奇的她指着图片奶声奶气问我:“这是什么呀?”母女间美好的睡前时光,其乐融融,弥足珍贵。

本书的作者是提埃里•拉瓦尔,法国儿童图书作家兼插画师。他擅长画各种妙趣横生又忠于现实生活的形象,创作了人气科普丛书“长长的小百科”,其中包括《大动物,小动物》《大恐龙,小恐龙》《大世界,小世界》《大城市,小城市》,前三本已经在中国出版,最后一本也即将面世。 而本书是作者在“长长的小百科”系列之后的最新力作。

读了书目录前的内容,直觉得作者实在太贴心了。先有对书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介绍,接着是一封暖洋洋的《致中国小读者》的信,后面介绍了书里的主要内容,最后是对爸爸妈妈的指导:如何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暖心的《致中国小读者》的信中的一些话吧。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真正体会过学习中的快乐吗?

在一些大人眼里,只有“做功课”才是正当的学习,他们觉得学习就应当是严肃苛刻的。而我想通过这本书传达给你们的,是另外一种学习,就是带着游戏般轻松的心情,去感知学习过程中的乐趣。

……

太贴心了,读着读着感觉扑面而来的都是温暖美好。

这是一本包罗万象,色彩鲜艳的书。

全书共介绍了43大类、80个小类共1700多种事物,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43大类为:人、身体、家族、这些人是谁、体育、音乐、历史、童话、希腊神话、 怪兽、 房屋、 房屋内部、各式各样的民居、世界建筑物、工程车、路上行驶的车辆、小轿车、火车、船、飞机、宇宙、世界、四季和气象因素、风景、农田、农场、树、花、食物、蔬菜、 水果和干果、 家畜、鱼、海洋哺乳动物、海底世界、软骨鱼、哺乳动物、各类哺乳动物、鸟类、节肢动物、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恐龙、天下大乱。你想到的没想到的,基本都被作者囊括其中。书中有作者耗时8年手绘的3000幅色彩鲜艳精致美丽的插图,帮助孩子更形象直观的认知事物,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是一本妙趣横生,激发思考的书。

作者为小读者设计了一个小伙伴费力西,他顶着一头橙色头发,有一个超级大的大鼻子。他贯穿全书,会时不时向小读者们请教一些问题,这样自然而然激发孩子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这还是一本可以发挥孩子创造力的书。

书中有几个章节,比如《房屋》《船》《飞机》等,有一些没有涂色的插图,可以让孩子充分放飞想象的翅膀,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既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因为家长可以在孩子涂好颜色后恭喜他也参与到本书的创造,而且表现还不错呢!

好吧,作为成年人,我对这本书都爱不释手!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十一

升级做父母之后,除了关注孩子的健康,也经常会思索:什么样的学习才更适合孩子,怎样才能让宝贝们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知识,聪明的孩子应该多读些什么样的书?

于是,家里多了各种各样的绘本,系列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童话,等等。不过,当翻开《什么都知道》的时候,我还是感到眼前一亮——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通常女儿看到我拿起她的书,都会迅速的凑过来让我讲给她听。这时候她正在一旁乖乖吃饭,我便抓紧机会细细翻看书中内容。

《什么都知道》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极其丰富,非常耐看。43个多样主题,包含了天文地理,音乐历史,动物植物,生活百科,等等80个小类,1700余种事物,涉及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目录中,这些主题被绘制成一张张“小卡片”,便于挑选感兴趣的主题直接学习。

而每个主题的标题后都有简单的介绍,在比较复杂的字上,译者专门标注了拼音,可以帮助小朋友学习汉字,(还可以纠正“大朋友们”的错误发音)。仔细阅读,便会发现书的内容广博,知识面宽,但并不深奥,很适合儿童阅读。假如父母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也会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物!

《什么都知道》的另一个特色是: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图画妙趣横生。图画式百科全书,抓住了低龄孩子的阅读特点,图多字少,用直观形象教孩子认知事物,比完全写实的照片更具趣味性和观赏性。

虽然这本书的内容看起来很多,但小朋友们一点也不用担心,在所有的主题中,都有一个专门的小向导费力西。这个大鼻子的小男孩和他的大鼻子家族十分有趣,(“家族”专题中,还画出了特别详细的家谱来介绍他的一家)。有了这个熟悉的朋友,所有的主题都变得亲切起来,就像跟随费力西这个朋友一起去探寻大千世界的奥秘,一点也不孤单。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阅读方式多种多样。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可以将图注部分的文字遮住,只看图画,看谁能先将图画所描绘的事物猜出来;也可以找事物,挑不同;还可以玩连线游戏、编故事。

作者还在每一个主题之中设下一道古灵精怪的益智谜题,考验小朋友的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通过游戏的形式,不仅增加了阅读乐趣,也可以考察这个主题的学习和掌握情况。父母还可以通过互动引导孩子观察生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可谓益处多多。

我记起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针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的具体方法和建议,其中第一条便是“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但又不一定有机会见识到所有的事物,这样看来《什么都知道》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读图学习资料,对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观察力、记忆力都非常有帮助。

当我翻看完整本书的时候,女儿早已吃完饭了。她坐在我的身边,自然而然和我一起看起书来。“我喜欢这个!”她指着其中一幅图说。“这个是什么啊?”我问。“是霸王龙!”“咦,为什么没有榴莲啊?”

“带着做游戏般轻松的心情,去感知学习中的乐趣”,作者提埃里·拉瓦尔其实只想传达有趣和快乐的学习方式,至于能否真正学到东西,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可能一切都还在变化之中吧。看着开心看书的女儿,我也从心底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十二

评《什么都知道》

文/孟人梦言

在选择童书方面,家长们应该都有很多办法和标准,但不知道是否把孩子爱读爱看、乐于接受作为了一个标准。我认为,从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做好儿童阅读启蒙方面来说,“孩子爱看”应该是第一标准。有好几次,当我回到家里,看到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翻看《什么都知道》(后浪出版公司),并且不时和大人讨论书中的内容时,我就知道这本书选对了。当然,也有我自以为不错可孩子就是不买账的书,带她阅读时都是心不在焉的勉强看完,过后她是不会去主动翻看的。

图画书原本就是儿童和孩子们的专属和最爱,用图画的形式来对孩子进行初步的百科教育,确实一个有趣、有益的“脑洞”。在《什么都知道》这本书中,作者按照科学系统的分类,采用手绘图画的逗趣形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充分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读爱看,进而对孩子进行初步的百科知识教育。

孩子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呢?我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观察和思考后,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手绘图片的鲜活有趣。孩子们从一出生就被图片包围了,图片几乎伴随着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不论是读拼音、认识数字,还是认识日常事物,这些图片大多都是照片,再精美的照片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在适当的时候出现手绘插图,给孩子带来的新鲜感、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提埃里·拉瓦尔是法国人气科普书作者,他随身携带工具,历时8年观察每一类每一种事物的特征,积累了大量素材。在这本书中,他用3000余幅惟妙惟肖的插图,形象细致地描绘了1700余种事物,既确保了科普事物特点突出、特征鲜明,又不显得过于专业或者呆板。在这本大开本的书中,每一页上都布满了大小不一、细致传神、色彩鲜艳的图画,对于好奇心重的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同时对他们形象思维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其次是内容取舍合理,详略设置得当。既然是百科益智图书,就要有大量丰富的内容,做到这些并不难,各类成人用的百科全书就是最好的范本。但是在海量知识的选择取舍方面,怎样更适合孩子阅读、让孩子喜欢阅读,这是个问题。我感觉,作者在这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作者从认识身体、家族、职业等身边最最常见的现实事物开始,接着介绍了体育、音乐、历史、童话神话等虚幻的文体艺术,限于孩子的理解能力,这方面的内容少而简洁;然后又回到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花、食物等日程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事物,对于这部分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展示,比如对于房屋内部、轮船的构造等事物的描绘,简直达到了专业的程度,但对于难以理解、比较抽象的事物,比如宇宙、世界、四季等就简单的一带而过,保证了百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自然界的各种动物是孩子们的最爱,作者对这些自然界的萌物们进行了最详细的描绘,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大开眼界,增长知识。

最后,书中设置的谜题解答也功不可没。作者在书中设置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大鼻子费力西,他几乎在每一页中都会出现。然后根据每页的内容,安排一道谜题,让孩子来解题。这些谜题从形状识别、颜色识别、寻找不同等方面设置,既有找不同,也有找相同,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增强了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效果,也增加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才能在阅读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孩子进行百科常识教育,可以选这本书试一试。

孟人梦言原创与2015年11月8日 使用转载请豆邮联系。

什么都知道读后感篇十三

启蒙对于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兴趣的培养大概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种。一个对学习有兴趣的孩子大概无须家长的催促便会乖乖学习,而对运动有兴趣的,安安静静的坐下来看书大概是一件很难熬的事。所以我一直认为,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兴趣的引导是最重要的一步。于我个人而言,在后浪出版的这一系列丰富而精致的童书里,这是我最爱的一本。因为我人生中所看的第一本书,便是一本科普书。

在我的童年,家里正经历着最贫困的时期,那时吃了上顿没下顿这种事绝对不是说笑。我吃过野菜,啃过玉米杆,烤过蚂蚱,掏过鸟蛋,摘过门前的槐花,捞过村里大河边搁浅的小鱼小虾。如果没有外公的救济,我真的难以想象那时还会落魄到何种窘境。也因此,爸妈灌输给我只有上学才有出路的观念让我对于学习格外的认真。小学的知识很简单,所以学习之外我总有大把的时间无事可做。唯一的乐趣,大概是偷偷看两眼家庭富裕些同学身上带着的小人书。

从识字起直到小学毕业,我从未拥有过一本课外书,因为我买不起。但我现在还记得人生中拥有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十二岁那年父母送给我的本命年生日礼物。那是一本儿童科普书,叫做《十万个为什么》。和现在包装精美的科普书不同,那本书的制作甚至称不上粗制滥造。除了彩色封皮之外,书里密密麻麻的全是字。没有可爱的图片也没有色彩,去掉彩色的封皮乍一看还以为是本大大的《辞海》。厚厚的一本书大概有一千多页,纸张大概是最廉价的草纸,比我们平时在地摊上常常见到的盗版书还要差上很多,而且总是有股呛人的味道。不过对于从未拥有过课外书的我来说,那无疑是世界上的最珍贵的礼物。我如饥似渴的汲取着书里的知识,很快便看完了那本书。知道的越多,我便越发的有兴趣,长久以来积压的渴望让我对那本书爱不释手。我已经不记清自己看了多少遍,只记得当时父母拿着那本书向我提问的时候,任何一个问题我都能很快的回答上来。我几乎把回答问题的经历当做一种获取成就感的方式来享受。

等到了初中我开始寄宿在学校里,每周三十块的生活费我都会从早餐中省下十块钱用来买各种各样的课外书来阅读。也许是因为第一本书是科普书,所以我对于这类书籍相当偏爱。每周把从书店淘回来的二手书抱回家整整齐齐的码在一起,满满的全是满足感。

姑且抛却个人的情感来说,这样一本涵盖了宇宙、四季、人类、动物、植物、音乐、体育、食物、历史、童话、职业等等各方各面的科普书来说,当真值得一句称赞。一则全面,内容无所不包;二则用心,受众定位准确的内容深入浅出,尤其在图画上面,最鲜明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寥寥数笔点到即止。而我之所强调这两点便在于,这只是一本为小孩子启蒙,让他们对于事物留下最初始概念的书。它不是要你知其所以然,而是要你知其然。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太多的信息反而会让他们“消化不良”,而点到即止的“提点”则是恰到好处。因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启蒙之后,便是发自于兴趣的探索与求知 。而这就是启蒙的意义,也是启蒙之所以能够培养兴趣的关键之处。

兴趣的触发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求知欲带动着孩子主动去探寻“其所以然”,而这大概便是我们所寻求让孩子更加优秀的方式所在。从飞禽走兽到花草树木,从体育艺术到文化历史,作者用了八年时间,把细心观察的每一件事物都描绘下来,创造出了一本包罗万象的科普小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自由探索,对于孩子来说,尚未成熟的心性会指引他们寻找到最想要的东西。

就如同传统诞生礼之一的“抓周”一般,在这样的过程里,除了寻找到孩子的兴趣,对于我们而言,同样也是一个判断孩子的性情、喜好与天赋的过程。如今早已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死读书时代。诚然,在我们看来某些事物对于孩子以后的未来更有价值或者意义,但是其实孩子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而在基于对孩子性情与天赋的判断之上,顺势引导岂不更是一件好事?因材施教,大抵便是这个意思吧。

我想每个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不会弱于任何人。而在这样期待的过程中,我们所愿意付出的去观察、去考量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不会白白浪费,它只会让我们在教育与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走的更顺畅、也更有方向一些。而不是随大流般自顾自的认为,让孩子去迎合所谓“普世”的价值就好。

授其鱼,使其自渔。启蒙带来的兴趣与求知欲比任何的说教都会来的更有效。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