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中国高度读后感1000字

中国高度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7 07:35:13
中国高度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5-07 07:35:13   小编:

《中国高度》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通过描述中国高度这一概念的起源和演变,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文章指出,中国高度不仅体现在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上,更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让人思考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中国高度》读后感(一)

近二十年来,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天宫空间站,科技水平几乎站在了世界的顶端,当然,其中的坚信不言而喻。

再就是各种火箭、卫星的发射,抢先占领地球外围的轨道资源,毕竟在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谁先发射算谁的,因此按照我国航天航空的实际发展水平,我们具备了世界一流的国际竞争力。

由新华社记者刘济美等著作的《中国高度》主要讲述的就是在欧美航空科技壁垒的不利条件之下,中国依靠自主研发探索多种高科技产品,并且顺利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大国重器的创新之举。

遥想当年,中国交了钱给欧盟,想参与国际空间站的科研项目,结果欧盟收了钱却依然禁止中国人参与一切活动。不得已我们唯有自主研发,截至目前,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已顺利开展作业,而国际空间站将在2031年退役,届时宇宙星空中只有中国的空间站在暗夜中遨游。

而卫星定位系统更是中国的痛点,当美国将中国区域的GPS服务中断以后,轮船和飞机都失去了方向,某艘轮船竟然因此在海上多转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直到GPS重新开启服务。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已经拥有56颗导航卫星,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技术,并且GPS即将升级的系统与中国现有采用的是同一种定位技术。

近期比较火爆的当属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首航,这标志着在未来不久的日子里,国产客机能够从欧洲空客和美国波音的竞争中顺利杀出,这一切都具有非凡的积极意义。

书中描写了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的努力,他们的付出是艰辛的,他们的成功不可复制,无论是一箭多星,还是超级计算机,还有外星探索等等,国人完全靠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那些成功背后的创新科技都是如此而来,并且产生了积极的使用效果。

从某种程度上讲,材料一直都是各种航空航天事业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从性能还是从轻量化,再就是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最关键的就是成本低廉,因此高分子材料的性价比是无与伦比的,虽然部分品种和零部件还需要进口,但是近年来,国内加大了一些材料的引用研发,这当然是未雨绸缪的策略。

如今国际博弈愈加复杂和激烈,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了绝对顽强的一面,并且在国家建设航空强国的大蓝图中认清自己的定位,未来的中国航空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中国高度》读后感(二)

《中国高度》讲述的是近些年来中国航空事业所取得的诸多突出成就,其中集结了34位科学家、工程师等航空专业人士的科研故事;之前曾经看过一本名为《深潜》的书,讲述的是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接连创下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的若干重大时刻及其背后的英雄们——两本书合起来,正应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那两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回到30年前的1990年代初,那时中国刚刚从俄罗斯引进了Su-27,并不怎么在公众面前露面;哪像如今,就连歼-20的首架技术验证机于2011年1月11日12时50分左右进行首次升空飞行测试时,都可以大大方方地展现于世人面前!如今,大概也只有神秘莫测的轰20还藏得严严实实的了!“中国高度”从一开始发展至今,已经引发了无数次的惊叹。其实不止是军机,民用飞机,比如好像并不怎么出名的ARJ21和新舟60,还有相当瞩目的今年5月底刚刚投入商业运营的中国第一架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以及计划中的若干年后有望一飞冲天的C929,“中国高度”引发的轰动简直令人无限着迷。无论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这都是显而易见的。

普通人看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热闹”,而这些关于“中国高度”无比“热闹”的背后,中国航空人、航天人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中国航空事业究竟取得了何等的突出成就……在这本并不算很厚的《中国高度》里,分为百年航迹、航空基础技术、航空新材料、飞行控制、飞行动力和适航安全密码等六大篇章,讲述了“中国高度”之所以成为“中国高度”的诸多故事;而且,中国人民显然并不满足于此,而是要继续探索,直到“中国高度”有一天变成“世界高度”!

这个目标无疑令人激动又有点小担心——真的可以有这样的期待吗?放在30年前,这样的目标无异于幻想;30年后的今天,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民都相信,肯定会有这么一天!哪怕这一天的到来会相当艰难。但真正的路,其实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中国高度》这本书里所讲到的“中国高度”,其实已经对“中国高度”背后的种种艰辛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轻描淡写”——哪怕即使仅仅这样,都已经足够让人叹为观止!因为正是这样的故事,才会告诉每一个人,什么叫做“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好”!今天的中国人就是有这样的“雄心装志”:ARJ21和新舟60确实不算什么,C919也仅仅是“开胃菜”,等到了C929首飞成功、投入商业运营,并且大踏步地走向世界的时候,“中国高度”所能达到的“高度”,肯定还会不仅仅让中国人、更是让世界除了中国以外的人惊叹!这一天,或许并不遥远。

《中国高度》读后感(三)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从一穷二白开端的,因此在很多领域都一直处于追赶先进水平的状态。再加上国际形势及关系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我们被西方卡脖子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关键技术及设备的国产化水平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关于落后的程度,书中有一个数据:就拿救援用飞机来说,美国有3300多架,其中直升机2800,而我国只有300架左右,直升机仅占其中的10%。这样的差距是触目惊心的。

航空方面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中国高度》这本书通过航空领域相关专家的演讲报告及亲自撰文,为我们介绍了我国在涉及航空事业发展的多个领域内所取得的进步。比如救援用飞机、无人机、相关计算、材料学、大气数据收集等方面。

涉及到航空科技的领域是很多的,技术也是复杂的,需要我们攻克的难题一个接一个。比如ARJ21-700——我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喷气支线客机,我们在其身上前前后后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即从2002年至2022年。

但是我们中国人有着不屈不挠,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一点促成了我们的成功。书中有ARJ21-700试飞员讲述了艰难的试飞的过程。他们去北美五大湖上空做脱冰测试,又去冰岛上空做大侧风飞行测试。这些极端天气对于试飞员的生命安全无疑是极大的威胁,但是他们凭借着大无畏精神挺了过来。

当然我们的成果也是显著的,比如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用它可以计算百亿网格级的机翼湍流数值模拟,为飞机减阻降噪。又比如我们在合肥建设的东方超环项目,可控核聚变将给我们带来各个领域的受益。

此外还包括大气数据传感器、柔性电子等等多个方面的突破。总之我们在大国重器方面的国产化水平越来越高,这是覅从可喜的进步。当然我们的差距还是不能忽视的,想要追赶上别人,就要比别人付出成倍的努力。

《中国高度》读后感(四)

登高望远,远眺苍穹;破茧成蝶,腾飞九天。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宫二号,中国航天,一路飞翔……

历经多年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展现出华夏儿女的强大实力和无限潜力……

从竹蜻蜓到飞行器具,从冯如到如今奋斗在各个航天岗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从无人到载人,从飞出地球到奔向太空的探索,一步步走来……“两弹一星”、“神舟”、“嫦娥”、“天宫”,这一个个炎黄子孙所熟悉的名字,代表着中国航天人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的精神,代表着中国科技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更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下一条航空强国建设的康庄大道。

近期,有幸接触一本集合了34位科学家、工程师等航空专业人士的科研故事的书籍——《中国高度》,全书以中国自主研发的多型高科技产品为线索,回顾并总结了中国航空事业的突出成就,展现出大国重器背后的创新科技,本就是外行的我,好奇的读了起来……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一路开创; 载人航天,神舟飞天,挑战极限,创造奇迹。

一个完整的航天事业,离不开这其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从航空的每一份基础材料到必备的飞行技术,从飞行的动力来源到飞行技术的控制,从航空的轨迹到适航的安全密码,每一个关节都在作者们的深情讲述下熠熠生辉,每一块未来的前沿领域都在作者们的描绘下充满想像……

卫星星罗,天地连通,北斗导航,人人受益; 探月工程,嫦娥奔月,惊艳世界,展示实力。

如今的中国航空工业绝不落伍,以C919大型客机、ARJ21支线客机、运-20大型运输机等为代表的产品在多型高科技领域成就突出。他们的研制和生产全过程,是中国航空工业在科技创新、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的实力和技术提升的全过程,展示出中国航空科技的完整姿态和前沿水平,越读越为这些大国重器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国航天,砥砺前行, 星辰大海,梦想照天。

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挑战科技最前沿,攀登困难最高峰。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一个个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一个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我们也飞得越来越高,从此立地顶天……

《中国高度》读后感(五)

2023年5月28日上午,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交付的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顺利起飞,成功到达北京首都机场,正式完成了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机上第一排的乘客包括我国的工业部门负责人、民航部门负责人、商飞董事长和飞机型号总师等。中国人真正坐上了属于自己的大飞机,这也凝聚着无数航空人的心血和汗水。而在由中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高度》一书中,就为我们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中国航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本书的作者为新华社记者刘济美、科技专家林大楷博士和马静华博士。其中刘记者多次参与我国多款新型航空产品研制,撰写多部有关中国大飞机的报告文学作品并广为流传。而林博士和马博士也为航空技术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业内人士话业内,更有分量和深度。而本书也集中介绍了34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为我们呈现出航空人的报国情怀。

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从百年航迹、航空基础技术、航空新材料、飞行控制、飞行动力和适航安全密码等不同角度介绍了航空技术的新发展和未来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中间,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

AG600飞机是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与大型运输机运20和国产大飞机C919并称为国产大飞机“三剑客”。代号鲲龙的含义是“上天为鲲鹏,入海为蛟龙。”恰好与运20的鲲鹏之称相映成趣。在本书中,AG600飞机型号总师黄领才为我们介绍了水陆两栖飞机的发展与应用挑战,既回顾了历史,又展望了未来。而涉及AG600的内容在本书中还有很多,比如吴希明研究员所提到的有关我国航空应急救援系统的展望。AG600飞机具有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多项特种任务能力,能够满足执行海洋环境监测、岛礁运输、海上执法与维权等多任务需要。在承担森林防火任务时,一次可最多汲水12吨;在执行海上救援任务时,AG600飞机一次可救护高达50名遇险者。是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除此之外,这型飞机机身强度也与本书中所介绍的飞机强度的验证有着极大关联。新材料的应用更是本书第三章的内容。作为按照CCAR-25部要求进行适航的飞机,适航人和工程技术团队以及试飞员更是要团结一心保证飞行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行业发展。从本书的第六章就可以看到他们所付出的努力。

通读全书,我们还会为我们国家航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所感到振奋,并对航空人的使命担当而感到钦佩。在新的时代,要有新的作为,需要再接再厉,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