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沟编》是一本充满哲理和智慧的书籍,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努力,展现了人生的坎坷与挑战。读后让人深思,启发人们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本关于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启迪之书。
向隅编读后感(一)
止庵先生随笔一向摒绝空洞无物、高谈阔论式的陈腔滥调,取简古、醇正一路,运思结体,收放自如,无造作,无虚炫,行文尤自检束,绝无陈腔滥调。苏轼推崇柳宗元的一句话,“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向隅编》似得之矣。
向隅编读后感(二)
止庵先生随笔一向摒绝空洞无物、高谈阔论式的陈腔滥调,取简古、醇正一路,运思结体,收放自如,无造作,无虚炫,行文尤自检束,绝无陈腔滥调。苏轼推崇柳宗元的一句话,“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向隅编》似得之矣。
向隅编读后感(三)
止庵的文字是涩的。娓娓之间,有意的回旋和顿挫。涩之外,还有枯,故意不去用华丽的辞藻,激荡的笔意,选词炼句之时,处处能看到收敛,强力束缚着自己的笔,不任其信马跑去,惟恐高谈阔步,落了俗烂的下乘。
这部书里,几篇谈成语的文章我最喜欢,没有落入碎屑的文化滥调,也没有炫耀知识的嘴脸。谈“道听途说”、“歧路亡羊”、“齐后破环”、“伯乐相马”、“尾生抱柱”、“邻女窥墙”,“楚弓楚得”,文章都不长,常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切入,然后延展开去,既有知识,又有见识,是上佳的文章,最能见止庵的功力。功力这东西真不能装,“腔调”可以装,故弄玄虚或出语惊人,但功力装不出来,有一即一,明心见性。
止庵也掉书袋,有大段抄书的段落。估计难免有人会讥之为“文抄公”,但在我看来,抄原文,比起笨拙的转述,甚至有意生发来得靠谱。只要不是为了炫耀或偷懒,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原原文,摘抄内容多一点是可以容忍的,也许还能更好地展示作品的原貌,吸引读者去看原作品。
止庵在网上说自己喜欢姜夔的词,止庵的文章也有姜夔的瘦硬,行文的谦抑平和也掩盖不住内里尖锐和冷傲。止庵是研究周作人的专家,几篇谈周氏兄弟的文章,充满对二人的服膺。但也许是受周作人影响太大,有意无意在文字上去模仿知堂的腔调,虽有些篇章已模仿到惟妙惟肖的程度,如果不告诉你作者,单独放在知堂的集子里可毫无违和,但正因为太像,反倒因其刻意而失去了从容。
周作人虽然多闲语,但少赘语,止庵则为刻意求闲,多了些赘语,让不长的文章也略显臃肿。如果内容再无趣一些,就更加难以卒读。对于他人对其文章“枯”的评价,止庵似乎不以为意,但“枯”不该是死灰槁木,那是死水一潭。文章的“枯”分寸极难把握,拿捏不准容易僵硬无趣。性情这种东西,做不得假,不能模仿别人,该激昂时还是要激昂,该辛辣时不能温吞。文章固然不能装腔作势,但也不好故作冷寂,故意做出另一种腔调,一样不自然。这点上止庵要追赶周作人,还有段路要走。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证号:闲书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