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摘抄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9 15:35:26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19 15:35:26   小编:

《伊豆的舞女》是一部描写爱与自由的小说。主人公伊豆由于对自由的追求而选择离开家乡,来到东京追寻梦想。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遇到了舞女蓝子,两人开始了一段纯粹而动人的爱情。小说通过描绘伊豆和蓝子的成长,探讨了爱与自由的辩证关系,以及对生命的珍惜与追求的意义。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一)

川端康成让我想起了老舍,老舍说:“文艺中的言语,须是言语的精华,必须想了再想,改了再改。从人情中想出来的字,才是亲切的、生动的、有感情的字。”川端康成也是把人的心思拿捏的很到位,也就是“从人情中想出来的字”,尤其是笔下舞女与“我”的青涩懵懂又唯美细腻的纯真感情,岩井俊二的《情书》和《四月物语》也有类似的感觉。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二)

收到这套书的时候,就被着黑白相间的封面吸引了,这似乎与川端康成凄美的文字相映衬。

·

“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这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辞。

·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三)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并不多,川端康成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他逝世51周年,作品也进入了公版领域,那么选择哪套呢?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四)

随着川端康成作品的公版,收到了这套《川端康成系列作品集》,一共五册书籍,分别是《雪国》、《千羽鹤》、《花未眠》、《古都》、《伊豆的舞女》,每一部都是经典之作,译者老师是陈德文,参加过几次阅读活动,也阅读过几本陈德文老师的译作,文字细腻,关于风景和人物的心情,都翻译的十分精确、得体。 看到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书,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书籍的封面,是由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题字推荐的,白底黑字,简约大方,让人眼前一亮。 《千羽鹤》中川端康成在叙写菊治和四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的同时,也细腻的描绘了关于日本茶道、茶人以及相关茶物的相关文化。当时社会黑暗而且混乱,关于书中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也各自体会出现实化和非现实化的美。 《雪国》中岛村、驹子、叶子和雪国之间的微妙联系,关于日式传统物哀式美学以及融入了西方文学技巧的结合,书中关于“美”的刻画也十分深刻,川端康成描绘的虚无之美令人怦然心动,又令人读罢之后,有淡淡的伤感。 《古都》中体现了川端康成从不断追求西洋思想到回归日本传统文学的一大历程,书里描写了关于京都这座古都中的许多文化特征,关于传统节日、传统建筑、自然风景以及风土人情,不仅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在西洋化进程中面临的危机和失落,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和特有的人物对话,也表现了川端康成自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内心的失落与迷惘。 “凌晨四点醒来, 发现海棠花未眠。”《花未眠》让人也感受到哀伤的美丽,人人都看到花开时候的绚烂,可绚烂之后却又迎来自己的“凋谢”。哀婉、凄清的意象,有着川端康成对内心、自然、生活的冷静审视。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我”和舞女之间朦朦胧胧的爱情,“我”上学期间,一个人到伊豆去旅游,旅行途中遇到一群艺人,在不断了解深入的过程中和和其中的一位女子薰子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主人公孤独的情感和艺人们纯真的心理让书里的感情得以升华。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五)

川端的笔下的伊豆好似人间的旅游天堂,川端像个完美的旅游大使一样,带我们在脑海里领略伊豆的一切美好与过往辛酸历史,花香温泉,海岛风光,伊豆都有!

川端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基本上都会提到温泉,我想日本的温泉,承载着川端无处安放的哀愁思绪,温泉的温暖治愈着他蜷缩于心田的孤独寂寞吧!

本书译者陈德文老师在翻译过散文《我的伊豆》之后,十分向往文中提及的富于文学意味的人物地名,曾在日本参加川端康成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的活动,沿着当年川端的足迹,徒步翻越天城山,亲历了川端名作《伊豆的舞女》所描述的各种文学场景和自然风物,体验了无比的亲切感和临场感。

陈德文老师深谙川端的美学意趣与物哀永叹调,他认为,“哀愁或许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幸福是相对的,临时的,犹如彩虹悬天;哀愁却与我们长久相伴 ,好似长河不断。”

陈德文老师现定居日本,曾翻译出版包括夏目漱石、岛崎藤村、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人的小说十余部以及松尾芭蕉、幸田露伴、岛崎藤村、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东山魁夷的散文集等数百名日本文学名家名著及散篇作品多种。

联合读创出品的五本川端康成系列,包括经典小说及散文佳作,五色书配有书签及部分插图,实在是赏心悦目!

我想对于曾经阅读过陈德文老师翻译的三岛由纪夫、夏目漱石等作品的读者来说,继续选用陈德文老师的川端译本,无疑是明智之举!其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晓读,贴合作者原作,对于读者来说,实在是有幸!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六)

如果说选择一样事物比作你的人生,你愿意选择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的疑问,或者一时不知所措。 如果这个问题发生在,我看这本书之前,我会把人生比作风筝、或者将人生比作彩虹,自由自在,五彩斑斓。 而当我看完《伊豆的舞女》,我更想将人生比作一片绿叶,带着淡淡的涩香,山林中是必不可少,却又是如此平凡。 繁华街道,灯光璀璨,东京的少年与天真质朴的小舞女从相遇到相知,顺着时间的推移,感情的升温,他们坠入了爱河。 可每一段爱情看似简单,背后却充满着各种阶级,那是爱的升温无法超越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内心的坚定,却做不到现实的推移。 因为很喜欢川端康成,他的每本书都充满着人生意义,总能让我们尝到另一种人生滋味。 我想这本书是一种初心的展示,更是他对生活的另一种热爱吧! 无论是《雪国》还是《古都》,川端康成总能将生活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伊豆的舞女》却有一种朦胧之感,带着一点青涩。 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之在吧!有时候痛苦也好,无奈也罢,透过生活的这层窗,我们又回到最初的起点,那或许是一种美好,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安慰。 《花未眠》中说: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 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有时候我们太过于纠结当下,或是被一件事困扰,回过头才发现最简单、最真实的只是我们平平凡凡的生活,活着才最重要。 而《伊豆的舞女》中也潜移默化传达出这样一种感情。 正如书中写到:我这个二十岁的人,一再严肃地反省到自己由于孤儿根性养成的怪脾气,我正因为受不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忧郁感,这才走上伊豆的旅程。 翻来覆去,不过还是那样感叹一下自己的人生,川端康成用书中的人物,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也让我们在烦躁不安的心情下看到一种独特的经历。 “南伊豆是小阳春天气,一尘不染,晶莹透明,实在美极了。” 而如今的社会下,我们沉默过,疯狂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喜欢这本书,不止是里面的人生意义,更多的是一种慢慢的回归,那种青春的未成熟之美。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只关注了雪国意境,不知道那是在他人生中最难时写下的。长大后再读,那种深深的孤独感才后知后觉地袭来。

读川端康成的文字也有这种感觉,明明人物简单,情节单纯,对白也很易懂,但总像镜头前蒙上一块纱,看见了但不真切,朦胧中隐约流露出忧郁与哀伤,有一种历尽沧桑的美。

初读樱花国文学是从东野圭吾开始的,真正了解却是从川端康成开始的。纤细含蓄、哀伤缥缈,川端康成写出了樱花国文学的性格,也构建了读者的印象,以三部作品获得诺奖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今年是他逝世50周年纪念,川端文学终于迎来公版,目前市场上似乎都是平装版,联合独创的版本收录了《雪国》《古都》《千羽鹤》《伊豆的舞女》《花未眠》五部经典。

和大家分享一下试读体验: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八)

川端康成是东亚地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他带给世界文学界,关于日本关于东亚独特的审美观念,那种温婉,清雅的世界,总是令人沉浸其中,忘却掉身处在的凡俗世界。联合读创的这一套川端康成作品集,包括《雪国》《伊豆的舞女》《花未眠》《古都》《千羽鹤》五册,是川端康成文学世界的精华所在。 这一套作品集首先在装帧上就花费了不少功夫,白色底色的函盒配上墨色的文字,很符合川端文学世界清冷的气质,另一个心思是整个作品集邀请另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大师莫言老师题写了作品集中涉及书名的部分,在每本单册的封面上均选择一字作为封面的主要视觉元素。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强强联合为读者奉上一部精品,妙啊这策划。 《舞女》这本短篇合集,最有意思的当然是与合集同名的短篇了,舞女这个短篇写出了舞女所代表的东方文化环境下的女性克制,隐晦,内敛的爱情表达。就像舞女这本书的内封的设计一样,占据封面最大面积的是莫言题写的“舞”字,如果只是不经意的翻看可能就会与舞女擦肩而过,舞女的轮廓完整的镶嵌在舞字的左下角的结构里,传统东方女性的一举一动大多是遵循着规矩来着,文化的力量在她们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在第27页里,众人入住甲州屋客栈后,婆子问背着行李赶完路的舞女肩膀疼不疼,舞女做出打鼓的姿势,并直言不疼,并在主角我试完鼓的重量之后,调侃了一句“比您的书包还重哪!”读到这段我首先回想起了之前看到的内容,我是一位高中男生,二舞女只不过是一位十四岁的小女孩而已,我都提不动的鼓,二舞女却背着赶路。这个对比很有意思,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做舞女的舞女本人一下子就有了一层“懂事,能干并令人心疼”的气质覆盖了。但是最后舞女还能调侃主角,我们还是能从其话里感受到一些与我的亲近,以及舞女面对生活的乐观出来。 在我出发返回东京的那天早晨,除了荣吉送行外,我也注意到了蹲在海边的舞女,注意到了舞女脸上残妆犹存,保有一种独特的气质。然后荣吉问了两句话,舞女都没有用话来回答,只是有点头了摇头来回应,因此我也知道除了荣吉,只有舞女一人来送我,然后我趁机问舞女的话很多,舞女依然只是点头没有言语回应。在这一幕里,舞女虽然一直闭口不言,但是在她的无言回应里看的出来她对我的好感。其实舞女也是和其他艺人一起在夜里进行过演出的,因此常理下一般是不会像舞女一样专门去送一位普通的客人返乡的,舞女对我的情愫似乎已然比较清晰的显示了出来。 我想如此两个场景所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没有人是会不喜欢的,若是我是故事中的“我”必然也会在胸中燃起一团炙热的火焰。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九)

《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这篇简单的,却充满了诗性的纯真的爱恋的故事,可以说是川端康城最著名的一篇小说了。 川端康成自己说过,无论是《伊豆的舞女》还是《雪国》,我都是怀着对爱情的感谢而写作的。是啊,怀着对爱情的感谢,从这句话中就不能看出作者在那个战后的迷乱而颓废的时代当中,心中怀着怎样地对纯净的美好的情感的憧憬和愿望了吧?作者确实也在自己的笔下创造出来,一个又一个唯美的,诗意的,纯洁的爱的世界。 川端康成是最能够将情和景相完美融合的一个作家了,《伊豆的舞女》开篇就写到了雨,这里不仅可以衬托出正要登天城岭的主人公我的心境,同时也显露出了当时作者川端康成自己的心绪状态。都知道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并不是快乐阳光的。幼失怙恃,本来就缺少了家庭的温暖,之后他自己的亲人又不断的失去,作者幼年时那种内心的痛苦和悲哀,以及孤独,就可想而知了。在作者的内心中出总有一种永远也无法排遣的淡淡的哀伤,紧张。这种情感不仅充斥了作者所有的作品,即使我们从作者那双孤独和忧郁的大眼睛当中也可以读出。

总之《伊豆的舞女》像一篇淡雅的情感诗歌,静静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平凡却隽永。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十)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如果说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创作出《洛丽塔》是为了描写出中年大叔对童真少女的遐想,那么《伊豆的舞女》就投射出了普罗大众包括川端康成本人对于童真少女的凝视。

一直都听闻川端康成的大名,但却没有机会真正阅读他的作品。最近川端康成的作品进入公版领域,各路出版商争奇斗艳,将其作品再度推到了大众的眼前。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伊豆的舞女》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饱受各大名人吹捧的绝佳名作。

很多人形容《伊豆的舞女》都用上了空灵、纯真、质朴之类的词汇,并说川端康成将少男少女之间的极致暧昧刻画得入木三分,净化了读者,感动了世人。能得到如此高的赞誉,想必必然有着惊世骇俗的独特之处。或借景抒情,或借人寄情,或借事描情,必然不可缠绵浪荡,风情摇曳,也不能矫揉造作,尽显刻薄,更不会浮想联翩,自作多情。然而,世间真金白银毕竟少数,大多数时候其实都逃不过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难堪局面。或许《伊豆的舞女》会成为这样的存在,也或许它能够承担起那些名人为它“锦上添花”的不吝夸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如《洛丽塔》描写了童真少女的天真烂漫,《伊豆的舞女》无疑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凝视那些少女们的男人们的年纪不同吧。前者久经风月,吃惯了山珍海味,便想着更清新可口的清粥小菜,偏还要把自己包装成深情不悔,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后者更能符合生物进程的发展轨迹,毕竟少男少女春心萌动是生物的本能。他们彼此之间凭着自身气质迥异的魅力相互吸引,相互试探,即使最后在现实面前溃散无形,事后回想也不失为一桩甜蜜往事。同时在日本民族气质的加成下,这种琉璃易碎彩云散的悲剧气氛更是引得无数人追捧。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更要警惕一些似是而非的“民族”化思想。

而在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女性本就像是一种物品,或者说是商品,被摆放在陈列架上,供各式各样的目光打量,然后在心中暗暗做出评判。不论老幼,只分美丑。这种情况显然存在于世界各地,但在东亚三国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只是基于大国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国家女性地位又稍微胜过日韩。如此这般,我们或许会更好地理解《伊豆的舞女》诞生的始末。毕竟想要真正读懂一本书,还需了解这本书的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文发展阶段。

局限于时代的束缚,传递出一些不合时宜思想导向或许是值得读者深思的,毕竟我们之所以需要读书,正是因为我们想要在不断地学习中变得更加好。如果只想着一些男女之间的风花雪月,《伊豆的舞女》可以满足所有读者,如果想要更进一步批判,《伊豆的舞女》依然能够满足所有读者。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变迁,请不要让你的凝视摧毁那些清澈的眼神。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十一)

这一年是川端康成年,公版的这一年对于多数读者来说,川端康成或许可以更广泛的走进普通读者生活中。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知道川端康成的名字,或许知道那句“凌晨四点,我看到海棠花未眠。”然而对于川端康成的作品,阅读的并不是很多,我就是其中的一个,直到去年才开始阅读。而这一年的公版,则让我对川端康成有了更加多的了解,无论其作品,还是本人。川端康成的作品是值得所有人去阅读的。

川端康成的《雪国》是被多数人所孰知的,而我读川端的作品,也是从《雪国》开始,川端的文字有着一种物哀之美,或者说整个日本作家的文风都是这样的,你在阅读的时候能清晰的看到这个作品是否是日系。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日本文化与我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在阅读时,日本作品是更容易接受的。《雪国》是美的,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被书中描述的雪景深深地吸引着,作者用淡淡的语气描述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这本书中你会跟着作者一起走进那个白色的世界。川端康成文字的细腻之美,在这本书中你可以领略到,那种独有的东方韵味之美。

《伊豆的舞女》同样被很多人喜欢,即使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电影很多人也已经看过,俊男靓女的组合太完美了。我喜欢这个故事也是从电影开始,在多年后来重温这个故事。 《古都》实在没有什么太丰富的故事情节,但在作者的笔下,你会爱上一座城,娓娓道来的是深深地爱。

《千羽鹤》是扭曲的爱情,或者没有读之前我会这样认为,毕竟我们都喜欢专一的爱情,即使最简单的红玫瑰和白玫瑰都是有着各种的争端,但这些情感在川端康成笔下却是另一番意味,你不会有对错之分,甚至这些感情也都是理所当然的。细腻的感情描写,川端康成绝对做到了极致。

《花未眠》是川端康成的散文名篇,我们学生时代多数都是学过的,那个时候这篇文章或许没有读懂,印象中只记得作者的死因,而后才慢慢的去品读这篇散文。

在川端康成的笔下,似乎那种物哀之美承载着生命的全部,无论是故事,还是景色,亦或是人生,都沉浸在这种哀愁之中,但即使有着很多的哀愁,那些景色依旧迷人,让你爱上它。

联合读创这套川端康成是我喜欢的,每册书封面上的字很打眼,是莫言老师提的字。也是众多版本中印象最深的。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十二)

新年收到了来自川端康成的作品集。一共有五本,分别是《雪国》《古都》《千羽鹤》《伊豆的舞女》《花未眠》,2023年的首次阅读,致敬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这套书的包装就让我爱上了,非常大气。同时,每本还有莫言老师的题字哦。

在这几本书中,你可以遇见诗歌一般的语言,也可以遇见烟花一般的爱情,而那燃烧后的灰烬,留在了你的心底。

上学的时候就看过《雪国》,深深感受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之美。如今,在新年的大雪中,我又重读川端康成的作品。时光飞逝,我已不似曾经模样,心里却多了对命运的解读。

这里有让你触动的语言

他写心情

“岛村站定脚跟抬头仰望,刹那间,天河似乎流水哗然,直向岛村的心头奔泻下来。”

他写风景

“遥远的山巅上空,微微闪射着夕阳的余晖。越过车窗所见到的风景,虽然在远方失去了轮廓,但没有失去光彩。不管走到哪里,平凡山野的姿影越发平凡。”

他写外貌

“紧闭的睫毛看上去宛如半睁半合的黑色的眼眸。”

他写动作

“她就像要揉碎似的抓起他脸上柔软的肌肉。”

川端康成的语言,就这样,细细碎碎,把你带入那个漫天飞雪的世界。

通过阅读,我想到人生的历程,有太多事情难以预料,说不定结果,卜不定前途,但并不是事事都有个定论,有时候,过程太美,是不是徒劳,又有什么关系呢?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十三)

2023年是川端康成先生逝世50周年,川端康成的文集也迎来公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联合读创出品的《川端康成系列》,共五册,分别是《雪国》《古都》《千羽鹤》《伊豆的舞女》《花未眠》,都是经典作品。

这套书的外封是黑白书法风格,古朴典雅,内封是彩色的,但不是那种耀眼的彩色,而是马卡龙般柔和的色彩,不会太突兀而喧宾夺主。

封面的书法是莫言先生题写的,莫言先生也是川端康成的粉丝,如其所言“川端康成的小说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我对文学的觉悟,就得之于对川端康成的阅读。”每本书还附赠莫言先生书法同款藏书票哦!

本套书的译者陈德文先生也是著名日本文学研究学者,研究川端康成数十载,深谙作者的语言风格,充分还原日式东方美学。 陈德文先生对川端康成的文风的评价十分贴切:“作者性格沉默寡言,他的文字也是以简劲见长,组词造句时有跳跃,既没有谷崎润一郎那种反反复复的描摹与吟味,更没有三岛由纪夫那种洋洋洒洒的阐述与论证。清丽素洁,庄雅明媚,一如雪园青竹、冬夜枯桐。”

我曾经看过一个科学研究,就是说理发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心情好?除了理发刺激头皮,会加速大脑血液循环,产生愉悦的因子之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会被迫很长一段时间坐在理发椅上,心会被迫平静、安闲下来,呼吸和心跳都会变慢,自然而然就会心情好起来。 我觉得这和读川端康成先生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日本的古典美学就是要通过这种安闲、静谧的美,让我们的心慢下来,静下来,从而获得愉悦和满足。 想想也是,如果作者的心不能静到极致,如何能够把这种能量传导给读者呢?如果不是拥有一颗细腻的心,敏锐的目光和丰富的情感之人,如何能在夜间四时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呢?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十四)

这算是我第二次读川端康成了,第一次肯定就是唯一的新经典译本。而这次川端康成公版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译者来翻译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使得读者的选择更加的多样化了,也使得普通读者更加能够体会川端美学的魅力。

说到翻译我最期待的译本就是陈德文译本,也就是联合独创这个系列的译者。因为陈德文翻译的三岛由纪夫可以说是非常出名的了,我看三岛由纪夫也看了七八本,都是陈德文译本,读来真是流畅自然,没有什么卡顿的感觉。而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的,他们两个人的作品都有各有千秋,如果让三岛的译者再来译川端康成,那么这真得上是一种奇妙的联系了。

因为我会日语所以能看懂三岛和川端的原版文字,但是也就仅仅限于能够看懂了,你要是让我翻译是绝对翻译不过来的,所以我对每一个日语译者都有一种崇敬的心情(机翻译者除外),更何况这种文学作品那翻译难度更大。

通过这个系列的读后感了解到,陈德文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有翻译川端康成出版的想法,可惜因为版权问题这个想法胎死腹中,陈德文译本基本上都是在2020年-2022年之间翻译或者修改之前的初稿出来的,这个时候的陈德文已经80岁了,所以就更加觉得陈德文的厉害了。

在读川端康成的陈德文译本时读的很自然,川端康成写的小说看起来很快的,毕竟译本优秀,就是在读散文的时候慢了一些。每一本书的后面都有陈德文的译后记,译后记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容易的理解正文部分的内容,并且还有陈德文的一些感想。这套的装帧整体来说属于中等偏上,全部都是精装很方便阅读,封面黑白相间有一种典雅美,每本上下颜色各异也挺有意思,可惜只有散文那本书有插图,其他四本都没有,插图都是浮世绘类的很美。另外这个系列一个特殊的点就在于莫言提字了。

散文翻译的难度真的要远超小说,仅看中文就能够体会的到,但是散文又是了解作家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所以想要更加进一步的了解作家就需要去读这个作家的散文。联合独创系列一共有五本,有四本是川端康成的经典小说,另外一本则是川端康成的散文集,一共收录了48篇川端康成的演讲或者散文集之类的,从整体上来说看完这五本就能够对川端康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如果看了这五本觉得还不过瘾就可以再去找其他的作品去品读。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十五)

川端康成很大一部分创作都要从细微处去体会。如人物微表情的变化,反应的细小情绪的变化,窗外门边不起眼的景物;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绪互动。

《伊豆的舞女》讲述了一个孤儿出生的青年学生,在伊豆孤身旅途中,邂逅了一位天真纯洁的年少舞女。一间逆旅里,戴着学士帽的少年静静地坐在木头台阶上,含着笑,注视着厅前一个收执小鼓扭动着腰肢的小姑娘。两朵粉红的桃花浮现在如水的玉面上,让旅店客人沉醉的小调不绝如缕,一如姑娘缅腆的姿容左右摇摆,飘忽不定,却又那么明媚动人。大概这不算是一场惊艳的相遇,却让人感受到山泉一样的清新。

文中所描写的环境点滴带有很浓郁的日本特色,这些日本旧时代的独有文化在川端先生细致优美的语言下产生了强烈的画面感,那充满风情的山川、温泉便如同一幅淡雅的日本画般在我们面前缓缓墨染开来,着实令人着迷。读过之后体会到的是那种淡淡的忧伤和纯净无暇的美感。

小说开始以一种悲凉的基调开篇的,中风的老人,孤儿、贫穷的人们、为生活奔波却受人歧视的流浪艺人、屈服于无情的现实而不得不当舞女等等,无不反映出一种悲苦,无奈的情感。在当时的日本,艺人是一种非常低贱的职业。茶馆的老婆子就以非常轻蔑的口吻描述他们。而艺人们在经过他村时,也是显得自卑。

小说并没有在悲凉中一沉到底,舞女熏子的出现唤起了一些希望和幸福。这位青年学生不仅没有看不起他们,还热情地邀请他们吃饭,和他们结伴而行。为了能与他们的距离更近一些,还特意摘下代表学生的学生帽,买了便帽戴。

在伊豆的旅途中,舞女熏子和青年学生从以心交流,互相慰藉,从而使两颗自卑、灰暗的心变得自信、明亮起来。

有人可能以为这不过是场没有结果的、温柔的邂逅,但我坚信川端康成笔下的熏子送走的是滚滚红尘之中最美的爱情。而滚滚红尘,有多么累,又有多么艰辛!最后的离别,带给我们的是遗憾、忧伤。正是因为这种淡淡的忧伤,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那朵花,永开不败,就像舞女的微笑。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