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读后感精选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27 02:10:36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5-03-27 02:10:36   小编: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了康德的哲学思想,探讨了意识和现实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知识、感知和理性的探讨,书中引领我思考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方式。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认识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读后感篇一

印刷错误:序言自体大小不一致

印刷错误:序言自体大小不一致

印刷错误:序言自体大小不一致

印刷错误:序言自体大小不一致

印刷错误:序言自体大小不一致

印刷错误:序言自体大小不一致

印刷错误:序言自体大小不一致

印刷错误:序言自体大小不一致

印刷错误:序言自体大小不一致

印刷错误:序言自体大小不一致

1/3页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读后感篇二

十多年前,我就读过叔本华几乎所有的著作。大部分是韦启昌先生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感到很荣幸,藉由这些著作走进了叔本华思想大厦。为一睹全貌,我急切地买了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让我领略到了叔本华思想的概貌。当时就想,也不仅仅是我,还有很多的叔粉都在盼望这本著作的韦译版,我很好奇也想感受韦译给这部著作带来的色彩。毕竟,在过去的阅读经验中,我感受了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在传达思想的同时,展现了深邃的情感,叔本华沉静细腻而又坦诚地面对世界,关注全人类……这让我感到,是与长者知己朋友对话,而能产生深深的链接,去真正领略思想森林的清新气息,而不是被动灌输僵硬的思想。就像一位益友,带着我们在林中奔跑,探寻每一处世界的奥秘,这就让我们从凌乱的生活中摆脱出来,找到生活的真谛 时间过去十多年,我们终于等来了这部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不负所望,在我看来,译本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风格,还有所超越,这也许就是把最好的留在后面,而译者也经历了人生二十年的磨砺,由激扬变得更为深熟的表现吧

2/3页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1卷)读后感篇三

(文字取自电商平台上公开的“精彩书摘”。)

“这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适用于每一个活着的和有认识力的生物,虽然只有人才可以把这引入思考的抽象意识之中。而人假如这样做了,那他就开始有了哲学的深思。然后,他就会清楚和确切地意识到:他并不知道什么太阳和地球,而只是眼睛看见了一个太阳,手感觉到了一个地球;在他周围的这个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亦即完全只是在与另一其他的、头脑有了表象的生物——而他就是这生物——的关系中而存在。假如有什么真理是可以先验说出来的,那就是这个真理了:因为这陈述了和表达了一切可能的和想象出来的经验的那种形式,而那种形式比所有其他的形式,比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都要普遍,因为所有这些后者都已经以那前者为前提条件;并且,假如这其中的每一种形式——所有这些,我们已经认识到就是根据律的如此之多的特别形态——只适用于特别的一类表象,那分为客体和主体就是所有那些表象类别的共同形式;只有在这形式之下,任何一个表象,不管其是何种类,是抽象的还是直观的,纯粹的还是经验的,才有可能和才可以想象。因此,没有什么真理比这一个真理更确切、更独立于所有其他的真理和更不需要某一证明:所有对认知而言的存在,因而也就是整个的世界,只是在与主体的关系中的客体,是直观者的直观,一句话,就是表象。当然了,这真理既适用于现在,也适用于每一段过去和每一段将来;既适用于近的距离,也适用于最遥远的距离,因为这适用于时间和空间本身,而只有在时间和空间那里,所有的这些才会有所分别。任何属于这世界和可能属于这世界的一切,都不可避免地以主体为前提条件,就只是对主体而言的存在。这世界就是表象。

这一真理却一点都不是新的。这真理早就存在于笛卡尔当作出发点的怀疑主义思想。但柏克莱却是把这真理明确说出来的第一人。他也因此为哲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虽然柏克莱的其余学说无法经受住检验。康德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忽略了这一定理,正如我在“附录”中所阐明的。相比之下,这一基本真理很早就已被印度的智者所认识,因为这是在被认为出自毗耶娑的吠檀多哲学中的根本定理——就这一点,W.琼斯在其最后的作品《论亚洲哲学:亚洲研究》第4卷第164页中予以了证明:吠檀多派的根本原则并不是否认物质的存在,亦即坚固性、不可穿透性和延伸的外形的存在(要否认这些就是精神错乱),而是在于纠正对物质的流行看法,在于坚决主张,物质并没有独立于思想感知的本质;存在与可被感知性是可互换的字词。这些话充分表达了经验现实与先验观念论是并存不悖的。

在第一篇中,我们也就只从这所说的一面和从这只要还是表象的一面观察和思考这一世界。但这观察和思考,先不管其真实性,却是片面的、因而是由于某一主观任意的抽象造成的——这是每一个人在接受这世界就只是他的表象时,其内心的抵触和反感向他所作出的宣称。但在另一方面,这种接受却是他永远无法逃避的。这种观察和思考的片面性将在接下来的一篇里通过一个真理得到补足,但这个真理并不像我们在此所出发的真理那样直接确切,而是要经过更深度的探究、更复杂的抽象,把不同的东西分开和同一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得出的真理;通过一个非常严肃的、并且对每一个人来说假如不是可怕的话,那就必然是充满疑虑的真理,亦即他也可以和必须说出:“这世界就是我的意欲。”

但在那之前,亦即在这第1篇里,我们需要专注地考察我们所出发的世界的这一面,那可被认识的一面,并因此不带任何抵触地把所有存在的客体,甚至把我们自己的身体(正如我们很快就会更仔细的探讨)视为仅仅只称为表象,只是名为表象。我们在此所从中抽象和概括的,正如以后希望每一个人都会确切知道的,始终就只是意欲,因为唯有意欲才构成了世界的另一面,因为这世界,正如其一面彻头彻尾就是表象;同样,其另一面彻头彻尾就是意欲。但一个现实,假如并不是这两者,而是一个自在的客体(康德的自在之物,甚至在其手里轻易地沦为这样的东西),那就是一个梦中的荒谬东西,予以接受的话,就是哲学中的鬼火。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