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掌故家的心事》读后感1000字

《掌故家的心事》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19 01:45:18
《掌故家的心事》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2-19 01:45:18   小编:

《掌故家的心事》描写了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家族情感的家庭。主人公在探寻家族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和秘密。通过这些故事,他不仅更加了解了家族的过去,也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和珍贵。这部作品感人至深,令人深思。

《掌故家的心事》读后感(一)

我爱读的掌故文字,往往呈现掌故家的经历与识见,落笔谨严,考订亦细密,能拂去历史真相上的浮尘;如言语间展现独特而丰富的心事,显露鉴往知来的深刻,予读者待人接物、处事应世的启迪,则更令我心折。喜欢细绎古人修改文章过程的陈援庵先生常向学生设问:“你说他为什么改那个字?”每读出色的掌故文章,击节赞赏之后,我也常常学着自我设问:“你说他为什么这么写文章?”

十多年前的我自认为有“考据癖”,沉迷于研究小问题,偶有小发现辄沾沾自喜,走笔成文。渐渐地,我从倾慕掌故家的见闻丰富和知识渊博,变为更佩服其文章得体、逻辑严密和“断案”潇洒。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也就更加注意留心掌故旧事中的种种未详、待考、不确、不真,企图用科学手段、通俗形式作文求真。我非掌故家,只说求真亦太宏大,自娱才是实在动力。不过回头看看,过往关于近世人与事的小考证还比较靠得住,也提供了一些材料,自觉有点意思也有点意义,因结此一集。

本集按长篇、短篇分为两分。长篇略按所述人与事的时间排列,短篇则每以三篇稍有联系的小文章组合为一大题。结集时,我润色了文字,修正了史实,勘订了笔误,收入了几条补记。因水准有限,失之琐屑,必有疏失,恳望博雅君子不吝教之。

我非文史哲专业出身,没受过什么学术训练,日常除了凭爱好自己琢磨,实离不开师友切磋之益。在买书读书、收集资料、梳理思路、进行考据、写作文章上,屡荷陈子善先生、谢其章先生、止庵先生、王丁先生、陆灏先生、艾俊川先生、黄恽先生、胡文辉先生、高峰枫先生、高山杉先生、周运先生、严晓星先生、刘铮先生、张治先生、王蔚女史、陆蓓容女史、郑诗亮先生、苏枕书女史、顾真先生的启发与帮助。稀见文献的获取,尤得祝淳翔先生助力。不少文章的谋篇与遣词,梅森兄曾给予重要建议。承李世文先生的器重,此集才得以付梓。另外,陆灏先生特为本书题签,胡文辉、严晓星两位先生特为本书作序,更不胜忻幸!在人生道路上曾给予帮助的师友更多,不及列举,请一并接受我衷心的谢意!

宋希於于幽香石室

甲辰小暑后三日

《掌故家的心事》读后感(二)

这两年留意到新一代“考据癖”们的著述,宋希於先生的文章偶在媒体见到,先前读过周运先生的《乘雁集》,还有刚出版不久的刘铮先生的《西书东藏》中,也曾瞥见过宋先生的身影。宋先生是《西书东藏》的特约编辑,而周运《乘雁集》中好几处“宋希於兄告知”、“宋希於兄提供消息”之类,仿佛一位侦探求助另一位侦探,立刻得到最新线索,严谨的考证增添了几分友谊的轻松,每当看到这些地方,不禁莞尔。如今又读到宋先生自己的《掌故家的心事》,大有重逢和相见恨晚的感触。

《掌故家的心事》,宋希於 著 中华书局2024年10月出版

刘铮的《西书东藏》依然可见书话文体的痕迹和影子,宋希於的《掌故家的心事》亦承袭着“掌故家”的衣钵,但承继中蕴含着变革。刘铮自陈,他的书话是欲作国内阅读史领域“初燃的引信”,周运在国图打捞百年前新思潮新思想,暗含前沿的图书馆学视野,这本《掌故家的心事》从爽利的文风到所依据的技术手段,再到多媒介证据的运用,已经与当年的掌故家大不相同,显示出无法掩盖的新意。

2016年严晓星先生编《掌故》,汇聚一众当代的掌故好手,所集文章精彩纷呈,甫一出版便受到了读者欢迎。宋希於是《掌故》第一集诸位作者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但在众前辈名家的作品中,已不显青涩,其《高罗佩的迷宫图,丁月湖的印香炉》一文,从一个翻译中的谬误出发,寻得原物实证,终让我们得以一窥根底。此文也是本书的开篇文章。本书所收长文,先前多在各集《掌故》有过亮相,构成了本书的第一分。第二分另有许多妙趣横生的短篇文字,皆在厘清历史细节,也是扎扎实实的作品。这次十年文章归入一集,可视为国内近年来兴起之“新掌故”结出的硕果。读来又似一种自传,作者十年志趣和成长,已在这旧资料的腾挪辗转里镌刻于他人的故事。

《掌故(第十一集)》,严晓星 主编 锺叔河 董桥 陈子善 赵珩 白谦慎 徐俊 顾问

勘破旧事中的疑难,让前人存疑的悬案水落石出,是本书作者所擅长的,本书的文章皆以此胜。这靠的是眼力和耐性,查线索,找材料,东奔西走,对着密密麻麻的文献,用上几个小时,只为寻一条关键的几个字的信息,还有下苦功对专门领域史实的积累、掌握,或许还有几分天赐灵感。有些文章,在严密的推理之外,更见作者对他笔下许许多多历史人物和文史前辈在心灵上的观照,若非出于饱满的热情(每当寻得一关键信息,作者总喜用感叹号而非句号),又如何完成这样心力所寄、严丝合缝的文章。是为写作者眼与心的合一。

第一分所收长文,有三篇让我尤为动容,情不自禁想抒发几句感想。

《多余的话》是我国左翼思想历程中不可绕过的文本,而对那个获得手稿、对其公开发表起了关键作用的“雪华”,我们却一向知之甚少,如今通过宋希於的钩沉,才能较为完整地拼贴出这位经历传奇的“转向者”的人生。

解开《作家笔会》一书里的“殷芜”之谜,本是新文学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考证功夫,宋希於从中又发掘出了一段微观的情感史,往事铺排,道出许多难言之隐。在女性主义思潮再度兴起的今日,这段故事或许别具意义。

《掌故家张次溪晚年侧影》一文则大概描绘出一代掌故大家悲欣交集的晚景肖像,算得上书名“掌故家的心事”最好的诠释。从不肯定低价出让鲁迅手稿一事,我们就可看出这位有些“迂”的先生对自己志业的痴愚。他所藏的一万七千余件书刊资料,其中不乏近现代历史风云的见证,终究还是在动荡历史里再度四散了。

张次溪(1909—1968)

本书的其余文章,在我看来,也都有这样的特别之处,寻得新证据的喜悦,片刻将我们引向了历史的幽深之地。今日再谈掌故,已经不是“怀旧”,而是从有限的一角,用冷硬的现代方法,揭开历史的复杂之渊。

从宋希於先生的新书看掌故文章的发展,我以为,新技术和新范式已经带来这一文类的内在变革。当新的问题意识和全球化的学术共同体介入到旧文人的心史,掌故也用它历来的宽厚和灵活,在体制化的学术之外,开辟出一种更为个性化的真正严肃的叙述。

(转自《深圳特区报·人文天地》2024年12月1日)

《掌故家的心事》读后感(三)

《掌故家的心事》,宋希於著,中华书局2024年10月出版,348页,78.00元

三十几年前,我曾注意到1944年上海的《杂志》里的《掌故座谈会》,觉得很新奇,与会者均为有资历谈掌故的老前辈:包天笑、钱芥尘、周越然、徐卓呆等,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包天笑和周越然谈藏书的内容。1944年的《古今》杂志第五十期刊有瞿兑之、徐一士《掌故答问》,第五十五期刊有瞿兑之的《论掌故学——〈一士类稿〉序》,将掌故高举到专门之学的地位。瞿兑之《人物风俗制度丛谈甲集》及徐一士《一士类稿》或可称为古典式掌故文章的代表,而宋希於《掌故家的心事》则体现了当代式掌故文章的风格和方法。

第五十五期《古今》另刊有陶承杏《书林掌故抄》,1992年吧,我遵龚明德先生之意编自家所存古旧刊物里谈书文章,约得百余篇,《古今》为大户,提供了十几篇,《书林掌故抄》在内。有趣的是这期《古今》空白处记有“今得陆灏书陶承杏掌故抄原文出处在此,2009年10月12日”,属于我一个人的书边杂记式小掌故小趣味,是不是可以高攀一下孙犁的《书衣文录》?十几年前一个饭局,我拿着《脂麻通鉴》请扬之水签名,扬之水见书上满满的“谢批”,便说你这本给我吧,我另签一本还你。

老一代古典式掌故文章今已为绝唱,江山代有才人出,小宋以青春的火焰冲破了老派掌故的桎梏,熟练地运用新时代的网搜技巧,其高超的立等可取的本领,令人叹服。《掌故家的心事》甫出,出版方中华书局召集了《掌故》主编严晓星和小宋来了场直播对谈。两位是密友,年龄差十五岁,晓星乃这种场合的“老司机”,希於则略显拘谨。“老司机”过度放松,决不会落在笔墨上的词却冲口而出,希於虽为新手却不怯阵,连贯平稳的语速无一磕巴无一口误。对谈中,小宋透露了一些“网搜+E考据”的秘诀,并以“徐訏”为例,远非一蹴而就那么容易,脑子得存有足量的杂学知识及融会贯通的意识。不要误以为小宋仅凭网搜本领打天下,他一页一页阅读纸质书的死功夫,亦不可小觑。

网络时代有一个词“猜你喜欢”,如你在淘宝网搜到一件羽绒服,喜欢样式,但是觉得小贵,暂时放在购物车,嘿,以后的几天,这件羽绒服就会时不时地在屏幕上闪现,逗引你花钱买下它。小宋有一项网搜本领近乎“猜你喜欢”,我举两个亲身的例子吧。其一,小宋知道我对距吾家一箭之遥的慈寿寺塔有着莫大之兴趣,他每发现一张慈寿寺塔的老照片便会发给我,大概有七八张了。更有甚者,赵元任摄影集《好玩儿的大师》里面有一张赵元任拍照的慈寿寺塔,小宋告知我,我马上把整本书买了下来。其二,小宋知道我出生在上海,也知道我当年住过的愚园路房子现在归属长宁区区委,他出差上海,仅凭着我给他的老照片,居然准确地拍下现在房子的模样,使我发了好一阵子思古之幽情。

回到《掌故家的心事》,我在微信群称小宋“精锐尽出”,还有一句没说:“篇篇精彩,整齐划一。”现在还可以开句玩笑,小宋今后不应出现“悔其少作”的心事,或许只有一件烦心事——自己如何超越自己。

来说说《掌故家的心事》里与我相关密切或极感兴趣的几篇。

其一,《吴商确是柳雨生的笔名》,小宋称“……谢先生亦采信之,但可惜都没有详细论证,似觉不惬”。于是乎,小宋不免技痒,详细论证一番,断为铁案。如今回过头来看我那篇写于2007年的《〈好文章〉作者小考》尚过得去,当年哪里想得到后面有位“后生可畏”的小宋盯着且不惬呢。更可畏的是小宋利用于考证比对的《文史》杂志,寒舍视若拱璧,却束之高阁未加以利用。我这里的“可畏”另有一层意思,即我的引以为傲的沦陷时期京沪宁所出文艺期刊专藏,忽地冒出了一位年轻的同好型的厉害对手。还想说一点,小宋如今是有意识地按照“掌故手册”来谋篇布局字斟句酌,而我当年遵循着“书话”“刊话”的路数,没有意识到掌故文章自有其严格的文体边界。

小宋此文补记称“如今阅览沦陷时期报刊渐多,发现柳雨生当时的日记体文字还有不少,均富有史料价值”。说到这儿,我倒有两个想法:一、再来一篇《柳雨生〈北平三日〉小考》,我尚存余勇可贾;二、将这些散落于报刊的柳雨生日记聚拢成单行本(得先搞定版权吧),虽然容易费力不讨好。

其二,《〈古今〉创刊号笔名考》这篇写作之时,小宋与我已经常闲聊共同有兴趣的旧刊物,《古今》聊得最多。上面说的《文史》杂志部分利用了《古今》休刊后的余稿,这个掌故我俩都知道的。好像是那年吧,我把小宋这几篇文章复印下来寄给上海老书友“钊敏先生”。钊敏先生是上海沦陷时期过来人,家里藏书甚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书刊应有尽有,尤其是上海沦陷时期的文艺期刊的收藏,非常厉害。《古今》钊敏存两套,一套是古今社原装合订本;《文史》全三期让给了我。我原存《文史》创刊号,后与姜德明先生商借二三期复印,凑成一套。关于钊敏先生的藏书事迹,我跟小宋老聊,小宋是有心人,曾打电话联系钊敏老先生。

小宋掌故文章出色,部分得益于他的乐于且善于与老辈打交道的性格和能力,这方面小宋倘若是九十分的话,我是九分。看过《陶庵回想录》及前面的《陶亢德文存》,加上这本《掌故家的心事》,小宋老中青通吃且和和睦睦相始终,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

写作《〈古今〉创刊号笔名考》之际,小宋跟我聊起他准备写《子曰》笔名考,后来小宋一直没写,令我失掉了坐享其成的机会。我一度曾想学小宋的方法去写《子曰》笔名考,到底也是未动笔。将来或许还会出现一个既对沦陷区刊物及情势有兴趣,又具备考据本领的“小宋”来接棒。

其三,《〈多馀的话〉馀话——“雪华”的故事》,这个题目真是弯弯绕,内容真是远兜转,读明白费点劲,倘若掌故文章分个难度系数的话,小宋这篇难度为中。如果你对瞿秋白一知半解,你对《多馀的话》的斤两不知轻重,那么一头雾水是肯定的。写好掌故文章难,读懂掌故文章又何尝不难。当代掌故写手分好几派呢,有故人故事忆往派,有艺林散叶派,有世说新语派,小宋姑算“去伪求真派”,其自定目标为“未详、待考、不确、不真”均在射程之内,够他忙乎的。

说到我与此文的关联,又得扯回我的那点老本钱(老杂志),此文中《社会新闻》《逸经》《宇宙风》《国讯》及《传记文学》寒舍均有收存,《逸经》更是首尾相接的全份,且写有《简又文和〈逸经〉杂志》。小宋知我对《逸经》所载汪子美漫画《新八仙过海图》有莫大之兴趣,特告我《传记文学》刊有简又文关于此幅漫画的回忆。小宋发给我简文电子版,我心有不甘,最终还是斥巨资买来一至四十四卷原版杂志。

接下来还应有其四、其五、其六、其七,其没完没了。久疏战阵,写不大动了。只抄下篇目的关键词吧:范其时、作家笔会、周肇祥、永诀、晚年侧影、被撕去的柳存仁、朱朴之、书扇事、来燕榭、无可设法,等等。

止庵对《掌故家的心事》的评论:“这本书的好处至少有四:一,言之有物;二,思路缜密;三,饶有新意;四,文笔平实。此类掌故文章四者缺一不可,而作者兼而有之。喜欢,佩服,推荐。”止庵四条,不只是表扬小宋,我理解言外之意是批评那些年龄长于小宋的掌故文章作者,四缺一或四缺二甚至四全缺。

小宋一役毕功的《掌故家的心事》理当篇篇细读,那是我接下来该做的事情。

转载自 澎湃新闻 ∙ 上海书评 ,2024年12月9日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