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数字世界》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案例,向读者介绍了数字世界的奥秘和魅力。书中揭示了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数字对我们的影响和重要性。阅读后让人感叹数字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神奇的数字世界》读后感(一)
读这本书是因为朋友的差评:“太无聊了,日本哥们压力大到用无聊解压,真的看不下去。”
我向来好奇心重,作者的大便书在国内外如此畅销,怎么会low到这个程度?好奇心就是动力,一定要评下无聊度数,反正姐也是亚历山大,实在无聊也顺便解压了。
带着这个有色眼镜,我开始批判性阅读。
没想到的是,从无聊开始,到有聊还没结束,我一直被这本书引领着,开启了更上一层的快乐生活。
作者的画风还是那么独树一帜,用最简单的笔画画出的却是传奇,看似小儿科,其实却是大家的范;文字不多,提纲挈领,点到为止,留更多的发挥空间让读者去思考,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书中涵盖的内容非常宽泛,把抽象而枯燥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引入生活、工作,通过思维的改变,让我们获得发现美和乐趣的能力。
通过这些小的图文并茂的实例,我掌握了送礼的艺术、定价的策略、消费的陷阱、目标制定的技巧、绩效方案的策略,并把这些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了解了符合人性的思维架构并建立之,在很多方案的设计中运用,大大提高了方案通过的成功率!
关于竹节的篇章,我自己也受益匪浅,生活未必总是多姿多彩的,但如果我们拥有了发现和创造爱或美的能力,我们总会拥有快乐,因为我们拥有了创造快乐的能力。自己快乐了,我们会带给身边的人快乐,生活就不一样了!
看似浅显的漫画书,其实蕴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这个浮夸的时代,需要静下心来品读!
书是不是无聊,你也来试试!
《神奇的数字世界》读后感(二)
拿到这本小小的,比手掌大的书,封面上设计独特的小黄人,然后都顶似乎有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是小孩看的绘本?是大人看的数字书?好奇的翻开来,才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奇特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书。
大部分文科生或都对数学表示头疼,他们感性的思维里不能兼容理性的知识,我有个同学学习数学完全靠背诵,结果可想而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数字没有兴趣,继而对数学有种恐惧和拒绝的心态,但看到日本作者写的这本《神奇的数字世界》简直有趣极了,数字不再是抽象的理性的东东,而是和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紧密相关。
作者的目录非常有特色,为了表示数字的形状、数字的频道、数字的标尺、数字与身体、数字与竹林这些篇章,作者专门画了小黄人的不同形态,一下子感性化了好多,这些抽象的概念在图示中显示了“形象”的魅力,让人很有读下去的欲望。
《数字的形状》中作者从小讲到大、从古讲到今,把一些比较宏大的数字理念融会贯通到他好玩的叙述与想象的图画中;《数字的频道》中几乎全是图示,让我们看到数字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用处,最终揭示了数字的频道就是单位这个“真理”,更为“人文”的是,连人的情绪中的“单位”也都一一道来,很有历史文化底蕴……作者的知识之广博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体现在每个章节中,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想看。
不得不说《神奇的数字世界》最大两点是图画,不论是两个跨页图的震撼,还是某个细节的描画,都显示了作者超强的绘画能力。我们经常感叹于某些画家的写实能力,画得实在太像了,但是这个作者更技高一筹,把“数字”这样抽象的概念,通过各种形象化的图示表达出来,又很有内涵,画得实在太好了。如果每个学生有这样一本书在手,肯定会爱上数字,爱上数学的。
《神奇的数字世界》读后感(三)
寄藤文平,是个奇才。他的《大便书》想必不少人读过或是知晓,堪称文学界的奇葩。谁会想到,众人谈之就捂鼻子的大便在寄藤文平的笔下竟显得如此神奇。于是,对他独特的绘画产生了好奇。黄色调是他的主风格。《神奇的数字世界》同样是黄色调为主,还有蓝色调。
对数字比较敏感的我,无疑对《神奇的数字世界》产生了浓厚地兴趣。但是在现实生活,却仅限于记住那些数字、记住用数字表示的价格、时间、电话号码、长度、重量、或者是座位号、航班号等等,以及在学科应用数学知识时用到一些数字或是用数字来做逻辑题、猜谜等,除此之外,好像从没想过数字还可以用来表示各式各样的情绪。正是这些我们没有想到的事物,在寄藤文平的画笔下却有着让人惊叹不已的奥秘。
当一件本身价值很便宜的东西再便宜个1元、2元,肯定很多人会觉得真是便宜极了,赶紧买了。可是当一件价值本身比较贵的东西,如果便宜了1元2元,甚至是5元10元,却没人瞧在眼里,觉得这简直不能叫便宜了。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的环境里、面对不同的对象,它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尽相同的。而同样的一件事,用不同的数字方式表达,给予人的感觉却也是不同的。一个地区流行怪病会导致600人死亡,有两个计划,A计划是会使200人获救,B计划是将会400人死亡,不难看出,从数学逻辑来看,这两个计划导致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但是70%以上的人会选择A计划。
身为设计师的寄藤文平,以标尺、度量的方式来研究人们所感知的数字,同时又从心理、精神方式去分析数字对于人们情绪、行为上的影响与控制。
在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它是如此神奇。寄藤文平把想象的和非实体性的数字哲理,用轻松好懂的绘画具体化、形象化。在小黄人的现身说法中,读者理解了韦伯定律、锚定效应、标尺切换……一切用数字说话,数字中蕴含着各种情绪、情感,当认清数字的意义,想必也就理清了思绪。
此书开本不大,称得上是一本精致的口袋书,很卡通很轻松,但是不要被他看似幼稚的图文所“迷惑”,其实书中还包含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是一本适合各个领域人士阅读、学习的一本书。
文/ashley
《神奇的数字世界》读后感(四)
计数与人类历史一般源远流长,而数字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数字总是拥有无限的神秘感,在希腊文化之始,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对数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且将数学与声学、建筑、雕刻、天文学甚至是宇宙中所有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对后世的科技文化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对于数字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索的更是大有人在,在各个方向大放异彩,而要论到趣味性,这本书算得上是佼佼者。
因为数字既有其玄妙神秘之处,也有其枯燥呆板之处,以前就曾经拿过一本讲述数字的书当做午睡前的读物,但是这一本却绝对不会让你生出困意,书中随处可见的小黄人,生动有趣的画面让人兴趣满满,对每一个原理的讲解方式都通俗易懂,这是一本想要拉近你与数字之间距离的书。是让你对于身边无时无刻不陪伴左右的数字投射关注的一本书,就像书中最后一部分“数字与竹林”为我们讲述的,其实无论你看或不看,竹林一直长在那里,但是只有你认真去看了竹林,知晓了一直存在于竹林中的数字,“他人的数字”才能变成“自己的数字”,而作者想要为我们开启的,就是这样一种看待数字的方式。
这本书除了有趣之外,其揭示的关于数字的知识也绝不简单,不仅让读者对于缺乏概念的阿拉伯数字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也对于数字的单位以及对于数字的感觉有详细的讲解,对于人类心理部分的描写是非常直观有趣的。从中了解的也许是人类的惯性思维、打折策略、购买礼物的心理抉择、比较与心理落差、消费陷阱等等,看来数字真的不只是数字哦。
当然最有创意的部分当属将情绪也作为一种单位用数字来衡量了。“友情之上”“恋人未满”度、成人的恋爱力、爱的背叛力、“迷人一面在发现”度都是极为有趣的概念,也帮助拓宽了数字与情绪的界限,是否人类每个细微的情绪行为都可以创立全新的单位呢?而何种行为会达到什么样的数值呢?在看完这种新奇的衡量方式之后,每个读者都可以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情绪单位了吧。同时,“数字与身体”也极具趣味,如果所有的数字都可以用伸开双臂或者全身面积去表示,那么是不是不同年龄层人口这种严肃的问题都只需“动动手指”就能了解了呢?
数字拥有这么多有趣的特性,确实值得深入探究,我想这也是本书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吧,那么就让我们首先从把数字变成自己的开始吧。
《神奇的数字世界》读后感(五)
提起数字,很多朋友大概都要饶饶头,多半提起数学,还有点怕怕。确实,回想起来在自己小小的时候,一次考试,有一道题做错了,一直念念不忘,对这种简单的常识都搞错,心理还留了点阴影。无论是数学,还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数字,这些对他又爱又恨的压力可能还是来自当年课堂的阴影,不过,日本插画家寄藤文平的《神奇的数字世界》别开生面的数字讲解,倒是让人觉得抛开课堂,抛开复杂的公式,数字本身原来也还有这么多有趣的地方。
你对某个数字有概念吗?0-9组成的数字王国里,他们各有性格。1与0的组合,数得清吗?很小的时候,我总也数不清万亿倒底有多少个0,10亿到底多少个0?每每都要掰着手指数位数,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将N个0填到1的后面。寄藤文平用一个10厘米的尺和每个1CM的格子标识出了10亿的大小,原来10亿不过就是一个1,九个0的组合。寄藤文平用漫画式的表达,生动形象,又直白清晰地传达出数字的可识别性。一把尺子,让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数字,从此牢牢被记住。
至于数字更形象的立体表达,100、1000、10000、10000等等,从一间房间到一层楼,到一个小区,到一片地球村,到太空等等----原来数字的递进,尺度的大小,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比拟。非常有想象力。
在此书中,作者从各种直观的形象比拟了各种数字。有科普固定值:比如,人体有多少块骨头,206块。也有一些莫名的特别的情绪数字,成人的恋爱力,爱的背叛力,等等,这类随机又主观的精神感知类事物也有了度量,非常神奇。
至于“身体和数字”部分,作者将许多数字用身体一表达,并又创造出一番新颖的数字形式。还有送礼中的学问,商家赠品,游戏里的进阶等级,绩效方案的策略等等。这些看似没什么关联性的领域其实都与数字有关,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数字在做幕后黑手,一不留神,真会陷入数字的陷阱之中,而数字如你想象,无处不在,数学,亦无处不在。
很佩服作者的这种表达,包括整本漫画科普的形式也是如此。各种浓度的黄色与蓝色的搭配,画面的精准表意,以及装祯上的精细制作,再加上数字的各种延伸表达,让人不知不觉沉浸这些有趣的数字之中。我把这本书置于床头,睡前翻翻,脑洞大开的同时减压又放松。读此书,好开心。
《神奇的数字世界》读后感(六)
最近睡眠不好,我用着最原始的方法“数羊”,心里念叨这一只只的羊,一只,两只,三只……就这样也不知道数到几的时候我就能够睡着了,看过这本书后,我发现数字真的很神奇,它可以让你沉静,似乎比任何类似心灵鸡汤的枕边书强多了。
书很小巧,有点类似我们看得漫画书,颜色为黄色和蓝色,纸张制作精良,但是打开后你会更误认为看到了漫画书,因为里面很多都是图画,那种简笔画,画风卡通可爱的一个个图案堆积在连续的页面上,有些特别类似我们玩的手机游戏——找你×。分为五大章,分别是数字的形状,数字的频道,数字的标尺,数字与身体,数字与竹林。
的确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吧,我开始几乎一片迷茫,和我开始的印象完全不相符,这也算是惊喜了。
标尺一章最让我喜欢,让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了第一印象的原因,因为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锚定效应,开始认为的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会左右很多以后的判断。比如说如果请求检察官从重判决,则法官作出的判决也重,如果请求从轻判决,那么法官也会从轻判决。数字的第一印象也是非常危险的。这简直就是一种文字与数字纠缠的游戏,有趣却让人们无奈,书中举的例子一次次说明,很多结果一样的事实只是我们换了一种说法。所以数字有时影响着人的判断,而最终影响事情的结果。
这一章中我们还看到了我们女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在书中叫顺便标尺,哈哈,自己都会乐了,那就是买东西都会看赠品,有时买一样东西只是为了赠品,而其实并不需要这东西,这就是数字给我们的一种影响,这么一点点额外的数字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太形象了,商家都是学过心理的啊。
如果你说这本书你学到了什么,那么更加清楚理智地知道了数字这么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用文字来替代看到的,来看到我是如何来对待数字的历史,同时还能更理智清楚的知道数字的发展和作用,从而避免一些失误,至少多了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
以前学的知识,这这里都有了一定依据,你可以找到语文中的语序与数字的关系,同时你也懂得了用更形象的事物来表示数字,比如我从家到学校的打的费是8元,那么就是以后再看到两公里我就知道了是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这就是一种表示和替代的方式,我们可以有了更形象的图像呈现在脑海中。
作者不得不说也是一位让人觉得敬佩的人,真正能研究出一定东西的人往往在我们眼里都是异类,他们顶着发现的眼睛一次次去探究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东西,从中找到了独特的东西,作者显然属于这类人。
所以如果你还可以从书里学到一种探究的精神,这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有着更大的意义。
《神奇的数字世界》读后感(七)
大便书之后继续神奇《神奇的数字世界》
看到这本书就不可能不联想到当年的《大便书》,《大便书》真是太有趣太神奇了,这本《神奇的数字世界》从开本到颜色,都是和《大便书》一样的,里面的插图也是一个风格,一看就知道是一个系列,果然作者也是同一个人。
这一次讲的是数字,神奇的数字,这里面的数字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数字,而是我们心中的数字,是我们对数字的感觉。
我们人类是动物,对数字的感觉和精密的计算机并不一样,我们受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所以我们心中的数字,并不只是数学中的数字。
但是这一点我们只是了解而已,并没有深入的去思考,作者把这些内容用有趣的绘画表现出来,的确让人大开眼界。又吃惊了一把。
先看看数字的大小吧,数字越大我们越没有感觉,作者从一厘米开始画起,一次增加十倍,从书里的这页纸开始,穿越书桌,穿越房间,穿越小区,穿越城市穿越大海,当数量增加到十亿的时候,已经从日本穿越了澳大利亚,进入空间里了。
第二部分研究的是单位,先用各种单位度量人体,长度的有米、英尺、英寸,还有重量、面积、骨头的根数、关节数、细胞数、年龄、突起、洞穴……接下来是各种有趣的数字单位,双方手的碰撞叫1心跳,注意到心上人的发型变化叫1安德烈,通过时有人依靠的感觉是1感谢,柏拉图的爱情用1丽子姑娘来衡量,呵呵,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其实里面都有故事,都是日本人熟悉的电视剧小说什么的,当事人一看就明白了,而且还会居多很有趣。
第三部分是各种数字标尺,都是心理的感觉,里面有大量的心理学知识,作者用头上加上一个圆柱,在圆柱上画上刻度来表示。比如懂得越多,刻度越细,比如面对各种品牌的酒,不懂的人不知道怎么区分,而越了解,头上的刻度就越细致,就越能够知道这些酒之间的区别。换成是战争也是一样,一个了解战争的人,对着局势一看就知道情况怎么样,该如何指挥下一步行动,而对于外行,就一头雾水。
第四部分也挺有趣,是身体与数字,比如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类相当于一个手掌的话,鸟类占一个手指,两栖类占三个手指,哺乳类占两个手指,剩下的相当于一个手掌。
最后的部分写的是作者关于数字的一些感受,里面反复提到的是竹子,以前从来没想过竹子的节数竟然是固定的,毛竹一般都是三十节左右。无论长多高都是这些个竹节,真的是很神奇啊!其实这个世界上神奇的事物太多了,感谢作者把这些和数字有关的神奇展现在我们眼前。
《神奇的数字世界》读后感(八)
爱因斯坦有一番关于相对论的妙论:“你坐在一个漂亮姑娘旁边两个小时,觉得只过了一分钟;如果你坐在一个火炉上一分钟,却觉得过了两个小时。”跳脱出课堂的数字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丰富精彩得多。生活中的数字都是有情感的,日本插画家寄藤文平的《神奇的数字世界》是继《大便书》之后的又一力作,充满乐趣的漫画图解令人脑洞大开,一个个数字都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或许我们都有过被某个数字牵动心灵的时候,大到天灾人祸的罹难人数、某个特殊的纪念日,小到工资单上的些许变化、商场打折的折扣力度,同样的数字,代表的意义常常大相径庭。心理学家据此大做文章,公共管理、产品营销、人际关系都有专门的学问。这些在寄藤文平写来轻快得多。虽然我们也能读到有出处的心理学术语,但阐述得简单明了。以寻常生活场景为例,漫画的表现方式颇为直观,喜感十足,能够唤起读者共鸣。如同样折价20日元的秋刀鱼和汽车,读者自思也确实意义不同。
身为设计师,寄藤文平也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平添不少趣味。在关于数字单位的章节里,作者对我们司空见惯的单位做出新解。譬如,代表能量的单位瓦特,作者称:“每天食用2000卡食物的人所散发的热量几乎与100瓦灯泡相等。”还有表面积这个概念,作者画了一幅人体内部面积远大于体表面积的图,一目了然。倘若这些还属我们既知的范畴,那么作者原创的“情绪单位”更加令人脑洞大开。源自经典漫画、电影、音乐、小说的情绪单位恰如其分地表达着我们时常想倾吐又无从说起、无从量化的感受。高效率的行事风格就用美剧《24小时》的主人公鲍尔(bau)为单位量化,成人的恋爱力用文艺范十足的村上春树(hal)来量化,还有卡门、冬日恋歌、失乐园、黑泽明、蒙克,耳熟能详的出处蕴藏着生动的情感。
常有人抱怨自己对数字没概念,中国人口比日本多多少?一辆公交车坐200人是多还是少?离家8公里的距离大概是多远?打折20%究竟是多少?这些都想象不出来。寄藤文平提出了他的独门秘笈——利用自己的身体来计量。不妨比划一下,食指若是1个单位,一个手掌就是5个单位,一条手臂就是40个单位。这样算起来,日本人口若是一个手掌,中国人口相当于展开的双臂总面积。以此类推,我们就能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字问题全部借由身体的度量衡换算,数字的世界原来并非不可亲近呀。
仔细想来,万物皆有感情,只是我们疏于观察。寄藤文平为竹节的数量感动,我们也能在生活细节中收获感动。你知道家门口的台阶有几级吗?知道小区里有几棵树吗?知道走到车站有几公里吗?都说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会有依恋有怀念,沉淀在岁月中的痕迹早已和我们的生命历程密不可分。人和万物的情感,大概就存在于这点滴熟稔的数字间。
了解数字,即是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态度,为虽被忽视却默默陪伴着我们的美多多驻足。能为这样一本有感情的数字书写书评,我又得到了100adn(安德里安: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感)。
——乙未年读寄藤文平《神奇的数字世界》
《神奇的数字世界》读后感(九)
应该说这是一本装帧设计很上档次的小书,虽然封面和腰封的白+黄的搭配并不是很符合我的喜好,但是谁让我看书的时候喜欢扒掉那些套封的封皮呢︿( ̄︶ ̄)︿一扒掉外面的套封,里面的配色让我晃了一下眼,蓝+红的外壳和里面内衬的配色非常大气,让人看得颇为惊喜了一下。
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消遣,也是一种兴趣。因为看书的口味很杂,比较随意不会有偏向,所以,家里的书架上罗列着很多门类各异杂七杂八的藏书。但是因为看书太慢,买书太快,结果很多书甚至连塑封都没来得及拆开,平白的放在那里落灰。
说来惭愧,有几次买重了书都没有发现,直到整理书架的时候才发现,哦,天了噜,这书原来我已经买过的么┭┮﹏┭┮这本书也是这样呢,收到了很久,甚至都忘记有它的存在了,结果收拾屋子的时候才发现它和几本未看过的书被压在一堆旧报纸等杂物的下面。如果不是这次凑巧翻了出来,大概它们还会继续待在那里吧。
不过,书里讲的数字和数学并不相同,就是一些生活中常会出现在我们周围的数字,这些数字可能来自于我们看过的课本里,听过的新闻中,还可能是被人塞进手里的广告单上。这些我们日常中常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数字,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天天在看在听却没什么真实的感觉,但是当被作者用图画直观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时才能真正的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
只是不知作者是出于何等考量,书中章节的名目和内容,总有种文不对题的感觉。说起来不知情的人读到第四章:数字与身体,大概总会以为其中罗列了许多与身体相关的数字,但其实内容与此无关,该章节是用身体的表面积作为标尺,帮助我们更好更直观的理解一些大数字之间的关系。
再像是第二章:数字的频道不如直接换成“数字的单位”还令人更好理解一些。而第一章:数字的形状,明明在讲“数字的距离”,该章节是通过图画让我们从视觉直观上明确了数字的尺寸,从1厘米到十亿厘米是多么遥远的距离。我们以前也只是知道数字的大小价值而已,但是,知道多少不等于真正理解。看了书马上就知道的事,要靠着自己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琢磨明白呢。
对此类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找了书来看看,毕竟书的内容真心不错,虽然和定价比起来,内容没有想象的多。但是作者能够用图画来表现数字概念,更利于人们的联想和理解,真的是一部非常有想象力的作品。作者自述本书将竭尽所能,冀图解开数字与感觉之间的差异之谜。
好比第三章:数字的标尺,写的就是人内心中对“数字的衡量”。如果从感觉的角度来看,人感知到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得失之间,失更让人敏感。因为“忌讳损失”和“买入东西后,如果价格不高于买入前的价格,就不会卖出”的心理,对同一件商品,卖家给出的价格一般是买家猜测2倍以上。
就像我买书,诚然我明白现在的书不能再去看定价,所有的封底的定价都要按二分之一来算,但还是不自觉的会按照封底原本的定价来预期书的样子。这种想法你也可以说是在“寻求公平”,但是相信在出版社来看自然是不会这样认为了。等等这些内容,多看点总是没有坏处的。哪怕给以后谈话时增加个话题也是好的。
不过,如若按照书中根据“锚定效应”人最初的印象左右着最终的判断的定论——不知该说人都是有偏见的,还是说是有着根深蒂固的利己之心,买到10元的东西总要价值15元才不会感觉吃亏,花10元钱买到价值5元钱的东西就会感觉上当。自然,同样价格的书,开本大的就会认为比开本小的更值得,哪怕两书间的内容根本就是一样的啊,甚至开本大的那本书里的内容倒要更少一些也是如此。
就好像我对这本书一样,虽然看完后感觉是本很有用的小书,但依旧会犹豫是否要作为藏书。那我为什么会犹豫呢?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因为自己不大喜欢这种白+黄的配色,但是如果往深里去想的话,我对这书不大感冒的原因,真还应该是因为书的开本的缘故。
并非出于“忌讳损失”的心理,我不喜欢特型开本的书倒是和书的大小无关。大概是我始终有点强迫症的关系,总感觉这样开本的书放进了我打理得整整齐齐的书柜里,看着实在好别扭啊!所以说真没办法喜欢得起来小型本的口袋书。虽然我并没有将此作为购书的第一先决条件,但是心底潜意识还是会因此而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