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妻妾成群经典读后感有感

妻妾成群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3 23:30:26
妻妾成群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7-13 23:30:26   小编:

《妻妾成群》描写了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内部的纷争。主人公与妻妾们的关系错综复杂,爱恨交织。小说通过这段家庭故事,探讨了权力、欲望和人性的复杂关系。文笔优美,情节曲折,令人深思。整部小说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引人入胜。

妻妾成群读后感(一)

名家不愧是名家,好厉害……情节人物无一不在,故事也很有吸引力。淡淡的,却沉重而又哀怨,有一些描写印象很深,哎呀呀没办法忘记从楼上掉下的脚步声和斑斑驳驳的日光碎片。 感觉结构都很精巧,尤其是第二个故事,好特别。第四个故事《园艺》的结局在看到一半的时候猜了出来,不过依然让人惊叹。因为孔家最后还是空空荡荡了,昔日的生活就被这有关于爬山虎去留的争端所打破,每个人都走到了崭新的一片天空下。荒诞也好站起来也罢,自私自利和冷漠的人也都坠进了梦想新生活。 画风熏人的四月呀!希望孔夫人也好。 缺点是虽然带着深切的同情,不过感觉还是无可避免地,写着男人眼里的女人。唉。女人并不是没了男人过不下去,也并不是全身心都挂他们身上,整日竖着刺、疑心而猜忌,或者郁郁着向往男人。也同样,一些男性的责任被隐去着。

妻妾成群读后感(二)

苏童的故事总是让我觉得有种病态的诡异气氛,这本书里的每个故事都是如此。这种故事改编成电影,也许氛围奇特,但读起来,总让人觉得压抑。他笔下的女性,要不就是软弱到近乎无能,要不就是固执得近乎愚蠢。是他那个时代的女性都是如此,还是他对女性有什么误解?抑或这就是他想营造出来的效果,这些我不得而知,可如果说苏童是最了解女性的作家,我还是无法认同。

看这本书主要是为了看第一个故事,很久以前看过张艺谋的同名电影,这么久以后,还记得一些画面,想拿原著来看一看。老实说,剧本改编得挺多的,也许是先入为主,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张艺谋的版本,红灯笼的符号性更强,视觉冲击力也更强。只是巩丽的形象太过独立强悍,让我很难把她和颂莲连在一起。

============================================================================

做戏做得好能骗别人,做得不好只能骗骗自己。

妻妾成群读后感(三)

听说这里的小说都是苏童不到25岁时写的。妻妾成群这章着实惊艳到我,给我留下印象的五个女性角色各具特色,有保守的有进步的,男性纯粹就是跑个龙套。大太太代表了传统,身为女性却替男权守卫大门;二太太无法撼动大太太地位,可也想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用尽阴谋阳谋;三太太的悲剧色彩是最强的,有一颗独立的心美丽的外表,落入这片淤泥中却又想保持自己,感觉四人中最让我难受的是三夫人;四夫人作为新式教育的学生,但因家庭背景不得不进入陈家,新式的教育与传统的男权家庭来了一次大战,最后新式教育落败,男权胜得毫无悬念。妇女生活是个女性如何继承悲剧的故事,每个人都想逃离最为一个女性的悲剧比如结婚生育还有逃离家庭,但是毫无悬念地一个个走入了相似的悲剧中。最后一篇是我全书最喜欢的一篇,篇中长子最爱的电影演员是卓别林,整片小说感觉也充满了极具默片色彩的幽默。孔太太要找的孔先生当晚就被杀害并被埋在家里,全家人却都认为孔先生出轨,并围绕他发生了一系列极具讽刺意义的片段。总的来说感觉苏童笔下的男性普遍都属于“不行”,这个不行是各个方面上的不行,及时有孔家长子这种感觉自己很行的电影奇才,最后turns out也不过是个普信男,女性各有特色,但是感觉都是带着悲剧色彩降临,作为小说带有戏剧色彩但也同时放大了一些女性的刻板印象。

妻妾成群读后感(四)

把四个故事按照喜欢程度排序:《另一种妇女生活》《园艺》《妻妾成群》《妇女生活》。

我知道《妻妾成群》被改编成了电影,但是我没有看过,先来看的原著。读完一遍觉得情节描述得有些琐碎,人物对话也多,主要是叙述着叙述着会偶然穿进几句重复的意象描写,有点不自然。这也是为什么我相对比较喜欢《另一种妇女生活》——里面没有太多的环境描写,重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或者幽微的关系,而不是如何通过反复提及的紫藤和井暗示些命运的走向。

我不是想说环境描写不好,但是我觉得这几篇里某些伏笔埋得略浅。比如那口井,比如那个紫藤架,比如孔家花园里散发出臭味的土垒······初次读到就感觉到了一些与故事结局的勾连,及至第二次读到更是胸有成竹,于是后面的故事就按着一种侦探的思路去读,等到发现结尾印证了自己的猜想时好像也就没有太多新奇劲儿了。相比之下,《另》几乎只是在开头提到“五六只赭红色的古老的酱缸”以及里面盛着的“陈年的污水和枯枝败叶”(118),整篇的调子基本就定了,后面也没有太多重复。那把剪刀在各种场合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却不是致简少贞死亡的工具。用无数绣花针扎破动脉血管,坐在磨白了的红木椅子上静静等待死亡——我觉得作者的这个安排简直妙绝了。

妻妾成群读后感(五)

我如果只读过帝王生涯和妻妾成群应该会极喜欢苏童……只能说有些看过不如不看。但是读本土作品就很直观感受到文笔的重要性,就算没什么吸引我的地方还是一贯读下去了,确实写得很流畅。 今天早上刚好读到一篇讨论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道德和现实中人的道德标准的分割的文章,觉得是很有价值的讨论。 于是也会想是什么促使苏童写出两篇妇女生活这样的小说,经常有人评价他会写女人,最早看见这样的评价还是莫言说,他把女性描写得精准,这个说法其实很有意思,因为这是一个男性评价另一个男性,说他笔下的女角色“像真实的女性”。这种评判实质上都是外化的,仔细想是站不住的。 但什么样的人会写妇女生活这样的小说,起码我觉得就算是由女性书写,也不会写这样一篇纯粹单元性别为主体的小说,女性成了个体与他体一切的成因,而非常见的“结果”(比如遭迫害而转而举起屠刀那样,常见的复仇主题作品中的女主),这里的一切成因与结果都是女人,男性反而在背后隐形了。会怀疑作者是不是经历过什么……切实被这样的女性控制过,之类的。

没有任何其他意思,只是觉得一些描写确实只有接触过才能作出,比如一个从未去过南方的人,应当写不出阴雨天后白瓷水槽上会冒出恼人的霉斑,从未到过北方的人,也不会花笔墨描写冬天室外手上那僵硬粗糙似乎裂开的皮肤触感。

不过,另一种妇女生活里,接触世俗生活的简家妹妹的嬗变,叫我想起莱农那一句“在她们身上看见父辈的面孔”。共性的现象所引出的思考的不同,也是很有趣的一点。旁观者的写法,注定带着旁观者的特性。并不是很想谈论太多这样的问题,只是既然触及到了便不可避免深究。顺带一提,红粉与老舍的月牙儿,或许也可以比照着读来。

相较起后面的三篇,我实在太喜欢妻妾成群,甚至觉得应该把妻妾成群读过,就把那本选集丢开。不是说不好,只是对于我过犹不及。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