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曲》是一部描写人性和生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展现了人生的坎坷和挣扎。小说中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读完《尘曲》,让人感叹生活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
《尘曲》读后感(一)
高中时看过七堇年的小说,大地之灯,还有一本叫澜本嫁衣?不是很有印象了,只记得当时的感觉甚好,不管是情节还是语言都是耳目一新的感觉,后来读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当时也有认真做摘抄,觉得美的不得了了,好多话都像是说到心坎里去了。后来上了大学(甚至还凑巧念了德语系)面对藏书甚多的图书馆,狂喜,每个学期都会读相当一部分的小说,现代作家,当代作家,先锋作家,各种各样,大杂烩一样的读,自以为眼界开阔了,再看不上那些青春作品了。再后来看了大冰的几本书,刚开始也是惊奇,世界上竟还有那么多有着如此丰富经历的人,不过读到大冰的最近一本书时,也开始觉得无趣了,不过还是写一些自己遇见过的人而已。看到七堇年出了新书,便带着想要怀旧一下的感觉买了,不能贸然说失望吧,只能说已经不是我们这个年纪可以盲目追随的了。散文里好多都是似曾相识的语句,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之前就读过这本书了。游记篇,可能现在写游记的人太多了,并没有很吸引人的地方,索性读了一篇就跳过去了。小说部分,故事很是一般,虽说从每个人的角度都写了一篇,但是情节太弱,并不足以支撑这样的特殊设置,更何况,笛安是不是出了”东南西北“几本书?都是从不同视角来写的。所以七堇年的这一设置并无心意。
看了七堇年的自评,面对读者的各种非议,表面上说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其实内心真正的想法:你们这等俗人,怎么可能懂我?哈哈,大家都是俗人,作家可千万别把自己抬太高,青春作品怎可与哈翁的名作相比?没错,我就是看不惯接受不了差评的卖家!
其实很感激七堇年,毕竟当年的喜欢是真喜欢,并且因为她总是引用,知道了台湾作家简媜,到现在都还在读着她的作品,语言是真的美,思维是真的敏锐,并不似七堇年的拼凑与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作品是最令人讨厌的了。
《尘曲》读后感(二)
很早之前就知道七堇年的作品,但从来没有看过。因为每当在书店看到她的书名和封面,总觉得文绉绉不适合我这个大咧咧的女子看。这次却鼓起勇气,尝试看了她的《尘曲》。可是没想到,一开头只是看了‘新版序言’,她矫情而不做作的文字让真的说中了我的感受。
其实很羡慕一边旅游又一边写散文的作家,‘尘曲’前散文细腻的写出自己的感知,读到细腻时,又不断重复看一边,只想好好细细嚼觉。我不知道散文的定义,她的散文说不上非常好,但有些内心之处的话语却让我感同身受,但我却写不出她的矫情与细腻。
中段的游记,看到她拍的照片美美的,自己也羡慕起来,要是我也能去外国像她那样的惬意的游列欧洲,该多好;可是我知道我不可以像她这样,因为我没有像她一样能说上流畅的英语。像我这种只能国内游,要是国外游也是旅游团,还是那种代购的旅游团,跟着大妈级别扫遍外国的商场购物。却无法好好的像七堇年一样只有眼前的风景,没有外界的嘈杂。
此书最后一部分是她的中短篇小说,小说背景是由中国解放前后开始写起;故事背景让我想起莫言写的书,因为同样是中国社会在时期前后,多少家庭因此无奈而无奈。小说说不上很喜欢,但没想到她会以同志为题材。多少人跟我一样口头上是对同志没什么歧视,但现实要是真的遇到,其实多少还是不理解他们并且奇怪的眼神忘着他们。同志也是人,也需要被理解。可是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对同志的理解真的太少太少,不求认同他们,但尊重与理解也是人与人之间生存之道!中国多少同性恋者,他们的生活有多少人理解。并不是所有人能像金星一样的优秀转型,也不能像蔡康永一样勇敢的承认自己出轨。他们多少是默默承受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有苦不能说,真实的自己不能展现,却只能活活的咽下去,做个不是真实的自己,以至于扭曲自己。如同小说里的康宇,知道自己也许是同志,但每次却强迫与女朋友交往,让自己知道自己其实不是出轨。可是怎么会躲得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呢!虽然突破内心和余生在大学走过一段日子,但谁都躲不过现实的的拨弄,他们分开了。即使他们还有情。
此书新版的封面,剥去蓝色纱衣,黑白照的诗意才涌现出来。
《尘曲》读后感(三)
淡薄的文字中总会掺入一两句如珍珠般灿烂的美句,读七堇年的文字,特别是随笔、散文部分,总是与陈绮贞的文笔有相似之感。对比不久前刚读过的《不在他方》,都是淡淡的叙述,给人一种如雨后微风吹拂般的清爽和恬淡。不同之处在于,新闻专业出身的七堇年相较于纯粹尽心于音乐艺术创作的陈绮贞来说,文字中多了一份新闻工作者的独到视角和犀利锋芒,而这一份对人生、生活的思考,给读到之人带来了一种思辨的新意。书中一些观点和看法,常常与我平日里的一些胡思乱想恰到好处的契合,不由让我产生一种在书中寻到知己之感
旅行、写作、冥想,如此的生活实为我毕生的追求。平素总为课业压力缠绕,心焦且迷茫之时,常将大把时间花在看综艺、看电视剧之上,希望借综艺带来的空洞、痴傻的大笑来驱赶内心深处的不安和彷徨,也许短期很见效,当我躺在床上一整天,除了吃饭上厕所都不用挪身,只是盯着平板屏幕呵呵傻笑的时候,我仿佛是快乐的,我的情绪已经完全被综艺节目的节奏所牵引,只知道跟着笑,即使这只是没有灵魂的傻笑。长期以往,不禁想要拷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给我带来了什么呢?我如同小说中的余悦一般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无法自拔,一边自责自己的堕落,一边却又无法控制的继续堕落,就这样在自责中一点一点的向更深处沉沦。此时方知,肉体的快乐只是表面的,一个人真正地愉悦是要从精神的满足才能得到的
从来不觉读书的重要性,然而一周不读书,精神带来的匮乏感和自己笔下文字透露出来的干涩感,就会自动提醒你,“该看书了”
在此时翻开看过几页就束之高阁的书,虽然并没有对我的实际生活产生什么直接的指导和教育,但是书本的文字中不自觉得会带给我一些力量,也许是除了眼前的苟且之外,让我看到了诗和远方,也许仅仅是在作者的文字中,读到了一些与我相似的想法,或是看到了几处让我有兴趣深思的问题,让我意识到了我的大脑的存在,这也是人和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
下面分享一段我在读这本书时,突然就跳入我脑海中的一首诗《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的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诗是我在看到那一段不被世俗接受的同性恋时,突然蹦入我的脑海的,书中描写到主人公为了自己的爱人,在纠结文理科选择时的矛盾心理,我突然就想到了这首诗。认真来说我从来没有喜欢过这首诗,至少没有产生过强烈的共鸣甚至欣赏,因此我自然也没有特意背过,只是不知在什么地方或是什么场合听过或是看过,没想到它就神奇的停留在了我的潜意识中,在这么一个突然的时刻迸发出来,闯进了我的脑海。要说这首诗和小说中这个场景的契合度也并非为零,都是说两条平行线的事,小说的结局想必在此时任何一个看客应该也都已经猜到,不过是是“纵然情深,奈何缘浅”的俗套故事,无论当时心中是如何的轰轰烈烈、波澜壮阔,最终留下的,也只有一抹浅淡的哀愁和无奈,也许这是这份感情的幸,也是不幸。幸于,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你;不幸于,在无奈的命运面前,终究只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