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里的故事总是充满教育意义和启发性。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智慧,感受人生的真谛和情感。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理,让我们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真谛,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故事永远都会留在我们心中,指引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有关语文书里的故事的作文篇1
在我们的语文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但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就是《闻宫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里藏的故事。
话不多说,我先来给你介绍。先介绍下作者吧!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徒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还有这古诗后藏的背景故事,我来跟你讲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那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缢,还有其他等人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仔“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昔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听了我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启示,我的洁沦是文人的思想进步总是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关注成反比。由此我的到启示是如果有一天,我们文人的言行不为政治所左右,文人才是真正的文人。
有关语文书里的故事的作文篇2
同学们,你真的熟悉手中的语文书吗?翻开印刷精美的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有趣的课文,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课文中,如发生在《负荆请罪》之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还有的是一些课文的背景故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半截蜡烛》“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
只要我们善于读书就能读出“弦外之音”——藏在书中的故事。如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后就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郑成功到台湾寻父,第一次与盘踞台湾的荷兰人首领揆一针锋相对。在此期间,郑成功与台湾人民结下深厚友谊。回到福建后,郑芝龙投机政治,在福建立唐王为帝,唐王赐郑成功为“国姓爷”,并认定郑成功是复兴大业的人选。
此时清兵进入福建,郑成功与父亲数次在和战的问题上争执。郑芝龙最终决定投清。郑成功劝说无效,与父亲决裂。郑芝龙投清后被软禁,明唐王也因此出走后被清兵擒杀。郑成功通过重重困难获得了郑家军的领导权,继续抗清的斗争。清兵一边劝降郑成功,一边偷袭郑成功的老家,郑成功的母亲因此丧生,让郑成功悲痛欲绝。此时,台湾人民正处于荷兰人高压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郑成功暗中支持以旧部郭怀一为首的抗荷斗争,并承诺有朝一日一定要收复台湾。
郑成功与清兵的战斗获得了胜利,显示出郑成功卓越的军事才能。郑成功并兴兵北伐,但在南京一役中却因为一念之慈而遭受重创。此时郭怀一在台湾的起义也失败。郑成功将目光投向台湾,打算将台湾作为自己发展的基地。他一面与台湾的荷兰总督揆一软硬兼施,又用计麻痹了荷兰海军总司令,恰好旧部——荷兰通事何斌向郑成功献上台湾水域图。郑成功秣马厉兵,积极准备东征台湾。
公元1661年,郑成功说服了诸位将领,正式出兵攻打台湾,战胜了汹涌波涛后,他利用潮汐顺利通过了鹿耳门,并受到了以凯因为首的高山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郑成功不久利用攻心战让荷兰人献出赤嵌城,将荷兰人最后的巢穴——台湾城团团围住。在揆一的顽强抵抗下,郑成功陷入持久战,同时利用屯垦解决了粮荒的问题,并处死了与清兵勾结的黄炎及对高山族人民强取豪夺的郑芝魁,粉碎了清兵与荷兰人的两面夹攻,解决了内部矛盾,取得了台湾人民的信任。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下,揆一终于向郑成功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毅然拒绝了部下们打算在台湾另立乾坤的计划,宣布台湾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并迅速投入了对台湾的开发,使台湾日渐繁荣。
也许我们不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寻找到宇宙的新奥秘,但是我们却能从那熟悉的课本中,那一篇篇的文章里,体验到发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