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历史评论(第4辑)》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揭示了东方历史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作者们对古代文明、战争、政治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呈现出东方历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东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东方历史评论(第4辑)读后感(一)
如果这一丛书只能买一本,就买《04 变革的节奏》就够了,如果这本书只看一篇,就看《周濂对话杨奎松》就够了。
历史是轮回的,更是渐近的,始终抱着毕其功于一役,弯道就是超车机会的心态,始终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谁都不能跨越时空回到当初,但这不意味着历史学家都是马后炮专家,真正有良心讲实话的人还是有的,只是他们缺少更多发声的空间。
一片森林里什么树什么草都有,生态环境最健康。来大风了,大树倒了,小树也能长起来。大水泛滥了,有些树腐烂了,水生植物也能茂盛起来,不至于水退去后,一片荒芜。如果全是一种树,哪怕它再高贵典雅,也不长久。
东方历史评论(第4辑)读后感(二)
从第一期买到第四期,真心喜欢,中国的杂志数量太多,质量太少,张立宪一个人撑着一本《读库》,《信睿》变成MOOK也很久音信,直到在多看阅读看到《信睿周报》,想起大学时拿到创刊好的兴奋。欧宁的《天南》在我一度以为它要死,今年现代传播业绩不佳,没想到年底还是出了第16期。韩寒《独唱团》和安妮宝贝《大方》短命而夭折,很多人都担心《东方历史评论》能坚持多久。
一直喜欢读许知远的文章,尽量不错过他的每篇文章,而且要及时读,不然就被和谐了。许知远是我看到的中国知识分子难得比较具有国际视野的作者,他把这种风格也带到了《东方历史评论》,他主编的《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生活》杂志都是我的最爱。
在纸媒如此衰落的时代,想不到这本书如此受欢迎,它内容并不易懂,但是很多人愿意去阅读,让人欣慰。
我一直觉得媒体会衰落,碎落的只是传播的形式,不会是内容,自媒体的爆发,反而让我更相信媒体的力量与希望。
东方历史评论(第4辑)读后感(三)
可能读库名气更大,所以读的时候更像读杂志;而东方历史评论却被我当成书来读,且因为不能够按次序买到,所以反倒克服了强迫心理,买到哪本读哪本了。之前的1、2都看了,3还在购物车,于是读了4先。
这集的主题是变革的力量,前几篇都在讨论中国革命的问题。很高兴能够看到在史学界、社会学界和知识分子内部,革命是个可以用来研究讨论的词汇,可以很客观地来看待,只是在公共媒体上这样的内容常常会被枪毙掉,其实最应该将思考和分辨的能力赋予普通百姓不是么。可能还是害怕在一个人均产值和收入不够又历史悠久地域广袤的国家,太前卫的民主会被民粹利用,这我也是同意的,在某种程度上,我认同精英治国的理念,但如果规避治国的精英本身不是像希特勒这样的极端人士,或者不那么极端但是对人民坏处远大于好处的人,是需要政治智慧来解决的。美国设计了一个适合他们国家的制度,而这个制度的移植失败得很多。我们也想设计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之路,所谓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现在又加了文化自信,能够向更好方向发展的希望自不必说了,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避免出现最坏的情况,这也是最被人接受民主的好处,在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其能够保证不最坏。
杨奎松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历史学者,他的学史要“进得去出得来”的观点非常准确,也是所有喜欢历史的人应该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警醒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