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过马路》是一篇温暖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只小蜗牛在过马路时遭遇困难,但最终得到了众人的帮助和理解。通过小蜗牛的坚持和勇气,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阅读后让人感受到了爱与善良的力量,感叹生命的可贵和温暖。
小蜗牛过马路读后感第一篇
成长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也许会很顺利, 又也许,也会有波折在前方悄悄等待着你, 可无论结局如何,重要的是—— 你!曾经为了心中的小小梦想努力过! 读完获奖不断的绘本《小蜗牛过马路》, 不禁被书中小蜗牛的生命故事感染了。 为了吃到马路对面的卷心菜, 小蜗牛决定穿越宽阔繁忙的马路, 它的决心令人惊讶,它的行动令人忧心。 奔驰的汽车、翘首等待的乌鸦, 前面的路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但小蜗牛只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面对埋怨它挡路的小蚂蚁们, 他邀请他们进自己的壳屋里避雨…… 绘本文字语言细腻生动,插图清新可爱, 故事情节的一次次反转惹人发笑的同时, 也获得了十分满足的阅读体验。 这个温馨可爱的故事,向小朋友们讲述—— 决心的伟大意义、善良的珍贵品性, 以及美好友谊的双向奔赴, 它们一起描绘着生命的绚烂底色, 也是孩子们快乐成长最好的“情商营养品”。
小蜗牛过马路读后感第二篇
一本很新,但故事特别暖,还获奖无数无数的作品,妈妈们真的别错过!!
适读年龄:2+
小蜗牛看到马路对面有一大片卷心菜田,决定要横跨马路去饱餐一顿。
它努力的爬啊爬,爬啊爬,途中遇到了小汽车,还有四只骂骂咧咧嫌他挡路的小蚂蚁,小蜗牛正准备与它们理论,这时突然下起雨来,小蚂蚁们慌不择路,小蜗牛见状,缩进壳里,打开房门,让蚂蚁们进屋避雨,还请它们喝热乎乎的茶,小蚂蚁们为刚刚不礼貌的行为道了歉。
雨停了,小蜗牛跟小蚂蚁们告别。继续往马路对面爬啊爬 爬啊爬,这是有出现了拦路的大乌鸦,小蜗牛吓得原地打转,乌鸦被路上的汽车吓跑了,但小蜗牛也慌得爬错了方向,又回到了起点。卷心菜还在遥远的马路对面。它既伤心又沮丧,这时小蚂蚁们抬着卷心菜过了马路,邀请小蜗牛一起享用美味的卷心菜。
这是一个简简单单,但又让你和孩子情不自禁捧腹大笑的暖心故事。
当我讲到小蜗牛决心过马路的时候,孩子在书页里找起了蜗牛,噢,原来马路太宽大了,小蜗牛小小的窝在画面的角落里,孩子突然就理解了这段旅程的困难,那么小的蜗牛居然下决心要跨越那么宽的马路,实在是太厉害啦!
当小蜗牛邀请蚂蚁们进屋避雨时,孩子说,我也希望能拥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房子,那我们就可以紧紧的贴在一起了,我玩耍的时候也可以一眼就看到你了。
在小蜗牛房子里,我们还发现了不少亮点:蜗牛的时钟是按日计时(大概是因为它太慢了吧),小蚂蚁们不愧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师,它们居然用杯子堆起了小城堡。
我相信优秀的绘本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蜗牛努力向前爬时,孩子能感受到它的坚持和决心,当不计前嫌帮助小蚂蚁时,孩子说它真的好善良,而当小蜗牛沮丧时,孩子也跟着难过起来,而当小蚂蚁们抬着卷心菜来到眼前时,她也被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所感动,而小蚂蚁的知错能改乐于分享,也体现在晚餐时,她把嘴里的食物抠出来塞进我的嘴里。
小蜗牛过马路读后感第三篇
一本很新,但故事特别暖,还获奖无数无数的作品,妈妈们真的别错过!!
适读年龄:2+
小蜗牛看到马路对面有一大片卷心菜田,决定要横跨马路去饱餐一顿。
它努力的爬啊爬,爬啊爬,途中遇到了小汽车,还有四只骂骂咧咧嫌他挡路的小蚂蚁,小蜗牛正准备与它们理论,这时突然下起雨来,小蚂蚁们慌不择路,小蜗牛见状,缩进壳里,打开房门,让蚂蚁们进屋避雨,还请它们喝热乎乎的茶,小蚂蚁们为刚刚不礼貌的行为道了歉。
雨停了,小蜗牛跟小蚂蚁们告别。继续往马路对面爬啊爬 爬啊爬,这是有出现了拦路的大乌鸦,小蜗牛吓得原地打转,乌鸦被路上的汽车吓跑了,但小蜗牛也慌得爬错了方向,又回到了起点。卷心菜还在遥远的马路对面。它既伤心又沮丧,这时小蚂蚁们抬着卷心菜过了马路,邀请小蜗牛一起享用美味的卷心菜。
这是一个简简单单,但又让你和孩子情不自禁捧腹大笑的暖心故事。
当我讲到小蜗牛决心过马路的时候,孩子在书页里找起了蜗牛,噢,原来马路太宽大了,小蜗牛小小的窝在画面的角落里,孩子突然就理解了这段旅程的困难,那么小的蜗牛居然下决心要跨越那么宽的马路,实在是太厉害啦!
当小蜗牛邀请蚂蚁们进屋避雨时,孩子说,我也希望能拥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房子,那我们就可以紧紧的贴在一起了,我玩耍的时候也可以一眼就看到你了。
在小蜗牛房子里,我们还发现了不少亮点:蜗牛的时钟是按日计时(大概是因为它太慢了吧),小蚂蚁们不愧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师,它们居然用杯子堆起了小城堡。
我相信优秀的绘本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蜗牛努力向前爬时,孩子能感受到它的坚持和决心,当不计前嫌帮助小蚂蚁时,孩子说它真的好善良,而当小蜗牛沮丧时,孩子也跟着难过起来,而当小蚂蚁们抬着卷心菜来到眼前时,她也被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所感动,而小蚂蚁的知错能改乐于分享,也体现在晚餐时,她把嘴里的食物抠出来塞进我的嘴里。
小蜗牛过马路读后感第四篇
“小蜗牛 慢慢爬慢慢爬 慢慢爬 为什么你呀不着急回家 急什么 急什么 慢慢爬 慢慢爬 屋子就在我背上 到哪儿都是家”
看到小蜗牛,不由自主哼起这首儿歌。
蜗牛爬得很慢,可是它也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行。
《小蜗牛过马路》中这只小蜗牛看到马路对面的卷心菜田(此处:小朋友问蜗牛会吃卷心菜吗?科普:答案是会,小蜗牛会吃绿色植物,包括青菜、小白菜、卷心菜等),一心想过去吃卷心菜(此处:小朋友又问蜗牛能看到马路对面吗?答案:当然不能,蜗牛的眼睛长在长触角的顶端,它的视力只有5-6厘米远。不过,这并不影响绘本以夸张、拟人的手法来描绘它能看到马路对面的卷心菜的情节,这是童趣,也是故事发展的需要。)
绘本是充满想象力的,是脑洞大开的,也是符合儿童天马行空的气质的。
借小蜗牛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去努力这件事,来给小朋友们一些人生的启发。
小蜗牛虽然爬得很慢,一条马路的宽度对蜗牛来说是很宽很宽的,它觉得自己快到了,但其实才爬出没多远。而马路,小朋友们可以想象得到,马路上车来车往,对小蜗牛来说是危险。就像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也可能有种种危机。
可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小蜗牛不害怕,谁也拦不住它。
马路上它遇见一队蚂蚁,蚂蚁说小蜗牛挡了它们的道。突然下起了雨,蚂蚁四处乱窜,不过好心的小蜗牛邀请它们来到自己的家。
小朋友说,蚂蚁的家就是它的壳,绘本里把蚂蚁壳内的家放大了,小朋友说,你看,这里面的蜗牛和外面的不一样了,因为这时候的蜗牛是没有壳的。这让我们想起了蛞蝓(鼻涕虫)。蜗牛的家里很温馨,蚂蚁们在它的家里一同喝茶、避雨。
雨停了,蚂蚁们走了。小蜗牛继续去实现它的目标,困难重重……甚至转晕了头,又爬回起点,就在我们以为小蜗牛和卷心菜无缘的时候,惊喜出现了。
小盆友们,你们能猜到结局吗?
回到我们的标题: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相比你能猜到小蜗牛收获了什么。
看似简单,其实作者——2022年凯迪克银奖得主科里·R·泰伯以一次又一次的意想不到、跌宕起伏、幽默反转带给孩子惊险和惊喜的感觉,让孩子一遍遍地读不厌。
他使用了铅笔、水彩、彩铅和墨水笔多种画材创作了这本绘本,结合多种视角构图,让这微观世界的微小镜头变得更丰富、有层次,给孩子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蜗牛过马路读后感第五篇
临睡前,随手翻开《小蜗牛过马路》,明天准备和小侄儿一起共读这本书,今天就算备备课。
结果看得自己很开心,恨不得现在就去弟弟家把小侄儿抓过来一起读。 这本书的故事非常简单,如果要缩写一下就是:
小蜗牛准备过马路去吃卷心菜。 你能想象,就是这么个题材,作者能把它写得跌宕起伏? 马路宽,蜗牛慢。
这两个元素就碰撞出这个可爱的故事。 我们能看到对于小小的蜗牛来说,宽宽的马路真的是很漫长的存在。 当他以为快要走到的时候,我们以全知的视角看到了马路中间的白线,知道他也只不过走了1/3而已。
更何况横在他面前的,还有不时呼啸而过的车子,对他来说,那些块头又大,跑得又快的东西,他都来不及研究那是什么,车就已经过去了。 车在故事的后半段还有一次回应,当小蜗牛差点儿被乌鸦叼走时,一辆突然到来的车,解救了他的性命。 故事的主要冲突,发生在小蜗牛和更小的蚂蚁之间。 他们居然也能相爱相杀。
开始时,他们是在马路上争争吵吵的路人,都觉得对方打扰了自己的路线。 一场雨来,他们成了好伙伴,蜗牛的壳成了他们共同避雨的地方。
这个环节是我最喜欢的,蜗牛壳里的那个小世界,绘本的艺术表现很精彩。 蚂蚁们刚刚进去的时候什么也看不到,整个画面完全涂黑,只有蜗牛大大的眼睛和蚂蚁,小小的眼睛在黑暗中闪亮。 我们能够想象在来不及开灯的黑暗中,冷静下来的蜗牛和蚂蚁们。互相承认着错误,觉得自己刚才太鲁莽。
当灯打开的时候,蜗牛壳里的世界又温馨又浪漫。 蚂蚁们两两成对,坐在沙发和凳子上,由于他们的体型比蜗牛要小很多,所以每一个沙发和凳子都显得很宽敞。 他们在蜗牛壳里喝茶听音乐,当然,也聊天儿。 聊天的内容看似很随意的穿插在这里,其实是使用了倒插法,将后面有用的东西悄然倒插于前。 只有蚂蚁和蜗牛在这个地方随意地聊过卷心菜,故事结局的时候,当小蜗牛不幸走错了路线,走反了马路,行程回到了原点,卷心菜离他那么遥远地时候,蚂蚁兄弟们为他扛来的卷心菜,才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故事的主题昂扬向上,永远不放弃的小蜗牛,互助有爱的小动物,都让故事充满了温馨的色彩。 绘本中经常使用夸张的特写镜头,让故事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蜗牛和小蚂蚁吵架的时候,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四面受围的蜗牛,有一种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抵不住人多的困窘感觉。
下雨的时候,那个垂直向下的雨线,落地飞溅而起的雨滴,对应小小的蚂蚁,真有一种能把蚂蚁惊起来的巨大力量。 这是我最喜欢的小细节。
还有:
下雨的时候,蜗牛和蚂蚁水中的倒影,有一种丛乱的慌张; 蜗牛跑错了方向,看到对面的卷心菜,有一种遥远的悲伤…… 怪不得这本绘本获奖无数,的确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