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唐宋词》读后感:书中收录了唐宋时期的经典词作,深刻描绘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令人感慨万千。通过阅读这些词作,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也感受到了诗词艺术的魅力与韵味。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一篇
看《中国诗词大会》再一次激起了对经典古诗词的热情。正赶上快要期末,老师也强调孩子复习背诵古诗,从一年级开始需要背诵的将近100首唐诗宋词,让孩子背诵,家长签字。在跟孩子一起完成作业的过程里,我又一次被古诗词之美深深感染,跟他一起学习起来。幸好有一本很特别的《经典唐宋词》,为我们的学习过程平添了一抹亮色和趣味。 与其他的唐诗宋词读本不同,这本天津出版社出版的《经典唐宋词》是名诗和名画的结合诵读版,立意新颖,情趣盎然。硬纸板的封面是一幅诗情画意山水画作,未启书皮,先览古韵。这本书除了囊括240首经典的唐宋词以外,最特别之处就是,根据每首词的文字意境,配上了中国古典绘画。甄选了从唐代到现代约1300年间的81位画家的146幅画作,搭配唐宋词文字,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经典唐宋词》的作者胡云翼先生和龙榆生先生都是专门研究词学的大咖,位于新文学学界公认的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列。两位先生为本书240首唐宋词做了精心评注,从读音到释义,再到写作背景和表达立意,甚至词中包含的典故,都做了详细注解。这样的读本,除了视觉享受之外,更方便了古词的学习。 《经典唐宋词》采用竖版文字,从右向左阅读,从细节上契合了古风风格。目录也别具一格,除了显示作者和词牌名,词的名字被词的第一句所取代。很多古诗词的词牌名一样,甚至题目也雷同,在目录里提示第一句的内容,对于我们查找,背诵,都非常方便。目录的页码也一改阿拉伯数字,也有追古的味道在其中。 以我们都熟悉的苏轼的《赤壁怀古》为例,词牌名是“念奴娇”,目录里显示的则是“苏轼 念奴娇 大江东去”。 作为诵读版的特别之处,《经典唐宋词》书后附入二维码,扫码可以看到诵读视频,古画背景下,古词文字显于画下,同时可以听到精彩诵读,有20多位朗读名家为本书献声。 同样的李白、苏轼、李煜、柳永、李清照、辛弃疾。。。。。。同样的念奴娇、清平乐、蝶恋花、卜算子、浣溪沙。。。。。完全不一样的读词感受!诗情画意入眼,声颂歌吟入耳,典雅古韵入心。其意可探,芳泽源远。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二篇
人们经常把唐诗宋词放在一起, 在诗歌的历史中, 唐代和宋代可谓是诗歌历史上最璀璨的一段。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大多数的人都听说过,也有好多人专门背诵过这里面的诗词。 古人对于诗歌的的热爱, 表现在各种时候, 有的是诗人在高兴的时候抒发心情的, 也有郁郁不得志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浏览名山大川的时候遇见美景的时候会写一篇, 在节日里触景生情也会挥笔写下一篇诗篇。 《经典唐宋词》是一本收集了多位名家的诗词的选集。 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的时候就不自觉的被这本书吸引, 山水画的封面风格, 入画的是远处是苍山,近处的河流小桥。 泛舟水上,乘着小船的人欣赏着山川河流的美景, 如果是一位词人在小船上, 会不会也留下一些诗篇呢? 这本书是由胡云翼和龙榆生两位著名的词学家所著的, 这次出版的书籍里面在词的旁边配上了一副匹配这首词的画面, 画与词相互映衬, 我觉得这是让我很爱不释手的一本书, 词很美,配的画也很美, 很多的页面里看到的美丽的花朵,对照着的是同样出色的诗词。 这本书可谓是下了功夫,收集的诗词都是可圈可点的作品, 同时画面也很唯美, 仿佛置身于画中,既是一本精致的画册也是一本很高的欣赏价值的诗词集。 诗词和画作均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 其中有一篇《菩萨蛮》,曾经被加上曲子变成了一首电视剧的插曲。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在这首词的旁边配了衣服女子对镜贴花黄的画, 画面中清晨梳洗之后对镜梳妆的女子, 慵懒的气氛,梳洗打扮的细致的心情, 或许这个画眉的女子正在思考着什么,对着铜镜化妆格外的慢。 书中收集了多首词,这些词当中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也配了很多画,这些画同样的经过作者精挑细选的。 置身画中,也仿佛走进了诗人作诗的时候的意境当中。 这本书的最后还有二维码,扫描可以听到诗词的诵读。 在中国众多诗歌中遇见一本这样精挑细选出来的书籍, 在大家都没有那么多时间慢下来的时候,偶尔也有闲下来的时间, 打开这本诗词集, 走进诗歌的世界,精心的读一下这本书, 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三篇
凡人之性情所至,往往好赋诗一首,或登高趁兴或醉酒情深,古人尤其如此。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古诗词是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精华,唐诗、宋词最负盛名,可以说很多未曾识字读书的孩子都能诵出几首。唐、宋两朝,人们精神生活充沛炽热,社会风尚、生活方式和节令习俗绚丽多彩。诗人词客沉浸其中,心醉神迷,吟诵出无数佳作。做官的出门游宦,从军的出门征战,经商的奔走行商,甚至娇羞的姑娘,也会迈开她们健康美丽的步伐,走出家门,到林间采桑,到水边采莲。
这一切都被记载于唐宋诗词里。
《经典唐诗经典唐宋词(2册)》分上下两册,即《经典唐诗》和《经典唐宋词》,这是国内首部名诗名画诵读版,读者们可以读可以看可以听的浓诗情画意的唐诗宋词选本。与其他同类书不同的是,本套书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就内容而言,本套书是在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基础上精选了传世唐诗和唐宋词各一百余首,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就插画而言,每首诗词由于意境不同相应地配上中国古典绘画,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场景,心境却是有着共通之处的。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璧,相得益彰,唐诗和唐宋词的诗情画意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
此外,本套书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每首诗词还配有专业播音人员的诵读,其中有夏青、方明、林如、雅坤等朗诵艺术家精彩的咏读。读者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可以聆听。
经典的诗词,传世的名画,感人的诵读,将这些内容组合在一本唐诗和唐宋词选本中,在这之前是没有过的。希望这样一本具有全新阅读体验、唯美古典韵味的唐诗和唐宋词选本,能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大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董卿在一次采访里说,她认为很少有书能让她看第二遍,即使是《茶花女》这样的经典书,也甚少再翻第二次,因为时间宝贵,要花在新鲜的事物上。然而只有古诗词能令人忍不住一读再读。因为它们短小精悍,却又生动无比地体现了他们所处的时代的日常生活、国家大事、儿女亲情。
深以为然。想起木心先生说的:“读诗,嘴要刁。即使唐诗三百首,我喜欢的,恐怕不到一百首。每首读过不止一百遍吧。”大抵如此。
以文会友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掉书袋是一件很不合时宜的事情,但如果是特定的氛围,三五意气相投的好友,甚是尽兴。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四篇
闲情偶寄,脱身俗务,一杯茗茶氤氲,一缕清烟袅袅,翻开这本诗词,神游古典中华的梦境,领略诗词之美,探究语言奥妙。这样的机会并不算多,一则可能是俗事缠身压得喘不过气来,即使胸中诗情稍有复苏,也随即被一浪高过一浪的现实所淹没;另则便是古香古色的生活环境与我们今日高楼大厦的现在生活相去甚远,我们有时连最基本的想象力也被剥夺的一干二净,还如何能酝酿出浪漫的诗情出来?可人又不可一日不读诗,诗文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流淌着 的血液当中不可缺少的,滋养心灵的养分,面对日渐枯竭掉的精神和心灵,我们每一位现代人同样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如何读诗词。
同样是诗词,眼前的这本《经典唐宋词》就很不一样,从古香古色的外表装帧来看,以中国明清风格的古典山水画作为封面,而本书标题信息单独写在透明纸上并未加入进封面画中,保全了封面画作的完整同时,更显得有格调。封面的别出心裁昭示着本书的用心良苦,全书共选取120余首唐宋词,而每页诗词都辅以一幅古典中国画,或人物,或花鸟,或山水,或风景,如此形式的图文并茂,让我在读诗赏词的同时,余光甫一落在画作之上,眼前的风景,心中的诗词,脑中的想象,便交相编织,成为一组山水齐鸣,相得益彰的动态诗篇,不但能够理解诗词中的含义,更有助于领略诗词作者在诗作中寄托的情感。
以往还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白哗哗的课本上生硬的写着诗词,老师用知识的角度将诗词进行结构,并留下通篇死记硬背的任务,我们也是只求押韵好记,并不求融会贯通。可现在长大后,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阅历和经验,越来越发现诗词并不是用来当做知识背的,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艺术,可以供我们欣赏和发现美,以期能够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和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共振,这便是诗词的魅力。而读诗词,必定需要一定的氛围,正如这本《经典唐宋词》所给予的这样,用微微泛黄的纸张上,不慌不忙的写下一手词,辅之以古香古色的中国画,扇面也好,满幅也好,书画仿佛给了诗词以无声的注释,而诗词仿佛给了书画以生命,如此,相得益彰,色、香、味俱全。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五篇
《毛诗序》中对诗的起源做了如下解释: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便是“诗言志说”。心中有所慨叹,不得不发声,于是出现了诗。而当诗歌的篇幅,不够表现情感时,和乐的词应运而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然而词的产生却不是在宋代。词是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宋代是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近些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编辑出版的诗词类图书很多,印刷精美的也不少,但图文结合紧密,又配以有声朗诵的,这本算是其中翘楚。《经典唐宋词》定位于唐宋词,精选120首经典唐宋词,配以大师国画插图,图文结合,意境悠远。排版上采用左图右文的形式,极大程度地呈现古风古韵。唐宋词的排版以竖版形式,采用古书顺序,从右往左,并附以赏析、词人介绍和解释,帮助理解词义,感受词之美。为了更好地贴近古书风格,解释中的注音,未使用汉语拼音,而是采用直音法,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如棹音赵。
在《经典唐宋词》中,我们或感叹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的思乡之情,思考有“诗仙”之称的他,竟也会有含蓄的愁怨;或品味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热切之情,欣赏“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他,竟也能用平实的语言,描绘江南的春景;或感受范仲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边塞之声,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在边塞抵御西夏时,抗敌与思乡的矛盾,防御与进攻的艰苦……
说到词,不得不提李璟、冯延巳和千古词帝李煜。朝堂君臣间的唱和,江南美景的流连,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凄凉,有“吹皱一池春水”的惆怅,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绪。或许是政治失意,才有了文坛得意;又或许是政局的不稳,才有了词曲中的愁情;也正是有了亡国的囚禁,才会有后面的奋发。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如是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其实,诗也好,词也好,总能唤起我们灵魂深处的那一份惦念,或是总角之时的童趣,或是青春时代的美好,或是人生羁旅的思绪……这些精美的词句,吟诵口中,萦绕耳旁,沉淀心里,凝成了中华民族的骨血,这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让人心不死。
诗心不死,人心不死,古典不灭。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六篇
《中国诗词大会》是目前非常受国人欢迎的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从这档节目的火热程度,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在国民心中还是占有很大分量的。读幼儿园的孩子现在也在普遍地接受这种国学教育。看着小孩子说唐诗宋词,你会感到萌萌哒,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魅力。即使小小孩童也可以将它们吟诵出来。这当然得益于唐诗宋词的朗朗上口。但另一方面也表面了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播之久远。
除了吟诵之外,绘画也是传播唐诗宋词的一个绝佳手段。中国诗词历来讲究意境。苏东坡就曾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称赞王维。王维是唐代非常结出的一位诗人,他创造性地将诗和画这两种美学结合起来了。《经典唐宋词》这本书也是如此。它将经典诗词与历代名画结合起来,意境深远唯美,令人赏心悦目。
正如封面所说,这是“中华诗词与千年丹青的诗意相遇”。《经典唐宋词》这本书收录了81位画家的146幅人物画、山水画。画中附上了120首经典唐宋词。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它运用了现代互联网技术。书的最后一页附有二维码,读者只要用手机扫描就可以听到专业播音员朗诵书中涉及的唐诗宋词。这种全新的阅读体验给读者带来了更加美妙的感觉。
好了,我们就随手翻开一页看看吧。宋代词人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苏轼。所以自然最先翻到写有苏轼词作的那一幅画。苏轼的词在本书中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一共有11首。比如广为流传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定风波》、《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来看看《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2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3,余独不觉,已而4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5,何妨吟啸6且徐行。竹杖芒鞋7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8。
料峭9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10却相迎。回首向来11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旁边的配图是明代董其昌的《仿古山水册之武五》。与词中所表达的意境还是比较符合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篇配的画是明代仇英的《赤壁图(局部)》。画的正是苏东坡在四十六岁那年夜游赤壁时的景象。画与词对应,让读者仿佛置身画中,意境优美。
�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七篇
《经典唐宋词》这本书刚一看到,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郁郁葱葱。山下酒锅人家,清砖碧瓦。湖边垂柳婀娜多姿,两岸小桥流水人家。古香古色美纶美涣的封面已经令人心醉,目光久久不忍离开。太美了,古人生活的环境如此多娇,多少英雄豪杰折腰也是稀松平常了,这等的意境,让人陶醉其中,留恋忘反想必也是常有之事,古人诚不欺我啊。
本书的作者是胡云翼和龙榆生,这两位都是著名词学家,现代词学的奠基人。作者作为大师级别的人物,作品也是颇多,深受读者的喜欢,在文学界也是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宋词选》更是被评为“影响当代中学生成长的百部名著”,是至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宋词选本,构筑了一个绚烂鲜明的宋词世界,两位大师的经典之作集结于此,让读者大饱眼福。
打开书的一刹那,还是出乎意料。精美的做工,厚实的铜版纸,如此精良的制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和此书的内容意境相匹配,,可谓是珠联璧合。本书的设计线脊装订也是古典类型的一大特色,可以一百八十度平摊欣赏。每一首经典的古诗词都配有一幅传神的插图,诗情画意图文并茂。看着这些经典的诗词,心情颇有些激动,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后世的财富啊。一首首既熟悉又陌生的诗词,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文化的底蕴和时代的变迁都在诗词和书写格式上有所展现,当代的人有着当代的阅读方式,我们熟悉的是从左至右,由上到下的阅读书写格式,而古人的方式却和我们截然相反,从书中就可以看出,词牌名就是由上到下书写,诗词也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种书写格式体现了千百年来古人的习惯。古人的诗词由于时代的不同,含义也有改变,对于我们当代人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本书除了把本书翻译成优美的现代语言,便于我们理解之外,还有一些注释,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唐诗宋词是我国璀璨的两颗明珠,古来就有唐诗宋词之说,历史上最著名的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由此可见诗词的重要性。不同时代的文学表现形式也许不相同,可是传递的情感却是相通的,通过优美的文字抒发情感,文字传递情感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感知,但是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图画在这方面表现的能更加直接一些,但是或许会限制一些想象。两者相互配合,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经典唐宋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绝佳之作,书的整体设计编排都是匠心独运,制作工艺更是可圈可点,在诗词的选取上更是煞费苦心,终于成就了一本上乘之作。一首首经典古诗词,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把我们的思绪带入其中,仿佛置身其中,体会当时的文化气息,风土人情。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场精美的画展,也是历史的见证。非常喜欢这本书。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八篇
映入眼内的便是这古色古香的古画,好奇用手机扫着搜了一下,原是清王原祁奉敕所作《西湖十景图卷》局部图。选择这本书,没有别的理由,在这颜值当道的年代,装帧如此精美别致的《经典唐宋词》便毫不犹豫地成为了首选。不过冲着颜去选书的我却未曾料想,翻开本书,不似一般多选山水诗词的选辑,让人念着念着总会透着一种无力的酥软,本书所选唐宋之词的内容涉材广泛,既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江南水乡吴侬软语般的酥软,亦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北方汉子铁骨铮铮的豪情满怀。读来令人颇有荡气回肠,胸襟无比开阔之感。
封首便将本书所辑词数,精选画幅一一列出,不过止于枯燥无味的数字罗列,仅从简单数字上,我们是看不出本书与其他词选有何区别。只有翻开本书,认真细看编者说明,方能一明究竟。本书所选120首唐宋词,有112首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别于1978年及2002年出版的,由胡云翼先生选辑评注的《唐宋词一百首》及《宋词选》,另有8首则同样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所出版的,由龙榆生先生选辑评注的《唐五代词选注》,合120首。如此清晰的源流,我们便可知本书内容真可谓唐宋词经典中的经典。
对于书中所配图册,编者亦非随心所欲为之,而是根据每首唐宋词所表现出的意境精心挑选了自唐以来直至现代,穿越了上千年时光的81位画家所作146幅画作,其内容既有人物,亦有动物,既有花鸟,亦有山水。其内容不可谓不丰富。如斯二者相合,诗情画意,两相配合,更是使本书熠熠生辉。除此,编者在词左侧亦附有相关作者的生平介绍及对有关词作的注释。这方面的内容感觉也是非常丰富的,有益读者深入了解词作。另外,该书紧跟时代潮流,不仅精心为读者打造了视觉盛宴,更是在书末提供二维码扫描,配有20余位专业播音人员的诵读,再次为读者精心打造了听觉盛宴。其用心不可谓不细致。
书中以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远在异乡的游子思念家乡开篇,末了以南宋的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所表达的流浪无依的苦恼心情作结,身为中国人,最看重的便是乡土,最重视的是叶落归根。反映在诗词上,便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国的怀想。以想家开始,以流浪作结。也许每一个人从来到这世间,便开始了流浪吧。如果身体上的流浪无可避免,那就让这本《唐宋词》给我们思想以安定。
很高兴能在本书中看到除了乡愁,国恨,还有满满的爱国浓情。既有童趣,亦有爱情,还有佳节的欢乐。如此精美的画册,如此丰富的内容,又有谁会将之搁置高阁,徒然生灰而不看呢。
附:虽然画册精美,内容丰富,还是小议一下排版上的不足。词的印刷编排上,编者采用的是空两格的方式,这样总感觉看着有些别扭,如果能另起一行,感觉可能会更好看一些。如此感觉也不负竖排之意了。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九篇
就是长得好看,忍不住要给大伙儿看看
古代的国立音乐机构(大司乐)教养国家子弟,即采用“讽诵言语”的办法,注家说:“倍文日讽”。“文”当然是指文学作品,“倍”即是背。讽如小儿背书,诵则使有抑扬顿挫,以声音调节之增加吟咏的音乐性。可见背诵是很古老的传统教学法。——饶宗颐
每个人都记得一点唐诗宋词。我临睡前背背,就睡着了,真是风雅性感。——木心
我们一个人怎么也应该背100首诗词。每个人都应该趁着年轻,时间多,少打点游戏,少撕点名牌,这事就全有了。背诵是你人生,文学积累的一个基础,你背过了,才能慢慢地理解和感受。——马未都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十篇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宋词泛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也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此外,唐诗的结构短小,语言对称,文风都比较拘束;而宋词的结构比较松散,没有固定的版式,文风也比较随意且舒适。
翻开这本《经典唐宋词》首先被它的装帧所吸引,线装书翻起来很有古色古香的感觉。内容也很独特,是名诗和名画的结合诵读版,立意新颖,情趣盎然。硬纸板的封面是一幅诗情画意山水画作,未启书皮,先览古韵。
我翻开看到李白这首《忆秦娥》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格为定格,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三仄韵一叠韵。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首诗描写的是当时京城里的女子,自从爱人出了远门,她夜里睡不安稳,春天望到秋天,一年年下来,总是音信全无。在失望、痛苦中什么乐游园、汉朝陵墓的好景致,她都感到一派凄凉。这首诗在旁边配的画是明代仇英的《人物故事图册之吹箫引凤图》,途中是各种名流仕女在游玩的情景,其中有个女孩子倚窗而立、郁郁寡言,正好与这首词里表达的情景想复合,让人在读词的时候能更好地领会词中人的心情,增强代入感。此外这幅丹青画中景色画的城峦叠翠,远处的山,近处的房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本书除了囊括240首经典的唐宋词以外,作者还精心地根据每首词的文字意境,配上了中国古典绘画,涵盖了从唐代到现代约1300年间的81位画家的146幅画作,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璧,相得益彰,让读者在读诗的时候更能感受到诗的意境。此外这本书的最后还有二维码,扫描可以听到名家的诵读。这本书能带给人全新的阅读体验,感受到唐宋词的大雅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十一篇
一书在手,便胜却人间无数。
中华诗词240首,尽收眼底。
千年丹青画160幅,皆在面前。
琅琅诵读声20位,齐聚耳边。
手头的这套书--《经典唐诗》与《经典唐宋词》,让我不忍开卷, 虽万卷书,不抵一份美。这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浓诗情画意的唐诗宋词选本,此卷在手,胜却人间无数。
装帧真的精美绝伦,裸脊锁线精装,喜欢纱翼古典封面,唐诗从书中温婉扑入,在看了,书已经住进我心里。封面上白马诗人与书童,远处青山如黛,绿树成行。风景在身边,诗情在云霄。我凝望着,凝望着,唐诗与宋词之花悄然在心头开放,绚丽多彩的唐诗宋词世界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如一幅水墨卷轴画。
诗还是那些诗,词还是那些词,巅峰时代的巅峰之作,封面上诗人的眼神,始终不渝地注视着一个永恒的诗的盛世与词的王朝。
书中所选的诗,每一篇都有唐诗的灵动,每一篇都有宋词的魂魄。诗中有歌舞升平,还有霓裳羽衣, 美不胜收的唐诗,真是字字珠玑,美不胜收的词人,真是笔笔生花。选诗里有沙场壮士与征夫,他们一去不还的悲壮在文字里,苍凉在人心上;选词里有深闺佳人思妇,她们春花秋月冬雪的感慨在文字里,忧伤在灵魂里。
我翻开一页页书,装帧的精美让我心旷神怡,我读着一首首唐诗,文字的美让我一时痛彻心扉,一时沧海桑田,一时金戈铁马,一时儿女情长,一时豪情万丈,真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这套《经典唐诗》与《经典唐宋词》包括1300年间80位画家的160幅画作,诗情画意中欣赏这套书,胜却人间无数。
把诗与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诗情与画意完美地诠释了出来,美妙的古典诗词,在这种精致到极点的搭配中,成了神一样的组合,纯文字的唐诗宋词世界有了绚丽多彩的艺术色泽,境界完美胜出。
我虽然不是懂画之人,不能有发言权,但是我有审美意识,我能从画中感悟出红尘点点,,感悟出雁鸣、笛音, 感悟出江枫渔火,用诗意画的形象琮充实诗的内涵,诗、文、画并茂,诗意顿悟,诗情顿悟,江山就这样徘徊在唐诗与宋词里,诗是画,画是诗,江山真如画,诗在江山中。
这套《经典唐诗》与《经典唐宋词》包括20多位朗读名家的深情诵读,二维码一扫,喜马拉雅可以听, 美妙诗词萦绕耳边,却人间无数烦恼。。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可读可听可析可赏,学生的核心素养无意中可以得到提升,真是一卷在手,胜却人间无数。
说到这里,心中除了赞美,发现江郎才尽。有必要感谢作者,全是大咖极教授组合,我知道,经典是用过一遍又一遍用心品味的。这本书,是我的挚爱。爱它美轮美奂的装帧,爱它精魂万卷的诗词,爱它清雅渊博的解读,爱他温婉慷慨的朗诵。
既然群贤毕至,何妨少长咸读?相信我,一书在手,便胜却人间无数。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十二篇
中国素有“诗的国度”之称,古诗词毫无疑问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中国传统诗歌典雅精致,言简义丰,堪称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伟大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不会过时。
叶嘉莹先生曾经说:“为什么要背诗?我是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但在紧张的生活之中,人们常常抱怨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诵诗;而孩子们在课堂中却因学习压力,无休止地背诵、答题,失去了感知诗词之美的耐性。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在当下如何被唤醒?
2016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犹如一股清泉流入每个人的心间,称得上是当代中国原创综艺节目的典范。它创新使用新媒体和新科技来解读诗词,带领全国观众重温经典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我们的文化自信,唤醒了文化复兴之路的主体——全国亿万观众的文化自觉和担当,激发出中华优秀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加快了文化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也让唐诗宋词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经典唐诗》《经典唐宋词》是首部名诗名画诵读版——可读可看可听。书中汇集了240首经典唐诗和唐宋词,集合了1300年间80位画家的160幅画作,由20多位朗读名家的深情诵读,诗画合璧、声情并茂,让读者在美妙的古典艺术境界中感受绚丽多彩的唐诗宋词世界,培养敏锐的古典艺术感受力。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代表着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其意境之优美,对仗之工整,音韵之铿锵,节奏之和谐,既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唐诗的美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二者的完美组合将唐诗艺术推到极致。
唐诗一句一气象,短短四句或八句能熔时空、远近、高低、情景、真幻于一炉,其内容高度浓缩,形式臻于完美,内涵极其丰富。唐诗以其独有的风采和辉煌的成就,在中国诗歌史上建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这一丰碑得以建立的基础,无疑有着种种因素构成,而唐代诗人的诗学观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唐代诗人特有的诗歌审美意识,才使得唐诗面貌自具,放射出奇光异彩;也正是由于诗人们独特的风骨,唐诗才能得以登峰造极,辉映古今。
而宋词,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是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一首首宋词,编织了一道道绚丽的彩虹,作为我国文学宝库中光耀千古的奇葩,无论篇什短小的小令、结构紧凑的中调还是铺叙展衍的大调,都伴有许许多多饶有情趣、耐人寻味的故事。
宋词意境幽远,种类繁杂:宋代积弱积贫,国土不断被蚕食,时人悲愤的呐喊为一类;夫妻有情,朋友有谊,以词赞深情厚谊为一类;世事无常,宦海沉浮,带给仕人无限感伤为一类;往事如风,感怀伤逝,只叹华发早生为一类;人生百味,或浓或淡,细细品之为一类;文坛趣事,词人逸闻,醉中回味为一类;高蹈于世,寄情山水,享乐田园为一类。每一位文艺青年,都可以信手拈来几句唯美宋词。
如果说唐诗是文学史上一抹绚烂的胭脂,宋词就是美人梳妆后的那朱唇一点,灵动顿生,起转成和,自成风韵。《经典唐宋词》恰如山野小花,一层喜悦一层开,自自然然,又清新扑面。
一首唐诗,一部宋词,写尽了人生百态,轻轻翻开,所有的繁华与璀璨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一并涌出的,还有人们无数的赞叹与共识:若是可以选择,愿用所有的时光交换那时的流年。
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
诗歌不长,在这个快速前进的社会,利用零星时间读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余暇的片刻,拿起《经典唐诗》《经典唐宋词》,读上一读,就会把你带入一个不同的情境中,让你沉静下来,和古人进行生命状态的沟通,体悟那份触动和暖意。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十三篇
经典百读不厌,品味经典回味悠长。翻开手上的这本《经典唐宋词》,可谓墨香四溢,满面桃花香。
首先,本书的装帧设计绝对典雅大气,一幅远山江景图将我国秀美的江山烘托出来,以此为背景,寓意着我国秀美的山川孕育出的灿烂悠久的诗词文化。开篇第一首词来自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此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其结构呈网状,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
作者的评注专业精准,将本词的意境和作者想要表达的离愁别绪交代的生动,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紧接着,作者又对另一首经典名词《忆秦娥·箫声咽》展开了独到的评注。《忆秦娥·箫声咽》被称作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伟大诗人李白所作。
上片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此词受到古人很高的评价,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本书里,有很多是我非常喜欢的经典名词,比如说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李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宋代文学家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情真意切,令人感动,是中华文化中的优秀代表。
每读经典由于身临其境、身临奇景,比如,唐代诗人白 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有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寥寥数语,句无多言,将江南的绝色美景带给读者,能不忆江南吗?当然不能。
总体而言,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些唐宋词有很大一部分都表达的是诸如离愁别绪、感怀个人得失、思念故土及亲人等略带伤感的腔调,但正因为如此,这些经典名篇才显得真诚真实,这就是它们的魅力所在。
本书的两位作者胡云翼和龙榆生,均是上世纪我国著名的词学家,是词学界的奠基人,影响深远。品读他们的这部《经典唐宋词》,便生出仿佛与古人对话之感。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十四篇
浅评《经典唐诗》《经典唐宋词》
蝶岛风
唐宋两个朝代,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分量。诗和词两种文学体裁在这个时期得到极大的兴盛。作为在国学上举足轻重的唐诗、宋词,已然成为蒙学、早教、文学研究的必备知识。近日,拜读完北京出版集团公司文津出版社发行的《经典唐诗》《经典唐宋词》,笔者又有些许体会。
一、书籍概况
——从装帧上看
装帧设计是读者对书籍的第一直观印象,对读书是否产生购买欲望、了解欲望有着主观决定性。《经典唐诗》《经典唐宋词》两书均在装帧上下了大量功夫。封面、封底为硬板纸,画风为国画,色系偏冷,有古朴厚重感。环衬蒙版纸正面印有书名、出版社和简介,背面印有作者简介,朦胧之美给契合了唐诗、宋词的文化钩沉,也让书籍装帧上了个档次。文中诗词排版复古,览读顺序右至左、竖排。版面设计涵盖诗词、作者、诗词简介、注解等部分,疏密有致,重点突出,便于读取抉择。亮点在于,每首诗词均配有一副国画,或人物、或山水、或鸟兽……感官上极为舒适,一读一看,印象更深,让人不自觉喜爱上国学艺术。此其一利。
——从权威上看
唐诗宋词流传甚广,相关的收录、注解、赏析、研究类书籍繁多,版本参差,各有长短,褒贬不一。《经典唐诗》是由喻守真、马茂元、刘永济三人评注的。此何人也?唐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在众多的注本中,则以喻守真先生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出版)为最。《经典唐诗》一书正是以此为本地,精选作品114首,另选取马茂元、刘永济选注的6首,合计120首经典成籍。《经典唐宋词》则由胡云翼先生的《唐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为主,精选作品112首,另从龙榆生先生选注的作品中挑选8首,同样合计120首成籍。胡云翼先生是以新文学观念来专门研究词学的第一人,在词界享负盛名。此二本书在作品的精选和选注作者的取舍上极为重视,挑选出的240首作品可算经典中的经典,具有较高权威性。此其二利。
——从定位上看
内容编排上,相比其他选本、注本,也有几个明显变化。总体感觉,定位上为大众化读物,非专业化读物,主体面向有语文基础的人群,譬如中小学生、成年人,同时又兼顾有蒙学、幼教功能,适合年青一代宝爸宝妈阅读。原因有:一是删除了拼音注音,使得文本编排更加清晰明朗,但其在封底处设有2个二维码,扫码即可听看唐诗,且均为夏青、方明、林如、雅坤等朗诵艺术家的专业配音,在一定层面上讲,也弥补了文中删除注音的不足;二是删除了全文释义,释义上类同于教科书,在个别字的运用上有注解,便于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读者自行理解和学习,又省去长篇累牍式的翻译;三是加注作法和概述,概述或长或短,篇幅未平衡,此笔者认为的不足处一,成诗成词的作法论述,简要的点拨倒有助于读者理解和赏析诗词的语言环境;四是加配国画图,每篇诗词搭配一副国画,在视觉上消除长篇文字对读者的干扰,图文的对比也更有助于读者对诗词的理解记忆;五是删除声调格律的说明,此处也正是笔者对书籍定位的一个判断,能看懂诗词格律、音调的人群其实是相对受限的,因此该书也不是作为专业化读物而发行;六是《经典唐诗》的选诗顺序上改为按诗人出生时间顺序编排,这也是一个亮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唐代各个时期的诗风,简而言之是每一个时期的流行语、流行物和时期主题,这种手法并不常见。此其三利也。
有此三利,无愧该两本读物作为唐宋诗词类书籍中的经典之作。
二、笔者与《经典唐诗》《经典唐宋词》
笔者是一普通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长年累月伏案码文字。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深知唐诗、宋词文化对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案的重要性,往往能在无声处起惊雷,起到画龙点睛之笔。在读完两本读物之后,总体感觉传世的经典作品基本覆盖,阅读上基本不存有障碍,编辑成书更有助于在业务时间随手翻读和诵记,有此一书,相信对中小学生和文字工作者有“二句三年得”之功效。于下里巴人文作中,忽然出一阳春白雪,此其一便。
笔者酷爱灯谜,灯谜也称隐语、廋词。在众多谜友中,也不乏诗词楹联爱好者。猜过灯谜的人应该有感受,不少的灯谜作品往往以唐诗、宋词挂面,或运典猜射、或就面猜射,倒也需要一番文学功底。而灯谜的短小精悍和猜射时候的回互其辞、别解生趣,正是激发许多灯谜爱好者不断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动力。灯谜与唐诗宋词一样,都是国学中的经典,能鞭策读者通过对一个灯谜或者一篇诗词的认识、了解、学习过程,进一步去理解一个典故、一个时代背景,亦或者一个诗人、词人的命运。因此,有此一书,在猜制灯谜时可学习唐诗宋词,在学习唐诗宋词时,又可制谜造虎,此其二便。
笔者也是一个宝爸。在同龄的宝爸宝妈的圈子里,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小孩,特别是小孩的学前教育问题。唐宋诗词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都是现今较为流行的蒙学读物,但不少的宝爸宝妈中,存在着积累不足、诵记不牢的问题,有时候小孩在幼儿园或托儿所学了新的唐诗宋词,回家后一背诵,宝爸宝妈们又觉熟悉又觉陌生,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小孩、陪伴小孩,便不得不上网搜索,狂补学过而又忘却的知识。有时候想着在家里也教孩子背背古诗,却又思绪全无、不知何处下口。这些问题其实是普遍存在的。而从这两本书的便学程度、诗词精选流传化程度上看,恰好也是极为便利宝爸宝妈的经典读物,可以让不少宝爸宝妈不再对唐宋诗词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扰。此其三便也。
有此三便,愚以为该两本读物理应为大众所喜爱。
三、后语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本书籍也难免有不足之处,况且唐宋诗词在历朝历代流传时不断被修改,版本众多,莫说一是,全书洋洋洒洒近9万余字,校对难度也是极大。譬如《琵琶行》一诗中,刊印的文字是“凄凄不是向前声”,愚以为“是”字应为“似”字。诸如此类,仅是九牛一毛,瑕不掩瑜。总体看来,该套书籍《经典唐诗》《经典唐宋词》可谓是在众多版本中的一次推陈出新,值得阅读。最后卖个广告,《经典唐诗》《经典唐宋词》由北京出版集团公司文津出版社发行,每本定价79元人民币,物有所值。
经典唐宋词读后感第十五篇
文/望月听雪
诗情画意,一阙阙词与一幅幅画的相依相伴,词中有画的意境,画中含词的韵味,中华诗词与千年丹青的诗意相遇,一眼千年,浓到化不开,诗画合璧,携手相伴,悠远绵长。
梅边吹笛,静听,东方美妙的歌吟。素手丹青,绘远山黛眉,人生百味尽显其间。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浓浓的暮色涌进高高的闺楼,斯人独倚高楼,望飞鸟归巢,暗自伤心憔悴,唏嘘着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思乡之情,灼灼情怀,油然而生,“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李白的这阙菩萨蛮,配一幅意境唯美悠远的《玉楼春思图》,古树江亭,亭中凭栏远眺,隔江云山起伏,雾气蒸腾,群峰隐现,辽阔的江面,水殿楼阁回廊萦绕,堤上柳荫浓郁,一仕女面江扶栏遐思,临江浮想。水殿、楼阁、渔舟、古松、江亭,蔚然成为相映成趣的江上之景,缥缈之间怅惘之情著显。画上题《鱼游春水》词,“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沈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一颗玲珑剔透之心、思念之情,已然呼之欲出,跃然词间纸上。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离情依依,“浓淡相间,上片浓丽,下片疏淡。通篇自画至夜,自夜至晓。其境弥幽,其情弥苦。画堂之内,惟有炉香、蜡泪相对,何等凄寂。迨至夜长衾寒之时,更愁损矣。眉薄鬓残,可见辗转反侧、思极无眠之况。下片,承夜长夹,单写梧桐夜雨,一气直下,语浅情深。”一叶知秋,“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的故事,总是这么疏疏淡淡,愁绪满怀无释处。
温庭筠的这首更漏子,一吐秋闺怨情。配以于非闇的《桐叶秋声》,“梧桐叶上秋先到,索索萧萧向树鸣。为报西风莫吹却,夜深留取听秋声。”
此书的扉页上,有着两行清新的词,那是梦回烟雨江南,蓦然回首,风景犹在,“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词的旖旎,是否亦让炎黄子孙,夜夜梦回千年那个纵横诗词的境地。
“静安先生王国维,做学问讲究三境界。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仿佛可以看到少年豪气,志存高远。说不尽平凡人的鸿鹄志,孤独客的家国兴。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个求索的过程,苦,却心甘情愿。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境界当是最美的,在重重叠叠的压抑里,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那个收获的瞬间,好像跳跃着顿悟的璀璨。”很喜欢这段独白,道出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甘苦,词风的瑰丽、深情,引领着一代代学子深谙其中,无以自拔,品味其间酸甜苦辣、世事沧桑,一眼便惊艳千年。
在唐宋词发展至巅峰之后,亦有千万人饱读诗书并将词发展至更高更远的境地。“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原本该有的鲜花卓锦,烈火烹油,意气风发,策马京城的肆意一生,却未必尽如人意,遗憾终生。而留下的一阙阙词,如其人生写照,道不尽的胸怀心境。这就是词的魅力,好想成为画中一人,凭栏眺望,吟诵佳句,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静静新浪博客同文链接
金色琴弦微信公众号同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