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母亲》是一部现代妈妈必读的书籍,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深刻地探讨了母亲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难题,为现代母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建议。读完这本书,让人深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更加珍惜母亲的付出和爱。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一)
什么是女性,最近看完《成为母亲》,我不紧对母亲感兴趣,更是对女性感兴趣。最开始被吸引的观点是,生育不只是让女人区别于男人,也让女人区别于女人。读完之后,对爱和情感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尤其是卡思克写到女儿懂事后,不再时刻需要母亲的拥抱,但会在挣脱之后把手搭在她膝盖上,作为安慰补偿。子女对父母的反馈,有时也是伤害。但那就不爱了吗?父母有时也没办法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来爱自己,但那就是不爱了吗?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二)
1.除了孕育婴儿,成为母亲可能会分裂出另一个自我。 2.成为母亲太私人,个体差异很大,就连母亲的母亲也难以共情 3.成为父亲也是手足无措,也会被剥夺,而成为母亲也是一个被剥夺的过程,例如睡眠 4.母亲和宝宝的关系从共生,分离到独立,对母亲来说也是百味杂陈的过程。
很真实的感受,已经做过妈妈的人的分享里也讲到过书里的体验。
成为母亲不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但是选择了,就必然不能不选择。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三)
我在怀孕的时候开始阅读这本书,企图寻找真实的作为母亲的感受和体验。虽然,从过去的书评中我已经略微体会到一些灰色的基调,但是我还是不禁被作者如此“坦诚”的政治不正确的描述而感到惊讶。
成为母亲的最初经历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尽管在丧失某种紧密联系后,获得自己最初自由的体会之后,作者表达了一些怀念和美好的意味。但是这也仅仅占据了最后的一个小章节。
虽然说每一个为人母亲的体验不尽相同,但是我很开心能够读到不加粉饰的真实体验。虽然有时候描述的章节像是意识流,翻译也不尽友好。但依旧可以感受到为人母亲的痛苦和挣扎。
在读到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意外流产了。但是我依旧选择读完这本书。或许之后我可以能够有自己的体验。但是反过来想想,我又能重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自由,又不失为一件没那么糟糕的事情。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四)
生完壮壮后,似乎读一切别的什么书都读不进去,却急急地想要从任何一切书中寻找关于母亲、婴儿、母子之间的只言片语。和作者一样,我也一样在仓促之中慌忙地做了母亲。不像招贴广告中看到的那些一边挑选婴儿床一边仔细做孕期计划的妈妈,我在整个孕期都没有学习太多的育儿知识,因为如何安全度过孕期这个命题本身就让我精疲力尽了。后来,壮壮提前三周来到这世上,将我打了个措手不及。我方才意识到,他出生的那一刻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一切的开始。书中这位妈妈的错乱,彷佛穿越时空跨越山海与我的情感身体和灵魂相联结,不知不觉中,我用两天看完了它。看完后虽然没有如释重负,却也想痛快地哭上一场。哭的不只是自己,是全天下所有的妈妈与孩子。身为妈妈,注定要重新体验一遍这世上的悲喜,而身为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要从最安全温暖的宇宙中高高跌下,开启虽然不乏快乐但也满是伤痕的俗世人生。这或许就是生而为人的意义。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五)
生完壮壮后,似乎读一切别的什么书都读不进去,却急急地想要从任何一切书中寻找关于母亲、婴儿、母子之间的只言片语。和作者一样,我也一样在仓促之中慌忙地做了母亲。不像招贴广告中看到的那些一边挑选婴儿床一边仔细做孕期计划的妈妈,我在整个孕期都没有学习太多的育儿知识,因为如何安全度过孕期这个命题本身就让我精疲力尽了。后来,壮壮提前三周来到这世上,将我打了个措手不及。我方才意识到,他出生的那一刻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一切的开始。书中这位妈妈的错乱,彷佛穿越时空跨越山海与我的情感身体和灵魂相联结,不知不觉中,我用两天看完了它。看完后虽然没有如释重负,却也想痛快地哭上一场。哭的不只是自己,是全天下所有的妈妈与孩子。身为妈妈,注定要重新体验一遍这世上的悲喜,而身为小孩,出生的那一刻就要从最安全温暖的宇宙中高高跌下,开启虽然不乏快乐但也满是伤痕的俗世人生。这或许就是生而为人的意义。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六)
译后记里写到“小说家写起非虚构作品来,语言的确要比一般的散文或者随笔作者更具想象力——这意味着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对于日常事物的指代方式甚至是比喻的喻体都显得别具一格,经常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与理解范围”,我才恍然大悟,书中很多地方要反复看几遍甚至看不懂的原因是我只是个普通人啊,阅读功力还有待提升。
另外作者确实写出了我的心里话,成为母亲后,我总是在怀疑自己,为什么别人当母亲都能这么开心这么伟大,而我总是内心灰暗倍感艰难?我甚至经常跟我妈说我觉得自己没有母爱。看完这本书仿佛自己找到了同道中人(如果不是很多地方太难懂的话,这种感受会更加深刻),即使距离遥远文化不同,但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育儿这件事上有过这么多痛苦的感受。当你以为痛苦已经过去,但下个阶段的麻烦又接踵而至,你又放心不下他,害怕他在这个世界受到伤害。
成为母亲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还能过以前的日子,很多人也这样轻松的说着。但只有你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告别过去了,你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唉,且行且珍惜吧。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七)
蕾切尔的这本书记录了她个人生养的全过程,整本书里充斥着沮丧及刻薄,但我却觉得,这是最接近于一个现代女性生养真相的记录。
她写道,“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生命。” 自孩子出生后,“孩子父亲和母亲的生活从最开始便相互对立,此后,男性的统治地位必然愈发牢固:父亲逐渐得到了外界、金钱、权威和名望的保护,而母亲的职权范围则扩展到整个家庭领域。”
女性的自我拷问也从未停止,对作者而言,“如果一个女人不是母亲,那她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已被“如果一个人已经是母亲,那她是个怎样的人”以及“母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两个问题所取代。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八)
形象生动、富有张力的带娃纪实录。就像译者评价的那样,“理性的反思之处如此直白,感性的煽情之处却如此含蓄——以至于含蓄到读者不去花费时间查证,很难体会到作者之用心。在我看来,这算得上是《成为母亲》这部小书的一大特别之处。《成为母亲》之所以是一部特别的作品,还因为书中充满了“别样的真实”——在我有限的阅读经历中,我通常接触到的育儿类或相关书籍在讨论如何做母亲这一话题时基调愉快且幸福,内容则简单明了,清晰易懂;而卡斯克的这本书却有着较灰暗的底色,直指做母亲的各种难处与困境,部分内容甚至晦涩难懂。可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反映了怀孕的真实状况与为人母者的惯常心态。”恕我直言,没当过母亲的都会觉得这本书啰嗦(个人觉得一点不啰嗦,真实世界比这还琐碎),她们对这本书期望很高——她们期望能找到“女人身为母亲意味着什么”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永远不可能简简单单跃居白纸之上,因为它必须自寻。作者已经提供了一个新颖、客观、冷静的思路。她能在描述渺小枯燥又繁杂的带娃生活中穿插想象、比喻和引经据典,让人在阅览之余总不禁停顿片刻,品品比喻后的深意,然后恍然大悟,共鸣颇深。这对妈妈们来说已达宽慰之效。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九)
很多段描述都莫名其妙,云山雾罩的,就是不肯好好说话,用很多晦涩抽象的长句和隐喻来表达一些很简单的意思。
可能与作者本身文风有关。但翻译得也是很差。
翻译腔的问题勉强忍了,多读两遍也能脑补出英文原语境。可错别字和语法错误实在受不了。
以“额外的狐狸”一章为例,看了十分钟,就找出来了一个错别字和两个很明显的语法错误:
“我读的越多,我女儿便离我越远”(读得)
“我觉得招致了这些乳 房下垂的裸 体女子的反感。”(没有主语,啥玩意招致了?)
“不过很快这种不忠便会杜绝”(被杜绝)
成为母亲这个事就够麻烦了,这书写得云里雾里的,也很烦人,翻译成这个垃圾样子,真是忍无可忍。
很久不写长评了,这次实在受不了了。本来是被随机波动的播客推荐的,应该是今年最后悔买的一本书(不过也很久不买新书了)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十)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同理每对父母的养娃之路也各不相同,因为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
《成为母亲》这本书并不是教你如何做好一个母亲的角色,也不是教你如何养育一个孩子,它更像是一位女性成为了母亲的自述。
里边分享的一些故事和细节可能有些妈妈在带孩子的时候也经历过,但是整本书看到最后只有一句话我最喜欢 ——“我的身体失去了她出生的那段记忆,有时候,我会突然觉得自己如同少女一般,即年轻又轻盈。”
很开心2021年我也成为了一个母亲,我的孩子并没有那种无缘无故无休无止的哭闹,我也没有请月嫂育婴师来帮我带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四个多月都是我和先生一起带。
他好像分外懂事又什么都能听懂似的,还是婴儿的时候他只会用不同的哭声来传递消息,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以后就更能精准的表达他的需求,所以我一直觉得娃很好带,完全没有必要小心翼翼,只要用你舒服舒心的方式来养,他也会很开心并且健康的成长。
如果在养娃的路上你的心态还不错并且有时间可以看看这本书,看看别人的养娃之事,可如果你本身就很焦虑的话我并不推荐你看,说实话不仅不能缓解反而会给你一种压力。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十一)
I vow to own my feelings of inadequacy and inauthenticity. I vow to end this succession, this history of ruler and ruled, here, with me.
我妈告诉我,当她得知我怀孕之后,她笑了一整天。
是的她胜利了。我将成为一个母亲,我将经历她所经历的这一切痛苦从而变得“更理解她”。她宁愿我经受这样的痛苦,也不愿意一个人独自痛苦,或者让这个带给她痛苦的人逍遥法外。
于是我读了这本书。我要提前了解事实,将自己武装起来,不要再让自己跟孩子站到对立的两面。
什么样的书对你来说算一本好书呢?有的时候情节好的就很好,比如金庸。但只有领略这样聪明的、完全无法复制的对语言的超级驾驭能力,才是我读一本书的终极目的。看别人是如何把所有的莫可名状的因人而异的种种无法描述原原本本的呈现出来。是的,就是这样的,你只能在心底惊呼。
可是,我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只能这样模糊的描述我的感知。是对政治正确的无视?是用最为科学严肃的视角审视这个过于稀松平常是个人都可以说上两句的充满了迷思迷信迷惑迷乱的话题?是不留情面的揭穿一切可能的虚伪或掩饰?是对自己最慷慨的嘲笑?具体的证据已在打乱的时间线里四处飘散,留下的只有会心而又心虚的大笑。
我已然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有必要做别人家的母亲,以此为誓。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十二)
仅仅看了前几章,就已被这真实露骨的文字所震撼,我们必须先好好爱自己,才能对人生更富有选择权与话语权。假如未来决定要成为母亲,多了解各种事实总比懵懂无知好太多,毕竟这种生死攸关的事情别期待会有什么太美好的画面。同时,一定要摒弃老一辈部分无知思想,坚定做好自己,我就是我,从来不为谁而活。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十三)
尽管每一刻都有人在生殖繁衍,但我们对生育知之甚少。我们可能在妈妈嘴里听过只言片语,但最后都会遮掩般汇总成一句“等你生了就知道了”。于是生育的疼痛、生育后三分之一的漏尿率、每两个小时喂一次奶而几年睡不了一个整觉,这些必备的知识和心理准备,都像是断代般没有得到任何传承。
这本书中的母亲也毫无准备地开始了孕育、抚养孩子的历程,随之而来的自我丧失感,让她自觉陷入了一个圈套。幸好她是一名知识女性,能把自己细微、幽暗的感受记录下来,让这些经验能够得到传播。
成为一个母亲意味着什么?这是身为每个女性都必将面临的话题。在泳池更衣室里,作者形容到:“这些非理想化的、原始的肉体忘却了自己的魅力,似乎纯粹为生殖而存在。”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那个曾经充满生气的女主角,在一胎接一胎生育后,成了一个只有肉体,而灵魂不再的“强壮、模样俊俏且能生孩子的女人。”
身体成为了工具。母体是一个“盒子或容器”,用来装载孩子这一贵重物品。这种感觉,在哺乳时会更强烈。孩子不正常喝奶时,妈妈首先要怀疑是不是自己吃的东西不对,毒害了孩子。所有人都有权利围观、指导一个妈妈该如何正确喂奶,于是有的妈妈会自嘲“我感觉自己像一头奶牛。”
哺乳之外,还有哭声,以及更多的危机四伏。甚至在孩子睡眠过程中,都要担心她会突然停止呼吸。成为母亲像是一场角色扮演,然而母亲与自我之间有难以弥合的分歧,成功扮演一个就容易演砸另一个。母亲和新生儿不能被视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更像一个复合生物。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和孩子变成了一种混合物。照看孩子的历史过去后,孩子慢慢长大,要回自己,这又成为另外一段人生的重新循环。
关于生育孩子的经验为什么是缺失的,作者显然也很迷惑:“我想知道,作为一种性别,我们体内是否存在某种进化论似的停止机制,去遏制我们表达的力量以及我们描绘这一话题的能力。”而没有孩子的人,无忧无虑地做了父母,“仿佛他们是第一对父母,如同堕落之前的亚当与夏娃一样天真。”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十四)
这本书买在我的小伙子turning4岁的时候,那时候(现在的我依然但好些)我完全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和儿子的联结,我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去做妈妈。可是自从生下他开始,从来都没有这样过,我一直自诩为一个不错的妈妈。当然在这个时刻,我也在思考究竟成为母亲和成为我自己,相悖不相悖。
这本书封面写的是一位知识女性的自白,所以里面的语言用的很「知识性」,它解释了我的一个两个问题。我突然意识到,整个怀孕和成为妈妈的过程,它是多么反女权和对女性不友好的一件事,可是反抗声音最大的,竟然是新手爸爸?!这太离谱了,这也是全书我读到很气愤的部分。当然我也惊讶,竟然自己才意识到。
可这当然没有降低我本身就想成为母亲的这件事的幸福感一丝一毫,我自始至终都很乐在其中,那些整晚消失的睡眠,那些抱着多宝的24小时,那些吃了很强的止痛药还是疼到睡不下站在医院的走廊里的期待着时间到可以吃下一次的晚上,那些想到未来的责任和压力也会想要掉眼泪的时刻,都好像不那么重要。就像痛苦的感觉只留在了那个当下,而我已经随着时间的洪流流淌到了现在这个时刻,而这个时刻还是幸福比较多。
这本书只有孩子的出生到一岁,很多记忆闪回,这种「小确丧」的描写,让我觉得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受。自我意识的觉醒,然后妥协,然后再不公的觉醒,愤怒,接受,慢慢理清。成为母亲,是不是就是这样的过程。
书里有段描写,是说你的身体就好像一间房子,小孩子出生的时候占据了全部房间,随着它慢慢长大,它会一点点把占据的房子还给你。今天还一个卧室,明天还一个楼梯。我看到这里,哭的简直不像样子。
仿佛我已经经过痛苦的挣扎,接受了自己的一部分自我给了儿子,可是又撕裂开来,这部分自我又要回归。而它的回归,我还没准备好。
哦,原来成为母亲是离开多宝的过程。
我就又哭了。
《成为母亲》读后感(篇十五)
很多个深夜,我曾坐在电脑前,想将自己生完孩子后的想法写下来,但都下笔无神,没法将自己的思绪完整准确地用文字描述出来。看完《成为母亲》后,我惊讶于作者的想象,可以将婴儿成长的一些片段和一些看似很无厘头的真理结合在一起。我想抒发的更多是接地气的自私。
拥有孩子之后,最大的变化是要处理多重身份,媳妇、妻子、母亲、员工,慢慢地自我的成分越来越少。有了孩子之后,原来的二人世界变成了四人世界,真正开始了作为儿媳的生活。从我的生活实际而言,更多地是要处理如何让婆婆接受我对她说话做事的纠正,不让她觉得我在苛责她。婆婆愿意接受固然是好,但我要考虑她的情绪去想措辞也很心累。
作为妻子,我很感谢我的老公,没有让我也成为丧偶式育儿的一员。从孩子出生之后都尽心尽力照顾孩子与我,尿不湿等都是他换的。平时不工作的时候能带娃就带娃。但是性别注定是有差异的。孩子就是会粘着母亲。那作为母亲,怎样才算是个称职的母亲?是时时刻刻陪在身边?还是养育出了一个听话懂事有礼貌又表现聪颖的小孩?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并不不想时时刻刻陪伴他,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自我和母亲通常是对立的,拥有自我的空间与时间必然是割舍母亲的身份,怀着对孩子的愧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了孩子就意味着缺少自我的时间,因为他时刻粘着你,你干不了任何你想干的事情,读书、看电视、做美食还是运动,就连洗澡、吃饭也是一样,他要你抱着他,要你陪他吃饭,陪他做任何事情,在他心里妈妈是第一位的,有了妈妈任何事情都不想让别人插手。是爱也是负担。有的时候我无法转化情绪,嫌他累赘,占据了自己太多时间,什么也干不了。有的时候又心生愧疚,他只是喜欢你,其实也没做错什么。
虽然我也能抽空远行,回归自我,但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远行会想念他,做自己的事情会想着抓紧时间做完可以回去陪他。
书里作者描述的几乎都是不好的一面,讲述了她身为母亲后,睡眠被扰乱,自我被拆成两瓣等等,恐婚恐育的还是不要看的好。虽然成为母亲很辛苦,但婴儿确实很可爱,ta会治愈你,给予你生活的勇气。成为母亲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铸造不切实际的幻想世界,投身真实的生活河流中。读过的育儿书已堆成“小山”,学到的育儿哲理在其次,更多的是认清了自己的内在以及认识到自己是如何形成现今的人格。因为自我时间的压降,反而更加自律。
所以,不必给自己太多心理压力,道德约束,受不了孩子的时候就远离孩子让自己待一会,调整好心情了就继续陪孩子。和他一起看世界,你会发现世界原来有这么多新鲜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