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1000字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8 03:10:25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1-18 03:10:25   小编:

读后感:《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科幻小说,故事情节扑朔迷离,充满了未知和惊喜。作者通过描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展现了人类在未来社会的智慧和勇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科幻巨著。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一)

看来,我们走的每一步路都受到一双无形的手的控制。所以,诸位,当你为一个从前所谓错误的决定而深深后悔与懊恼时,请不要责备过去的你,因为过去的你也是无辜的,也是一位“受害者”。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终究挣脱不了结构性因素的桎梏。从统计学上来看,个人主观因素或许能够起到调节作用,但这一作用路径必定存在着“threshold”。第二基地万岁!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二)

读三体时,古筝计划让我灵魂抖了一下,罗辑向三体世界发话又抖一次,云天明说三个小故事灵魂跳了支小舞,,,,,没想到,读银河帝国,灵魂简直就是在。。。蹦迪。今生有幸识Asimov。简直有种旧人类对上新人类的精彩战役感,鉴于自己是旧人类,心中自然的就对第二基地有种异样的情愫,加之反转之再反转,简直落泪。通篇都以第三人称写成,却极具代入感,仿佛自身已经置身于广袤银河。通篇我的笑点都集中在了自动售票机上..........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三)

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系列之《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

第一本打开银河帝国的故事大门,解释谢顿计划,从最初的核能危机,牵制周围四国,到行商贸易危机,第二本故事进入高潮部分,解决帝国讨伐危机,再到独裁危机,以及骡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第三本则将第二基地形象化,所布设下的种种修正因素,都是为了让谢顿计划重回正轨。

在读书的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人物都存在着年代的延续性,所以并未有太大的障碍,相反倒是对于整个银河帝国的描写让人想象无限,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川陀,那是怎样的无穷无尽气势恢弘?又或者是端点星所处的边缘最初又是怎样的荒凉?以及个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世界,都一一在脑海中去做出实体化,这点上倒是让我感觉奇妙不已。

比较有意思的是骡的出现,让整个基地系列的故事充满了变数,也变得充满了戏剧性和引人性。突变种的因素让第二基地的出现顺理成章,消灭般的回转也是在瞬间,解决了外因,基地之间的矛盾就变得突出。

一度我也会以为第二基地不存在,直到最后真相大白,感叹阿西莫夫的逻辑真是太牛逼了。

群星的尽头,原来是一个诗意般的想象啊。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四)

谍战虽迟但到。。。。

“语言本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方式,它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完美无缺。人类所建立的语言沟通模式,只是利用声音的组合来表示各种精神状态——可是这种方法极为笨拙,而且能力明显不足,只能将心灵中细腻的思想,转换成发声器官所发出的迟钝声音。

追根究底——追本溯源——其实不难发现:人类所蒙受的一切苦难,皆可追溯到一个事实,亦即在银河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人能了解他人的心思;或许只有哈里·谢顿,以及其后的极少数人例外。人人将自己隐藏在他人无法穿透的迷雾中,每团迷雾里也就只有一个人。偶尔,从某团迷雾深处会透出一丝微弱模糊的讯号——人类便是借着这些讯号互相摸索。然而,由于相互间无法了解,彼此也就不能互信互谅,所以每个人自幼年时代起,始终处于绝对孤寂的状态,时时刻刻感到恐惧与不安。长此以往,便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与迫害。

数万年来,人类的双脚在泥泞中蹒跚前进,心灵长期受到压制。倘若善加利用这些时间,心灵早就可以飞向星际。 ”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五)

故事继续,第二基地的消息既然浮出了水面,怎么可能不引起征服者的兴趣呢?那么,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第二基地吧。

科幻就是科幻,自然需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想象。于是,除了对自然科学无尽的探索,人类大脑的深度开发也将成为一种可能。这不仅让我想起两部关于机器人的电影,结尾处,外星人跟那小男孩的交流不是通过语言,而是大脑皮层中的脑电波,于是,信息可以得到充分的共享。另外一部,当人类的大脑被开发到100%时,人作为一种生物可以不以具象事物存在。看到这里,才惊叹作者的想象力的确丰富,对未来的预测也确实意义非凡。今天,我们不就是在想方设法的去开发大脑么?

本书的魅力就在这个第二基地的精神科学了!主题构架也分为两个部分,时间继续往前来到了四世纪之后。第一部分,拥有天生异能的骡寻找第二基地,没有找到,却把自己送到第二基地成员手中,骡失败。第二部分,基地的人继续寻找第二基地,以为发明的精神杂讯器能够抑制对方,却被对手耍得团团转!这不禁让人感叹,精神科学到底有多少神奇!

读到这里,关于谢顿计划我已经不在乎了。因为自古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反而是这种还没有普及的精神科学了,以及由此引发的基地与基地之间的“内斗”更引人注目。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六)

第二基地篇填上了前两本的坑,逻辑闭环更加紧密。 首先就是骡和第二基地的交锋,最后在罗珊上普利吉,程尼斯,骡以及当代第一发言人接连登场两两对决,用语言布局打开对方心理防线以控制对方的一波三折让人酣畅淋漓,整个银河的命运在一间小屋里被决定。 最终骡彻底失败了,五年和平发展让银河重新走向谢顿计划的正轨。但第二基地的存在也暴露在世人眼中。第二基地的暴露让基地恐惧甚至敌视,最后出现了五人密会与第二基地十五年布局的争端。随着卡尔根和基地之战结束,五人再次密会却得出三个不同的关于第二基地存在与坐标的结论。在答案揭露过程中一次次打破我的猜测,最终得出结论的三人居然分别是被控制的,第二基地成员以及自出生就被控制的艾嘉蒂娅。可以说最后结果完全在第二基地掌控之下,甚至伪证也都来自其中,用两个伪证和五十个成员为代价让基地相信了第二基地的灭亡。我一度以为艾嘉蒂娅是个变量打破了第二基地的计划,却不想她才是最后的计划关键。甚至我还停留在证伪第二基地的存在性,却没想过,证明其存在并灭亡才是真正让人信服的。 最后帕佛居然是当代第一发言人还是出乎意料的,可以说我只猜对了群星的尽头,银河系的另一端,最重要的第二基地坐标是川陀这个真相。并且一切理由只来自第六感而非逻辑推理。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七)

银河帝国终于迎来了精神玄学的斗争,说是玄学,因为代表性人物“骡”具有第一基地无法战胜的精神能力,而且是天生的,虽然以肉体的缺陷为代价;第二基地虽然是普通人,但是更可怕的是拥有后天控制他人的能力。全书围绕第二基地的出现和隐藏,集中在精神控制的圈套和反圈套的悬疑,上演了一出第二基地守护(干预)谢顿计划的明争暗斗。

从小说的情节来说,本书的前半段围绕第二基地和骡的斗争,后半段围绕第二基地和第一基地的斗争,结果无非是第二基地的胜利,保障谢顿计划的顺利进行。喜欢悬疑小说的,本书值得一看,章节里有很多的提示,让将来的反转不至于十分突兀。总体感觉是有根有据的推理,戏剧性不足以让人有太多的感叹,不过画面感十足,想必拍成电影会十分精彩。特别是程尼斯暴露身份后于骡的初次对抗,正如作者自述的,很有电影慢镜头的感觉。

无论是骡还是第二基地的人员,都能对他人实施精神影响(控制),想想也是可怕,难怪第一基地的人对其恨之入骨。这个,并非是战败这样的宏观问题,而是涉及到个人思想(情绪)自由的微观问题。害怕被控制,我是不是“我”这样的哲学问题,才是第二基地的根本问题和冲突根源。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个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都不值得被控制,只有那些位高权重和有特殊学识的人才会需要毁灭第二基地。普通人,总是被很多具体的事物限制,早就身不由己,哪里还怕被什么人暗中操作我们的情绪?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八)

剧透,谨慎

注:纯粹为自己理清思路,做剧情摘要,日后有忘记的地方可以回顾一下。

1.必须要感叹一句,我觉得阿西莫夫就是个会控制心灵的心理学家。我被阿西莫夫支配了。第三部明显烧脑了很多,剧情反转又反转,但是又让人觉得理所当然。2.全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骡惧怕第二基地,因此不再继续征战,派得力助手普利吉和未受控制的程尼斯搭档寻找第二基地,二人寻找基地之前,程尼斯是第二基地间谍的身份早就暴露在骡的面前,骡决定将计就计。于是第二基地与骡之间的较量在第二基地预设的“第二基地”-罗珊星展开。经过激烈的博弈,最终第二基地取得胜利,骡的短暂帝国也在不久之后覆灭。第二部分,基地在骡的帝国结束后慢慢又恢复到昔日的强大,但是第二基地却因此暴露自身的存在,谢顿计划的成功必须要隐匿第二基地的存在。基地兴起了专门研究对付第二基地的精神学科。一个五人组计划寻找第二基地,达瑞尔博士和瑟米克教授研究对付第二基地的武器,孟恩前往卡尔根骡的圣殿寻找第二基地的资料,屠博前往卡尔根与帝国的战场前线,艾嘉蒂亚跟着孟恩去了卡尔根,又辗转去了昔日帝国川陀,一直借宿在贸易代表帕佛夫妇家中。安索则作为第二基地的间谍另有任务。莫不知他们却已经是第二基地为了修正谢顿计划步入正轨的棋子。最终基地人认为第二基地就在他们基地的领土上,并且处决了他们。基地人再不会寻找第二基地。至此,第二基地算是重新隐匿起来。结尾处也揭秘了第二基地的真实位置川陀以及第一发言人.——贸易代表帕佛。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九)

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 3h3min 微信读书

因为犯懒读了好久,最后的结尾可以说是amazing!!!!

没读到最后一章之前我的想法是谢顿计划越来越像一团迷雾,参与进来的势力越来越多,第二基地也很扑朔迷离,但是从最后的圆没有端点开始,一整个是局中局中局,尤其是我一度以为艾嘉蒂亚会不会整个人都被换了,但没想到她受影响那么大,她从一开始就是局中人,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环。

以及第二基地做这么多事就是为了让谢顿计划回到正轨,回到第一基地完全不考虑第二基地的背景下,这个收束真的很牛。

所以经过三本书,不知道多少年多少股势力的斗争,一切好像终于回到了原点,第一基地的心理状态回归正常,第二基地重新隐匿,其他有威胁的势力被消灭,这个走向是我真的没想到的,我以为目前一切凌乱的发展都是谢顿意料之中的,没想到还是需要第二基地往回拉,不过按这种剧情走向也有可能第二基地往回拉本身也是计划的一环呢,银河帝国不看到结尾真的永远不知道故事的发展,还有第二基地的第一发言者以及第二基地的选址,有种大家有正确的思路但却没有一个人找到真正的第二基地的感觉,而且似乎每一次第二基地好像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要被找到,其实都是第二基地人为干扰的原因,第二基地和其他各方势力不断在斗智斗勇,无论是被发现还是完美完成任务,到目前为止,第二基地好像永远棋高一着。

看完结尾开始狠狠期待4了!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十)

这本书分了两个长篇,第一部分是承接第二部结尾,在贝泰杀掉米斯后,骡“沉寂”了五年,然后出发寻找第二基地 第二部分是在骡死后五十年,基地(贝泰的后人)寻找第二基地。 第一部分涉及到了几个人:程尼斯(第二基地“志愿者”)、普利吉(悲剧人物)、骡和发言者,还有达辛德与苏珊星。最后是发言者趁机将骡回转了 第二部分,篇幅很长,描写也更细致,最后十几页也在层层翻转,看得我直呼窝草。 没有想到,史铁亭时代的卡尔根-基地战争,当年的贝特,如今的达瑞尔博士、艾嘉蒂娅(祖孙三人) ,全在第二基地算计中,发生的每一件是都是遵照第二基地的意愿前进。 而关于第二基地所在的问题:达辛德(程尼斯)→苏珊(骡)→卡尔根(安索)→端点星(达瑞尔博士)→川陀 其实在骡的部分,我还在希望第二基地能够维持谢顿计划,到达仟年的彼岸,但是到了第二部分,我内心极其想要基地攻陷第二基地。

一群人自以为是,自以为神,自以为谢顿的真理,随意控制人的心理,发动战争,毁坏一个个世界。 其实对我来说,一世百年,与其在这种情况下,度过千年,建立第二帝国,不如度过数十个仟年的蛮荒时代。蛮荒时代又如何,川陀的农业社会自有其特有的快乐,如果有人说先进的世界可以随意将其欺辱。那么难道这种情况在第二帝国就不会发生?在第二帝国度过万年后,社会又会如何变化? 随其自然即可,不必觉得自己是正统,自己是“特权阶级”,谢顿计划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在第二部中狄伐斯说过:“一般的行星,总是由五六个脑满肠肥的家伙统治。战败了是他们遭殃,可是我的心情不会受到丝毫影响。懂吧!一般大众呢?普通人呢?当然,有些倒霉鬼会被杀掉,没死的则有一阵子得多付些税金。但是局势终将安定,事情总会渐渐恢复正常。然后一切又回复原状,只是换了另外五六个人而已。” 虽然有些狭隘,但本质如此,这不是一种民族复兴的概念,而是在说没有外星文明的情况下,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随意干涉地球上的各国。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十一)

2021年阅读天数:242

记录:

好些天没有记录读书了,之前的记录更具仪式感也更能体现乐趣,唯有费时劳神才能匹配应得的满足。

上个月读完了5本,与上半年一比逊色得多,只是对于习惯——一个合理调谐生活其他方面、工作与读书一事安排分布的坚持与习惯——仍需不断调整至更佳。体现在工作、生活状态上,作息时间上,还有更重要的是健康状态上。

还有一些书正在读,希望12月能按部就班地读完,体会到书中文字的意味与读书本身的趣味。

说回《第二基地》,故事中的人物的行动与读者的认识上的差异,导致悬疑的部分会损失一部分表现力,如同我们在等着看阿西莫夫如何给故事做一个玄而又玄的“安排”,来让故事中的人物自我说服。

哈哈哈,这么说并不止是说这本小说不够精彩,相反,在其想象框架内,很精彩,只不过由于作品成书年头过长,吸引力被现代生活的现实削弱了对其想象力的认同感,比如,一些科技场景,明显与时代不协调,如照明系统、科学学科的应用、星际运输的技术与其他日常生活涉及的技术的不匹配度就更大了(尽管可以解释为长期大一统帝国统治下技术发展的侧重)。

整体说来,银河帝国的发展史的想象倾向于对人类历史沿革的借鉴,但是做了很大的戏剧性表现和简化,并对第二帝国的未来的设想,展现的是一种再简化的思考路线,很难跳脱甚至未能充分借鉴近现代文明的社会建设构想。

当今的新自由主义主导的世界框架已经呈现出多元分裂的态势,且短期内看来分离的倾向无法在思想理论的渗透中有愈合的可能。

大概就是这些思考吧,对于基地系列后面的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等项目结束后回上海再考虑继续看第四本吧。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十二)

基地系列第三部,全书第三本。想比于前两本,这一本反转较多。也是,毕竟阿西莫夫,没有反转不会写故事系列,从《永恒的终结》中就可窥见一二。本来想打三颗⭐的,结果前两本已经打了四颗⭐了,这一本要略好于前两本,所以也只能打四颗⭐了。是我对阿西莫夫的期望太高了,毕竟科幻届总统山级别的人物。

看完三本后先吐槽一下,虽说是科幻类型,但我感觉科幻元素还是不够多(应该说是太少),脑洞不够大,给我一种披着科幻外衣写悬疑小说的感觉,很多科幻元素都一笔带过,比如,星际间远距离航行,是通过黑洞进行亦或是通过空间折叠来实现?这方面没有详细说明实属遗憾,也让本书的少了些许科幻感,说白了,科幻小说的创作就是一个吹牛逼的过程,谁能引经据典将牛逼吹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谁就牛逼(无奈本人没文化,一句牛逼行天下)!谁能将读者忽悠得心甘情愿谁就是大佬!优秀的科幻作者应该像本山大叔卖拐那样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读者,还能让读者心甘情愿地接受(在此,我这个刘吹再次提一下《三体》,刘慈欣很好的扮演好了本山大叔的角色,将“黑暗森林体系”这个“拐”卖给了读者,初读时大呼牛逼,经其他大牛分析则会发现一些不可取之处。当然咯,大部分人也只读一次,牛逼就完事了)。

个人拙见,作者还是只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忽略了科幻元素这味辅材!各种科幻元素只是一笔带过,缺少了忽悠人的这一过程,从而显得在科幻元素在书中无关紧要。青椒炒肉丝不能全是青椒,也不能全是肉啊!似乎也没能通过科幻这一外壳来传递其真实的情感,当然咯,小说也可能根本没想传递何种情感或思想,有一种爽文的意味,在那个时代,可能读起来比较震撼吧,毕竟我觉得,现在随便去起点中文网拿一本修真小说放到八十年代也能被逢为神作了。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读者的口味只会越来越叼。不过,另一方面,受时代所影响,阿西莫夫的科幻元素的过时也能理解,谁能料到当时被科幻化的视频影像在如今这个时代早已是司空见惯之物?整个银河系罕见的三维立体储存装置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低端VR产品,恐怕十年之前也少有人能遇见。所以,太过于忽略科幻元素是我所不喜欢的,但科幻元素过时是我所能理解的。

谈一谈内容,《银河帝国3:第二基地》这本书将第二基地描绘得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十三)

这本书是银河帝国系列的第三部,三本书里所有的坑都在这一本的最后填上了,结尾部分不停的反转,看得十分过瘾。如果不是在地铁上,我都要拍着桌子大喊一句:太的爽了!

先来点前情提要。伟大的心理史学家谢顿预测到了银河帝国的覆灭,以及随后的三万年蒙昧时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他设计了谢顿计划,通过一明一暗两个基地,试图使三万年的蒙昧缩短为一千年。前两本书所叙述的是第一基地所面临的前五次危机,其中前四次危机都平安度过了,但在第五次危机中,出现了一个谢顿计划无法预料的突变者——骡。他身心俱残,但天生拥有控制他人情感的能力,通过这个能力,他几乎统一了银河帝国,使谢顿计划提前结束。然而第二基地的存在,始终是他的心头大患,因为第二基地的作用就是修正谢顿计划的偏离,而骡的出现显然不在谢顿的计划之中。在第二部的最后,骡几乎成功了,但最终败于为被操控但却主动爱上他的一个普通女子之手。

失败后的骡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和第二基地斗智斗勇。第二本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关于此的。第二基地的心理学家的能力跟骡一样,也可以操控人的情感,但是他们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而且力量也不如骡的强大,不过他们人数比较多,不像骡那样是单打独斗。在杰出个人和群体智慧的比拼中,前者最终败下阵来,使第五次危机没有继续扩大。就这本书来看,我觉得已经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了,而是一个在科幻背景下的心灵谍战。

骡虽然失败了,但他极大地降低了谢顿计划实现的可能性。为了把谢顿计划拉回正轨,第二基地的心理学家了制定了一个十五年规划,通过几十个拥有控制他人情感能力的心理学家的四处奔走,并作出牺牲之后,最终达成了目标。这是第二个故事所讲述的内容。在这第二个故事中,那些非第二基地的人物,不知道谁是第二基地的人,不知道身边的人是不是已经被第二基地的人所控制,甚至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被第二基地的人所控制。作为读者,我在最终的三重反转之前,也不敢贸然判断哪个人物是控制者,哪个人物是被控制者,只能在最终一切真相大白之后,暗暗惊叹作者谋篇布局的功力之高。

银河帝国一共是七部曲,但我看下一本就是在讲前传了,那就说明在度过这次危机之后,谢顿计划回到正轨,一切都会按着他的计划实现了吧。前三部中,第一本还算可以,第二本比较乏味,而那还算可以和比较乏味都伴随着第三本的精彩绝伦得到了升华。很庆幸自己没有在读完第二本之后就把这个系列给弃了。

“人类所蒙受的一切苦难,皆可追溯到一个事实,亦即在银河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人能了解他人的心思。人人将自己隐藏在他人无法穿透的迷雾中,每团迷雾里也就只有一个人。”

银河帝国3 :第二基地读后感(十四)

脑筋急转弯么?

为什么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理所当然的陷进文字的表面词义里。竟又那么理所当然的被带拐到另一个胡同里。理所当然的那么理所当然。

是被文字带走的?还是根本就忽视了所看到的文字只被视线所带离而遵循着内心中的那份迫切而忽略了标点也有所包含的那板色调。

当然,在另他们最惊讶的整个事件的讽刺性中的那些手拿尺子测量并寻找“银河另一端”的人群中,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被自己给蠢哭。

圆没有端点!

纯粹的物理性!

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物理和精神。又理所当然的掉进此起彼伏的定律之中。

总是忘记事件的多面。语言的多样。沟通的多变。

突然就明白了。乔治·奥威尔《1984》中“老大哥”那份必要的迫切了。

当然,在50个人之后的双手接住的奖章中,知道,事情定然在他们的意料之中。就如同带“骡”找到第二基地的程尼斯。

一切都在既定的轨道之上。

沾沾自喜。胜利了。自以为是的觉得胜利了。沾沾自喜的欢天喜地。胜利了。在以为胜利后赢得胜利的奖章之上,却被注视着。印刻出一条堪称满意神情的曲线。在拥挤的星空中,隐晦又深刻。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