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操纵术》一书深入探讨了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如何运用言语来操纵他人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分析各种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揭示了话语操纵的技巧和原理。读后感受到言语的力量和影响力,提醒人们在交流中要警惕和理性对待他人的言辞。
话语操纵术读后感(一)
书写的很好,而且实用。
当然,既然是一“术",就是一项技术活。技术都是要个人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
书里面已经写明了技术要领,具体掌握,那是个人的事情了。
希望和自己一样的读者都能多加练习,然后的炉火纯青,最后能挥洒自如。
1/7页话语操纵术读后感(二)
在雨枫拿到了这本书的免费试读本,之前并没有看过这么专业的书,所以拿来学习一下。
作为在外企工作的职员,虽然并不像国企那样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是不同的小组之间也会有利冲突。每个组都希望能维护到自己最大的利益。又或者,在老板和你沟通的过程中,怎么能快速理解老板的意图,又怎样能让老板接受你的观点。这些统统都是学问。
如何在交流过程中将对方带入我想要的情绪状态,如何在和对方交流时用语言发出暗示,影响对方的决定,如何再和对方交流后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些在本书中都有相应的介绍。
书里在后半部分介绍了一些经典话语说服模式,当然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能多做练习,运用到工作当中。而做到这点又很难,工作中往往话先出去了,出去了之后才想起来可能这样那样说会更好。
所以,说话是门学问,不断的学习和运用才能达到效果,方法只是一种手段,继续努力吧!
2/7页话语操纵术读后感(三)
话语操纵术 小感
初翻本书,如获大释,入职场三年却依然菜鸟,期盼能从书中收获些许警醒。于是,选了它。
回家仔细开始阅读的时候,膜拜之心依然不减。
但细品起来,却觉得书中的表述方式不是特别深入人心,不可否认,作者所提的很多道理非常适用,非常专业。但不知是言辞不够生活化,还是语言的鸿沟造成的翻译的无力,或者是很多道理需要真正实践起来才知其用处,总之,我想把《话语操纵术》称为一本小册子,而不是一本书。
于是,开始思索,正如这本书是从豆瓣的活动中得来的,也许我们能够把作者的一些案例拿来组织一些活动。一来帮组织者做了推销,二来也使作者的想法更加普及到我们这些需要的人中。
当然,想法还只是想法。真正对我有益的是书中提及的一些小例子。人们总能从作者的启发中屡清思路,然后分析敌人,进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都明白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却很少有人能在遇到事的时候象作者所说的这样,这么理智的列表,然后分析利弊。
当然,我更多说的只能是我自己,从这本书中,我领悟到的是条理的重要性。清晰的思路有助于人们在与人沟通时居高临下,从宏观的方面着手,一鼓作气,先发制人。可我的疑问是,有多少人在面临事情的时候脑里是想着这些大道理的,我们还有那么多时间去把利弊一一的列出来,然后耐心地加以分析吗?这些道理确实有助于帮助我们分析敌我形势,可是分析之前我该如何让自己的头脑进入作者所说的状态呢?也就是说,我怎么能保持此种冷静呢?
也许,有些道理,是要了然于胸之后才能应用自如的吧。不知道后面的书中会不会有些许提示。我会抱着期待继续读下去。
谢谢雨枫书馆。
刘亚琴
2011-2-20
3/7页话语操纵术读后感(四)
由于各种事情,近两天的几本书都是略读下来的,不过好在一类的书读多了就读通了,关于说话、演讲的书籍之间会有很多类似的内容,只是在于各自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下面就介绍这本《话语操纵术》。
看名字你会觉得世界太危险啊,竟然有人还想操纵别人呢。当你仔细阅读书中的内容就会发现,它是一本非常实用,讲解的非常到位的一本书,而且简明扼要、简单易懂。
全书分五章节,分别介绍话语术的五大步骤:读心,巧言,令色,操纵,完胜。下面简单介绍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1.读心
读心,简单的说就是琢磨透你的谈话对象。弄清楚他们想从你这里听到什么,这是你完胜的第一步。
2.巧言
按照契合大脑接收信息的方式组织你的语言,让人们更易与接受你的谈话。
3.令色
用你的良好的形象、身体语言去传达你的信息,从而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4.操纵
让你的话语满足清晰、一致、鼓动、可信的四大原则,你便可以长时间的吸引对方的兴趣。
5.完胜
当你遇到各种障碍时,你应该通过提前预测并预演来清除各种可能遇到的障碍。
这本书并没有真正的去操纵别人那么可怕,而只是告诉你一种通往更好的谈话的途径。第一个琢磨对方就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其他的书中都有提到说要发现对方的兴趣才能开始谈话,琢磨一词无比贴切的道出了高手开始谈话前必做的准备,如果你也开始琢磨并用心的去发现与你谈话的人的兴趣爱好等等,你会发现谈话真的会无比的顺利,因为你已掌握了决胜的重要信息。
在生活中,我觉得必须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一个自信心,勇敢的表达,勇敢的表示好奇,保持探索的精神,你就会有很多的话题,保持对他人的兴趣,你就会发现原来人生还可以过的这么精彩,我们学习谈话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操纵他人,而是为了愉悦他人并带来幽默,如果有可能,还能带来更多的合作共赢。
好了,今天就写这么多,要好好整理下自己的思路,各位晚安。
4/7页话语操纵术读后感(五)
比较失望了。果然书封甚至封面上的推荐语或者说某些名词已经具有了负面效果啊。总体来说只有两章有可读性。大多数缺乏分析,罗列重复案例,说理肤浅,没有创新。不过对于周末“停电”这种问题还是有一些新的观点,这种新观点可能也只是暂时没有被操纵而形成的传媒滞后。
【记忆特点】
当人们没听到或没能完全理解你所说的事情时,他们就会在大脑中创建自己的版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组织话语的方式不够科学,那么你所传达的信息就很可能会被扭曲,甚至跟你的原意相差十万八千里。
【根据记忆特点组织信息】
1、 一定要确保你所说的内容跟你的谈话对象切身相关。
2、 你的话语一定要简单。
3、 尽量把你的每句话缩短至12到15个单词。
4、 开门见山。
5、 记住“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法则。
6、 重复。
7、 描绘你的信息。
8、 要保持跟对方互动。
【网络视频会议】
巴斯里奥公司总裁雷斯特•戴维斯说道:“以前人们很渴望多用科技手段——电子邮件、虚拟会议、网络会议等等,因为我们希望能够让会议和沟通更加高效。但随着接受信息越来越方便,人们开始排斥这些科技手段。如今越来越渴望能够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沟通。这种沟通范围更小,更有互动性,而且大家讨论问题时思路也更集中。”
视频会议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它又一个前提:所有主要参与者都必须实现在项目的开始阶段有过当面沟通,已经了解了所有主要信息。当一个新项目还处于刚启动阶段时,或者受以为新成员刚刚加入项目团队时,面对面沟通则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针对前段时间的【云会议】技术的推出,我还是不看好。
【建立信任】
无论从事业还是个人生活的角度来说,你都一定要把持情绪的稳定性。每次跟人打交道时都要表现得一致,否则你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充分准备其实是冷静自信】
“你不可能通过备战的方式来阻止一场战争。”——艾尔波特•爱因斯坦
作者提供了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及对策来否认爱因斯坦这句话,但其实各种技巧都归功于冷静和自信的心态。
5/7页话语操纵术读后感(六)
从我们开始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就开始沟通,然而沟通不仅仅是漫无目的的交流,更多的沟通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或者是希望同事配合工作,或者是希望领导通过某项方案,又或者是希望客户与自己成交。然而我们可能知道怎么沟通,却不一定知道如何通过影响对方去达成我们的目的。
《话语操纵术》一书将告诉我们如何琢磨你的谈话对象,如何一开口就牢牢抓住对方的注意力,直接击中对方内心的敏感部位,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最终通过谈话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话语操纵术主要包括五个步骤:
1、读心 开口说话之前,你一定要琢磨透你的谈话对象,弄清他们究竟想从你这里听到什么。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你跟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愿意听你讲话,直至按照你的建议采取行动。
2、巧言 你组织信息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对方接收信息的程度,一旦琢磨透自己的谈话对象,你接下来就要开动大脑,想清楚你究竟该说什么,怎么说。
3、令色 不可否认,在谈话过程中,对方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比如说电话、短信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你又该如何确保对方能够牢牢记住你所传达的信息呢?答案是:视觉形象。经验表明,视觉形象往往会给谈话对象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只要能在谈话过程中灵活掌握这些技巧,你就可以有效地把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牢牢刻在对方心中。比如你的形象、身体语言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4、操纵 如果对方不喜欢你,不相信你,或者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他们就根本不会买你的账。通过掌握有效沟通的四个基本法则 清晰、一致、蛊动、可信 你可以长时间地吸引对方的兴趣。
5、完胜 有动力必然就有阻力。即便在谈话开始之前,我也可以确信,你们的谈话一定会遇到某些障碍,所以我将告诉你该如何提前避免可能会出现的灾难。比如说在会议陷入僵局,或出现一些不期而遇的情况时该如何应对。
我经常和身边的朋友或同事分享自己的一句心得体会:“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要不用脑,要不用心”,什么叫用脑,就是本身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或者熟练的技能或者丰富的经验,把一件事情交代给你,你就知道怎么做了;什么叫用心,这件事情也许你不懂、也许你也不会、甚至你也没有接触过,但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去研究、去琢磨,一样可以把事情做好,这就是用不用心的问题。把这个理论用在沟通和影响他人也一样,如何才能有效的影响他人?必须好好的去琢磨对方,琢磨对方的喜好、琢磨对方的利益点,这样你在表达的时候才不是在说:“我”,而是在说:“你”,我的事情是在完成“你”之后顺带的。
以大多数人来说,与人沟通的时候很少会觉知自己的所说所做,想说什么说什么,凡是都是想着“我”,你想着“我”,他想着“我”,那么结果就是谁也不愿意吃亏,谁也得不到,怎么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才是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好方法。
6/7页话语操纵术读后感(七)
看了一个月的《三国》,受益无穷,虽然之前也看过很多遍,但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关系,这次对其中无处不在的中国式谋略,更多了一层新的认识。中国有一句老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前者教人造反,后者教人智谋,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虽然只持续了60年的时间,但其中弥漫的智慧谋略,却影响了中国两千年。三国时期数十年征战杀伐中,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不是吕布的方天画戟,也不是曹操的青钢宝剑,而是于刀光剑影中穿梭而行的几条舌头——曹操、刘备、诸葛亮这三位并列男一号,可谓长舌善鼓,个个都是话语操纵的高手。但可叹的是,几乎所有人都能从《三国》中学到些许智谋,但却很少有人从中学到话谋,也就是用话语操纵对方的技巧。
众所周之,三国时期,虽然大小上百场战斗,但真正的拐角只有几个:曹伐董卓、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三足鼎立的格局,也就是由这几个拐角之间的线条勾勒出来的。
曹操伐董卓和官渡之战的意义在于它们推动了曹操势力的崛起。三顾茅庐的意义在于它让刘备再添一翼,腾空而起。赤壁之战则让三方之间形成了制衡,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三国格局就此形成。
仔细分析一下这几个拐点事件,你会发现,左右事件结果的决定性要素,都是几位主角用话语操纵对方行为的技巧。
按照美国沟通学家凯伦•伯格在《话语操纵术》一书中的观点,话语操纵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明确的目的,一个是围绕目的展开谈话,谋划布局。《三国》中的这几段情节都是很好的例子。
官渡之战的决定事件是曹操与袁绍的阵前对饮。曹操的目的非常明确:拖延时间,一方面让等到太阳偏西,在作战时借日光刺激敌军眼睛(这还有一层意思,阳光刺眼,袁绍在谈话中不得不低头,这样让袁绍一方感觉袁绍是在向曹操乞求什么,以乱其军心),一方面派兵突袭袁绍后方。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曹操成功地操纵了袁绍的行为,为自己赢得了有利战机。
这场谈话的难点在于挑起袁绍的兴奋点,尽力延长谈话的时间。为了能让这场谈话进行下去,曹操上来尊称袁绍为“兄弟”,然后大谈“咱们俩的交情”,一看袁绍不耐烦了,曹操立刻话锋一转“你来伐我,伐得好”,“现在我不是你的对手”,到后来又开始跟袁绍谈条件,表示愿意“请和”,“永远不和兄台争天下”,但前提是“留许昌给自己”……谈话之间,曹操可谓“节节退让”,处处围绕袁绍的心思谈话,一步步引向袁绍的兴奋点,而且逐渐升级,直到最后谈到袁绍随时可以“废帝自立”。
用凯伦•伯格的理论来分析,曹操的这次话语操纵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做到了三点:
第一, 他事先摸清了袁绍的性格和兴奋点。袁绍是一个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人,所以曹操在整个谈话之中,90%的篇幅都是在奉承袁绍;袁绍一心想要打败曹操,所以曹操在两军之前承认自己打不过袁绍,在满足袁绍虚荣心的同时,也让后者放松了警惕;袁绍的终极兴奋点是“登大位”“当皇帝”,所以曹操不仅承诺“永不争天下”,甚至还愿意把皇帝交给袁绍;
第二, 他动用所有的言语语言和非言语语言击中了袁绍的需求。曹操的所有语言都是围绕袁绍的个人需求展开,你想轻视我,我先把你抬高,你想羞辱我,我先自己羞辱自己一番,你想当皇帝,我把傀儡皇帝给你送来了……袁绍感觉自己像是一拳打到了棉花上,想抽回来又舍不得那种温柔的感觉,糊里糊涂地就掉进了曹操的陷阱;
第三, 曹操在谈话过程中排除了所有的干扰因素。他把茶水摆到了两军阵前,距离任何一方都相距甚远,就算许攸等人看出有些不对劲,也很难提醒袁绍及时回撤;他把皇帝带到阵前,在袁绍最后一次想立刻开打的时候又堵住了他的嘴;每一次袁绍把话题转移到开战一事上时,他又成功地把话题兜回到和谈上。无论袁绍如何挣扎,虽然看似袁绍处处占据上风,但谈话始终在沿着曹操的思路进行……
就这样,曹操凭着三寸之舌,把袁绍像木偶一样吊着玩到太阳西射,玩到自己的小分队从后方杀到,并成功地赢得了官渡之战中一场决定性的胜利。
三顾茅庐的细节就不说了,但我们不能仅仅把三顾茅庐理解为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从军后刘备还成功地奠定了诸葛的地位。
赤壁之战的决定性事件则是诸葛亮成功地刺激了孙权和周瑜。诸葛亮最高明的地方不是说服孙权参战,而是在言谈之中为战斗结束后的双方地位埋下了伏笔……关于这些,我在后面还要谈到,请大家耐心等待。
如果用历史照应一下现实,我们会发现,如今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都是因沟通而引起的,说白了就是不会讲话,如果能从《三国》中学会用话语“操纵”一下你的谈话对象,很多“难事”和“烦心事”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