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6 06:50:33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0-06 06:50:33   小编: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读后感(一)

阿来的访谈录合集。简而言之就是针对当代文坛以及文学作品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答,以及对当代文学的转型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从文学观念入手谈文学的写作问题,独辟蹊径的申明写作“腔调”把握的重要性,这确实于我于很多想在文学乃至写作领域深耕的人有所启发。写作模式的开创实则就是腔调的寻找,找到一个适合叙述这个故事的节奏与方式,落足逻辑真实性的同时注重情感、情节的表达与表达方式的创新。不滥情、不流水拖沓冗长而是要让情感在不断截止的同时深刻在情节与行动之中,不需要过度的修辞读来便能感受到其中之感。又,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多面、复杂,难以描述,所以更要忌人物创造的平面化,所谓涉笔成趣,既然是落笔,那么就应该将一个人物尽可能的立体起来,不是单一化的图解,非二元对立,而是要在各种巧合与起承转折中透出更微妙的,生活之中经历感悟却未能如愿表达的部分,我想这也是文学的责任之一。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读后感(二)

文学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从主演退位到不重要的角色。曾几何时,那些古典文学、革命文学、外国文学是所有青年人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食粮,要把所有个人的时间奉献给她。现在,这个位置怕是被抖音占据了。“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只要在谈称得上文学的文学,谈什么都好。

这么多年自己还真是没断了阅读,虽然我就给她的时间也被视频挤占了大半,但毕竟还是一直坚持。这本书却也不是自己主动收的,好像是中图网遭水灾购买的赈灾盲盒里的。但我很高兴和她相遇。

我预感到自己过段时间会不太记得这本小书的内容,哪怕我很快兴致勃勃地读完了。就像此前读阿来的尘埃落定,过了这么多年我已经忘记了小说的情节。但我知道自己还会再读的,这本书也一样,都是我书架上假以时日会被再次郑重拿起的书籍。

这本书大多是十多年前的讲座整理,好多话现在估计没有场合和环境讲。“思想资源”这个概念很好,无论是什么语境都可以用,其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和理解。文学创作害怕思想资源枯竭,文学作品本身恰是给读者提供思想资源的。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读后感(三)

文学是表达的土壤,表达的内容是表达者在社会关系中的认知和体验,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受东方主义的影响,缺乏对社会和人之间关系的反思和细节的想象力,都是作者的担忧。

作者认为故事最为重要的是人物,将人放在各类关系(生产工作、血缘亲戚、文化族群)中考察,人和人的关系会牵引出人的各种复杂情感,进而有了一系列反应的行动,情感的过程就是行动的过程,人的心理逻辑和情感逻辑则推动所有情节的发展,并决定故事的节奏和格调,而一旦没有了情感,故事就像一具干枯的木乃伊,毫无生命力,所以说故事是情感的艺术,要有艺术的审美。

而想要推成出新不落俗套,就要基于我们对当下的认知,认知就需要深入生活,去体验和观察,把当下社会的感受和对当下时代社会和人的深刻的认知写到人物关系之中,将最隐秘最微妙的东西揭露出来,

人是关系的总和,是显性和隐性意识形态的接收者,在区域群体之中不可避免的深受其影响,敢于表达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是需要勇气的,这是一个不断需要精进认知理论的过程;在消费社会中西方别国和内部别族的东方主义入侵和偏见,理应保有自身意识形态的坚定,需要加以判断和警惕。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读后感(四)

艺术永远需要创新和探索,而文学作品归根结底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形式问题,而是内容的问题。

如果文学只是做和身边普通人一样的普通反应的话,那这个世界是不需要这类文学的。

旅游就是来旁观的,它和你的生活是没有关系的,他们来到这里是来寻找差异。

在消费时代,商业具有无孔不入的力量,因为传播有效益,所以作家陷入东方主义的表达之中,妖魔化和浪漫化。

福柯提出了一个理论”权利理论“,即话语权,文化的发展,民族的发展一定是由知识分子(包括文学书写者)发出的声音在社会上所达到的思想高度来体现,我们说的话有人听,这就是掌握话语权。

经济的发达是会过去的,但文化是永恒的,我们热衷于泡在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中,生命并没有增加什么,经济当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文化。

惠特曼:图书馆,你的内部已经收藏了那么多伟大的作品,但是我要给你写一本新书,它里面有所有书都没有提供给你的价值。这是一个作家的自信,也是一个作家的命运。

社会主流已经发生了变化,全新工业时代已经来临了,我们怎样书写这个时代呢?

反思不是想反思就能反思,反思是需要思想资源的。

一个知识分子,孤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状态。

今天的文学已经很危险,变成了一种成功学。

从消费主义开始,诗歌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满足,但是叙事文学有更多吸引读者的可能性。

外国人都在中国文学的启发下学会了把情感潜藏在叙述后面。

中国的历史就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历史。

随着今天文学形式的变化,非虚构文学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用电脑分析了一些好莱坞的电影情节原则,三分钟要有一个小高潮,八分钟要有一个大高潮,五十分钟要有一个更大的高潮。

古往今来的经典包含了很多的模式,我们只需要把它的一些东西抽调,填补一些新时代的东西,就是今天的社会,今天的现实。

小说走到今天这个视频,音频和图片空前发展的时代,若它还有一席之地,那么它的长处便是心理描写。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读后感(五)

这本书是阿来在文化活动上的演讲稿合集。在演讲中,他对当代文坛以及文学作品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直接的揭露和批判,并结合自身写作经验,对文学观念问题、文学创作问题提出见解。

书中作者提出的很多观点,我都深表认同,也解答了我关于文学的很多疑惑。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的原因。阿来不愧是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眼界和格局就是比较高。相信喜欢文学的人,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

摘抄了一些有价值的段落:

①今天我们的很多小说有一个问题:很少能把人的情感、心理,尤其是把人各种各样的关系当中那种微妙的联系,生成一个生动细腻的微妙的敏感的表达。

②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作家? 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说知识分子的大概意思是他们从个别的经验出发,触及人类苦难的命运,但是他们在挖掘这种苦难真相的时候,他们让读到他们文字的人,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和哪个民族,都感受到人类的共同处境,所以知识分子能超越国家民族党派,最后以个别的苦难的经验书写,在全人类中引起良好的共鸣,这就叫普遍性。

③反思很重要,但很多作家和作品缺少反思。第一,我们对自己的写作所提供的意义缺乏反思。第二,我们对展开故事情节,也就是在构建一种人文关系的时候,这里头的人也是缺乏反思的,要么是主动性很强,代表作者在操纵这种情节,背离生活逻辑,要么就特别随波逐流。

对于人的处境,人在社会上的处境,人在社会运动中的处境,我们要多反思。

作为作家,在推进情节发展、设置人物场景的时候,要追问这样是不是可能,书里的人物、笔下的人物自身也要多追问和反思。

④性格不是浮在表面的,是通过行为、抉择展现的。有些时候我们花大部分笔墨去勾勒他的音容笑貌,让他说几句有个性的话,性格不是那样产生的,性格是在行动、在抉择中产生的。

⑤当我们与意识形态不相吻合的时候也要有勇气表达。

⑥文学需要吸收别的学科的思想资源。作家需要的不是信不信仰宗教的问题,而是需要以最先进的社会学观点来看待这些事情和思想现象。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