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精选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0 19:20:26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9-10 19:20:26   小编: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是一本实用性极高的时间管理指南,作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时间的本质和管理方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实现自我提升和事业成功。本书值得一读,对于缺乏时间管理经验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一)

难得现在市面上可以找到慢慢干货且还可以实操产生最小行动的书!纪元老师似乎一直是一个低调的作者,他一直不张扬,但却一直暗暗的为他的读者朋友们找到更好更新的实操方法去改善他们的状况,从自律帮公众号推出的小药丸急救课程再到今天的这本图书,能看得见是一个一直致力于帮助我们更好成长的纪老师,当你看进去,你变会愿意尝试开始实践;当你实践,你会发现那些变化悄然于你生活中显化。期待未来的我们都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二)

而自我的生命是一定程度上可控的

一本会放在心理学和成功学专区的书,1我也买了,而且还参加了纪元组织的微信听课活动,50门课和其他9个小伙伴一天天听下来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这远远胜过浏览文字的效果

在纪元的那50节老课里有一集他推荐了《自我导向行为》,我个人觉得那本书里的干货要更多点。当然这本书也比较适合“快餐时代”的阅读风格和节奏

第二次阅读也做了点导图笔记,发现如果不去实践里面的“大道理”那么这本书依然是很多类似的“”正确的废话合集吧

而里面给的方法论真心除了早起的实践性较高外,其他的平平----间接说明纪元在早起这块的研究真的算是全而深了,想早起的同学可以详细研究研究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三)

对一年能读几百本书这样的方式不感兴趣,我觉得好书有几本就够了,关键的是持续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哪怕一年只读了一本书,能对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改变都是值得的。 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哪有没时间这回事1》是各路大咖力荐的,当读到之后,如获至宝。每当困惑的时候,就摊开书,彷佛就充满了力量,一步步的寻找答案。 纪老师的书不哗众取宠,不挑逗情绪,不引发焦虑,不居高临下,而是承认人性的弱点,认知的误区,给予我们方法,去一步步的尝试和问题交互。 这本《哪有没时间这回事2》是一本更大伟大的书,给予了我更多的惊喜,告诉了真正的自律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愿景应该是什么,如何改变,和具体的18条方法。 感谢老师给予的无私帮助。推荐给大家。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四)

最初接触纪元老师是在知乎的公开课,里面干货满满,于是把书也买了回来,《哪有时间这回事Ⅱ 自律的力量》同样让人收获颇丰,凭个人记忆梳理几个要点,供对这本书有兴趣的读者:

1.人类的基因天生存在:短视、逃避、冲动和自律四种基因;自律是一种可以被习得的技能,就和游泳一样;自律是一种非对抗的行为,是优化使用意志力的一种策略。

2.自律分为三个层次:1.高效行为;2.建立习惯;3.自我实现。

3.建立自律行为的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2.探索发现;3.巩固升华。

4.酝酿准备阶段要遵循的原则:1.避免线性思维导致挫败感;2.避免用力过猛导致虎头蛇舞;3.避免要求过高导致完美主义;4.避免战胜自己导致自我对抗。

5.探索发现阶段要遵循的原则:1.具体化的行为,任何目标都要细化到具体要做什么;2.概率的思维,增加你的自律行为频次;3.成长型思维,设定目标是要帮助改进行为而不是评价行为。

6.巩固升华阶段要遵循的原则:自我观察,记录你的行为并不断的调整。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五)

#1/2018-读书小扎#

可以说是2018年第一本读的书,也是读完的第一本书,在17年最后一天收到,18年第一天颇具仪式感的打开。

一天一章节,一章节一个番茄钟,认真细细的读完了第一遍,现在翻开第二遍中。

是的,因为这本书会像第一本一样,作为可以留在书架上,需要时候翻阅提醒的书籍,一遍,是一定不够的。是可以借阅但是绝对不可以送人的书籍之列。

从14年早起的鸟儿开始了解纪元老师,到15年的第一本书籍,16年加入自律帮成为当时比较早的成员,16-17年参与并完成自律帮100天行动挑战赛,在17年初也尝试了做自律帮部落领主搞一些不太成熟的事情.....

书中很多内容,是纪元老师在当时的行动挑战赛中都有提及的,现在再看这本书,一切历历在目。

纪元老师像是个探照灯,从他的习惯是个概率,wake up双闹钟,非典型对抗性自律理念,这种意义上符合人性的自律者自由,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状态。

当然,在这个上面的修炼,我道行尚浅,2017年自己的自律能力也有了大幅度下降,目前来讲,我勉强只能算上一个60%的自律星人。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除了对与自己的脸红害臊,更重要是发现书中自律的理论体系越发明朗清晰。

是的,虽然自己也有小步快跑,但是相比纪元老师系统的完善,还差的太远。

也真正发现一个自律者的升级并不是来自于当下,而是来自于近10年自律行动的经验累积的提炼总结。

这本书籍,从矫正多数人心中“自律者”的认知开始,再带入我们进入到自律者的日常模式中与其做朋友,然后提供一些可以修炼到技能,供我们刻意练习,提升自律的能力。

没错,自律是个能力,用进废退。

是可以通过多项技能塑造,如果我们想要塑造自我的人生,去科学有效的练习技能,提升自律能力......

其实,正是塑造自我,塑造人生的过程。

20180112

奈奈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六)

前段时间报了一个时间管理的课程,上完以后大呼上当,对自己的改变几乎没有,除了增加一点吃亏的经验。

为什么会报这个课程呢?因为被这位老师的自律精神感动,他从早到晚一直在学习、锻炼、个人提升,简直是行走的"心灵鸡汤"。我也希望像他这样,可是坚持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放弃了。而且课程内容特别水,老师名字就不透露了。

每次目标没达成,或没有按计划进行都特别懊恼,下狠心一定改。可再有下次时,又故态复萌。直到我读了《自律的力量》这本书,我和自己和解了。没有达成目标没关系,我再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就好了,根据这次的情况降低标准,调整方向。

学会接受没有达成目标的现实,心态更好、更轻松了,也更容易实现目标。

《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自律的力量》这本书的作者纪元老师,是自律帮的创始人,出版了畅销书《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作者从事了12年教育培训,具有11年的时间管理实践,曾优化时间表超过了25000张。作者把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浓缩于书中,具有非常高的学习价值。

这本书以“朋友”的身份把方法和技巧娓娓道来,讲到了如何认识自律、目标和愿景、以及核心方法和技巧。书中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律习惯养成训练,帮助你打通自律的“任督二脉”,实现从“知道”到“做到”。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采用非对抗式的方式进行改变,自律并不是让你”自残“,自我折磨,彻底改变自己,而是接受自己,养成习惯,自然而然的改变。

作者把制定严格计划,并按部就班地执行的思维模式称为“线性思维”。而改变的过程需要另外一种思维模式来主持大局,作者把它称作“有机思维”。

“有机思维”有三个阶段:

酝酿与准备阶段。我们思考是否应该做出改变,收集各类信息,寻找可能的改变策略,采取行动尝试做出改变。

探索与发现阶段。开始密集采取行动,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思考更好的行动方案,然后继续新一轮密集行动,过程可能会不断迭代,最终稳定在一个方案上。

巩固与升华阶段。思考过程中的收益,让我们的改变发生根深蒂固的变化,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甚至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每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都是未知的,那些宣称21天、30天、90天改变你的方法,都是迎合你的机械思维。

采用非对抗式的改变,意味着原来的二元对了消失,比如勤奋与懒惰,效率与拖延,工作与生活等等。他们不在水火不容,而是和睦相处,改变不再是加强一方,压制另外一方,而是跳出原来的矛盾,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

完成了这三个阶段,你就具备了改变的能力,成为一名自律者,还可以借此获得其他技能,它就像《天龙八部》中的北冥神功一样强大。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座宝藏,用自律的力量把它挖掘出来,你一定会被取得的成就所震惊。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七)

纪元:自律帮帮主,《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作者,纪晓岚第九代。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自由培训师,咨询师。四点起床。专攻时间管理、习惯养成、行为改变等个人管理类技能的培训与咨询。 早起的鸟儿社群发起人,水果捞学习会创始人,享学社创始人。

这本书是在Grace邀请纪元老师做的一次线上分享会上有幸得到的,在此之前,看过他的第一本书《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相较于第一本,这本更具系统性,并且提供了诸多解决方案。

在2017年,算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拐点,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就顿悟了,觉得人生应该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于是开始行动:看书,学英语、参加线上线下课程、健身、每日打卡、成立分享会等等。忙碌,充实,但想做的事情太多,时间总是不够用。当每天没有完成某项清单中的任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负罪感。这个时候,我告诉自己,因为我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一个自律的人是需要日事日毕的,然后越是这样,时间久越不够用,焦虑感就越强。在纪元老师的第二本书中,我终于找到了自律的意义,也对重塑对自己的定位和时间管理方式,重要的是,使用非自我对抗的方式进行自律,自律不是每天必须完成每项任务,而是你长时间的在坚持完成这项任务。这使得我的焦虑和负罪感瞬间消逝。

一、自律者的进阶路径

1、初级阶段:能够学习和应用一些方法来处理好日常事务

2、中级阶段:关注点在于如何养成习惯

3、顶级阶段:竭尽所能发挥优势,追逐梦想,体验充分的自由。

在这里,我找到了做为一个自律者,应该有的价值观:“自律者会把自己的生命看作一个连续不断选择的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成长和退缩两种可能,他们会坚定地做出成长性的选择,做好每一件小事,这些小事合起来就是对生活更好的选择,只有当一个人敢于在生活的每个关键时刻倾听自己,并且镇定地说不,对自己诚实,去承担责任,每一次承担责任,都是一次自我实现。一旦做出决定,便会全身心投入去体验。”

由此,结合Grace之前的课程内容,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二、自律者的能力地图

1、学习力

学习应以实践为目的,把信息获取视为辅助手段。以看书为例,看书的目的是在不断改变自己的现实状态和认知结构,在生活中产生有效的行动,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链接,这才是真正的系统学习。

2、自我改变的能力

曾经的我,总是希望改变现状而不得,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只是知道自己对现状不满意,不想要这个,不想要那个,但对自己想要什么,想到哪里去,想变成什么样,却从未细想,这是逃避不是改变。改变一定是要有行动的,如何设计行动方案,书中给出的很多具体的建议。

3、优秀的思维模式

优秀的自律者一定是一个优秀思维习惯集大成者,一个人的心智模式是成长的关键。优秀的思维模式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概率思维、逻辑思维等等。

4、自我观察及反馈

自我观察对进步至关重要,而方法就是—记录。不仅仅是记录目标与行动,更要记录目标与行动完成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在行动发生前后对自己的思维、行动和情绪进行记录。应用到我自己的三个维度中就是:

1)工作维度:工作复盘。(完成度高,效果好的工作任务原因是什么;没有完成或效果不理想的工作任务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观察带来价值感的工作点是什么?)

2)个人维度:小确幸。(在手账体系中加入小确幸,每日三条;加入情绪监测,点燃你的事件?原因?)

3)家庭维度:夫妻间争吵的原因?感受到家庭幸福的事件?

5、提问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生充满问题,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式人生意义的所在。”—《少有人走的路》

IGOR模型:一个好的问题一定包括四个内容:现状I,目标G,可能的行动O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R。当你面临一个问题,如果已经将上述的四个部分分析表述出来,你应该已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即使自己还不行,你也已经可以通过向他人或导师提出问题来解决了。

三、自律者的五大核心习惯

1、保持健身与健康饮食

2、滋养大脑

3、保持平和的情绪状态

4、维系高品质的人际关系

5、发展高层次的兴趣爱好。

最后,愿自己做一个对内不断发现和发挥自己优势的更好的自己,对外不断释放自己的价值,能帮助更多人的有价值的自己。我想,这也是对自律即自由的终极诠释吧。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八)

昨天有非常喜欢看的《身临其境》,于是乎就在差不多的1个半小时后的时间内,看完了纪元老师的新作《哪有没时间这回事2:自律的力量》,边看电视,边看这本书,真是应了书的标题,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呢。

今早起来,又是零零碎碎翻了一遍,这本新作,聚焦了我们现在非常关注的话题:自律。纪元老师在书本提到自律如同是一种技能,是通过训练可以的习得的。

全书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关于自律的基本原理,主要是一些认知升级,这应该是本书道的成分。讲了非常多的认知误区,再结合纪元老师的学员活生生的案例,看起来应该不枯燥。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有机思维,有机思维的方面就是我们常说的线性思维,线性思维是一种不求不变的思维,一个最简单的比方,比如阅读,规定每一天看多少,每天按部就班执行下去,想着最后就能达成目标,这就是典型的线性思维,而有机思维,还应该把阅读中的变化因素考虑进去。

第二部分就是实操环节,纪元老师为我们介绍很多让自己保持自律的小方法,这部分可以算是本书术的部分。

其实我在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思想强烈牵引着我,就是想看看怎么做到自律,有没有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方式。

那么下面,就简单摘录几条吧。

纪元老师把下面的几种方法叫做迅猛行动的技能。

1、随手记

就是把你想到的事情,找一个地方(手机app、纸)记录下来,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就是这么简单。

随手记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大脑创作一个外包大脑,不用那么多、那么零碎的东西都挤占在大脑里,可以通过随手记进行释放。

大量的随手记也是日后自己进行思考整理的原材料。而随手记的内容最关键的不是记录,而是经常回过头去看看。

我是比较习惯在手机app中随手记,现在主要在:锤子便签、卡片日记上随手记。

2、列清单

如果说随手记更加随心所欲,那么列清单就有一定的指向性,把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列出来,不要列那些你想做的事情。

还有在列清单的时候,不要尝试列出优先级,如果你在多项清单中还在斟酌哪些重要哪些最应该先办,这种斟酌本身就会给你完成清单带来压力。

关于列清单,纪元老师提到,清单最好只列一份,不要每天一张,所有代办事项全部在一份清单上面。

列清单我主要在滴答清单上列。

3、细化

关于细化,我们可能会认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把这件事情细化,会很浪费时间,但是关于细化这件事情,却有一个思考前后问题。事前的细化是一种思考前行的行为。

比如写作之前打一份结构大纲,把每一个小结需要写的东西大致勾勒一下,这个过程,你的写作其实已经开始。事先花个一两分钟用思维导图弄个大纲,写作就会事半功倍。

关于细化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当然在滴答清单等一些清单软件上也是能够细化的。

4、切换

不要长时间就做一件事情,学会在各种事情之间切换,多线程处理事情才是王道。之前,坐在办公室备课或是写点东西,学生老师进来跟我说各种事情,现在想来,偶尔的打断也是一种切换,让我从刚刚那种紧张的状态中稍微松弛一下。

多线程切换中,也要学会碎片化行为。比如你在学习很大一段时间之后,也可以放自己吃点零食,玩会手机,也是可以娱乐的。娱乐与工作是可以穿插进行的。

5、分段

关于分段,其实纪元老师已经在《哪有没时间这回事1: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中,已经详细阐述,刚好也做过读书笔记(链接直达)。

一张时间段清单,迅速提升你的时间管理逼格

6、可视

在自律的过程中,怎么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清晰可见,我们就需要让自己的行为变得具体可见,关于具体可见的方式是非常多的,可以是照片记录、也可以是图标记录,反正就是让过程可见。

刚好我自己这段时间,正在列18的年度计划,看到手边刚好有一张100天计划表,我就拿来用作记录三个习惯培养(阅读、写作、练字)的记录表格了,没看完一本书就把书名写上去,每写一点文章就把文章名字标注一下,每天的练字就直接标注日期。

这种方式非常简单粗暴,但是很有冲击力,我每天走进书房,一看这张表格,我至少知道我应该先练一张字,字实在太烂了。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九)

打开知乎,搜索“自律”的相关内容,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如何逼自己做到真正的自律”“一个人该如何强迫自己做到自律”“为什么想要自律这么难”。逼、强迫、难……这些字眼,似乎意味着自律这件事在大众眼中,是一个对抗性的行为。好像想要自律,就意味着要过上苦行僧一样的生活。那么,事实真的有这么残酷吗?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2:自律的力量》(以下简称《自律的力量》)这本书,恰恰是给我们描述了一个非对抗性的自律场景,通过大量案例,给出了很多顺应而非对抗人性的有效方法,用流畅轻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技巧来获得自律,并过上自由的生活。

之所以说这本书的方法有效,也是因为本书的作者纪元老师。他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是国内自律养成领域第一人。他成立的“自律帮”,通过为每个人量身定制自律计划,帮助数千人放下焦虑、提升信心,重新走上成长之路。

正如他在书中所说:“我是个教育者,一门心思就是使人变好,我相信人们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将不会再把自律视作一种苦哈哈的自我约束,而是一种带给自己良好感觉的生活方式。"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从重新认识自律开始,开启我们的自由之路吧。

/ 01 / 自律只有一套衡量标准吗?

一想到自律,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密密麻麻填满内容的计划表,是刮风下雨都雷打不动的严苛纪律。

《自律的力量》这本书里也提到:“自律者还经常被描绘成一群像机器一样的生物,很多人想象自律者的生活会是每天执行着严格的时间表。自律者也经常被认为不会享受生活,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克制自己。一些标签会被贴到自律者身上,如:固执、严苛、吹毛求疵、吝啬、不知变通、不讲人情……”

这样的自律者当然是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自律者都要做到早睡早起、努力学习,才称得上是自律。

我们换个角度来想一下:每天花7个小时刷朋友圈,转发、点赞、投票,这算是自律吗?如果是一名微商呢?每天凌晨五点才睡,下午三四点钟才起床,每天通宵到半夜,这算是自律吗?如果是一个烧烤店老板呢?每天都要坚持吃高热量的食物,每周上秤必须要涨3公斤,20天内必须增肥10公斤,这算是自律吗?如果是一个演员呢?

这样看来,其实自律对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他人看来好像是反人性的东西,换到自律者本人身上,其实是他已经形成的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个人为了目标而自我实现的过程。

只要对于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并且能够通过自我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标,那就是自律。

/ 02 / 自律者的生活,一定很无趣吧?

随机问了问身边几个朋友对自律的看法,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

“我总是觉得自律等于无聊,等于机械,非常不喜欢……”

“我身边有非常自律的人,可惜我不是,没法逼自己,我还是想过活在当下、比较快乐的生活。”

“自律就是天性,后期勉强的很容易被打回原形,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

传统观念认为,自律就是你要逼着自己做那些不喜欢、不愿意、不爽的事情,甚至认为自律者肯定要过着无趣、严格、压抑的生活。

但事实上,你身边就有很多过得非常精彩的自律者。

比如一位能够高效处理任务的同事,他对时间的管理分配特别合理,能把每件事情做得井井有条,把工作交给他,就是一件特别靠谱的事情,他自己也因为高效率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个人时间。

他的生活会是苦哈哈的吗?我想你肯定是知道答案的,这样的生活让他们处理起各种事情都游刃有余,还有很多时间去做新的事情,肯定会让人有更高的自由感。

再比如,一个常年坚持跑步的人,运动对他来说是痛苦的吗?我想,运动这件事情肯定已经像吃饭睡觉一样,植入到了他的骨子里。好的身体素质,又给了他更多的保障去处理其他的事情,这样能够被自己掌控的生活,肯定是非常惬意的。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过,“我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写作到6点半,坚持了30多年,天天如此。别人问,你是怎么坚持过来的,你是人吗?而我说,其实我特别享受写作,我坐在那,想让谁活谁就活,让谁死谁就死,让谁离婚就得离婚,让谁复合就得复合,多痛快啊。”

别人眼中反人性的自律,却是郑渊洁坚持多年的享受。可见,以兴趣和志向为驱动的自律,并不是一件苦差事,相反,它可能会成为开启自由生活的金钥匙。

正如李开复所说:“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加完美。”

/ 03 / 自律无需自我对抗

说起来,自律其实是一种使用意志力的策略。意志力本身,就像手机的剩余电量一样,每天早晨你都是充满电的,随着你的不断使用,最后电量耗尽,需要及时充电才能使用。“而自律不应该和意志力画等号,它更像一种聪明的行为方法,可以很好地预见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切实的计划应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多快好省地运用自己的心理能量。”

既然可以有策略的探讨,那么也就意味着,自律其实和开车、游泳、打羽毛球没有多大分别,它也是一种技能。“技能的掌握更不该是一种对抗式的行为,而更应该是有技巧的习得。”

用别人的标准和期待来要求自己,日复一日坚持下来的,不是自律,而是自我折磨。

就像《自律的力量》这本书中说的那样:“用不切实际的期待来要求自己,当行动无法满足期待、结果与目标不匹配时,反过来责怪自己,认为自己缺乏某项素质。频繁地自我折磨将产生极大的挫败感,降低个体的自我评价。”

《自律的力量》这本书,也在文中不断地提醒着读者这一点:“所有的自律者都在追求平衡自在的生活状态,这也是我希望提示你的,我们学习自律,无须与自己对抗,更不要牺牲自己本应珍视的东西。”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十)

【主题/问题】

• 这条笔记是关于什么的(主题维度的说明,这样方便之后针对某一个大主题或者某一个细分话题进行知识卡片的升级与整合)

这是关于时间管理主体的,纪元老师的新作品,从自律的角度解读时间管理。

• 可以用来解决我什么样的问题,对问题的描述需要越清楚越好(方便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快速落地执行,产生效果)

这类主体的书看的比较多,也看的比较快,是自己熟悉的一类支持,但是总是在懊悔自己看了但是还是那个自己,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能够按照计划每天执行,所以还是在不停的看。

实际上自己看这类书成了习惯,但是永远行动力跟不上。这次本来还是基于习惯买了自己看起来最为舒适的一类书,打算随便翻翻,但是其中有些点确实让自己有些惊讶。这次主要是记录合上书之后,自己还记忆犹新的几个点吧。

【信息/解决方案】

• 这条笔记讲述了什么内容?

1、自律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不存在说某些人就是拖延,就是永远无法达成目标这种说法,在开始行动前,先不要用自己的标签把自己拍死。

2、自律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初级自律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可被掌控,能够享受高效,而非因为拖延或者一位贪多求快带来的焦虑。中级自律者追求习惯的养成,通过习惯的方式减少自己无畏思考的时间,让自己从习惯中持续受益;高级自律者追去平和快乐的实现自我价值。

3、实现自律实际上也包括情绪管理和监控管理,还包括充沛的精力,这些都是自律的目标,或者说实现工作/生活高效的基础。

4、关于实现自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坚持记录,记录包括自己脑海中未完成的事项,包括对于事件的分析和回顾总结

2)清单工作法,不一定要拍定任务优先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既定的任务。清单应该是每天比微信刷的更多的一个工具,随时确认自己当天需要完成的事项

3)把任务分解,最好控制在30分钟内,让自己在清单上打钩确实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4)针对大型任务,一定要先思考框架,思考完成步骤。这个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如果放在前置完成,则将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这个应对拖延非常有效

5)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要刚开始就用力过猛,这样很容易放弃。设置每周或者每月的观测期,在观测期内看自己目标行为的完成度,从而为下一步的行动设定更加合理的目标。

6)快速行动,才是一切改变最为重要的法宝。想再多也没用。不要因为没有坚持去做而懊悔,更多的是要找到行为本身的意义,要坚持感小时,不要采用对抗的方式去要求自己。

7)早起是自律者一个非常有益的习惯。早起的方法:设置两个闹钟,第一个闹钟响起后,给自己5分钟的缓和期,另外一个闹钟放在很远的地方且声音足够大,在另外的闹钟旁边放上水和食物;提前准备好起床后要做的事情。

8)书中的1个故事引发我的恐惧:两个学生对比早上起床上学的过程,一个学生按时起床,并且总是第一个到学校,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第二个学生不断的睡回笼觉,然后压缩了正常吃早饭的时间,并且不知道自己穿什么,早上会花很多时间在选衣服上最终还是没法让自己穿的美满。感觉第二个人的状态完全是自己的状态,这个故事除了让我看到自己的怂样外,也让我恐惧和害怕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不要成为这个样子。但自己深刻知道环境的重要性:要让娃做到,首先就得自己做到。

【思考】

• 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什么结论?我是如果看待它的?

这本书看上去短小,但是每一个内容有着实践者本身所带有的智慧,可能是因为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有意识到,所以比较容易得到共鸣。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自己保持行动,不要随时放任和放弃自己。重新出发不害怕。

【行动/反馈】

• 这个知识点对我提升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认知层)、还是指导我做事方法有用(行为层)?

认知层

1、自律并不等于100%的坚持自己的计划,并不是说计划越完备越好,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且能够通过定期回顾的按时去修正自己的预期,达到或者接近于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所以应该以更加轻松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少用批判思维来裹步不前。

2、定义衡量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文章中举例希望通过跑步来减肥,如果衡量指标是减了几斤作为衡量标准,很容易就失去动力,正确的指标应该是跑步在一定周期的完成度。

3、自己之前遇到的焦虑或者任务重但是迟迟不愿意动手这样的问题,更多的是畏难情绪导致的:在刚开始的时候想要偷懒,不预先进行分解和思考,总是在最后时刻思考,但是思考完了之后发现原来这个问题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基于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前置自己的思考过程,当拿到任务的时候,先进行分解,有分解不下去的地方,找方法先完成分解,而不是从细枝末节入手。在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不知道要做成什么样的时候,花再多时间都是枉然,更多的只是让自己淹没在时间当中,并没有收获跟高更大的产出。反而容易因为压缩了其他时间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焦虑。

• 如何快速应用起来?结合代办清单和任务管理去执行

赶紧应用

1、保持记录,重启每日记录的习惯

2、拿到任务的时候先进行思考和分解:明确任务要做成什么样才算是达到要求;明确需要哪些步骤才能达成目标,为每一个步骤设定预期的时间,在每一个时间过后,需要检查自己是否达成为了单位时间的预期

3、继续每天上午先梳理自己当天待办事项的习惯,借用滴答清单的周报功能,分析这一周任务的达成情况,养成周回顾的习惯,周回顾在周日或之前要完成。或者借助周报的时间进行回顾。

【钩子】

• 这条信息引发了我对那些关联知识的思考?

这本书里面,关于自己希望达成的目标行动,一定要设置一个可衡量的指标,这一点对于自己影响还是挺大的。我们在做产品工作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强调某些功能必须要有衡量指标,但是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衡量”这回事,没有真正去按以一定的周期去回顾自己的完成情况,没有基于这样的情况去做调整。

这个让我想起了永锡老师为什么在周计划里面一定要写上自己的预期时间,然后为每一个时间的完成时间进行统计,到了下一周的时候回顾自己时间上的达标程度。当时认为这个点好严苛,真正在执行的时候,好像第一周就有些打折扣。尽管到现在可能我也没有办法做到严格按照时间统计的方式执行。但是这个认知是很重要的:做任何事情除了目标之外,也要有明确的衡量指标,并且针对这些指标进行回顾和修正。

【出处】

• 这条信息来源哪里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自律的力量》纪元

【时间】

• 我是什么时间读到的

2019-05-16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十一)

-1-

高考毕业后,超哥去了部队,一晃几年,少有联系。偶然看他朋友圈说准备回家探亲,路过郑州时,便请他吃了一顿火锅。

吃饭时,我嘲笑他黑的像个竹炭,他给了我一个白眼,扔下手里的筷子就站起来撩开T恤晒自己的腹肌。

好吧,如果我能有这样的腹肌黑点也行。

吃完饭送超哥去火车站,问他当兵最大的收获,他说就是换来一个好的身体和许多好的习惯,变得更加自律。

又是自律,这两年,自律一词突然就刷爆了朋友圈。

每个人都在谈自律,关于自律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我们羡慕那些自律的人,却又被惰性打败。

王小波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我们知道自己应该自律,却不知道该如何自律。

什么是自律?有人说自律就是自我约束、是学会坚持、这些都没有错,但不够全面。

纪元老师在《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自律的力量》中给其的定义是:自律是一种技能,由一系列的习惯组成,与开车、 打球并没有什么不同。

既然是技能,就说明自律并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如同我们的肌肉一般,可以被训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来讨论该如何自律便有了基础条件。

-2-

书中,纪元老师把自律分为了3个等级,分别是初级自律、中级自律以及高级自律。

初级的自律关注的是如何高效处理任务,执着于各类时间管理的工具。

中级的自律则聚焦于习惯的养成,他们会关注身体健康、滋养大脑、保持平和的情绪状态、维系高品质的人际关系、发展高层次的兴趣爱好。

而最高级的自律,则懂得充分发挥优势,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

很显然,我们大部分人还挣扎在初级自律的训练中。

虽然自律分为三层,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当你还只是一个初级自律者的时候,这并不影响你向中级自律乃至高级自律的靠拢。

当我们有意识地去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规划未来时,便会看清现状,少走不少弯路。

-3-

室友喜欢打篮球,他最喜欢的运动员就是科比,去年科比退役,他跟着伤心好几天。而我对科比的认识则是那句广为流传的“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他说,“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改变;

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我们常说,你总以为自律很难,那是你不知道自律之后有多爽。自律把科比的事业推向了巅峰,也让每一位喜欢科比的朋友看到自律的力量。

打扫卫生时偶然发现爸妈5年前写给自己的简信:希望你的一生过的充实,希望你能从工作中找到快乐。

放现在,我猜,他们对我的寄语就是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高级自律的人。

-4-

如何才能自律?

对于初级自律的门槛,必要的时间管理技能是基础,只有掌握这些提高效率的方法,我们的生活才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而从初级自律到中级自律,关键就在一系列好习惯的建立。

在《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一书中,纪元老师把习惯的养成归纳成七步:

目标行动;提高新习惯发生的可能性;削弱竞争行为的行动;消除提醒;转换思维降低动力和趣味;增加困难;制造监督。

前两步关注新习惯的培养,后面的五步便聚焦对旧习惯的打压。

每一次改变都是在跟坏习惯作斗争,削弱竞争行为的行动指的就是降低坏习惯发生的频率。

最近一直饱受手机依赖症的困扰,平时写文半小时便会起身活动一会儿,现在都被“跳一跳”(微信推出的一款小游戏)给霸占,前天晚上,跟好友比赛,不知不觉竟玩到了12点。

所以,根据行动的七步骤,我决定把小程序直接删除,尽可能地降低他出现在我视线的频率,也就是我们的第四步消除提醒。

同时,我分析自己沉迷这款游戏的主要原因是想提高排行榜的排名,但转眼一想,就算是排名第一又如何呢?这就是在用转换思维的方式降低玩游戏的动力和趣味。

至于增加困难和制造监督便很容易理解,我写下此文,在这里说出这件事,就是在制造监督。

-5-

刚才我们主要针对的是旧习惯,目标行动和提高新习惯发生的可能性则聚焦于新习惯培养。

和减少旧习惯的提醒一样,反过来,我们应该增加对新习惯的提醒,提升动力,唤起对目标的渴望。

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就不妨在床头、在客厅、在阳台、甚至在厕所都放上几本书,想看的时候就随手翻阅。

总之,想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想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如纪元老师所说:对新习惯千方百计铺平道路,对旧习惯绞尽脑汁制造麻烦。

短时间内达到高度自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短时间内,通过系统的时间管理训练,成为一个更加自律的人并不是难事。

改变没有捷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变的过程注定与失败同行,成长这件事情偷不得懒,每一步都必须稳扎稳打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6-

有人吐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也有人质疑:自律的人都是一堆机器人,缺乏热情,没有一点自由。

但真相正如山本耀司所言: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自律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机械,更不会浇灭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反而因为自律,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

下一次,当你想要养成一个新习惯的时候,就不妨试试这七步。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十二)

说起拖延症,很多人都会认为有这个毛病的人做事拖沓、效率低下,跟他反复讲过几遍的问题怎么还不赶紧处理,这人怎么那么慢呢?

是吗?

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很多人确实在工作中、做事时效率低下,是因为拖延导致的,但是最近在看纪元的《哪有没时间这回事》,里面他说其实拖延绝不就应该是个贬义词,而是有着更深的意义。

带着好奇心我认真看完了那部分内容,觉得真是不能随便下这样的定义,看完书后让人更加受益匪浅。

我们看书学习就是要不断和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达成一种确认,如果不是,那就要不断反复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如果每个人都说是这样,就一定是这样吗?会不会有例外情况呢?

我带着这样的思考认真翻看了这本书,不得不说关于时间管理方面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纪元在书中提到:

自律者也会拖延

自律者可能会因为以下理由决定推迟一个任务:

一 当前有比被拖延任务更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

比如你正在写报告,手机铃声响起,你可以选择暂时不接,晚些打回(实际上你可以把手机调至无声,再开始做事)。

这条我也深有体会,记得有好几次我在周末加班时,正在开会,父母和好友都以为我有空陪他们聊天,结果手机就在那里一个劲儿地响,一会儿又发来微信和语音,为避免打扰我不得不赶紧将手机先关机,等开完会后再给他们回电话。

还有几次我因为要完成一篇大的文案,时间紧,任务重,我就把所有的小事全部放下,集中精力先把这件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处理完,然后有空才慢慢完成那些紧急但不重要的小事。

我觉得这些情况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当时稍微的拖延,拖延一下回电话,拖延一下处理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反而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更重要的事,否则重大事项会因为时间不够、质量不高而完成得不好。

这也正是很多时间管理者所提倡的要先完成四象限中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才最有利的道理。

拖延是为了更好

二 当前条件不适合思考或执行某任务

比如外出在路上,有人询问你一件事情,你必须用电脑才能查出来给他,此时不方便打开电脑。

有次有同事要我给他发一份合同,当时因为正好在地铁上,进入隧道信号又不好,我发的信息他那里过了好久才收到,当时记得他以为我是在拖延,直到后来和他讲清楚状况时他才理解。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你发过去一个信息就期待着别人赶紧回你,你刚发完一篇稿件就立马希望编辑给录用,也不管别人此时正在做什么?方不方便?

当她们有时没有立即为你处理的这些事时,我们不妨试着多耐心等待一会儿,更不要轻易给他人贴上办事效率低、“拖延症”的不客观的标签。

要客观看待

三 拖延一下会有效率更高的任务执行方法

比如碰到一个问题无法解决,你可以立刻上网搜寻可能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晚些约一位这方面的专家,请教专家可能会对你的帮助更大。

这些方法比起你自己在那里冥思苦想、浪费时间来得更加有效。

自律者在决定推迟一项任务时,会思考和标记这项任务更适合的执行时间,以便到时可以更好地完成它,而不是遗忘、忽视、不去想这个任务。

他们不会由于任务的压力去打压休闲的需求,也不会因为娱乐过度而耽误了任务。

这是一种平衡的艺术,也是一种分批次产生阶段性成果的能力。

空闲时你可以观察一下,在公司的办公室里,那些一天到晚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盯着电脑发呆的职员,通常工作效率不高;反倒是那些干会儿歇会儿,时常走动,时常和同事交流两句的人产出更多。

拖延也是一种能力

因此,拖延不仅不应该是个贬义词,而且适当的拖延还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敏锐、思路更清晰,完成的工作更有质量。

我们与其仅了解表面,不如多擅于思考,发现背后的真正原理更加有效。

愿我们有时的“拖延”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不仅仅只是拖延着懒得去做。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读后感(十三)

王小波说过一句话,人一切的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而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过一句话,人的一切无能都是因为不够自律。 大家熟悉的Keep宣传语,就是“自律给我自由”。 提到自律,很多人会望而却步,想到它就会有一种抗拒感。事实上,我们想要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都需要针对各自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情绪、欲望等进行管理和约束,形成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而在很多优秀的自律者看来,自律不代表精神上的枷锁和链铐,而是一种寻找内心平衡的最佳方式。 关于自律,我觉得作者纪元的一本书有很全面的阐述。书名叫做《哪有没时间这回事Ⅱ——自律的力量》

纪元,是纪晓岚第九代。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自由培训师,咨询师。他专攻时间管理、习惯养成、行为改变等个人管理类技能的培训与咨询。创立了自律帮,也是早起的鸟儿社群发起人,水果捞学习会创始人,享学社创始人。还著有《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等著名时间管理、自我管理方面的书籍。 你的人生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然后确定实现那种生活状态要做的事情,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大致路径。简单的说,就是学会成为一名自律者,实现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纪元在《自律的力量》中不打算敲击你的痛处,令你焦虑,反之,他希望你放松下来,做你自己,然后唤醒你心中原本就有的自律力量。书从自律的真正含义、怎么针对目标进行改变以及核心方法三大板块,给读者阐述了怎样怎样做个合格的自律者,实现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下面我们来一起解读 一、自律者的真正含义 根据记载,人类在大约公元前一万年开始有了农业,这意味着那时的人类,必须得忍住不去吃手中好端端的一把谷子,还得辛苦地把它们塞进土里,期待来年的收成,这就意味着人类很早就需要考虑未来和有所节制,即使在饥饿的时候也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种子。所以人类的基因中早就写好了自律。而且可以说你每天都在用它。而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做出那些损害健康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迟迟无法开始很多已知对我们有益的事情?为什么有些事做完以后令我们后悔不已? 那是因为我们的基因中还存在另外三个强劲对手:短视、逃避和冲动。是它们在和我们想要自律的心进行着对抗。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大内心,并且坚定不移地对他们说不。很多人认为,自律就是自我折磨,是反人性,比如每天四点起床等等,觉得“自律”苦兮兮的。其实不然。用不切实际的期待来要求自己,才是自我折磨,这样只会降低个体自我评价。自律的真正含义,是切身实际地做出能有效达成目标的规划,是一种聪明的利用意志力的方法。 自律是一种技能,是由一系列习惯组成,它和开车、游泳没多大区别,它同样需要积累知识和大量实践来形成。所以真正做到自律的自律者,非但不是反人性,还是人性更高层次的需要。 而优秀的自律者通常有以下特点:自律者拥有理想的时间观念,总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过去的经历;他们还常怀感恩之心,可以降低负面情绪,提高生活满足感;他们竭尽所能去发挥优势,有意识地养成一个个好习惯,帮助自己节约精力,稳步自我提升;并且,自律者也拖延。但这里它绝不是贬义词,而是等待时机,想出效率更高的任务执行方法。

二、怎样进行改变 改变的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自律者唯一必学的能力。仔细想想,为什么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那些说教。比如,“早睡早起、多花时间读书学习、先写完作业再玩‘’,这些道理都对,可为什么我们不曾想改变?想一想,那么多的书,那么多的课程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也都正确。但是为什么我们做不到?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都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 我们要清楚的是,改变并不等于要“战胜”自己,不是代表去压制、强迫、克服……而是去掉诸如勤奋和懒惰、效率与拖延、好习惯与坏习惯这些二元对立,进行‘’非对抗式‘’改变。 这个改变和成长的过程我们把它分化为三个阶段: ⑴酝酿和准备阶段。不要急着开始做,不要操之过急。开始不要追求过高也不要用力过猛。首先清晰的了解自己的目标,这可以事先找相关专家和过来人咨询,做一个全面理性的分析和计划,对整个目标项目规划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虎头蛇尾的局面。 ⑵探索和发现阶段。首先知道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而知道不想怎么样并不等于知道想怎么样,优秀的自律者的标志,是能够具体描述想怎么样。不想怎么样是一种规避性动机,只有“想要什么”这种成长性动机才能帮助我们完成改变。

然后,因为改变的过程就是由原本不产生或很少产生这些行动的你,变成经常大量产生这些行动的你。(重点是促进这些行动的产生)

最后,在行动阶段,你会遇到很多影响计划执行的竞争性行为(例如想早起的你关掉闹钟想继续睡),这时你需要想出削弱竞争行为的办法(例如把闹钟放在必需起床才够的到的地方),为目标保驾护航。 不管你想有怎样的改变。最终都要让自己产生出若干行动。这些行动的持续发生,使你的行为变得稳定。而新行为的稳定标记着改变的达成。这里有几点要注意: 做一些提高目标行动发生可能性的行动(例如提前准备好物品和工具、打造专门的目标环境等); 在行动过程中,你会碰到很多始料未及的困难,你必须能够对他们作出及时的反应,灵活的调整行动方案。接着继续行动,等待下一个困难的到来; 在行动过程中,记录在一段时间内目标行动发生的频率; 没有达成目标,并不等于失败。思想上不要走极端。可以通过设定短期的目标来加强自己反思和调整的机会。在改变的道路上。只有判断的失误,没有彻底的失败; 立足于现实,搞清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搞清楚目标之后,你必须分析所有的限制。限制有三种:可以克服的困难,自我的心里设限和无法逾越的客观限制。前两种可以想办法消除,最后一种必须学会接受; 时常反思,面对不切实际的目标,就果断放弃,寻找下一个目标。 ⑶巩固和升华阶段 如果你能够尽早将改变与更大的生活目标联系起来,就可能提高改变的成功率。当我们眼下的改变目标与我们的人生目标相符,我们更有可能为之努力。从心理学家归纳出的,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为之而努力奋斗的四类人生目标中,你会发现自律的改变与这四类目标完全契合:体验诸如愉快或放松之类的积极情绪;保持积极的自我评价;感到与他人联系,经常关心他人,并得到他人的接纳;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自律的人都在追求更加自由,而自由与幸福紧密相连。让行动来成就自由。

三、核心方法 这块作者介绍了优秀自律者的技能和习惯。首先来看自律者的技能清单。 1随手记出行动力。脑袋里的压力来源、灵感、待完成事项、计划总结等,随时随手记录。 2利用每天的行动清单,找回生活掌控感。 3任务进行合理切分。(比如半小时能完成的任务)以结果为导向,告别拖延症。 4细化出效率。以行动步骤和花费时间为导向。提高任务完成效率。 5学会切换目标。你不可能几个小时保持专注,学会将休息和任务穿插。做到有收有放。 6日清。每天清理你的随手记分类归档,用碎片时间或者安排固定时间处理清单上的事项。 7分段,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自律者都善于找到自己的黄金经历时期,弹性地分配精力并合理的利用场景,比如洗澡的时候听外语等。 8早起的力量。早起能提高睡眠质量,使全天保持好的心态。早晨睡懒觉,不仅睡眠质量差,还白白浪费很多宝贵时间。 9制定能被完成的计划。集中高效时间完成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情。这段时间处理行动清单和待处理清单。 再来是自律者的五大核心习惯: 1无论什么年龄,保持健身和健康饮食。分利用碎片时间做事尽量不图口舌之快。 2滋养大脑,保持对大脑的良性刺激,保持好奇心。 3保持平和的情绪状态。自律者对于焦虑和愤怒,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方式。通过每日修行来保持情绪的长期稳定。比如有意的深呼吸等。 4维系高品质的人际关系。为之投入时间和精力,保持交流的品质,充分沟通。 5发展高层次的兴趣爱好。培养玩手机之外的休闲方式。比如聊天,阅读锻炼等等。平行休息与生产,凡事不走极端。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东西被他人需要,只是我们经常妄自菲薄,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事情习以为常。看到或者学习看到自身价值所在,结合你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最终养成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模式,成为下一个优秀自律者。 想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幸福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将来成为自己的你一定会感谢如今自律的自己!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