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100字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01 16:05:36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1-01 16:05:36   小编: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一

这样子是不是叫散文,按我的理解是日记,对文学分类不太理得清楚,我的理解是内容和书名一样,不疾不徐的一点一点告诉你……,没什么主题又好像很多主题,大概是世界观(没有那么宏观)相近,或者节奏感相似,犹如走路的样子,一点不急,但一点不踟蹰,温和而坚定。看起来很舒服,也很适合初冷的节假日窝在沙发里看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二

看这本书之前只看过他的小偷家族。但是就觉得这电影太真实了,残酷的同时还是有温度的。他的书和他的电影一样,语言朴实,时不时一个点可以让你开心让你恍然大悟或者一个共鸣。就像他开篇写的一样,无论电影还是书还是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都应该“过一日少一日与你的时间 夏至将至”不直言悲伤但你能够感受悲伤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三

是枝裕和是看了他拍的电影“海街日记”才知道一二。仅仅皮毛,但是却是接触的开始。我想这算是一种契机吧。“海街日记”从名字,题材讲了4个女孩一起的生活,之类的都是我有兴趣的。当然里面的演员我也很喜欢,当所以的优点都集结在一起,不用完美来概括,就是刚刚好。电影的这一环契机,知道这部电影导演是是枝裕和,去寻了简介和网评,都是相当不错的夸奖。所以我是可以期待拿起这么书来读的,只要期待就好了~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四

不知道为什么,看《徒然草》,看《枕草子》,突然喜欢上日本的这些零散、随性的文字。无目的,没有功利心,不作导师状,不做思想者,不是为了去追逐梦想、批判教育、表明立场、激浊扬清什么的,纯粹是生活感悟、社会现状、思想碎片的记录。工作学习之余,翻几页这类文字,缓缓压力,放松心情,真好。

是枝裕和的片子,看了《步履不停》和《如父如子》之后便彻底喜欢上了,小津安二郎之后,还有是枝裕和,是日本之幸。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五

观点鲜明的一本随笔,谈电影、谈社会、谈老友。书名并不能理解为温吞,而应理解为踏实走好每一步,不是高歌猛进,但也不是踟蹰不前。试问连路在哪儿都找不到的人,谈什么速度呢~最看不惯混日子的人和我谈“岁月静好、云淡风轻”。一篇篇800字左右的文字透着作者的思考,有如走路的速度背后,那是不懈的投入。与侯导的那本访谈录比起来,是枝裕和的这本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也许秉承他一贯的观点:作品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是为了交流。另外还值得一说的是内页的涂鸦,充满童趣,与文字相得益彰。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六

#语音记录#

去年去日本玩了之后,爱上了日本电影,特别是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偶然发现了这本书立马买了,插队看完了这本书。有很多的巧合,有很多的共鸣:比如他和我母亲一样大;比如,他和我的清华哥哥一样,对于父亲有同样的感受。

可爱的是枝裕和导演,每完成一部作品都要吃一个冰淇淋,从来不沾酒。

书里面介绍了许多他喜欢的导演和电影,来不及mark。

书里面的插图也特别的可爱,预示和回顾了每一章的内容和主题。画风如儿童天使般的心灵。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七

看这本书,纯粹是因为读完《强风吹拂》,很想再读一本类似的书。看见豆瓣推荐的喜欢看这本书的人也喜欢看《有如走路的速度》,就买了下来。结果当然是觉得上当了啦。这是一本和走路的速度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随笔。

不过意外的是,竟然连续读了两遍,而且莫名让自己情绪安定了下来。可能是感觉到和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对话,而不仅仅是作者的自我陶醉吧。比如作者讲述自己儿时的故事,讲到“冒险的乐趣”,就像每个小孩子一样,都有那么一块属于自己的冒险的小天地吧。

作者多次提到《奇迹》这部电影,是想拍给自己3岁的女儿在10岁时候看的,回头要看看这部电影。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八

本想着夏天应该看些对味的电影,耽于毕业事宜也未能实现。回家后随手抓起一本小书《有如走路的速度》看起来,一个下午便读到了结尾。尽管书不过是由是枝导演的随笔连缀而成,但其中充满了作者对整个电影行业、媒体生态的自省与反思,文字间流露的是作者对于人世的关怀。

《有如走路的速度》对应着书里的“落在后面的人”,他们徐徐走在路上,留给观众一个温和的背影。我回想起我对于这些背影的喜爱,每当看到后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原来我也是这“落在后面的人”中的一份子。谁不想雄赳赳向前跑呢,然而现实只会缓缓地流淌,甚至看不到它流动的痕迹,也许我应该学会接受这种速度。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九

最近在想一个问题,也可能是好几个问题,也就是在看是枝裕和的《有如走路的速度》这段时间。最近自我辨识能力似乎有很大的提升,一旦有什么失误马上能够获得觉悟,我不明白这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一来是可以马上进行改正错误,但是那一次的失误还是已经酿成了。那现在来说,发现自己会矫情,做作,并且刻意,在不同人面前扮演不同的人物,生怕受人冷落,清清楚楚的知道是需要用真正的自己真诚待人,就像是枝裕和一样,我没和他相处过,但是在他的文字里会发现他付出的感情,会被感动到,甚至是平实的需要都不会展示出一丝苍白,一切都像他的步伐速度,虽然慢,但是却很有节奏。我想,我应该学习让自己接受并用真诚对待其他人。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十

是枝裕和是我十分喜爱的日本导演,看到他出的书立马就下单了。收到书后迫不及待地在一天内就读完了,阅读起来很轻松同时平缓的文笔又不失其一些深刻的见解,对于喜欢他的影迷们还是很值得一读。通过读他这本书,读到了导演对其创作的思考,对电影、电视媒体的思考,中间还有几篇作者童年记忆的短篇文章,读起来也温馨愉悦。

特别钟情是枝裕和电影中以家庭故事为主线,平缓而温暖地叙述却带给观众观影后仍缠绕心间的那股力量和思考,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偶尔会有这种感觉。这本随笔集帮我更好的了解导演内心中的世界,是本值得收藏的小书。“世界如此精彩,日常生活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这是是枝裕和准备在他女儿十岁时看到他的电影《奇迹》时对女儿说的话,对我们来说细想何不是如此呢?过好我们的日常生活给生命增添一份美丽。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十一

最初知道是枝裕和是因为这部叫《无人知晓》(nobody knows)的电影,为着柳乐优弥因这部电影成为戛纳最年轻的影帝(当年与他一同入围的还有梁朝伟,评审结果出来,梁影帝也颇不滋味,竟被一个十四岁的小孩抢手了影帝桂冠),也为着“西巢鸭弃婴事件”的惊骇,而最吸引我的莫过于柳乐优弥的眼神。没有要责备谁,只是拒绝外在,拒绝大人的世界。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十二

特别欣赏有始终如一的价值观的人。是枝裕和的文字和电影一样,传达着他的价值观,读来让人觉得温暖和舒服。

这是是枝裕和的首部随笔集,他说随笔有如当时的生活,以缓慢的步调与人相伴而行。犹如停下脚步,挖掘脚下微不足道却更柔软的事物。如果电影作品是静静沉淀在水底的东西,这些文字就是沉淀之前缓缓漂荡在水中的沙粒。这些沙粒聚集在一起,便成了这本随笔集。

随笔集里有写是枝裕和合作过的一些演员,有写关于家人,关于拍摄几部电影时的想法。

书里关于父亲的一篇《胡渣》催人泪下。里面讲到小时候父亲曾和我一起看职业棒球赛,可是长大后我早已对棒球失去兴趣,可是父亲见到我还是会问“今年巨人队打得怎么样啊?”。我每每含糊过去,父亲竟然不知道我已不看棒球很久了。

这些柔软的、不完美的瞬间,这些圆满和遗憾,就是生活本身吧。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十三

2016年4月15日下午抽空看完是枝裕和的《有如走路的速度》最后一部分。

从2016年2月29日收到该书,到今天,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读,读的不急不缓,读的心如止水。

伴随着这本书的阅读,最近也在断断续续艰难而缓慢地读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拿自己看到的两个同类事物进行比较。所以我在心里也比较了一下自己读这两本书时的感受,继而发现,《有如走路的速度》读的轻松而平静,《通往奴役之路》读的艰难而震撼。

等了近半年终于等到大陆版的出版并迅速购回阅读,到今天,《有如走路的速度》已经读完了,可是回顾一下,前面的很多内容差不多都忘记了。而《通往奴役之路》才读完七章,书中的观点和思想便如烙铁一样烫在了心上,无论何时,回想起来都还会惊叹。所以,比较后发现,《有如走路的速度》尽管也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可是读的艰难而缓慢的《通往奴役之路》对我的成长与认知更有助益。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十四

1.“正是由于无视世界的复杂,一味追求易懂来巴结观众(虽然并非全部),才导致了电视和电影的幼稚化,进而脱离现实。”

2.“定居在日本这样的岛国,居民尤其缺乏与不同的人群接触,促进自身成熟的机会。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本该促进以海洋为媒介的对方开始,但不知从何时起,大海被视为屏障。。。。。。更糟糕的是,由于自身不成熟,个体对笼罩整个群体的单一价值观不加批判,随波逐流,并沉湎在如此便能心安理得的错觉当中。”

这一点,我想“闭关锁国”的中国也未尝如是。

3.“本应存在于精神外部的媒体已经完全被内部社会同化,迎合内部的价值观,或许还在为村落的高墙添砖加瓦。我想,媒体的职责应该是对国家与个人的价值观持批判的立场,并将两者衔接起来,制造接触他人的契机,促进国家和个人成熟(相对化)”

4.“而对媒体从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觉地从内部跳出,到大草原上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有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篇十五

「夜讀」再看書名回想走路的情景發現我是個慢慢拍,如若同行多半會請求說:“走慢一點嘍,等等我吧”類似這種話。可奔赴起來,也會有迅速從方向不一的人群中抽身的風行。真是偏頗得大相径庭啊,人有時候。壓抑到變形亦能柔軟得共情,是日式筆觸擅長的,這算是一股菊與刀嗎?阿是是一個頗為成就的日本導演,讀導演的隨筆會翻畫出許多場景,因為行業角色的接近性能更流暢的閱讀。特別感謝地是這本讓我想起了很多以往記憶裡不怎麼被努力放大偷懶掉的細節,且多數是有趣而輕巧的,這對一個自評無趣的人來說太容易變得興奮了。我猜這些隔三差五出現的簡筆畫都出自阿是的女兒之手,擅長線條喜好火柴人,地震讓書架上的書倒摔一地會問阿是:是誰在搖啊?你看僅僅一邊下來我就記住了這麼多,當然也在看到兒時的阿是在和不知名的汽車、年輕的媽媽合影的相片時,問起自己來兒時竟沒有一張同媽媽的合照,也有悲傷的聯想。細膩的洞察情感並體諒和優雅的將它外露出來大概是導演最魅力的溫暖。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