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一山昙华》读后感精选

《一山昙华》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2 00:05:19
《一山昙华》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5-12 00:05:19   小编:

《一山昙华》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在山中修行的经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故事中,主人公在面临困境时,通过修炼心境和自我超越,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部小说不仅给人以启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路。

一山昙华读后感第一篇

NO. 088

书名:《一山昙华》

出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张晓风

《一山昙华》是张晓风所著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内容涵盖了生命、时间、旅行、家庭等方面,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这本书以温柔的笔触描摹人生的各种感悟,告诉我们生命里遇见和失去皆恰有其时,也都是生命最好的安排。

作者撇开常情,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深刻地反思人生的意义,揭示出生命的秘密和人性的本质。

她用最柔软的笔触,渲染出我们人类生命的美好与无常,描绘出时间和人生的相互塑造,表达出对平凡生活的诗意和对旅行中美好的追求。

本书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写作风格。

她用一种敏感的、心灵深处的声音,引领读者走进她的生命世界,感受她的悲欣交织、矛盾重重的心境。充满深意的哲理思考,告诉读者,只有满怀愉悦地接纳生命所给予的一切,才能真正快乐地生活。

这是一本充满温暖和智慧的读物。

它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用柔软的笔触深刻地反思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温暖而美好,饱含着人性的真情实感。

作为一本散文集,本书在内容上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以散拼的形式呈现,每一段都有着独特的主题和情感。

如果你渴望回归生命真相,渴望得到治愈和勇气,《一山昙华》是值得一读再读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在作者的文字中,找到自己曾经忽略的美好,或看到自己想要拥有的未来。

在作者的笔下,人生不只是一连串的遇见和失去,更是生命中最好的安排。

阅读这本书,去接纳生命的每一个细节,活出自己纯真的样子。

一山昙华读后感第二篇

正月初五财神日,财神送财到,大家都要说吉祥话。在我们的传统风俗里,过年,为了图吉利,人们都要说好听的话。其实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特别是过年啦,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新年新气象。对好彩头期待,也希望听到吉祥话。在散文集《一山昙华》这本书中,其中就有一篇叫《一句好话》。在这篇文章中说,在生命宴席极寒俭的时候,在关隘极窄极难过的时候,我们仍要打起精神对自己说好听的鼓励话。

《一山昙华》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当代散文家张晓风,她是60年来,华语文坛中“最温柔的一支笔”,余光中曾称赞她“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有一点刚劲”。

张晓风的文字像沸水中复活的春茶,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生命的感悟和沉思。在《一句好话》这篇文章中,作者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你们爱吃肥肉还是瘦肉?”最应过年的景。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人,就叫他白劳吧,欠了别人的钱,到了年关还没还上。债主,就叫他施仁吧,很生气,他想知道白劳是不是有钱不还。于是,在吃年夜饭时,施仁悄悄跑到白劳的家里,躲在门口偷听。

施仁听到白劳对孩子们说说:“过年啦,我们要大吃一顿,你们爱吃肥肉还是瘦肉?”(这是个老故事,那年头的肉是最珍贵的美味。)施仁听了,怒不可遏,直接冲进屋,指着白劳大喊:“你欠我钱不还,自己还在这里吃香的喝辣的,好不快活。”

但等到施仁跑到桌子旁一看,哪里有什么肉,只有一碗萝卜和一碗番薯。白劳赶忙站起来说:“哄孩子,过年啦,没有办法,只能把萝卜当肥肉,番薯当瘦肉。”

张晓风感慨说,难关要过,礼仪要守,钱却没有,但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菜根也自有肉的香味。

因此,不管遇到多么艰难的事,我们都要给自己打气,提起精神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过年了,大家不仅要给自己打气,还要互相送祝福,互相鼓劲,多说吉祥话,多说祝福的话,用语言的魔力,带给大家“心想事成”。

破五之日,财神到,恭喜大家发大财。

一山昙华读后感第三篇

睡前的时光属于静谧优美的文字,捧起床头张晓风老师的散文集,和美好不期而遇。

张晓风,中国当代散文家,被称为“最温柔的一支笔”。而在温柔之中不失刚劲和豪气。文字娓娓道来,饱含着对文字,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万物生命的感悟,感恩。

我喜欢……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充满了愉悦。”

“我喜欢冬日的阳光,宁静致远;我喜欢夏日的永昼,秋日的稻香和满山的芦苇。“

“我喜欢泛黄的线装书,喜欢许多旧东西,翻看旧照片,检视自己的旧作品,喜欢不实用的东西,喜欢充足的沉思时间。“

在作者的笔下,万事万物都是如此的可爱、温柔,人间值得。

尽管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我们仍然热切地渴望着美好的生活。

不知道从何时起,人到中年,作者变成了一个容易着急的人,着急岁月匆匆,不知道余生究竟还有多少时间,且把每一日当做最后一日吧。

活着的每一天都要感恩。人是要活很多年后才学会懂得感恩的,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是向天借来的。好好珍惜当下的一切。

幽光实验

在发明了电灯之后,人们彻底告别了过去晨兴夜寐的岁月,你曾经在黑暗的夜晚关掉电灯,静静地体验黑暗里的时光吗?作者便做了这样一个幽光实验,暂且告别电灯文明,去体验她祖母时代的生活。

从破晓到黄昏日暮,每一刻都自有其意义,那时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休养生息。

黑暗中当视觉被削弱,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打开了夜晚的世界,你可以闻到楼下的茉莉花香,循着香味找去,且摘三朵小花。

摸黑说话别有一种安全感,怪不得宿舍生活里,大家都喜欢熄灯后说悄悄话,黑夜让彼此的心靠近,更打开,此时黑暗是包容的,温和的有力量的。

偶尔应该尝试体验一回黑暗中的生活,调整步调,调整视角,来发现平时被忽略的美好。

放尔千山万水身

好的旅游是什么呢?作者说,好的旅游,不仅带人去远方,而是带人回归最深层的内心世界。

我热爱旅行,之前每年都要出去1-2次,去看看祖国的壮丽河山,去触摸悠久的历史和岁月文明,或许我们从自然中来,也将归自然中去,唯有在自然之中才能找到灵魂深处的真正的自己。

放尔千山万水身,那么以原属于万水千山的生命,重回到山水之中去吧!

一山昙华读后感第四篇

《一山昙华》

张晓风

江苏fenghuang文艺出版社@白马时光

美丽的风景,美妙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生活是如此美好。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中总是有些遗憾与错过。等待花开,却偏偏错过花儿怒放的那个夜晚;等待日出,却偏偏错过紫霞吐晕的那个shunjian;等待梦圆,却偏偏错过了与成功的那次邂逅。那我们该如何面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张晓风老师的《一山昙华》,跟随她的文字,探寻人生的美妙和深邃,在生命幽暗处看见光亮,在世俗生活中发现种种乐趣和诗意,在不断行走中回归心灵的宁静与淡然。

张晓风,当代散文家,被称为近60年华语文学“蕞温柔的一支笔”。余光中赞其文笔“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有一点刚劲。毕淑敏如是说:“欣赏她的散文,常常不自觉的迷失在她的文字的典雅与文思的细腻中。”她的文字像沸水中fuhuo的春茶,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生命的感悟和沉思。

《一山昙华》是一本哲思小书,共收录38篇散文。作者用温柔的笔触描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怀、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和可爱、旅行中的美好。她总能撇开常情,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告诉我们zhi有一种方式好好地面对这个世界:那就是满怀愉悦地接纳生命给予的所有,不忽略荏何细小的美好。

我的文笔有限,只能做文字的搬运工,我把《一山昙华》分享给大家。

一句好话:好咖啡总是放在热杯子里的。

是的,好咖啡总是应该斟在热杯子里的,凉杯子会把咖啡带凉了,香气想来会蚀掉一些,其实好茶好酒不都是如此吗?原来连“物”也是如此自衿自重的,我多愿自己也是一份千研万磨后的香醇,并且慎重地斟在一只洁白温暖的厚瓷杯里,带动一个美丽的清晨。

人是要活很多年才知道感恩的,才知道万事万物包括投眼而来的翠色,附耳而至的清风,无一不是豪华的天宠。才知道生命中每一霎时间都是向yongheng借来的片羽,才相信胸襟中的每一缕柔情都是♾️天机所流泻的微光。而这些,跟四十岁又有什么关联呢?!

如果我有愿,也只是愿everthing如初:愿鸢飞,愿鱼跃,愿肺叶能呼吸一口干净空气,愿人与人之间祥和无争。让everything失去的重新回来,让生命遂成其为生命应有的尊严。

让我们静下心,在她温润、充满柔情和关爱的文字里,看到生活的美好、人间的可爱,与蕞美好的自己相遇。

一山昙华读后感第五篇

许多年前,网络还没有普及,大街上随处可见报刊亭,摆着琳琅满目的报刊,供大家选购。《读者文摘》是我当时非常喜欢的杂志之一,我每期必买。

有一天。我买回了当月的《读者文摘》,看到了一篇文章——《我喜欢》,那是一篇散文。我一字一句地读下去,仿佛遇到了知音一样,那字字句句分明写的就是我自己啊!

我当时读书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到喜欢的文章或句子,就摘抄到本子上,闲时再细细品读。我把《我喜欢》这篇散文一字不拉地全部抄到了我的摘抄本上。同时,我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张晓风。

之后的这些年,只要看到她写的书,我都会买来细细品读。那一篇篇细腻、温柔又不失刚劲的文字,读来令人内心温暖,充满力量。

张晓风是中国当代散文家,近60年华语文学“最温柔的一支笔”,余光中称赞其文笔“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有一点刚劲”。她的文字,像沸水中复活的春茶,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生命的感悟和沉思。

《一山昙华》是张晓风最新出版的一本散文集,这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哲思小书。张晓风用她一贯温柔的笔触描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怀、平凡生活中的诗意以及旅行中的美好。她总能撇开常情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告诉我们只有一种方式去好好地面对这个世界,那就是满怀愉悦地接纳生命给予的一切,不忽略任何细小的美好。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公平,我们难免会心生怨气和委屈,有的人甚至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你即便是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照样于事无补。

张晓风说:事情总是这样的,你总是得不到你所渴望的公平。你努力了,可是并不成功,因为掌握你成功的是别人,而不是你自己。

这种感同身受的文字,是不是会让你内心很温暖?

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其实,人只有两种,幸福的和不幸福的。幸福的人不能因不幸的事变成不幸福,不幸福的人也不能因幸运的事变成幸福。幸福更多时候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

对于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来说,面对世间的春花秋月、夏风冬雪,都会感恩上天的赐予,让自己可以欣赏四季的美景、感受光阴的流转。哪怕只是眼前的一池荷花,也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啊!

人是要活很多年才知道感恩的。这是岁月的恩赐,是光阴的礼物。

哪怕是错过,也是值得感恩的。

有的时候,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也许会错过当地与季节有关的著名景色,常常会是一场花期。

我们都知道“昙花一现”这个成语,可见昙花开放的时间是多么短暂而又难得一见。

张晓风去夏威夷,友人告诉她:“就在上个周的某个夜里,满山的昙花都开了。”她看到满山开过的昙花,就像一山的仙人掌都垂下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

能够看到一朵昙花开放已是难得,能够看到满山的昙花同时开放,就更加可遇而不可求了。

对于这种错过,张晓风早已习惯了,她觉得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自己可以碰上的。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的“错过”,那满山枯萎的花苞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有过一场千朵万朵昙花深夜竞放的罕见画面。既便没能欣赏到,但是花谢了,山还在!

她说:我曾淡忘无数亲眼所见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在张晓风的文字里,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朴实的生活哲理,以及她对世间万物浓浓的爱意与感恩。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这份知足,这份豁达,这份通透,正是张晓风快乐的生活哲学,允许一切如其所是,不必抱怨,无需遗憾,一切的错过都是另有安排。

一山昙华读后感第六篇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一山昙华》中写的一段文字,人生总是有很多的“晚了”。

张晓风,近60年华语文学“最温柔的一支笔”。余光中夸她文笔“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有一点刚劲。”

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一山昙华》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哲思小书,作者用温柔的笔触描写了人生的种种感悟,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怀、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和可爱、旅行的美好。

01.人生何处不遗憾

人生总是有很多的遗憾,记得去西藏的时候错过了四月的林芝桃花,去了两次拉萨,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大昭寺。

就像作者说的,“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想象使我们无远弗届。

对于大昭寺,我有无数次的梦见,甚至对它的介绍如数家珍,但就是那么一次次地错过。

第一次因为它只在上午开门,而我们因为上午要去办尼泊尔的签证,签证官也只在上午上班。

而次日我们就要赶往尼泊尔,于是错过。

第二次,在第二天就要飞往拉萨的前一晚,看到微博上大昭寺突然出现火灾,于是暂时关闭。

拉萨五日,每天清晨,我在大昭寺门前晒太阳。

认识了来拉萨朝拜的马吉阿米一家。学他们磕长头,品尝藏餐,并赢来一头藏辨。

他们给了我从未有过的体验。或许我进大昭寺参观,就没有机会遇见他们没机会知道他们的故事。

请允许一切如其所是,不必抱怨,无须遗憾,一切的错过都是另有安排。

张晓风在《一山昙华》说,她曾淡忘无数亲眼所见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的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华。

也如我,去了拉萨很多地方,却记住了大昭寺门广场的阳光。

02.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拥有是什么?

三毛曾经说过:人至少要拥有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我自己认为就算错过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之后再努力,还是会拥有的。

在这个口罩放开的时节,焦虑、恐惧、担心、害怕无时不在考验着每个人情绪的同时,也在考验着人的免疫力。

我们开始无比怀念健康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跑,可以自由地跳,什么都不用担心,甚至可以无底线地晨昏颠倒。

而如今,那些拥有过的健康和快乐的情绪,在哪里呢?

就像张晓风说的:是因为冷气团来袭吗?在拥着羊毛毯枯坐的冬夜,我会痴痴地想起某个六月正午的一汪池水,以及池中绝美的荷花布阵。

还有诡异的香息,令我反刍又反刍,咀嚼不尽。

原来,曾经被荷香充塞过的胸臆,也是某种永恒。

那些被我们无视的健康时光如今令我们念念不忘,但同时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也让人会无比珍惜以后的时光。

且把今天当成我的最后一天,该爱的,要来不及的,去爱;该恨的,要来不及的,去恨。

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拥有,只能经历。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所以,亲爱的,究竟什么才算是拥有呢?

03.我愿在路上遇见你

张晓风在书中说“终于到了几天来,白日谈着,夜晚梦见的地方。

我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重叠的深山中,只是我那样确切的感受到,我并非在旅行,而是归返了自己的家园。”

很多时候去一个地方,总会有那种在梦里曾经去过的感觉,似乎自己前世就在那里生活过。

《诗经》里吕尚父垂钓的渭水,杜甫吟咏的千里烟波,这真的是我生长的地方。

而张晓风说,“我是三千年前那蹲在江边呆看吕尚钓鱼的小女孩,看他如何被西伯发现。”

“我又是那跟在杜甫身边的小讨厌,一路看他如何捻须苦吟。”

自不必说,“走遍天涯路,不忘中国根,寻根在黄陵,黄陵盼你归”的黄帝陵。

据《竹书纪年》记载,从黄帝逝世时起,华夏民族就开始了祭祀黄帝活动。

《史记》中也记载了汉武帝刘彻亲率18万大军征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修祈仙台,遗挂甲柏。

如今,桥山苍苍,沮水泱泱。参天古柏历经千年风雨,护佑着庄严幽静,黄帝陵继续见证沧桑巨变,时代发展。

也不必提,长安城内黄昏的大雁塔,骊山脚下阿房宫的众女晨起梳妆,马嵬坡前的杨玉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也和我的生命纠结为一。

“我很高兴在那片美丽的后土与你们相遇,你在,我在,我们相逢,这是好事,他日若能重逢,当然更好--只是,请不用对我说:欢迎。”

结语:

说不清我们爱上了什么,但至少,我们爱上一段慎重的爱。

张晓风的《一山昙华》似乎就是讲我们自己的故事,那些生命中所经历的,所留下的人和事。

她总能撇开常情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告诉我们只有一种方式去好好地面对这个世界,那就是满怀愉悦地接纳生命给予的一切,不忽略任何细小的美好。

最后,她说“放尔千山万水身”,意思是放纵你那原来属于千山万水的生命而重回到千山万水中去吧!

是的,放尔千山万水身吧!

一山昙华读后感第七篇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一山昙华》中写的一段文字,人生总是有很多的“晚了”。

张晓风,近60年华语文学“最温柔的一支笔”。余光中夸她文笔“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有一点刚劲。”

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一山昙华》是一本写给年轻人的哲思小书,作者用温柔的笔触描写了人生的种种感悟,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怀、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和可爱、旅行的美好。

01.人生何处不遗憾

人生总是有很多的遗憾,记得去西藏的时候错过了四月的林芝桃花,去了两次拉萨,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大昭寺。

就像作者说的,“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想象使我们无远弗届。

对于大昭寺,我有无数次的梦见,甚至对它的介绍如数家珍,但就是那么一次次地错过。

第一次因为它只在上午开门,而我们因为上午要去办尼泊尔的签证,签证官也只在上午上班。

而次日我们就要赶往尼泊尔,于是错过。

第二次,在第二天就要飞往拉萨的前一晚,看到微博上大昭寺突然出现火灾,于是暂时关闭。

拉萨五日,每天清晨,我在大昭寺门前晒太阳。

认识了来拉萨朝拜的马吉阿米一家。学他们磕长头,品尝藏餐,并赢来一头藏辨。

他们给了我从未有过的体验。或许我进大昭寺参观,就没有机会遇见他们没机会知道他们的故事。

请允许一切如其所是,不必抱怨,无须遗憾,一切的错过都是另有安排。

张晓风在《一山昙华》说,她曾淡忘无数亲眼所见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的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华。

也如我,去了拉萨很多地方,却记住了大昭寺门广场的阳光。

02.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拥有是什么?

三毛曾经说过:人至少要拥有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我自己认为就算错过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之后再努力,还是会拥有的。

在这个口罩放开的时节,焦虑、恐惧、担心、害怕无时不在考验着每个人情绪的同时,也在考验着人的免疫力。

我们开始无比怀念健康的时候,可以自由地跑,可以自由地跳,什么都不用担心,甚至可以无底线地晨昏颠倒。

而如今,那些拥有过的健康和快乐的情绪,在哪里呢?

就像张晓风说的:是因为冷气团来袭吗?在拥着羊毛毯枯坐的冬夜,我会痴痴地想起某个六月正午的一汪池水,以及池中绝美的荷花布阵。

还有诡异的香息,令我反刍又反刍,咀嚼不尽。

原来,曾经被荷香充塞过的胸臆,也是某种永恒。

那些被我们无视的健康时光如今令我们念念不忘,但同时现在所经历的一切,也让人会无比珍惜以后的时光。

且把今天当成我的最后一天,该爱的,要来不及的,去爱;该恨的,要来不及的,去恨。

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拥有,只能经历。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所以,亲爱的,究竟什么才算是拥有呢?

03.我愿在路上遇见你

张晓风在书中说“终于到了几天来,白日谈着,夜晚梦见的地方。

我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重叠的深山中,只是我那样确切的感受到,我并非在旅行,而是归返了自己的家园。”

很多时候去一个地方,总会有那种在梦里曾经去过的感觉,似乎自己前世就在那里生活过。

《诗经》里吕尚父垂钓的渭水,杜甫吟咏的千里烟波,这真的是我生长的地方。

而张晓风说,“我是三千年前那蹲在江边呆看吕尚钓鱼的小女孩,看他如何被西伯发现。”

“我又是那跟在杜甫身边的小讨厌,一路看他如何捻须苦吟。”

自不必说,“走遍天涯路,不忘中国根,寻根在黄陵,黄陵盼你归”的黄帝陵。

据《竹书纪年》记载,从黄帝逝世时起,华夏民族就开始了祭祀黄帝活动。

《史记》中也记载了汉武帝刘彻亲率18万大军征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修祈仙台,遗挂甲柏。

如今,桥山苍苍,沮水泱泱。参天古柏历经千年风雨,护佑着庄严幽静,黄帝陵继续见证沧桑巨变,时代发展。

也不必提,长安城内黄昏的大雁塔,骊山脚下阿房宫的众女晨起梳妆,马嵬坡前的杨玉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也和我的生命纠结为一。

“我很高兴在那片美丽的后土与你们相遇,你在,我在,我们相逢,这是好事,他日若能重逢,当然更好--只是,请不用对我说:欢迎。”

结语:

说不清我们爱上了什么,但至少,我们爱上一段慎重的爱。

张晓风的《一山昙华》似乎就是讲我们自己的故事,那些生命中所经历的,所留下的人和事。

她总能撇开常情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告诉我们只有一种方式去好好地面对这个世界,那就是满怀愉悦地接纳生命给予的一切,不忽略任何细小的美好。

最后,她说“放尔千山万水身”,意思是放纵你那原来属于千山万水的生命而重回到千山万水中去吧!

是的,放尔千山万水身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