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崖山》读后感摘抄

《崖山》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3 02:25:29
《崖山》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9-13 02:25:29   小编:

《崖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变故中团结奋斗的故事。主人公崖山面临着无数挑战和困难,但始终保持乐观和坚强。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坚韧。读后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崖山读后感(一)

崖山海战是强大的元朝与看似孱弱的宋朝之间的最后一战,这一战,大臣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南宋的势力彻底覆灭。但是,其实南宋的灭亡并不在这一战,而是与一个地方和一位降将有关……

张明扬老师的这本《崖山》,试图用详实的史料,从另一个角度来解析这场两大王朝的生死角逐。在张老师笔下,自刘整向忽必烈提出两条建议时,南宋的灭亡就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完全取决于忽必烈何时动手。刘整向忽必烈进言,一是提出先取襄阳的战略构想;二是建议元朝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军。

围困襄阳几年后,吕文焕开城投降(看过《射雕英雄传》的小伙伴生出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不过那是吕文德),这时候不论南宋再怎么努力,也无力阻挡元朝水军顺流而下了。

值得一提的是,张明扬老师并没有流于对元朝、南宋一方的单一描述,而是双管齐下,避免陷入盲人摸象的尴尬境地,元朝忽必烈的雄才大略,伯颜的果断,与南宋文恬武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这本《崖山》每一章的章节题目,起的都很有节奏感,如第十章的《崖山:最后一战》、尾声《零丁洋:遗民文天祥》等,连在一起有一种别样的冲击力,令人不得不一口气读完大呼过瘾!

最后,张老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孤儿寡母的南宋朝廷与毁家纾难的文天祥。这既是对文天祥一死报君王的褒奖,也为步履蹒跚的南宋王朝送别,让它的背影不至于那么凄凉。

崖山读后感(二)

《崖山》是著名历史作者张明扬的最新历史作品。去年过他的《弃长安》,很喜欢。此后他写了《入关》,现在再有新作问世。 与《弃长安》相比,相同的是,从繁杂的历史迷雾中梳理出了清晰的条目,每章的立意和选材都很有意思,把历史写得生动好看;不同的是,抒情和感叹更加点到为止,这其实更增强了历史作品的可信度。 本书从蒙古第一次遣使与南宋交通开篇,以12座城市为线索,讲述了其后几十年间,蒙宋之间的攻守进退,双方的内政治理和经济财政、柄国理念和朝野动荡。切入的角度,并非是以往常见的从中原正统出发,而是蒙宋并重,给予了平等客观的分析。 应该说,两个政权刚接触之时,胜败之势已成定局。一个蓬勃向上,生机盎然,武力强盛,就像朝阳喷薄欲出;一个昏乱无力,颟顸迂腐,武力衰弱,如同夕阳就要下山。南宋无论如何折冲樽俎,也很难有回天之力。但期间的很多问题,读来仍然令人非常感慨。有几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对于国策的判断力。蒙宋交往过程中,蒙古一方自始至终灭宋这一目标非常明确,中间提出的和议,不过是由于内乱采取的缓兵之计;而南宋一开始为联蒙灭金一雪前耻和存金拒蒙之间摇摆,既无识人之智,也无自知之明,金亡之后也对和平共处抱有幻想。 二是对于使者的态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使者代表敌国,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这是常识。但南宋的做法真是丑态百出。先是贾似道把蒙古使者郝经扣押下来,一关16年;后来又两次把蒙古使团视为敌军,直接发兵消灭! 三是官员的生前身后名。现在大家提到贾似道,都知道那是与秦桧、史弥远、韩佗胄并列的奸臣。但真实历史上贾似道却颇有作为,在荆襄、两淮两大战区担任主官成效显著,朝野上下一片赞扬,不少文人墨客由衷赋诗称颂。只不过,后来他屡屡摆出以退为进的姿态,惹人非议;邀功瞒过的举动,实在可耻;但之所以众口铄金留传骂名,关键还是实施改革动了太多人的蛋糕,以一人之力担下了皇帝和朝堂的责任! 四是南宋的武将悲剧。南宋虽弱,还是有不少能打的名将,无奈宋朝崇文抑武的祖宗之法为害太烈,皇帝和文臣对武将的猜忌已成习惯,所以空有名将却用不好。像前期的孟珙、余玠,堪称中流砥柱,却都郁郁而终;后期的刘整、吕文焕,立有大功却逼反归蒙,反捅自己一刀,怎不令人感叹!

崖山读后感(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当重读岳飞的《满江红》,我看到了他的一腔热血,看到了誓报国仇的愿望。可惜,本来胜利在望,一纸调令,赐“莫须有”。活该苟安,活该百年之耻,活该与虎谋皮。 今天带来一部由张明扬所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崖山》。这本书主要讲解南宋是如何在内部矛盾和外部侵扰之下,一步步走向灭亡。当然,这也是一部关于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几代大汗的分析史,是元朝的崛起史。书中十章内容,从联蒙抗金开始到崖山海战止,其间蒙古的一次次冲击,南宋的一次次防御,是大势所趋,是注定的历史更迭,是不屈的民族气节。 站在上帝视角再看整个过程,确实是匪夷所思,总之反映了南宋朝廷的内部矛盾根深蒂固、非常严重,直接导致灭国。蒙古成吉思汗四方征战,把眼光投向了西夏和金国,居然第一时间没想着把南宋一起端了,而是三番五次请求联合灭金。或许对当时的蒙古来说,南宋是迟早拿下的,而金国还有些实力。对南宋的好处是报了靖康之仇,收复大量失地,坏处是失去北方屏障,迎接蒙古三线进攻。 整个战线,有两个地方不得不提,一个是钓鱼城,一个是崖山。 去年国庆去钓鱼城旅游,见识了为何能够在蒙古铁蹄下坚守36年的原因。三面环水,地势险要,又分内外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其易守难攻。在主将王坚和副将张珏的抵御策略以及军民所展现的同仇敌忾的决心。终是在守城之战中,一次次击退蒙军,更是击毙蒙古大汗蒙哥,此战更是成为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可还记得崖山海战?崖山本身也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地。从部署来看是南宋统领张世杰的指挥失误,但是从史料来看似乎又是他有意为之,眼观大势已去,不如求个轰轰烈烈的结局。十余万军民,坚强不屈,投海殉国,保住的是南宋的颜面,汉人的民族气节。“崖山多忠魂,后先照千古。”他们的事迹自当被后世铭记。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