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是一部描写青春成长的小说。主人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却始终坚持向前。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青春的热情与迷茫,展现了人生的坎坷与辉煌。读后感受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和美好。
《生如夏花》读后感(篇一)
在书店看到它羞涩地、欲迎还拒地露出清新淡雅的封面一角,我鬼使神差地拿起了它——
“哗!双语,还带精美插图!”
根本把持不住哇,作为一个伪文艺青年的我,随便翻了翻目录,就果断买下了此系列中感兴趣的两册。
当我满怀期待地,一面认真拜读一面用钢笔在笔记本上煞有其事地抄录时,我才明白什么叫“人与书之间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了”!
本人一枚英语学渣都能找出几处译文同英语单词的错误好吗?!!!
广大读者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不过话说回来,诗歌作者的辞藻之优美、见解之深刻,当真是让在下佩服至极;插图作者也无疑是世界顶尖的“大触”一枚——膝盖都烂了。
于是瑕疵还是无法掩盖美玉本身的魅力哒!
《生如夏花》读后感(篇二)
“我想要保存的一个秘密,像夏云里未落下的雨滴,包在幽静中,带在身边四处游逛。”此句是我翻开诗选后第一句印在心里的,故贴之。
最早读泰戈尔的诗,是从《飞鸟集》开始,冰心译本,全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泰戈尔诗选》。那时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哲理圆润。年少的我还来不及深读、细品,就匆匆合上了书页,藏在了柜顶。
如今拿到这一册《游思集》《渡口》《最后的星期集》《儿童集》《叶盘集》的合集,心中不是喜悦,是虔诚。我常常想,要写就如此纯净、神性的诗歌,需要多宽广的心。
后来渐渐知道,泰翁对爱的颂扬总是毫不犹豫的。印象最深的是《游思集》里的一个故事,一位苦行者功德圆满,得以上天堂,却对神王说,他只要当初照拂他的那位拾柴的姑娘。
不同于这个诞辰150周年纪念版的前三册,(前三册多是泰翁的代表作品:《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以及诺贝尔奖作品《吉檀迦利》,皆为人们所熟知。)此册诗歌虽名气不及,却读来真切又婉转,是理解泰翁的又一个重要而亲切的渠道。对爱情的颂扬,纯粹的童趣,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淳美、深情、温柔而意味悠远。
或许是因爱情诗较多的缘故,再或者是因儿童诗的缘故。虽然与冰心译本的味道稍有差别,但白开元译本仍然不失泰翁诗歌的纯净和神性,且多了些男儿的刚硬内质。
不过想象留着大胡子的泰翁,再看此书,总是有种奇妙的违和感。许多插画不见绚烂,只见静美,与“生如夏花”的主题有些出入。据我所知,雷杜德的植物水彩,以玫瑰和百合为最,尤其玫瑰无人能出其右,我想封面画该是出自其手。不过内文中部分插画应该不是,至少我认为不全是雷杜德的作品。当然,很多富有童趣的的插画,还是与诗选中占大部分的儿童诗是相呼应的。
嗯,除却这些,这本书还是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尤其这还是多年研究泰戈尔的白开元先生的译本。
《生如夏花》读后感(篇三)
生如夏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那一瞬间你爱情的宫殿,屹立在我无边的回忆的地基上。
那一瞬间的悲欢,由光阴的琴弦弹响,飘向无尽的来世。
那一瞬间我的小我,在你真挚的感情中获得了无限。
你发颤的嗓音使我生命的苦修得以品尝成功的琼浆。
较之你世界的无数事物,我更充实,活得更有朝气。
那一时刻之外的万物,微不足道。
那一时刻之外有死亡,某一天我将退出形象的辉煌舞台。
在可感的悲欢的天地里,我回忆的影子,向有形的无量认输。
泰戈尔生于长于印度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他8岁就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他的诗歌主要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泰戈尔虽多次入校学习,还曾到伦敦大学深造,但始终未在学校里完成正规教育。他丰富的科学、历史知识,深厚的文学功底,得益于其家庭熏陶、客观环境的影响与个人的不懈努力。
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在他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源头。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他的诗歌格调清新、诗句秀丽、想像奇特、韵律优美、抒情气息浓郁,同时又饱含深邃的哲学与宗教思想、社会与人生理想,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冰心曾经这样评价泰戈尔:“泰戈尔是贵族出身,家境优越,自幼受过良好教育。他的作品感情充沛,语调明快,用辞华美。格调也更天真,更欢畅,更富神秘色彩。”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现今印度和孟加拉国都采用泰戈尔的诗作为国歌。
印度是幸运的,拥有泰戈尔这样伟大的诗人和哲学家。当然,泰戈尔的诗歌、小说、话剧等文学作品是属于全世界的,不论时光荏苒多少个世纪,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学作品都将润泽着无数颗心,直到永久。
晨光熹微,你就让我坐在窗前你的椅子上。
我已和奉命在路上奔波、默不作声的你的仆人交谈,已和你天庭的歌吟队一起歌唱。
我曾看见风平浪静的大海载负着无量的沉寂,也曾看见暴风骤雨中的大海挣扎着要打开深处自己的奥秘。
我曾看见大地上大摆奢华的青春的宴席,也曾看见忧思的阴影里它缓慢流动的时光。
下地播种的农夫,听到了我的问候;头顶丰熟的作物或挎着空篮回家的人,没有注意我的歌曲。
就这样,最后我走到人生的尽头,此时已是黄昏,我唱着最后一支歌,诉说着我曾爱过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