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十二间读后感100字

十二间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7 01:20:29
十二间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7-17 01:20:29   小编:

《十二间》是一部描写二十世纪中国传统家庭生活的小说。故事主要围绕着十二间客房展开,揭示了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庭的温暖。读后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十二间读后感(一)

西安日报 2023-08-18 07:07在人们的心目中,江南一直是风雅的、富足的、温婉的、可人的,可是李寂如的《十二间》却打破我对江南的认知。他独辟蹊径,描写了江南山地人的情感世界与社会生活百态,堪称一部来自江南的山林密语。阅读起来,绝对是快意至极的享受。《十二间》故事曲折离奇,师范学校毕业的程小峰自愿去偏僻山区桃花寺小学任教,小学尽管有十二间房,却只居住着一群老鼠和一名叫程德寿的怪老师,并在此发生了一系列诡异怪诞故事。小说以十二间房为中心,或者说是为基点,围绕真相一层层剥开,其中又夹杂着山林禁忌、传统风俗、乡野奇谈、风流逸事等,描绘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大山深处的人物脉络图。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小说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写两代教师在山村执教的理念冲突,暗线则是写山里人在桃花寺的活动轨迹,有猎人,有农民,有教师,有手艺人,从而揭开了一出结局莫测、令人唏嘘的爱情悲剧,程老枪、王小二、程小峰、“南瓜”、“丝瓜”、“白狐”、“青衣皇后”等人物心理活动表达顺畅,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属于自己的脸谱画像,鲜活且生动。书中动物元素的运用也让我极为意外,鹰、蛇、猪、狗、兔子、狐狸、山鼠、猫头鹰、白颈长尾雉等每一种动物的出场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无丝毫之牵强。在书中,每一种动物都是灵性的存在,或者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有着自己的思想,能读懂人的表情。读着读着,便沉浸其中,好像在读神怪小说,亦有读《山海经》之趣。李寂如在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那片有冰糖味星星和水蜜桃香气的土地”,由此可以看出,此书是他写给故乡的,是关于那片土地上的人的生死悲欢。后来我知道本书是以浙江开化为摹本,有着独属于开化的地域特点和民间风情,正如洪加祥先生在序中所写到的,“无一不带上开化人练达的语气韵味、拿腔捏调,甚至还有开化人随时会联想的狭隘思想与古灵精怪。”读《十二间》,最让我着迷的是李寂如小说语言的质感。语言的质感对写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长篇小说作者,因为有了质感才有美感,才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几乎是一字一句地读,不像读其他小说一目十行,或跳跃式的阅读,因为我怕错过藏匿其中的美以及阅读快感。一部作品能带给读者阅读快感是殊为不易的,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书就已经取得了成功。《十二间》可以看作是李寂如酿造的开化美酒,其不仅在创作思想与写作手法上能醉人,还异军突起,让浙军小说从此出现开化腔调与思维创作,这是极为难得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西安日报 2023-08-18 07:07

在人们的心目中,江南一直是风雅的、富足的、温婉的、可人的,可是李寂如的《十二间》却打破我对江南的认知。他独辟蹊径,描写了江南山地人的情感世界与社会生活百态,堪称一部来自江南的山林密语。阅读起来,绝对是快意至极的享受。

《十二间》故事曲折离奇,师范学校毕业的程小峰自愿去偏僻山区桃花寺小学任教,小学尽管有十二间房,却只居住着一群老鼠和一名叫程德寿的怪老师,并在此发生了一系列诡异怪诞故事。小说以十二间房为中心,或者说是为基点,围绕真相一层层剥开,其中又夹杂着山林禁忌、传统风俗、乡野奇谈、风流逸事等,描绘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大山深处的人物脉络图。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小说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写两代教师在山村执教的理念冲突,暗线则是写山里人在桃花寺的活动轨迹,有猎人,有农民,有教师,有手艺人,从而揭开了一出结局莫测、令人唏嘘的爱情悲剧,程老枪、王小二、程小峰、“南瓜”、“丝瓜”、“白狐”、“青衣皇后”等人物心理活动表达顺畅,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属于自己的脸谱画像,鲜活且生动。

书中动物元素的运用也让我极为意外,鹰、蛇、猪、狗、兔子、狐狸、山鼠、猫头鹰、白颈长尾雉等每一种动物的出场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无丝毫之牵强。在书中,每一种动物都是灵性的存在,或者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有着自己的思想,能读懂人的表情。读着读着,便沉浸其中,好像在读神怪小说,亦有读《山海经》之趣。

李寂如在题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那片有冰糖味星星和水蜜桃香气的土地”,由此可以看出,此书是他写给故乡的,是关于那片土地上的人的生死悲欢。后来我知道本书是以浙江开化为摹本,有着独属于开化的地域特点和民间风情,正如洪加祥先生在序中所写到的,“无一不带上开化人练达的语气韵味、拿腔捏调,甚至还有开化人随时会联想的狭隘思想与古灵精怪。”

读《十二间》,最让我着迷的是李寂如小说语言的质感。语言的质感对写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长篇小说作者,因为有了质感才有美感,才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几乎是一字一句地读,不像读其他小说一目十行,或跳跃式的阅读,因为我怕错过藏匿其中的美以及阅读快感。一部作品能带给读者阅读快感是殊为不易的,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书就已经取得了成功。

《十二间》可以看作是李寂如酿造的开化美酒,其不仅在创作思想与写作手法上能醉人,还异军突起,让浙军小说从此出现开化腔调与思维创作,这是极为难得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十二间读后感(二)

迷失在初恋般玄幻的情感世界

——品读李寂如的长篇小说《十二间》

汤学敏

从没遇过这样的事:一部小说,竟将我折腾得几欲失去文学的兴趣和文字的自信!

整整三个多月,不同于以往的一目十行,我以一行十目方式,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咀嚼着这部小说。到头来,我迷茫了:这是小说?还是散文?但那些超脱现实的故事和充满怪异的情节,却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这真的是一部小说,如假包换。

这部完全有别于他人风格的长篇小说,自成一体,独辟蹊径。洋洋洒洒25.5万字,你找不到贯穿始终的主角,看不出特别明晰的主题,没有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也不曾见到人物之间有过多的矛盾冲突。那里的人,那里的事,还有那里的山和水,以及白云和星空,都显得那么原始,自然,朴实和美妙。

我一直纠结一件事,作者为何要耗费那么大的精力,去写作这么一部并不讨好世俗的文学作品?直到有一天,当读到文中引用的艾青诗句才幡然醒悟:李寂如《十二间》的写作初衷,何尝不是想要表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若非如此,他怎会那么执着地运用超然物外的逻辑思维和灵动飘逸的语言张力,去奠定这部小说的不同凡响?否则,又怎能令我产生无尽地想象和神往,而难以自拔地沉沦其中?

《十二间》以爱为主色调,涟渏般地渗透到了所有的章节、结构和语言,包括所有的人物、事件,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爱,是这部小说的精典绝唱!

世间原本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是桃花寺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浸润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他的笔下,程德寿凄美的爱情以及一辈子守护小小墓地,彰显了一个男人的痴情与坚守;族长的果决一刀,血性的“杀子禁山”,诠释了“这不是血淋淋的杀戮,这是一个男人和大山的爱情”;一位彪悍的猎户,程老枪面对自己的娇妻却一反常态地展现了一个男人的温存和绵柔;还有香,方金珠,李春梅,阿花以及丁小艺等,所有女人都散发着“水蜜桃香气”;甚至闹鬼,白狐,知恩图报的大山鼠,徐老秃尸变等各种奇幻与灵异,也在作者充满爱意的笔墨中,或温柔、或含蓄、或豪放、或野性地渲染成了一幅幅柔情而又精美的丹青画卷。

他刻意地规避了许多本该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极尽所能地展现人性的纯真和善良。他还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借助开化方言和妙趣横生的对话,展示了桃花寺的风俗传统,稀有动植物和山乡美食美味——把自己积蓄了半生的情感和爱意倾注到了极致。

那么,这份雪藏在作者心中的爱意浓郁到什么程度了呢?

记得他早年的中篇小说《桃花寺》,就曾浓墨重彩地表达过这份爱意。虽说旷日已久,记忆有些依稀和模糊,但不影响我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和判断,可以说,《桃花寺》的偏重于世俗化的写作手法,远远不及现今这部《十二间》的艺术高度。

十二间,是李寂如心中初恋般的情感世界,是桃花寺人在他还如一张白纸般单纯的青春少年时埋下的一粒种子。如今,这粒种子在经历了漫长的挣扎、分裂、破壳之后,终于扎下根须冲出土壤,面向阳光茁壮成长……此时,他便在无数个布满星星的夜晚,写下了这部爱意充盈的鸿篇巨制。

刘庆邦说:当一个作者正写得满眼泪水时,也正是心里爱意绵绵、温存无边的时候,不管他看见一朵花还是一棵草,一缕云还是一只鸟,都会觉得那么美好、那么可爱。

我不知道,寂如兄写作这篇小说时,是否满眼泪水,但我敢肯定,《十二间》通篇美得令人窒息的文字,就是他内心积蓄了几十年的绵绵爱意,和对“那片有冰糖味星星和水蜜桃香气的土地”的温存无边。

一个能够承载着初恋般存在的空间,究竟是个怎样的洞天福地?

小说充满趣味的字面理解是:“桃花寺,多好的名字!寺,桃花,桃花寺。程小峰眼前,浮现一道坡,坡上是三月艳丽的桃花。穿过繁花耀眼的花枝,一座寺,飞檐黛瓦,隐在木鱼声和诵经声里。而身边人群的熙攘,不过是来来往往的游客和上门礼佛的香客……”

饱受了盘山公路带来的晕晕乎乎,程小峰身心疲惫地走向“蓝天白云和V字型山口,瞬间引发了青春热血的狂澜。那几乎祸害他一生的诗情,从他喉咙里迸出了一个无声的‘啊’。而经这一声感叹漂洗,他在桃花寺的岁月,便从此有了一张以青春为底色的封面:高远的蓝天、孤独的白云、展翅的雄鹰、沉默的群山、独立于天地之间的自己……”

在那条溪沟里,程小峰陶醉于清澈溪水的甘甜,触摸到了小拇指大的青蛳,看到了飘拂石拱桥洞上空的“老乌屁”,遭遇到了悄无声息滑过左脚的黑蛇,品尝到了随手摘来的野山楂,惊醒于胆小的白颈长尾雉……这些在外界已然罕见并保持着原真性的动植物,随时随地与程小峰亲密接触,不断地蛊惑着这位年轻人的生命律动。

《十二间》里大多故事与情节,不露痕迹地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只有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呵护自然,才会如桃花寺这般:“喝着让牙齿洁白的山泉,吃着从田地里收获一茬茬散发着浓郁香味的土种庄稼,吸着常能醉人的负氧离子含量高得惊人的空气,听着鸟雀日日免费的演唱会,啜着自采自炒的老茶泡出的浓汤,品着自家种出的糯米酿出的土酒,抽着用烟筒装着的烟叶,嘴里喷出长长而惬意的一声‘啊’,变成了房屋门前的那一朵朵白云。”

一番饱含情感与美感的描述,令人叹服地勾画了一个遗世独立的凡尘净土,让“那片有冰糖味星星和水蜜桃香气的土地”充满了神奇与诱惑。

其实,桃花寺小学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乡村小学并无分别:居高临下,面村而建,旁有菜园,后有坟场,相对独立,自成空间。因此,诸多鬼怪传说和风流逸事,充斥乡野。

《十二间》巧妙地撷取了这些飘浮在桃花寺时空里的生活碎片,经过溶解淬炼,魔化了“闹鬼”,“猎狐”,徐老秃尸变和“青衣皇后”等诡异事件,戏说了属于王小二的风流艳事。19.18万字处,文锋一锋,由虚转实,诗化了桃花寺小学三名年轻的创始教师之间微妙而又纯洁的感情纠葛,并借“水”的清浊原理,演绎了“杨又侠这盆水被城市洗脏了!”和纯情善良的丁小艺县城被骗受辱的故事,引申了“一盆脏水,只要它重新静下来,它就干净了”的哲学思想。

作者并未沿习传统创作手法,或“传奇”或“演义”地追求悬念突出爱恨情仇,在大多数读者都认为情节应该这样发展时,他往往笔锋一转,出人意料。

“鬼”系列是李寂如的妙笔生花。随着新任小学教师程小峰的到来,一个个匪夷所思的“鬼”事一一揭开神秘的面纱。先是丝瓜为了侄女“香”的“鬼做媒”。这只“鬼”在程小峰“唯有不怕死,才不会死”的胆气下,慌忙逃离崴了脚,并在阿珠扯着耳朵训话后隐了迹。随后“无面鬼大战两截鬼”。程小峰扮成的无面鬼,手持扫把勇斗哭丧棒勾魂刀,打出了“两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子”来。第三只鬼曾使猎人程老枪在猎狐中丢了魂,却在程小峰、程老枪和王小二的协作下,逼出了十二间最怕鬼,但却是隐藏最深的鬼。

三个“鬼”故事所表达的涵义不尽相同,而核心要义,还是对于桃花寺这个尚未被外界污染的环境和依旧纯良,真挚,洁净的人性的表达上。正如诺贝乐文学奖创设初衷,李寂如就是想通过这些人和事“帮助世人认识人的伟大(人性的善良和人间的美好)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

不像一些作家的闭门造车,李寂如的《十二间》把自己在桃花寺经历的生活与情感,融入到胆魄与自信当中,然后用罕见的抒情叙述方式,倾注于墨端,力透于笔下。

族长杀子禁山,原本平铺直叙便足够精彩纷呈,可作者却匠心独运,运用多维度视角切换的方法,如同叙述了一件极为美好之事。

杀人者维度:“族长眼前同时升起一道血彩虹。这是这辈子他见过最红的彩虹!”

被杀者维度:“从天空落下来,不是血雨,是星星,钻石般璀璨的星星,拖着长长的炫目光芒!”

作者的维度:“弯弯的山道上,族长拎着鲜血淋漓的头颅一步步走下山来。弯弯的山道上,傲岸的族长提着亲生儿子的头颅,一步步走下山来……”

作者还由物及人,把杀伐果断的族长与在母亲面前无比懦弱的父亲联系起来,以此烘托族长形象的伟岸与不凡。

这种延伸叙事和多维度镜头组合方式类似蒙太奇。最大好处是场景切换灵活,跳跃性强,富有艺术美感,可以拓展空间思维,增强画面效果,缺点是难以驾驭,容易误入结构紊乱。

显然,李寂如具备这份功力,他的小说,故事套故事,情节套情节,跳进跳出,首尾呼应,收放自如,像极一位高明的魔法大师——让你陷入魔境,迷失自我。

对于大多数的写作者来说,小说最难的,莫过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而李寂如却信手拈来。

《十二间》里的王小二,误食补药而成为侏儒,因此:“他恨父母。不只一夜,他从懂事那天起就恨了,恨父母把自己生成这付武大郎的模样,恨得他自己在镜里照着都不喜欢。他爱跟程老枪跑,是因为他心中住着一个和程老枪一般高大英俊勇猛无比的英雄的自己啊!”

作者精准地把握了这一人物心理的特殊性,把王小二由生理缺陷产生的扭曲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村民面前受辱傍上了程老枪,而在程老枪跟前失宠后,他又在女人身上找到了一丝男人原始兽性,特别是在李春梅之事上的矛盾心理更为突出:“作为救命恩人,在礼数上他应该要感谢一下的。何以为报呢?这又使他苦恼不已了……要是可以,他甚至愿意把月亮和太阳摘下来捧给李春梅。他简直被自己感动到了,觉得这一份情谊惊天动地泣鬼神……后来的无数个夜晚,他无比惊恐地发现,她只是把他从溪水里拎了出来,而他的心却被淹没在了更深的波澜里去了。”

可以说,如此细腻而又精准的心理描写,在我读过的众多小说里是极其稀有的,这不仅考验作者的生活积累,知识储备和人生感悟,还考量着创作者思维宽度和语言张力。再配上那一段段灵巧而又生动,风趣并且幽默,土里土气但不失优雅的人物对话,更使《十二间》里的人物生动形象,丰满鲜活。

我一直觉得,《十二间》裹着一层迷雾。

明面上,《十二间》是寄情于桃花寺犹如仙境般的山水、人文和习俗,怀恋那些原始、纯情、率真,并带有一丝野性的桃花寺人,其实,暗底里,却隐晦地表露了作者对桃花寺在无法阻拦的外界干扰下失去本真的担忧与希冀。

比如“青衣皇后”。

整部小说里,“青衣皇后”仅出现两处,一是徐老秃家变。儿子徐小汉患了癌症,回家等死。“徐老秃的妻子谷花,立时就成了一个自学成才的神医。”杂七杂八的偏方,“谁知越吃越不济,生命之灯渐渐黯淡,风雨飘摇中眼看就要熄灭。”老妇情急之下,找来家传百宝箱,“捏到了一个不被注意的旧布包。一层层解开,掉出一小段暗红物,状若羊角,闻去奇香。便不管是毒是药,倒了水在碗中就开磨,喂儿子喝了下去。”不曾想,儿子“一阵狂呕急泻,排出无数污浊之物。抬上床后就没了声息。”悔恨绝忘下,老妇选择了自杀。接连失去两位亲人的徐老秃,心灰意冷,喝下了半碗比儿子还浓的“羊角汤”……

故事一波三折,最终儿子活了,老子却意外致死了,二十年后,灵棺再现,徐老秃尸变。“这羊角汤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必定是包含了大量能够更新换代的干细胞在里面。”一句话道出了作者精心设计“青衣皇后”的基本用意。

二是兔娃儿的麻将牌挂坠。丁小艺自行前往堕胎引发大出血,被离家打工多年的徐小汉巧遇,徐小汉便像当年他母亲一样,将兔娃儿的麻将牌挂坠磨粉成水……小说至此戛然而止。至于,丁小艺喝没喝下“青衣皇后角汤”,丁小艺是否被救活,存在悬念。

虚无缥缈的“青衣皇后”是作者刻意虚构的保护之神,更是他对桃花寺保持如水般纯洁无瑕,“愿意遗忘了世界,又最好被世界所遗忘”的希望所在。

《十二间》是超脱了我们阅读习惯的一部作品,不经细读,很难发现蕴含其中的人性本真与人生哲学交融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神秘主义与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多重色彩交织的语境下,一旦迷失,便难以体悟那片初恋般玄幻的情感世界!

当然,这部小说尚存些许残缺或留白,比如一节女人的断指,还有香与程小峰的爱情,包括并不明确的结尾……说透了,无论作者是否有意,我的感觉,可能有续篇!

十二间读后感(三)

迷失在初恋般玄幻的情感世界

——品读李寂如的长篇小说《十二间》

汤学敏

从没遇过这样的事:一部小说,竟将我折腾得几欲失去文学的兴趣和文字的自信!

整整三个多月,不同于以往的一目十行,我以一行十目方式,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咀嚼着这部小说。到头来,我迷茫了:这是小说?还是散文?但那些超脱现实的故事和充满怪异的情节,却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这真的是一部小说,如假包换。

这部完全有别于他人风格的长篇小说,自成一体,独辟蹊径。洋洋洒洒25.5万字,你找不到贯穿始终的主角,看不出特别明晰的主题,没有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也不曾见到人物之间有过多的矛盾冲突。那里的人,那里的事,还有那里的山和水,以及白云和星空,都显得那么原始,自然,朴实和美妙。

我一直纠结一件事,作者为何要耗费那么大的精力,去写作这么一部并不讨好世俗的文学作品?直到有一天,当读到文中引用的艾青诗句才幡然醒悟:李寂如《十二间》的写作初衷,何尝不是想要表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若非如此,他怎会那么执着地运用超然物外的逻辑思维和灵动飘逸的语言张力,去奠定这部小说的不同凡响?否则,又怎能令我产生无尽地想象和神往,而难以自拔地沉沦其中?

《十二间》以爱为主色调,涟渏般地渗透到了所有的章节、结构和语言,包括所有的人物、事件,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爱,是这部小说的经典绝唱!

世间原本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是桃花寺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浸润了作者的情感世界。他的笔下,程德寿凄美的爱情以及一辈子守护小小墓地,彰显了一个男人的痴情与坚守;族长的果决一刀,血性的“杀子禁山”,诠释了“这不是血淋淋的杀戮,这是一个男人和大山的爱情”;一位彪悍的猎户,程老枪面对自己的娇妻却一反常态地展现了一个男人的温存和绵柔;还有香,方金珠,李春梅,阿花以及丁小艺等,所有女人都散发着“水蜜桃香气”;甚至闹鬼,白狐,知恩图报的大山鼠,徐老秃尸变等各种奇幻与灵异,也在作者充满爱意的笔墨中,或温柔、或含蓄、或豪放、或野性地渲染成了一幅幅柔情而又精美的丹青画卷。

他刻意地规避了许多本该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极尽所能地展现人性的纯真和善良。他还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借助开化方言和妙趣横生的对话,展示了桃花寺的风俗传统,稀有动植物和山乡美食美味——把自己积蓄了半生的情感和爱意倾注到了极致。

那么,这份雪藏在作者心中的爱意浓郁到什么程度了呢?

记得他早年的中篇小说《桃花寺》,就曾浓墨重彩地表达过这份爱意。虽说旷日已久,记忆有些依稀和模糊,但不影响我对这两部小说的比较和判断,可以说,《桃花寺》的偏重于世俗化的写作手法,远远不及现今这部《十二间》的艺术高度。

十二间,是李寂如心中初恋般的情感世界,是桃花寺人在他还如一张白纸般单纯的青春少年时埋下的一粒种子。如今,这粒种子在经历了漫长的挣扎、分裂、破壳之后,终于扎下根须冲出土壤,面向阳光茁壮成长……此时,他便在无数个布满星星的夜晚,写下了这部爱意充盈的鸿篇巨制。

刘庆邦说:当一个作者正写得满眼泪水时,也正是心里爱意绵绵、温存无边的时候,不管他看见一朵花还是一棵草,一缕云还是一只鸟,都会觉得那么美好、那么可爱。

我不知道,寂如兄写作这篇小说时,是否满眼泪水,但我敢肯定,《十二间》通篇美得令人窒息的文字,就是他内心积蓄了几十年的绵绵爱意,和对“那片有冰糖味星星和水蜜桃香气的土地”的温存无边。

一个能够承载着初恋般存在的空间,究竟是个怎样的洞天福地?

小说充满趣味的字面理解是:“桃花寺,多好的名字!寺,桃花,桃花寺。程小峰眼前,浮现一道坡,坡上是三月艳丽的桃花。穿过繁花耀眼的花枝,一座寺,飞檐黛瓦,隐在木鱼声和诵经声里。而身边人群的熙攘,不过是来来往往的游客和上门礼佛的香客……”

饱受了盘山公路带来的晕晕乎乎,程小峰身心疲惫地走向“蓝天白云和V字型山口,瞬间引发了青春热血的狂澜。那几乎祸害他一生的诗情,从他喉咙里迸出了一个无声的‘啊’。而经这一声感叹漂洗,他在桃花寺的岁月,便从此有了一张以青春为底色的封面:高远的蓝天、孤独的白云、展翅的雄鹰、沉默的群山、独立于天地之间的自己……”

在那条溪沟里,程小峰陶醉于清澈溪水的甘甜,触摸到了小拇指大的青蛳,看到了飘拂石拱桥洞上空的“老乌屁”,遭遇到了悄无声息滑过左脚的黑蛇,品尝到了随手摘来的野山楂,惊醒于胆小的白颈长尾雉……这些在外界已然罕见并保持着原真性的动植物,随时随地与程小峰亲密接触,不断地蛊惑着这位年轻人的生命律动。

《十二间》里大多故事与情节,不露痕迹地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只有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呵护自然,才会如桃花寺这般:“喝着让牙齿洁白的山泉,吃着从田地里收获一茬茬散发着浓郁香味的土种庄稼,吸着常能醉人的负氧离子含量高得惊人的空气,听着鸟雀日日免费的演唱会,啜着自采自炒的老茶泡出的浓汤,品着自家种出的糯米酿出的土酒,抽着用烟筒装着的烟叶,嘴里喷出长长而惬意的一声‘啊’,变成了房屋门前的那一朵朵白云。”

一番饱含情感与美感的描述,令人叹服地勾画了一个遗世独立的凡尘净土,让“那片有冰糖味星星和水蜜桃香气的土地”充满了神奇与诱惑。

其实,桃花寺小学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乡村小学并无分别:居高临下,面村而建,旁有菜园,后有坟场,相对独立,自成空间。因此,诸多鬼怪传说和风流逸事,充斥乡野。

《十二间》巧妙地撷取了这些飘浮在桃花寺时空里的生活碎片,经过溶解淬炼,魔化了“闹鬼”,“猎狐”,徐老秃尸变和“青衣皇后”等诡异事件,戏说了属于王小二的风流艳事。19.18万字处,文锋一锋,由虚转实,诗化了桃花寺小学三名年轻的创始教师之间微妙而又纯洁的感情纠葛,并借“水”的清浊原理,演绎了“杨又侠这盆水被城市洗脏了!”和纯情善良的丁小艺县城被骗受辱的故事,引申了“一盆脏水,只要它重新静下来,它就干净了”的哲学思想。

作者并未沿习传统创作手法,或“传奇”或“演义”地追求悬念突出爱恨情仇,在大多数读者都认为情节应该这样发展时,他往往笔锋一转,出人意料。

“鬼”系列是李寂如的妙笔生花。随着新任小学教师程小峰的到来,一个个匪夷所思的“鬼”事一一揭开神秘的面纱。先是丝瓜为了侄女“香”的“鬼做媒”。这只“鬼”在程小峰“唯有不怕死,才不会死”的胆气下,慌忙逃离崴了脚,并在阿珠扯着耳朵训话后隐了迹。随后“无面鬼大战两截鬼”。程小峰扮成的无面鬼,手持扫把勇斗哭丧棒勾魂刀,打出了“两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子”来。第三只鬼曾使猎人程老枪在猎狐中丢了魂,却在程小峰、程老枪和王小二的协作下,逼出了十二间最怕鬼,但却是隐藏最深的鬼。

三个“鬼”故事所表达的涵义不尽相同,而核心要义,还是对于桃花寺这个尚未被外界污染的环境和依旧纯良,真挚,洁净的人性的表达上。正如诺贝乐文学奖创设初衷,李寂如就是想通过这些人和事“帮助世人认识人的伟大(人性的善良和人间的美好)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

不像一些作家的闭门造车,李寂如的《十二间》把自己在桃花寺经历的生活与情感,融入到胆魄与自信当中,然后用罕见的抒情叙述方式,倾注于墨端,力透于笔下。

族长杀子禁山,原本平铺直叙便足够精彩纷呈,可作者却匠心独运,运用多维度视角切换的方法,如同叙述了一件极为美好之事。

杀人者维度:“族长眼前同时升起一道血彩虹。这是这辈子他见过最红的彩虹!”

被杀者维度:“从天空落下来,不是血雨,是星星,钻石般璀璨的星星,拖着长长的炫目光芒!”

作者的维度:“弯弯的山道上,族长拎着鲜血淋漓的头颅一步步走下山来。弯弯的山道上,傲岸的族长提着亲生儿子的头颅,一步步走下山来……”

作者还由物及人,把杀伐果断的族长与在母亲面前无比懦弱的父亲联系起来,以此烘托族长形象的伟岸与不凡。

这种延伸叙事和多维度镜头组合方式类似蒙太奇。最大好处是场景切换灵活,跳跃性强,富有艺术美感,可以拓展空间思维,增强画面效果,缺点是难以驾驭,容易误入结构紊乱。

显然,李寂如具备这份功力,他的小说,故事套故事,情节套情节,跳进跳出,首尾呼应,收放自如,像极一位高明的魔法大师——让你陷入魔境,迷失自我。

对于大多数的写作者来说,小说最难的,莫过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而李寂如却信手拈来。

《十二间》里的王小二,误食补药而成为侏儒,因此:“他恨父母。不只一夜,他从懂事那天起就恨了,恨父母把自己生成这付武大郎的模样,恨得他自己在镜里照着都不喜欢。他爱跟程老枪跑,是因为他心中住着一个和程老枪一般高大英俊勇猛无比的英雄的自己啊!”

作者精准地把握了这一人物心理的特殊性,把王小二由生理缺陷产生的扭曲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村民面前受辱傍上了程老枪,而在程老枪跟前失宠后,他又在女人身上找到了一丝男人原始兽性,特别是在李春梅之事上的矛盾心理更为突出:“作为救命恩人,在礼数上他应该要感谢一下的。何以为报呢?这又使他苦恼不已了……要是可以,他甚至愿意把月亮和太阳摘下来捧给李春梅。他简直被自己感动到了,觉得这一份情谊惊天动地泣鬼神……后来的无数个夜晚,他无比惊恐地发现,她只是把他从溪水里拎了出来,而他的心却被淹没在了更深的波澜里去了。”

可以说,如此细腻而又精准的心理描写,在我读过的众多小说里是极其稀有的,这不仅考验作者的生活积累,知识储备和人生感悟,还考量着创作者思维宽度和语言张力。再配上那一段段灵巧而又生动,风趣并且幽默,土里土气但不失优雅的人物对话,更使《十二间》里的人物生动形象,丰满鲜活。

我一直觉得,《十二间》裹着一层迷雾。

明面上,《十二间》是寄情于桃花寺犹如仙境般的山水、人文和习俗,怀恋那些原始、纯情、率真,并带有一丝野性的桃花寺人,其实,暗底里,却隐晦地表露了作者对桃花寺在无法阻拦的外界干扰下失去本真的担忧与希冀。

比如“青衣皇后”。

整部小说里,“青衣皇后”仅出现两处,一是徐老秃家变。儿子徐小汉患了癌症,回家等死。“徐老秃的妻子谷花,立时就成了一个自学成才的神医。”杂七杂八的偏方,“谁知越吃越不济,生命之灯渐渐黯淡,风雨飘摇中眼看就要熄灭。”老妇情急之下,找来家传百宝箱,“捏到了一个不被注意的旧布包。一层层解开,掉出一小段暗红物,状若羊角,闻去奇香。便不管是毒是药,倒了水在碗中就开磨,喂儿子喝了下去。”不曾想,儿子“一阵狂呕急泻,排出无数污浊之物。抬上床后就没了声息。”悔恨绝忘下,老妇选择了自杀。接连失去两位亲人的徐老秃,心灰意冷,喝下了半碗比儿子还浓的“羊角汤”……

故事一波三折,最终儿子活了,老子却意外致死了,二十年后,灵棺再现,徐老秃尸变。“这羊角汤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必定是包含了大量能够更新换代的干细胞在里面。”一句话道出了作者精心设计“青衣皇后”的基本用意。

二是兔娃儿的麻将牌挂坠。丁小艺自行前往堕胎引发大出血,被离家打工多年的徐小汉巧遇,徐小汉便像当年他母亲一样,将兔娃儿的麻将牌挂坠磨粉成水……小说至此戛然而止。至于,丁小艺喝没喝下“青衣皇后角汤”,丁小艺是否被救活,存在悬念。

虚无缥缈的“青衣皇后”是作者刻意虚构的保护之神,更是他对桃花寺保持如水般纯洁无瑕,“愿意遗忘了世界,又最好被世界所遗忘”的希望所在。

《十二间》是超脱了我们阅读习惯的一部作品,不经细读,很难发现蕴含其中的神秘主义与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多重色彩交织,人性本真与人生哲学交融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一旦迷失,便很难走出那片初恋般玄幻的情感世界!

当然,这部小说尚存些许残缺或留白,比如一节女人的断指,还有香与程小峰的爱情,包括并不明确的结尾……说透了,无论作者是否有意,我的感觉,可能有续篇!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