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科学》是一本充满趣味和知识的科普读物,它揭示了科学世界中的许多奇怪现象和独特思考方式,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获得了科学知识的启示和思考。
《怪诞科学》读后感(一)
刚开始还以为这本书是送孩子的优秀选择,慢慢看了几页之后,发现我这个文科生实在是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真的是啥啥都不懂,就连可乐薄荷的实验,火星探险这些真的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本书其实既适合青少年也适合大众。
这本书的图文也是非常的优秀,仔细看了一下,是一本外版书,作者是英国人,本身就是一位物理学家及天文学家,翻译也是一位科技咖,尤其还擅长英译汉,所以这本书的可读性非常高。不用担心内容和图文设计,更不用担心翻译不通。其实这一点在外版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到一个比喻,可能会让你对这本书产生兴趣,那就是如果你看过《生活大爆炸》但是听不懂谢耳朵他们的笑话的话,那么看看这本书,你就可以跟上一点节奏了。或者你可以把这本书想象成是他们其中一位写的。只是写得并不那么深奥。
书中的科学知识,是通过知识点的形式存在的,每个知识点是一个词条。同时搭配一张或多张精美的图片。真的是非常精美高清。如果看文字你还是不懂,但是看了图片你肯定会被震撼到,爱上原子(我第一次知道原子结构图),喜欢上宇宙,然后知道了X射线的发明者、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最开始是用妻子的手发现的……而且这本书中那么多图片和素材,本书整体的呈现还是非常的乱而有序,异常精彩,真的不得不夸一下美编和排版设计的配色。
全书主要分了: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外太空、奇妙的化学、极端实验、棘手时刻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怪诞科学7个部分。书中的知识点还是很多的,但是并没有将每个知识点大篇幅的展开,而是言简意赅的告诉你这个原理是什么,那个原理是什么,再配上一个非常直观的图。看着看着,我不禁开始思考,如果我初中高中的时候看过这本书,那么当时学理科的时候是不是就不会那么难了,也不会在分科的时候没有什么选择了。
在上学阶段,我们会有“偏科”的问题,会觉得很严重,步入社会之后,我们会仰望科学家,遇到高深的问题,觉得都不关自己的事,又或者觉得宇宙与我们的生活离得太远,相比于科普,更喜欢旅游拍照。其实,不是这样的,读书是打开了看世界的一个窗口,那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更高清的窗口。我们活在世上除了谋生存之外,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不断的发现世界,认识世界的。不信,你停下来想想,自己谋生的工作,是不是也是在为这个主题奋斗。
总是非常推荐这本书,应该是一套系列丛书,我已经非常期待看下一本了。
《怪诞科学》读后感(二)
从来没有一种思想体系,像科学这样彻底颠覆了人类的认知系统,科学思想产生于十八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特别强调人类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区别于法德哲学那种虚空的倾向,休谟等人的哲学思想非常的实在,培根在经验主义基础上提出了实证科学思,也就是真理是可以经过实际验证的,切无论何人何时何地去做,只要实验条件是相似的,结果就是一致的。
到了19世纪蒸汽机的发明、进化论思想、化学研究等等,使得全球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相信当时的欧洲人对于科学的崇拜就是看待神名一样,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思想家们才意识到科学并非万能的,人文思想也有其价值,然而科学还是沿着其固有规律继续发展,如今的前沿科学技术和普通人的认知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普通人看待科学有点像古代人看待祭司在台上做法,对于科学也就有了许多误解,伪科学也借助现代传媒广为传播,因此想普通民众普及科学事实变得非常重要,英国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马克.佛莱瑞的这本《怪诞科学:世界上1001种奇怪精彩的科学事实》,读起来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本书中他涉及到了一些前沿科技的内容,同时有我们日常误解了的一些常识,整本书深入浅出,饶有趣味,非常适合作为全年龄段科普读物来看。
就拿他第一章中介绍微观世界来举例,马克首先介绍了科学基数的由来与使用,简直了这应该是中学阶段的知识,马克非常细心的先从基础开始,引出了纳米、微米等测量微观世界的尺度。虽然在古希腊早就有人提出了原子说,可是那是哲学概念上的。人类真正认识到微观世界,是在发现了放射性现象之后。
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马克详尽介绍了有关外太空的知识。我们利用天文仪器收集到从遥远恒星发出的光,然后按照光速恒定和星体相对的原理,来测算出宇宙天体之间的大致距离。马克还有告诉你,地球还存在着第二个月亮,一颗称为克鲁特尼的小行星,只有4.8公里宽,直到1986年才被发现。行星是如何构成的哪?通过科学家们通过对火星岩石的分析,发现类地行星的构成元素其实都差不多,特别是含有铁、金等恒星演化后期的重元素,因此可以确定类地行星都是太阳早期爆炸的产物。
本书其它章节也非常精彩,适合亲子阅读,满足孩子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同时也培养孩子的对科学的兴趣,应该就是本书作者和译者的初心吧。
《怪诞科学》读后感(三)
科学在当今社会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显学。从几年前开始小学从一年级就设立了科学课,课外还有各类科学兴趣班,比如科技班及stem课程等。科学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真实面貌的方法和手段,更是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认识世界的一种正确态度。但是当我们想要接近科学的时候总会被一些神秘的符号或公式给拦住,因此现在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趣味科普类的图书。有了这类图书的帮助,科学变得好玩起来,小朋友们可以在欢笑声中轻松获得科学知识。 《怪诞科学》这本书就是一本趣味科普类图书。本书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大量生动真实的插图帮助孩子轻松走进科学的世界。其中作者搜罗了来自物理、化学、天文等若干科学学科的1001种奇怪精彩的科学事实。这里面包括背上长耳朵的老鼠、世界上最危险的化学物质、太空异物等等。光听这些标题就感觉好奇心满满!但是这都是真实的哦。所谓的“怪诞科学”虽然听上去不可思议,但是背后却是隐藏着各种科学规律的。
比如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核爆炸”。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大概首先会想到美国在1945年投向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以及发生在乌克兰布里皮亚季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有最近日本想要向海洋倾倒核垃圾的事。总之“核”听上去是个很不安全的东西。在本书中还提到了冷战时期苏联的沙皇炸弹的核装置爆炸过程,虽然只持续了39纳秒,但是产生的能量却接近1%的太阳能!这样大的威力让人不禁毛骨悚然。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希望未来人们都会把核用在造福人类的方面,而不是用于战争。 如果问小朋友物质的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很多人会回答“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本书中还介绍了更多物质状态,比如等离子体、超流体、过冷液体、过热液体等。其中超流体状态的液体,比如液氦,竟然能够沿着它们所在的容器的一侧慢慢上升!想想这个情景还是挺诡异的! 还有“背上长有人耳的老鼠”这个怪诞科学事实也会让小朋友感到难以置信!其实这是研究人员在老鼠背上植入了可降解材料制成的耳朵模型,然后细胞沿着模型生长,最后长成完整的耳朵。有了这项技术,就可以帮助耳朵缺失的人啦。完全不可怕对不对? 读完这本书,小朋友会觉得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对于这种趣味科普书籍来说,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及对科学的兴趣是最重要的目的。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进一步培养小朋友的科学思维。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以后小朋友们就会知道,所谓的怪诞科学其实根本就不荒诞,种种奇特现象的背后都是真实存在的科学道理!
《怪诞科学》读后感(四)
身边的科学,无处不在。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不再满足于“什么是什么”的结论,而是迫切地想要弄明白“为何会如此”的本质原因。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是执着而又着迷的,以至于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可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在英国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马克·弗莱瑞的著作《怪诞科学》中,作者就通过专业风趣的语言,向小读者们揭秘了一个古怪又奇妙的科普世界。在本书中,孩子既可以了解微观世界的构成,也能够认识肉眼可见的日常现象,更能知道世间各种神秘力量的存在。
换句话说,这是一本能够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书籍,整体内容浅显易懂,同时所涉及到的主题又十分广泛。比如,从放射现象到核聚变能,从粒子加速器到恒星,从物质的状态到大型的科学设备,从光速到超级计算机等,每一种科学的出现都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威廉·伦琴进行了有关放电管的实验,并在妻子的帮助下,发现了x射线的存在。x射线本身具有很好的穿透性,当它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通过扫描人体,就可以形成清晰的图像,成为医生判断身体部位是否正常的可靠依据。而这位了不起的德国科学家,也因此获得了获得了19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从古时候起,人们就喜欢仰望天空,不过直到后来,才发现星星与我们的距离是遥不可及的。在本书中,作者就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即人类所看到的星体并不是它现在的形态,而是其过去所拥有的样子。举个简单的例子,天狼星离地球有8光年的距离,那么来自天狼星的光则需要8年才能被我们所看到,这就意味着我们看到的是8年前的天狼星。
如今正值夏日,孩子们很爱喝放在冰箱里的罐装饮料。如果他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罐装饮料拿出冰箱后,其表面会很快出现一些小水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用科学的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即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罐装饮料拿到室温下,由于温度的差异,空气中的水分变成液体形态,也就是冷凝。
看吧,这样贴近生活的科普,是不是很有趣呢?更何况,在书中,还有很多很多让人惊讶的事情,要知道本书的副标题可是“世界上1001种奇怪精彩的科学事实”呢。如此知识量强大的科普书籍,正是对万物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所需要的。
总的来说,《怪诞科学》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科普著作。书中的文字短小精悍,可以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再加上精美的图像资料,就更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了。相信孩子阅读过后,一定爱上科学,同时也能扩展自己的视野。
《怪诞科学》读后感(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释的现象,例如:路灯为什么是黄色的?人类真的可以穿越时空吗?光到底是由粒子还是波构成的?一只猫如何同时存活和死亡?我们不知道原因却也从未想过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疑问居然可以运用各种神奇的物理、化学等知识来为我们解惑,《怪诞科学》无疑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怪诞科学:世界上1001种奇怪精彩的科学事实》作者马克·弗莱瑞,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经常在《泰晤士报》和其他出版物上发表研究成果。主要作品有《科学让生活更美好》和《密码本》,《密码破译者:通信的秘密史》的合著者。
本书用图文的形式带我们走进一个揭秘科学事实的世界,你曾经以为的那些其实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你是不是也会有许多问号等待着去书中揭秘呢?这里有近千个我们最想知道的科学技术相关的冷知识,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外太空、奇妙的化学、极端实验、棘手时刻和日常生活里的怪诞科学,七大版块近千个科技冷知识用真实生动的高清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为我们解开脑中那许多的小问号。
这里有许多我们在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科学知识,例如微观世界中的细胞组成,每一个小小的细胞,都内含巨大的世界。我们可以用显微镜镜头发掘生命的细节——细胞的局部,将艺术融入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塑造“生命”的美感与神奇。每一幅微生物的高清图都独具视角、充满冷静思考,同时又是以饱满激情表述新的开始。
小到虫子大到整个宇宙都与化学原理脱不开关系,奇妙的化学一章瞄准我们的知识盲区,化解生活中百思不得其解的小疑问,分解复杂的化学方程式,以图文的形式来解读化学的关键概念,在充满科学的图解中认识化学,了解化学,解读世界上最危险的化学物质,用严谨的化学知识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带你发现地球、空气、火、水及其他奇思妙想。
对于太空这个充满了神秘与未知的领域,我们一直都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本书会带我们走进宏观世界,探索宇宙的奥秘,利用虚拟太空望远镜观测外太空的构成、脉冲星、类星体及其他超自然物体,我们会在这里看到可以由“你”命名的各种星座,虽然它得不到国际开文学家协会IAU的认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利用非官方的星星命名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星星注册”。
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存在着许多怪诞科学,例如我们常常想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为什么日落时天空看起来是红色的?你能在电梯坠落的最后一分钟内跳起来自救吗?这些问题在书中作者都给予了科学的解释,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些答案也将在书中找到真实的科学依据。
《怪诞科学:世界上1001种奇怪精彩的科学事实》一书为我们揭露了数条令人惊讶的真相,讲述了科学世界里的古怪故事、奇妙的实验以及精彩的事实。读完此书,你一定会发现,原来我们生存的地球是这样的神奇,这样的有趣,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知识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
《怪诞科学》读后感(六)
还记得读高中时学过一句话,叫做“不知畏者不足畏”。当时我把它理解为“不知道敬畏的人是不值得害怕的”,而在看了这本《怪诞科学》后,我又想起了这句话,却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了。
有句话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觉得和我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很像。拿我自己来说,高中我是一个理科生,大学我是一个工科生,虽然可能涉及到的科学不是很多,但是却是需要一直学习物理的,而在我高中学习物理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我的天哪,完全理解不透。也可能是我自己的原因,我确实觉得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什么粒子、波、放射这些东西,所以当时就会觉得很难,记不住这些名词。但是如果在小的时候,我就接触过这些,就好像也不知道是从几岁开始接触的“1+1=2”,但是之后对于数字、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不会有太强的陌生感,因为毕竟接触过,总是有那份亲切感的。也许我现在就会更加能理解这些概念吧。所以,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不知畏者不足畏”。小的时候的接触是好奇,是探索,所以没什么压力;但是之后再接触可能是学习,是被动,就会没那么容易。
当然,在这本书中,肯定不全是我们印象当中高大上的科学,也有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里面讲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也讲到了日落时天空的红色其实是因为大气污染。后面配了一幅图,说“日落时出现的红色天空是好天气的象征”。不知道你是否听过“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呀?这是一句谚语,大概就是如果有朝霞,那今天天气可能会不太好,还是不要出去了,但是如果傍晚有晚霞,那么就可以准备明天的出游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 天气运行的规律是自西向东的,而朝霞则预示着水汽已经向西入侵,晚霞则是云朵东移,才能出现。
虽然这可能只是一本给小朋友的科普读物,但是里面的科学知识却是十分专业的。它每一个小目录里面都会又划分不同的模块,提供图片、数据、表格等材料来加深对这一科学现象的解释。比如在介绍第一章的第七个小标题“举足轻重的核试验”的时候,它先是介绍了第一次核试验,之后说道冷战时期的核爆炸让美苏关系十分恶劣,我们就能首先感受到“核”这种东西的可怕,十分可怕。紧接着它就介绍什么是核试验,如何发生的呀,还有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让我们对核试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它也附上了表格,里面记载了许多次核试验的名称、日期、还有详情之类的,是一份很翔实的历史资料。
当然啦,它毕竟只是一份启蒙读物,所以如果想要对其中介绍过的科学现象或者科学实验有更深刻的了解,是需要自己后期再去查阅资料的哦。
《怪诞科学》读后感(七)
天上的星星是什么样子?路灯为什么是黄色的?人真的可以穿越时空吗?如果你对这些事情感到好奇和不解,不妨来看看这本《怪诞科学:世界上1001种奇怪精彩的科学事实》,它将会带你进入科学的大门,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怪诞科学》封面
本书的作者马克弗莱瑞,是一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主要作品有《科学让生活更美好》和《密码本》,同时也是《密码破译者:通信的秘密史》的合著者。也许因为其身份的原因,在《怪诞科学》这本书中,大量介绍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内容,并搭配有大量的彩色插图,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的同时,也为太空的景色所震撼。
本书共计七个章节,分别是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外太空、奇妙的化学、极端实验、棘手时刻,还有日常生活里的怪诞科学。从微观世界——原子世界开始展开,到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带领着读者一一领略这个世界中奇妙而又精彩的地方。
蟹状星云(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应该在宏观世界和外太空。宏观世界中介绍的红巨星、白矮星、黑洞、螺旋星云、蟹状星云等等等等,无一不让读者感叹宇宙世界的美丽奇妙。在宏观世界中还介绍了宇宙测距的方式、行星的生命周期、几大望远镜、星座以及星星的命名方式。书中提到可以用“星星注册”的方式为星星起名字,买下星星的命名权。虽然国际天文学家协会LAU不承认这些名字,但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为其起名,其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名字,比如说:松露猪、豪猪龙虾、性感少女、臭气熏天等等。
虽然都是在讲宇宙,如果说宏观世界是侧重星系之间的关系,那在外太空这个章节,则是侧重对太阳系的介绍。在这个章节中我们能能看到土星的巨大光环、地球的第二个月亮、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五大任务、太空垃圾等等神奇的宇宙现象。很好的激发了读者对于太空的兴趣。
土星光环(图片来自互联网)
在其他几个章节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比如原子的结构演变、新的化学元素的命名、科学欺诈等等。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科学论文。看似是一本医学论文,但其实是在分析啄木鸟的脑部构造的《治疗头痛》。分析吞剑者的《吞剑及其副作用》,以及《企鹅便便时产生的压力》、《不论需要与否,都要使用博学的方言》等,读起来为之一笑的同时,也在感叹科学工作者的非凡创意。
总体来说,整本书作为一本科普读物还是很有意思的。文字内容通俗易懂,也不乏风趣幽默,虽然书中也有少量较为深奥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因为篇幅的原因不能展开来细讲,但书中的大量插画大大增加了全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作为一本入门级的科普读物,关键的落脚点在科普,提高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不是让人们彻底了解现象的本质,对深奥而枯燥的科学望而却步。这本科普读物很好的完成了它的任务。
不错的一本书。
想到小时候读完的好几套十万个为什么,1001种还是少了点,不够过瘾!
怪诞科学
评价人数不足
[英] 马克·弗莱瑞 / 2021 / 北京日报出版社
这里是@兔先生的书屋
每一本书都是一次旅行,关注我,带你看遍世间万千。
《怪诞科学》读后感(八)
孩子进入中学阶段之后,总有很多关于物理和化学的问题,每次听他说“我有一个问题”,我就有一种“又要想破头找答案”的预感。明明是初一,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关于初二、初三知识点的问题啊?
转念一想,孩子愿意向我提问,愿意跟我沟通,是大大的好事,于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面对新的问题。因此,每当遇到新问题,我就会进行大量的阅读,只为了给孩子讨论更为科学合理的答案。
在我翻阅各种资料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知识点,有些可以打破过去固有的认知,有些则解开了长久以来的疑惑,有些则为我拨开了科学的迷雾。
在认知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我和孩子的科学发展观都在向前推进,对自然科学的认知也逐步深入。
最近读了《怪诞科学》,它恰好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而且,感觉它所概括的知识点很有意思,对培养孩子科普兴趣有帮助,我简单举几个列子跟大家分享。
1.银河系行星中的伪装者
小时候,在课本上学到的地理知识中有那么一条:银河系有九大行星,距离太阳最远的那颗叫做冥王星。
现在的地理课本上,这个知识点已然不同,九大行星只剩下八颗,冥王星因其矮行星的实质,被踢出太阳系行星的行列。
2.炼金术的骗局
过去有炼金术士提出设想,通过炼化法将一些元素转变为金子。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原子理论的提出者——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指出:基本上每种元素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构成每种元素的原子互不相同,尤其是原子的质量不同。所以,炼金师想要将其他元素炼为金元素的想法注定是痴人说梦。
3.地月距离是不断变化的
以前的认知告诉我,月球沿着轨道在距离地球若干千米之外的太空中活动,轨道和月球的距离是相对稳定的。
在科学研究进步的情况下,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实际上有变化,实际上月球每年距离地球的距离都会更远一点点,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这个距离已经精确到可以用厘米来衡量。
以上,仅仅是科学界研究中的一点点内容,是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怪诞科学》中记录了1001个科学研究中发现的精彩事实。
其中不仅有地理知识,还有很多关于物理和化学的科普,因为内容新颖和有趣,特别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孩子阅读,它们不但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
读完本书,我认为,这本书对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会有助益,毕竟不是所有书中都能看到这么多有趣的知识点,那些银河系中星海所带来的美景,那些浩瀚宇宙中蕴藏的能量给人的震撼,那些微观世界中潜藏的美丽,在科学家的观测镜头和显微镜下显露出无穷的魅力。
当我们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们会发现,我们在世界中的存在其实不啻于一粒尘埃,胸中自然涌起对世界的敬畏和更多的好奇。
我很庆幸自己能找到一本书,能帮助我解答孩子的疑问,也能让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乐趣。
但是,这样一本科普性质的书也有令我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
关于月球每年以多少距离远离地球的知识点总结——“月球每年都会有离地球约3.8厘米的时候”,表述不太精确,容易让人理解为月球每年离地球最近的时候只有3.8厘米,这种的描述显然不符合实际,因此这处描述显得不够严谨。
而在介绍中子星的一段中,对形成恒星塌缩现象的描述,比较拗口,如果是面对小读者,这样的描述容易令人感觉难以理解。如果在文字的翻译方面,能够再通俗一些,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将适合更广阔年龄段的受众。
书籍的影响力是很深远的,当我们深入书籍探索世事蕴含的奥秘,便揭开了事物神秘的面纱,进入科学探索的领域。
作为妈妈,我觉得现在值得探索的领域太多了,如果能通过这类科普书籍,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加深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是一种帮助孩子成长的途径,如果能通过这种兴趣的培养进一步帮助孩子找到今后人生的方向,则又是一种意外之喜。
衷心希望,更多孩子们在科学知识的引领下,走上科学探索的未来之路。
《怪诞科学》读后感(九)
文 / 沸腾的泡沫红茶
自从孩子进入中学阶段之后,总有很多关于物理和化学的问题,每次听他说“我有一个问题”,我就有一种“又要想破头找答案”的预感。明明是初一,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关于初二、初三知识点的问题啊?
转念一想,孩子愿意向我提问,愿意跟我沟通,是大大的好事,于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面对新的问题。因此,每当遇到新问题,我就会进行大量的阅读,只为了给孩子讨论更为科学合理的答案。
在我翻阅各种资料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知识点,有些可以打破过去固有的认知,有些则解开了长久以来的疑惑,有些则为我拨开了科学的迷雾。
在认知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我和孩子的科学发展观都在向前推进,对自然科学的认知也逐步深入。
最近读了《怪诞科学》,它恰好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而且,感觉它所概括的知识点很有意思,对培养孩子科普兴趣有帮助,我简单举几个列子跟大家分享。
小时候,在课本上学到的地理知识中有那么一条:银河系有九大行星,距离太阳最远的那颗叫做冥王星。
现在的地理课本上,这个知识点已然不同,九大行星只剩下八颗,冥王星因其矮行星的实质,被踢出太阳系行星的行列。
过去有炼金术士提出设想,通过炼化法将一些元素转变为金子。然而,实际上并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原子理论的提出者——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指出:基本上每种元素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构成每种元素的原子互不相同,尤其是原子的质量不同。所以,炼金师想要将其他元素炼为金元素的想法注定是痴人说梦。
以前的认知告诉我,月球沿着轨道在距离地球若干千米之外的太空中活动,轨道和月球的距离是相对稳定的。
在科学研究进步的情况下,地球和月球的距离实际上有变化,实际上月球每年距离地球的距离都会更远一点点,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这个距离已经精确到可以用厘米来衡量。
以上,仅仅是科学界研究中的一点点内容,是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怪诞科学》中记录了1001个科学研究中发现的精彩事实。
其中不仅有地理知识,还有很多关于物理和化学的科普,因为内容新颖和有趣,特别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孩子阅读,它们不但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
读完本书,我认为,这本书对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会有助益,毕竟不是所有书中都能看到这么多有趣的知识点,那些银河系中星海所带来的美景,那些浩瀚宇宙中蕴藏的能量给人的震撼,那些微观世界中潜藏的美丽,在科学家的观测镜头和显微镜下显露出无穷的魅力。
当我们对宏观和微观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们会发现,我们在世界中的存在其实不啻于一粒尘埃,胸中自然涌起对世界的敬畏和更多的好奇。
我很庆幸自己能找到一本书,能帮助我解答孩子的疑问,也能让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乐趣。
但是,这样一本科普性质的书也有令我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
关于月球每年以多少距离远离地球的知识点总结——“月球每年都会有离地球约3.8厘米的时候”,表述不太精确,容易让人理解为月球每年离地球最近的时候只有3.8厘米,这种的描述显然不符合实际,因此这处描述显得不够严谨。
而在介绍中子星的一段中,对形成恒星塌缩现象的描述,比较拗口,如果是面对小读者,这样的描述容易令人感觉难以理解。如果在文字的翻译方面,能够再通俗一些,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将适合更广阔年龄段的受众。
书籍的影响力是很深远的,当我们深入书籍探索世事蕴含的奥秘,便揭开了事物神秘的面纱,进入科学探索的领域。
作为妈妈,我觉得现在值得探索的领域太多了,如果能通过这类科普书籍,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加深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是一种帮助孩子成长的途径,如果能通过这种兴趣的培养进一步帮助孩子找到今后人生的方向,则又是一种意外之喜。
衷心希望,更多孩子们在科学知识的引领下,走上科学探索的未来之路。
《怪诞科学》读后感(十)
“它们是谁? 它们为什么会发生? 它们是如何发生的?”
当我们疲于应付琐碎的生活时,孩子们的眼光依旧执着于无数个为什么,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是在提醒我们追寻隐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真相。哪么到底有哪些内容是被我们故意“忽略”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试图从《怪诞科学》中寻找答案。
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马克·弗来瑞以精准风趣的语言讲述了各种怪诞的科学知识、古怪的科学故事以及酷炫的科学实验。其涵盖的范围从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到外太空以及宏观世界。并从科学的角度对日常生活现象及新兴技术做出简单介绍。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得以一探严肃科学的另外一面。
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马克·弗来瑞以精准风趣的语言讲述了各种怪诞的科学知识、古怪的科学故事以及酷炫的科学实验。其涵盖的范围从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到外太空以及宏观世界。并从科学的角度对日常生活现象及新兴技术做出简单介绍。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得以一探严肃科学的另外一面。
这是寻常的夜晚,在路灯的照耀下灯火通明。可你想过没,为什么路灯呈现的光是黄色的?在书中给出的解释是。 “因为能量一定的电磁辐射(光的颜色)具有独特的波长,所以每一种化学元素都有一个与其电子能级相对应的独特波长谱。” 这是源于路灯上安装的是高压钠灯。在启动后,电弧管两极之间产生电弧使电弧使得灯内温度升高,管内的液钠汞气蒸发。电弧管两极之间电子和原子碰撞形成循环之后多余的能量就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因而呈现出金白色。目前LED灯正逐渐取代高压钠灯,除了因为钠汞蒸汽会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后期废品也会对环境存在污染。
土星及其巨大光环
这同样也可以为行星的颜色做出解释。同时判断出大气中存在的化学物质。这都归功于光谱学,当你加热谁或者让电流通过气体时,气体会呈现一种独特的颜色。而我们通过显微镜所看到的光是从行星表面反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这是由于行星自身是不会发光的。由于行星的大气存在的不同物质呈现在望远镜里的是不同的颜色。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行星呈现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水星是浅灰色的,金星是黄色的,地球是蓝色、棕色和绿色的,火星是红色的,木星和土星是黄色的,天王星是绿色的,海王星是蓝色的。
这一连串的行星名字似乎有些难以记忆,但在06年以前人们通过关联记忆法去帮助有效记忆。如同这样一段有趣的文字。“My Very Excellent Mother Just Sent Us Nine Pizzas……”这一段文字里每个词汇的首字母代表了行星的首字母,用这样串联的方式加深对行星名字的记忆不得不说是一种很有趣的方式,比单纯机械性的记忆更容易被接受,与此同时还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哪么火星上为什么是红色的呢?它上面到底有什么?
火星
书中也对火星的直径、质量、大气物质等等基本特征做了科普。“火星大气层大部分是由二氧化碳组成,因为表面覆盖着红色和粉色的尘埃和岩石,所以又被称为红色星球。”
而土星与木星之所以呈现着相似的黄色都是由于其是由氢与氦元素组成的气态的巨行星。之所以被称为气态巨行星是缘由其巨大的质量。土星有个冰冻的岩石内核,而这个内核是地球数十倍。
与此同时行星周围巨大的光环让它显得与其它行星有着与众不同的独有特征。这些光环是由尘埃和冰形成的巨大圆盘围绕在行星周围。即便这些光环的反射能增加土星的亮度,但是我们肉眼是无法看到土星光环的。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于土星光环的巨大好奇心。实在是这些光环层层环绕,姿态美丽,特别像唱片上的纹路,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纹路之间明暗交错,深浅不一,据说土星光环按照宽阔度和明亮度被分成了几个不同的部分进行研究。虽然我们能看到层层叠叠不尽相同的光环,但是据研究显示,土星环具有又宽又薄的特性。
星空
难么当我们通过肉眼仰望星空时,看到的星光又是如何传递在我们面前的呢?这就牵涉到光速,光是以每秒299338千米进行传播的,因而当我们看到恒星的闪烁的光是它在若干年前发出的。同样也因为我们和恒星之间间隔着如此遥远的距离造成的。如果是近在咫尺的路灯就不同了。我们看到的就不是过去,而是当下。
你看知识就是这么被串联起来的,从身边最为常见的路灯,到看似近在眼前,其实远在天边的行星。其实科学就在身边,而我们却被蒙上了双眼。
不如睁大双眼和这本《怪诞科学》一起,看清生活中的科学原来是怎么得有趣。
《怪诞科学》读后感(十一)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让孩子对科学感兴趣?
这个问题的背后藏着用心良苦的父母。不过最让人想要探究的是,为什么父母们如此重视孩子的科学兴趣?
大抵是因为科学是创造力的体现,是探索精神的体现。
保持科学探究心态,能让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求知欲,不断地好奇“为什么”。通过探索的过程形成自主的观点,不盲从、不随大流,活得明白。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提升孩子的科学兴趣呢?
也许,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来回答,最恰当不过了:
正如,一个人只有在尝到了糖的美味,才能对它念念不忘;听到一首美妙的歌曲,才会有冲动去学唱。
要提升孩子的科学兴趣,当然也应该让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只有带着兴趣的求知和探索,才能产生愉悦的体验。
英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马克.弗莱瑞的这本《怪诞科学》,它非常适合家长作为孩子科学兴趣培养的启蒙读物。
书中,共七章内容,分别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从外太空到日常生活,揭秘一些奇怪的科学事实。
与传统的科普读物不同,马克.弗莱瑞抓住了人天生“好奇”的特点,从“怪”出发,讲述科学世界的种种古怪故事和奇妙的实验。
同时,作者通过风趣的语言,用简短的篇幅让生涩难懂的科学现象变得通俗易懂。孩子们通过阅读的过程,体验科学妙趣横生的一面。
和孩子阅读完这本书后,通过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收获:
这是来自书中“如何记住行星的顺序”章节中的一句话。
在作者看来,我们永远不知道学习行星的顺序可能会在什么时候排上用场,所以记忆行星的顺序会比较困难。
当看到这里,让我想起太空迷的儿子经常会出其不意地给我出小考题,比如“水星过后是什么星?”。
我的回答几乎没有一次正确过。
而《怪诞科学》的作者认为: “助记符”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不常用的冷知识。
所谓助记符,是指有助于记忆的符号。
助记符具体的操作方法,关键在于让要记忆的东西发生某种联系。
比如,上文提到的9大行星变成了“妈妈送的9个披萨”,外太空的行星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关联。
虽然,冥王星最后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认是一颗矮行星,但这种记忆方法却让大多数人记住了它们的顺序。
无论行星确认发生如何变化,但“助记符”的方法却值得我们借鉴。
科普读物中隐藏的记忆秘诀,何尝不可将其技巧迁移到其他领域进行应用呢!
美国研究人员曾经开展过一项研究,他们对一所学校的4岁左右的儿童握词汇进行测试,结果却差距非常明显。
随后,他们又花了1300多小时对这些实验的孩子们的家庭情况进行拜访、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词汇量丰富的孩子所在的家庭,虽然经济水平各有差异,但都一致注重引导孩子接触更多的词汇。
由此可见,孩子的词汇积累其中一种主要原因与家庭环境有关。
孩子积累词汇的途径最主要的两个途径:看、听。
因为见过所以懂得,因为听过所以入心。
尤其当孩子还不能自主阅读时,父母、家人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词汇积累来源。
词汇量丰富的父母决定了孩子输入的词汇量程度。这也是上文提到的调查,同龄孩子词汇量差距明显的主要原因。
但还有另外一个事实,有研究者统计过相关数据,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语言交流常使用到的词汇大约为5000个基本词汇。所以,这也揭示了孩子词汇量积累的困境。
如何突破困境,拓展孩子的词汇量?
研究者表明,阅读是拓展词汇的有效方法。因为,丰富的词汇在阅读中,尤其是在科普读物中。
正如《怪诞科学》这本书中,有着许多我们平常不曾听到的、有趣的故事,更有我们不常接触的神秘基地。比如:
孩子欣赏着有趣的故事,大脑不断被有趣而新鲜词汇刺激,从而刺激大脑神经突触的发育。
读得越多就理解越好,理解越好就知道得更多,就读得更多,将变得更睿智,这也就形成了阅读的良性循环。
书必须一页一页按顺序读下去吗?
当然不是!至少在《怪诞科学》这本书中不是。
书中57个篇章,作者揭示了1001种奇怪的科学事实,每一个章节都是完整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是独立阅读的材料。
我们可以读有关“光速”的事,当然也可以选择“如何为宇宙测距”。
在目录地图里,你总能找到引发你和孩子好奇心的趣事。
兴趣使然,带着好奇心去探究,让阅读自然发生是最美好的亲子时光!
不妨和孩子一起,以目录为地图,彼此交换想要了解的那些“奇怪”趣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