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君子至交》读后感锦集

《君子至交》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31 03:20:52
《君子至交》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5-03-31 03:20:52   小编:

《君子至交》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友谊的珍贵和真挚。文章通过描述君子之间的交往,展现了友谊之美。在人生路上,真正的朋友是无价的,他们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在快乐时刻分享喜悦。这篇文章让人深刻体会到友情的真谛。

《君子至交》读后感(篇一)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与荒芜通信札记》是史鹏钊与张思懿合作的一部书信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以丁聪、萧乾、茅盾等六位文艺大家与作家荒芜的书信往来为主线,结合丰富的文学史料,展现了20世纪70至9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真实图景。这些书信不仅记录了文艺巨匠们的创作心路与生活细节,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与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史鹏钊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了文人间的深厚情谊,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当代文学与社会的深刻反思。本书既是一部珍贵的文学史料,也是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值得细细品味。

1/3页

《君子至交》读后感(篇二)

当下的人们因为电子媒体普及已经很少有人在用手写书信,对于存在于历史上的一封封信件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对于过去寄托于书写的交流也心向往之。因此最近几年关于书信以及书信整理的书籍作品得到了读者们的追捧,让读者们能够从另外一个视角走进过去,走进那种浓厚的情感之中。

现在,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史鹏钊联合张思懿联合创作的这样一本著作《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的通讯札记》也就与我们见面了。当我们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视野的就是一封封来自于过去、来自于我们耳熟能详作家们手写书信的影印件,让我们感受着手写字体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让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了解这一位位作家的精神品质。

而这本书中涉及的作家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丁聪、萧乾、矛盾之外,还包括李世南、姚雪垠、范用,当然他们所有的通信目标都是荒芜,所以这里也就有了很多荒芜的信件,当然更收录了自己与荒芜女儿之间的通信,让书信的魅力更一部拓广。

所有这些对于当下已经看不到手写书信的读者们来说都是一种别样的体验。而对于我们读者们来说呢?我们在欣赏这些书信的同时,定然也想了解这些书信背后的故事,所以也就有了这本书主体内容的部分。作者就带我们走进那些书信书写者双方的生平之中,带我们完整了解他们的人生故事,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带我们了解他们书写这些信件时所呈现出来的真实状态。就就让这些书信有了更多的背景信息,也就能够让我们更好了解这些书信作品。

作者为了让这些书信更耐读,更有史料价值,也通过各种渠道深挖着史料,让我们能够通过史料的还原深入主人公的生平,更了解他们。

我们阅读书信其实还是想了解书写书信人的内在品质,而这我们同样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能够深有感触。比如这本书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是丁聪。那么他和荒芜之间的交流会呈现出怎样的特色?作者在这本书中就让我们知道了丁聪爱书如命,因此在他与荒芜的交流之中也更多与书相关,与他们共同的文学爱好相关。

书中其他的书信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背景介绍也同样能够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这些作家们的人生故事,通过他们的文字,通过他们手写的字体,通过他们的人生梳理完成对于他们的了解,从更深情感了解他们。

2/3页

《君子至交》读后感(篇三)

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说过,了解一个人最好看他的日记,其次就是信,这两个里面有真性情。 日记现在是越发的不多见了,信件的话,如果有缘分还是能够看到一些。

比如这本荒芜与丁聪、萧乾、茅盾、李世南、姚雪垠、范用的书信集《君子至交》,就带给我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

这书资料性还是很强的,因为两位编著者史鹏钊和张思懿对于通信的人物和信件产生的背景甚至信件中提到的事件,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和追踪,信件穿插在这些材料里面,故事性更强,让对这些作者和这些交往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迅速进入状况。

比如出版人范用,我以前从未听说过,看了他和荒芜之间的编读往来、日常交往,有一种很学术也很亲切的感觉。 荒芜在过节的时候送自己的字给范用,谦称自己是帐房先生体,不知道范先生收到这封信时是什么表情,反正我是看得忍俊不禁,我甚至还在网上搜了半天,想看看荒芜的字长什么样子,可惜未能如愿。

本书的前面放了大量手写书信的复印品,可惜都只有别人写给荒芜的,没有荒芜写给别人的,稍稍有点遗憾。

这些文人们的手迹,我几乎每一篇都细看了,丁聪先生的字和我想象中差不多,感觉先生的毛笔字比钢笔字更加潇洒,我特别喜欢先生在竖格稿纸上横写的那封信,一方面是作为书法作品也不逊色,另外一方面也能看到时代的印记,有些作品太露骨,报刊发表的时候就会持谨慎的态度,估计那个时候,文艺界还没有走上宽松的道路,所以我们的小丁先生还和荒芜说,希望能够“耳谈”。

“耳谈”一词出自明代王同轨的同名笔记小说集,这本小说集,借鬼怪妖魅、奇闻逸事曲折反映社会现实,寄托理想,小丁先生这么说,个中大有深意呀。

姚雪垠先生的字是最出乎我的意料的,我从小就读《李自成》,书中波澜壮阔的情景,实在无法与先生这一手秀丽的小字联系起来,好在后面看到了姚先生的毛笔字,不知道为什么,感觉那才是先生的真我。

书信集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文人们创作和出版的故事。

比如小丁先生就经常和荒芜先生聊起自己画老舍作品插图时的压力和认真。《四世同堂》,我是专门买了小丁先生插图版,虽然有同名电视剧,但是想起书中人物时,我脑海中第一顺序跳出来的还是丁先生笔下的漫画人物。

丁先生说自己需通读全文才能下笔,至少也需要一个多月时间才能开始的《四世同堂》插图,应该是达到了先生预期的目的。 在这里也放一张《四世同堂》祁家的合家欢,大家看看丁先生的心血,也算我为本书补了一个小注解。嘻嘻。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