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宇宙的一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宇宙的一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1 19:15:19
《宇宙的一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0-01 19:15:19   小编:

《宇宙的一生》是一部描写宇宙演化历程的科普读物。通过作者深入浅出的文字,读者可以了解宇宙从诞生到寿终的整个过程,包括宇宙大爆炸、恒星形成、黑洞产生等重要事件。书中揭示了宇宙的无限神秘和壮丽景象,让人感叹宇宙的伟大与奇妙。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一)

宇宙的一生 我与你在路上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二)

开始写这篇书评时,正是傍晚。说道“宇宙的一生”,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在脑海中描绘着我心目中的宇宙:那里很暗却又有着无数的星光,那里很亮却又以无尽的黑作为底色。那里有着令人神往的各种奇迹般的美景,无数的星星、恒星、彗星,组成若干耀眼的星河,有着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洞……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三)

文/初晓 很多人闲来无事喜欢仰望星空,其中之一的缘由应该是星空很美,美的让人窒息。于是,焦躁不安的心在仰望星空时变得安宁,思绪也开始发飞扬起来。人,如此渺小的个体与地球上已经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宇宙中呢?只怕还没有一粒尘埃这么大。宇宙究竟有多大,从何来而,往何处去?诸如此类的问题从很多人的脑子中闪现,大多数人却寻不到答案。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四)

我们的宇宙是在一个黑洞里面吗?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吗?就像小时候看着村外连绵不断的山脉,想象着山的那一边是什么?还是山吗?或者是另外一个更大的世界?对于一个从从高考完再也没有接触过物理学的理科生来说,关于宇宙的奥妙简直如同毒药一样上瘾,而这本书的逻辑特别清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就像给我以前关于宇宙认知架起一座桥梁一样神奇。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五)

022|123,《宇宙的一生》。

淼叔,是位乐观的有趣的知识丰富的物理学教授及科普工作者。让我对物理学发展史及每阶段的事物(包含黑洞、引力波、暗物质),有大概的理解,虽然没法深入地去具体理解及计算。

事实上说起来奇怪,物理学家将宇宙的演化及物质世界的演化弄得如此情况,为何生命的起源终究无法揭秘?尤其原智崛起的开端及演化。何因素构成了生命的起源?实在百思不得解。曾经,看完三体我还厚不廉耻地构思了一个科幻小说,即地球文明为了探索物质到生命的转化做了星球实验,然后巴拉巴拉。

物理学及天文学发散了我的思维。过往,经济社会(尤其资本主义)的根源是有限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如果我读经济学,我就探索一个社会体制即使无限资源(物质及能源)下社会形态构思及现有社会形态的对比。想一下,其实有点像《富足》一书。

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发展大航空时代,为了未来,为了“无限资源”的明天,为了永恒的和平?还是星球大战的开端?

想想都可惜,生命长度太短,没法看到“无限资源”的社会,只能好好工作,做好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偷笑]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六)

人类对于未知的世界似乎有着无尽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支持者他们不断的去追寻、探索。我们很难说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他们居住的星球之外而不是以虚无的揣测来满足自己的好奇的。时至今日,似乎也很难将征服的野心和最初那份蠢蠢欲动的好奇心分离开,但只从宇宙本身来看,它确实拥有令人着迷的魅力。 《宇宙的一生》这本书,甫一看到书名便以产生了深深的好奇。虽然也在其他地方看过介绍宇宙的影视、文学资料,但翻看这本书的过程中还是给我不小的惊喜。书的开篇便讲到宇宙的由来“是由一场爆炸开始的”之后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开始了漫长又短暂的生物演进史。 在这本书中,作者运用了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的视角为大家讲解宇宙的知识。宇宙作为一个大环境,是由行星、恒星等组成的整体,拥有自身运行的规律;同时,宇宙也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便涉及到了极微小的物质的运行变化,想要对宇宙的运行有所了解就绕不开对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基本粒子的了解。作者在书中使用了大量通俗的比喻来对宇宙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这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惊喜,如果没有这些浅显有趣的比喻来对晦涩的天体物理学知识进行阐释,即使对外太空的兴趣再浓这本不算厚的书也要难倒我这门外汉了。 既然是说宇宙的一生,又怎么能只看宇宙漫长的过去和现在呢,就像作者在书中说到的一样“不管宇宙的命运如何,它终将是生生不息的。毁灭也好,不毁灭也好,未来还会有更新的东西产生。”所以,对于宇宙,我们人类始终报以好奇、审视、探寻的态度,才可以窥其一二。未来,我们或许还会渐渐发现它越来越多的奇特之处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七)

宇宙,一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人类科学发展许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明白了世界不是所谓的天圆地方,也明白了我所在的地方不是世界的一切,也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只不过是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一粒微笑的尘粒而已。只是,对于我们抬头可见的这片深邃的星空,对于宇宙这个庞大的空间,你又知道多少呢?你有没有想过人类可以时空旅行吗?平行世界存在吗?宇宙会消亡吗?人类的命运终将如何?。。。。。。不要以为这些问题都是无关紧要的,其实所有和世界有关的问题,到最后都将和你有关,不是吗?宇宙的奥妙、科技的未来、全人类的命运。。。。。。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围绕这片星空的问题。

就像我们在研究人类起源一样,面临两个终极问题:“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呢?”,我们对宇宙的好奇,也会使我们产生疑问它又是如何诞生的,如何进化,又将走到哪里去的呢?物理学家李淼先生以他对宇宙多年的研究,用十二个章节来为我们解答关于星空的疑问,当然了,淼叔没有一上来就和我们谈论天文学和天体物理那些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十分平易近人地用宏观与微观两种不同的视角来为我们讲解宇宙的知识,宇宙作为一个大环境,是由行星、恒星等组成的整体,拥有自身运行的规律;同时,宇宙也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便涉及到了极微小的物质的运行变化,想要对宇宙的运行有所了解就绕不开对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基本粒子的了解。而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淼叔使用了大量的通俗比喻和小故事、小问题的形式来引出相关知识再进行解释,可以说是对我们这些天文学和物理学小白照顾有加了,通过大开脑洞的问题,带领我们进入科学殿堂,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壁垒,一起探索科学真正的美。从宇宙大爆炸到生命的起源,从黑洞到引力波,从时间到空间,淼叔无所不谈,只要翻开本书,你会发现,宇宙原来是这样子的。

宇宙的一生非常漫长,我们没有人能够看完,但是就像淼叔在书里说的一样:“不管宇宙的命运如何,它终将是生生不息的。毁灭也好,不毁灭也好,未来还会有更新的东西产生。”宇宙很神奇,我们还没有完全“看透”它呢。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八)

随着近几年“星际穿越”“星际迷航”等科幻影视作品的热映,很多晦涩难懂的宇宙学概念和理论得以具象化,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更好的去理解《宇宙的一生》。

时间,对于人类而言,一直是一个谜。自打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探索时间的奥秘。我们以天体运动的周期来作为时间的度量,定义了春夏秋冬,分秒年月。在这里,时间显得闭合,显得圆润。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尝试“长生不衰”“返老还童”,然而时间在新陈代谢这个层面上,变得线性,变得单调,变得冷酷无情不容更改。时间是多变的,有时圆滑,有时冷峻。人类无时无刻不为此而困惑着。直到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才得以更进了一步。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中保持恒定不变。也就是说,哪怕你在以光速运动,你所看到的光线仍旧以光速远离你。这一发现在当时动摇了整个物理学的根基,迫使人们不得不跳出牛顿动力学体系来寻求答案。相对论由此诞生。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光速恒定,那么当一个物体以光速或者接近光速运动时,衡量其经过的空间距离和时间尺度就必然发生变化,此时的时间和空间再也不像牛顿经典动力学体系中的彼此独立,而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由此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有趣的假设,诸如时空扭曲、多维空间、多元宇宙等等。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观测水平,很多假设并不能得到实验或观测的证实。不过,这并不妨碍艺术家和文学家们调动丰富的想象力,从刘慈欣的《三体》到诺兰的《星际穿越》,把当今对宇宙最前沿的探索和推测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普通观众,宇宙不再仅仅是一片美丽星海,它更像是个寂静的充满未知的黑暗森林,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征服。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九)

之前给淼叔的书写过柔肠寸断极端私人的评语,得到了一些“无用”。但我却微微激动:喜欢这两个字,人类太多的科技与诗句,从功利心看来都是“无用”,正因为无用,它们美到发烫。

《宇宙的一生》,这个书名就有股穿透的劲儿,这是一本坦白地展示人类无知的书,也是一本剖白人类已知界限的书。

看完全书,我做了很多标记,其中最后一条停留在这一句:里斯毛利认为,每个黑洞的内部都通往另外一个宇宙,我们的宇宙或许就是这样诞生的。

科学走到宇宙学,很多都是猜想,就像文科来到哲学,面对人类的全部无力感与软肋,必须要慢慢去探索它们的本质与解脱之方。

此时我又开始翻看我最初的笔记,是淼叔也是所有科普门外汉都会首先提出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去关心这些过于宏大渺远,仿佛事不关己的事情?

令我感动的是,他的答案是这样的:虽然从各种物理维度上说我们都不可能和整个宇宙相提并论,但组成我们的元素却与这个宇宙一生的演化息息相关。所谓头上的星空心底的律令,其实我们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和宇宙低声耳语。

我也很喜欢淼叔关于“套娃”的比喻,这种宇宙观和许多其他学科又是相通的,譬如和数学上的分形,和文学上的回文,人类是迷宫爱好者,这边又可以连接上魔幻,连接上小径分叉的花园。

尊重科学像是打开胸襟,这比现如今的打开脑洞更为重要,容纳,意味着吸收的开始,通过淼叔去读解世界之外的世界,生命之外的生命,体验很美妙。

看到他把科学与神谕相联系,看到他用很敬畏的文字写下科学家们一步步的探索与发现,看到他将自己与当代最伟大的那些头脑交流的感悟写下,见证传奇者,自己也是一种传奇。

相信他也不会反对我对此书的这些读解,毕竟我看到他也抄下诗意的文字:屈指可数的几种基本粒子不断地在存在和不存在之间震荡起伏,充斥在似乎一无所有的空间中,也就是真空中。它们就像宇宙字母表里面的字母一样,以无穷无尽的组合讲述着星系、繁星、阳光、山川、声音、天地,以及节日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星光璀璨的夜空的漫长历史。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十)

Blue编辑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儿去?这两个问题对于我们人类本身来说,都是两个极具哲学意味的问题或者话题,那么对于宇宙来说,这两个问题又该如何解答呢?站在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的角度对于其的解释可能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但是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对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做到生动有趣的将晦涩难懂的宇宙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字传达给普通民众,这就是科普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这本由物理学家李淼先生编写的《宇宙的一生》就通过十二堂课程的形式,将关于宇宙的基本信息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我们在这本书中不会看到那些非常难懂的公式以及难以理解的专业概念。在作者这里,我们会发现离我们非常遥远,充满神秘感的宇宙变成了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如在第一堂课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时候,没有一开始就讲述什么奇点理论,什么微波背景辐射等概念,而是将宇宙首先比喻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见的面包,宇宙大爆炸里面所处的环境用微波炉里面的环境来形容,可以说这样的讲述非常浅显易懂。

在这本书中只要我们阅读了开始,保证一定有兴趣一直读完,那种感觉可以说是非常痛快的。在这本书中可能有些读者会认为作者用了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宇宙的基本信息,那么是不是就介绍不全了呢?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作者不仅仅介绍了物理学界,天文界对于宇宙的共识部分,也对里面刘有争议的部分也进行了介绍。如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不可兼容性,当然如果用专业术语进行讨论的话,一本书是不可能讲的很清楚粗的,而且也不利于普通读者理解,所以作者在这里进行了简化处理,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找相关资料阅读。

总的来说,在作者的这十二堂课中,我们应该对于宇宙这个系统的运作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且趣味性强到本书就算是作为一本亲子读物都不算过分。对于为人父母者,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十一)

非常有幸读到李淼教授的这本《宇宙的一生》,全文读下来,感觉是一堂天文知识普及课,把复杂的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黑洞理论讲的非常接地气,是一本老中轻三代皆宜的科普读物。

目前经过越来越精密的观测,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半径在400亿光年,而地球起源于45亿年前,这种遥远时间的断代,我们只能借助光速和粒子,这背后是一代代物理学家辛勤的付出。而对于宇宙从一个篮球那么大扩张到现有的规模,并在不断加速扩张中,其规模的扩张源于大爆炸理论。持这一理论的科学家占大多数,但目前尚无法证明其起源,由此引发的宇宙之外是什么,边界在哪里,仍是待解之谜。

生命在地球的诞生确实有其偶然性,他一方面需要太阳这个持续发热的恒星,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另一方面地球大气层的存在也为生命的繁殖和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基于目前对地外生物的探索,尚未发现生命存在的痕迹及与地球相似的生存环境。对于人类来说,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从类人猿、到直立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应该感激这沧海桑田和岁月变迁,不禁对宇宙的发展产生敬仰之情。

爱因斯坦是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其提出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至今影响着对宇宙的探索。我们不得不惊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其超凡的想象力和预言能力,其提出的诸多猜想和观点至今得到了诸多的实证。其逻辑的严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非常人所及。

书中提到了2016年对引力波的观测,这一项观测一度被认为是较难观测的项目。因为引力波能量很弱,且需要在天体之间进行验证。引力波最终的证实,无疑是证明了引力波是时间和空间的弯曲,简洁佐证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关于宇宙的研究,从来不是一言堂,量子力学的横空出世和宇宙膨胀理论,与广义相对论在某些方面恰恰相反,两种不同的研究反而刺激了宇宙的进一步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宇宙的研究,更多的我们需要借助的是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现今被证明的观点,其实在一些科幻作品早已经做了精彩的描述,比如《三体》。对于宇宙的研究,我们好多时候不能像做实验那样,一一通过反复实验去验证,而更多的是通过观测和演算,并充分发挥想象力,而一些未来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可能就在头脑瞬间闪过的火花中。

现在人类对宇宙的研究还远未达到能解开其神秘面纱的地步,对于宇宙的研究一直在路上,而对于宇宙的研究未来应更多的借助我们大胆的想象力。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十二)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尸子》 白日繁忙的我们也许为俗务所扰,不能静下心地细细观察一下所处之地,想想我们与它的关系究竟为何。夜里,尤其是夏夜里,当我们仰望满天繁星时,总会不自觉地感叹人类之渺小及宇宙之宏大。《尸子》中对此有了高度概括:宇宙者,天地四方曰宇,这是对我们所触及的世界空间上的描述,放眼望去,以我为观察点,我的周围左右前后上下,共同形成了我所在的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是对我们所触及的世界时间上的描述。很遗憾,就目前我们所观察到的情况来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个时间是不可逆的,我们总是从过去走到现在,再从现在走向将来。过去的我们从无到有,现在的我们处在持有的状态,将来的我们必是从有到无,从而完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 那么从无到有的那个我,究竟又是谁?我又究竟是从何而来?从有到无的那个我,究竟又复归何处?这个西方哲学上的三问一直困扰了大多数人。从会思考的人产生之后,我们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自然环境,就不可避免地会想去更多地认清自己,更多地认识这个我们身处其间的自然环境,对生命的留恋又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的未来究竟会宿归何处。 今日有幸获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物理学家李淼教授所著《宇宙的一生》而阅之。从中我们也许能从侧面知晓一些哲学三问的零光片羽。李教授是一名研究天体物理学和弦论的物理学教授,在《宇宙的一生》中,他将天体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努力用一种更有趣,更通俗易懂地方式传递给普通百姓,通过知识的传递达到启发民智的目的。要谈到人类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地球的起源问题,最终都离不开宇宙的起源,所以本书即从宇宙的起源讲起,通过对天体物理知识的科普,进而去探索人类如何将文明在时间上延续下去,在空间上散布在宇宙之中。因此本书的副标也理所当然地写为《探索宇宙与人类的终极未来》。 李教授以讲课的形式来安排本书,像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一样,他将本书分为十二课。从宇宙的起源开始说起,再慢慢地随着宇宙的演进,地球的产生,进而谈到生命的产生及意义。到此开始紧紧围绕我们周边的世界去阐述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非常神秘而难懂的诸多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学理论。比如什么是基本粒子,目前来说科学家发现的基本粒子种类有哪些;再如时间是否存在,为什么有的时候它流逝的快,有的时候它流逝的慢;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亦有所介绍,并提出一个比较有趣的假设:如果光速只有一半,世间的一切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除此以外,里面还谈到了与万有引力有关的引力波的相关问题。电磁波的发现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那么引力波的发现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巨变呢;除了我们肉眼所见到的物质以外,还有我们肉眼所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质,我们可以从侧面或间接去观察了解它们的暗物质,还有像虫洞,黑洞等物理学领域的一些专有名词,在本书中,李教授对天体物理学中的这些专有名词,还有一些或已知,或猜测的相关理论一一为读者道来。 从头到尾看下来,作为门外汉的我,仰望星空之时,其实还是有很多的疑惑依然解不开。比如这里谈到宇宙的起源,源于一次大爆炸,并说到宇宙的膨胀是得到了相关科学家的研究论证的。但我依然不明白,起源于一个有限大的地方的宇宙,它又是从何而来的?那样的大爆炸又是因何原因导致的?另外里面涉及到暗物质的内容,也非常困惑,里面谈到暗物质是违反我们的生活常识的,它有万有引力,但是不发光。它既不发光,也不吸收光,因为我们的肉眼只能接收光的信号,因为暗物质与光没有关系,因此我们自然就看不到它。那么这样不为我们观察到的暗物质会不会形成天体,这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宇宙何其宏大,人类对其的探索又何其渺小。不过只要一天没有解开宇宙的奥秘,人类对其探索的脚步就不会停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也许是对科学家们最好的诠释。做为普通百姓的我,脑洞开得不够大,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所以还是吃瓜路过吧。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十三)

文/望月听雪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朝寂寂与冥冥,垄树未长坟草青。高节雄才向何处,夜阑空锁满池星。”独立船头,江上夜行,抬望眼,漫天星子,璀璨神秘,此情此景因了对于浩瀚星空的未知,古人许多的慨叹由心底而发,一首首,一阕阕,意境唯美或者凄凉,都来自于深邃的宇宙。由此幻化出的各种传说更述说了人们探索宇宙的希冀愿望,这深邃又神秘的宇宙亦是生命的摇篮,从遥远的亘古翩翩走来,带来了勃勃生机,孕育了鲜活生命,怎不令人向往着未来的它是如何模样。

混沌伊始,开天辟地,神话般的传说赋予了我们存在的宇宙是个巨大无垠的空间。科学上的理论是宇宙大爆炸,138亿年前,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渺小的宇宙不断膨胀,有了无限的空间,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地球,有了万物,亦有了阳光下万物的生长。在科学的光芒逐渐理清人们的疑惑之前,远古时代的人类惊叹于星空的美丽,曾出现夸父追日的不切实际的臆想,以为天地永恒、日月如辉、物是人非,人们一代又一代繁衍下去,而世间万物亘古不变,日月如梭的一年又一年的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繁花满天的景致自远古至今由来已久,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况又是如何,至今无解,亿万年之后诸多星球又是如何光景,人们由古推今,积极探索着宇宙与人类的终极未来。浩瀚之宇宙,何其仅一生,应是生生世世,与人类不离不弃、生生不息。

如果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计算,光跑了大概138亿光年,宇宙现在的半径是400多亿光年,这两个数据间似乎有着不可言喻的矛盾,细细思量之下,原因在于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而且400亿光年仅仅是人类目前“目力”所及的范围,至于这个半径之外还有什么,并不是看不见就不存在的。有一种猜想认为,我们的宇宙之外存在着我们目前无法确定的构造,形态可大可小,千奇百怪,同时拥有着惊人的能量,超乎我们的想象。这个猜想源于天文学家在2008年的发现,宇宙中有一些成团的物质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运动,与光速做对比,光速是每小时近30万千米,而这些成团的物质运动速度高达每小时321.8万千米,是光速的10倍多,科学家称之为暗流,它的出现,是由于宇宙之外的巨大构造带来的巨大引力影响了我们的宇宙。第二种猜想,宇宙之外存在很多“泡泡”,每个“泡泡”就是一个宇宙。第三种猜想是“平行宇宙”,或者说是平行空间,在许多平行的时空里,可能有千千万万个你,同一时间中,各个平行空间中你所作的事情是不一样的。类推,这个地球上已经灭绝的恐龙,可能正在别的平行空间上的地球里统治着世界。

此书是知名物理学家李淼开设的宇宙课堂,用浅显易懂的通俗语言代替复杂的物理学理论,为我们讲述宇宙的一生。从盘古神话到宇宙大爆炸;有生命的起源与意义;有关于时间的一切,从人类逐渐掌握计算时间到发现时间的快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与空间息息相关;夜空中那些最美丽的星辰,在鲜亮表面背后的真相;世界上最美的理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书中没有繁复的方程式和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打开神秘的宇宙之门,踏进宇宙的圣殿,为仰望星空的人拉近与星空的距离,欣赏科学后面饱含的真正的美,“愈夜愈美丽”,深沉暗夜衬托得星子越发璀璨夺目,月光如华倾泻而下,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明月皎夜光,众星何历历。”

未来的某一天,人类会飞出地球,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征服整个宇宙。那时,人类会改变宇宙本身,改变宇宙的未来,“长乘秋月光”不再是梦想,“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不用再“依楼听月”,而是琼楼玉宇,嫦娥相伴。“上穷碧落”亦不是实现不了的慨叹,“凭阑处、眼空宇宙,心游碧落。古往今来天地里,人间那有扬州鹤。幸而今、天付与青山,甘寥寞。”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十四)

看书的时候一般有个习惯就是一边先看看封面封底封腰啥的,看看写的啥然后满脑子想来想去的,然后就想到这句话,好像还有几句忘了大概十来年前的事儿了,当时没怎么明白说的啥视野格局的,后来发现仰望星空原来差不多的意思,再有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之类的话了,有时候我在想如果看书的时候反复看到的观点、道理一类的,可是为啥就是有人数目寸光看不远呢?就是要正眼前利益,比如我老是这德行,大概是知是一回事儿,行又是另一码事儿,知行不合一。

所谓的吾日三省吾身,大概自省如果不到位就是钻牛角尖儿了,比如说坐井观天其实也是一种仰望星空,只不过你意识不到,你在看的是脚下那一亩三分地儿的星空,再比如有些观点也是如此,就说好书坏书好了,这本身就是伪命题,你要消遣消遣,随便找本儿书就是好书,或者你要学些工作技能也当是消遣,相关书籍就是好书,读书有目的性看你要干嘛了,当然也有人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纯属消遣,看我自己觉得好还是不好,所谓的客观还是主观只不过是说辞,当你没发现你站在一亩三分地儿上的星空很小的时候,你在玩儿概念游戏,或者偷梁换柱,就会自娱自乐。我就喜欢这样干,但是反感别人跟我一样。

习惯了写东西的时候东拉西扯一通废话,反正没几个人看的,突然想到一件事儿,关于风水的,以前说这东西不科学,后来发现里面其实涉及到非常多的科学,然后就科学了。其实宇宙也这样,当时你觉得不科学或者科学解释不了,其实你不过是在你那一亩三分地儿上看天空还洋洋得意,你跳出去才发现世界好大哦。书里很科普的解释了一些基本前沿科技以及部分让人误会的定义,对我来说只是随便翻翻,毕竟虽然以前上学的时候是文科生,但是对于理科的东西还是很感兴趣的,很多东西都是只知道大概,是谓浅尝辄止,我又不考理科院校,又没兴趣搞实验搞演算的,以前数学理科也算可以的,后来实在烦计算,才偷懒学文连背诵也是极不情愿的,说这些只是想说我看过很多理科生喜欢文学,却不见几个文科生喜欢理学,所以请不要看我说随便翻翻,便认为我轻慢这本科普。以前看过一个视频说空间有十三个维度,我看到第五个之后就抓狂了。后来好像又有不同的说法了。

后来看到的说法有点儿类似书里提到的黑洞回放,最后宇宙变为奇点。然后我就想宇宙的假说好多啊,尤其是我喜欢看日漫里也有类似的东西,就是七龙珠超里面的关于宇宙的设定好像是和古埃及的神话有很大关联,古埃及的东西看过就忘了,还有两希看过也忘了不少,我都怀疑自己的记忆力是不是衰退了,不过好像也没啥。知道的人应该会想到我想说啥,至于不知道的人,你自己去弥补相关的知识不足吧!

这本书序里最后的一句话说:你的未来生活依赖于你的知识结构,你是你自己未来生活的创业者。我还是挺喜欢的,所谓你的知识结构在我眼里就是多看些书,至少在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的时候,还是挺好的。反正我是读书少,还喜欢乱扯一通忽悠别人的,反正信不信是你的事儿,说谎是我的本性,好骗就是你不对了。人性本恶,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2333333333333333

溪川上

写于2017.06.04傍晚 又该到做饭吃饭的时候了

人啊,还真是脆弱的不要不要的食五谷杂粮生病不说还犯错,还得锻炼身体

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我在想要是不这么脆弱该多好,恩,想的美的时候就是多

宇宙的一生读后感(十五)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谁?”《宇宙的一生》一开头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的确,这是三个看似简单,实则难以回答的问题。

1)我从哪里来?

To begin with the Big Bang theory!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爆炸!这一论述已经被现在的天文学界和物理学届普遍认同。138亿年前,宇宙只有一块篮球大小,但是因为它在万有引力这个烤炉里不断膨胀,变得巨大无比,有了无限空间,有了较轻的元素,成为超新星,之后爆炸产生重元素,组成了新的星体,组成地球,组成我们的身体。这一切都归于万有引力这一经典理论基础上。

我们生活的地球,这个星球本身的质量所产生的引力能够让我们平安生活在上面,而不会扯着自己的头发就能将我们拉到太空,月亮也由于地球的引力而绕着地球公转,地球由于太阳的引力而绕着太阳公转。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自然而有规律,太阳东升西落,潮起潮落。看似永恒不变的东西,其实自身就充满着变化。

20世纪出现的一个天才人物—爱因斯坦,他提出的相对论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他的论点是,空间和物质、时间和物质之间是相对的,也就是说,物质不是一成不变,空间和时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于是他发现,宇宙是不可能永远静止,只要有物质存在,宇宙就会发生变化,空间就会发生变化!

我想到的是,如果时间静止,或者真的有科幻小说中时光机的出现,那么能回到过去吗?真的回去了,我想回到几岁?我会对那时的自己说什么?重新学好英语提高高考分数?真的可以重来一次吗?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回到我爸爸小时候,让他不要遇见我妈妈,或者改变他们两人的婚姻那就不会有我,但是没有我,我又如何站在他们面前?这是一个悖论!爱因斯坦提出,时光机只是带我回到一个平行世界,那个世界和我生活的世界虽然看起来一样,但是仍然不能重叠,我改变的仍然只是那个世界的“我”。这真的是脑洞大开,让我想起了《星际穿越》这部电影,女主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拼命的想对“自己”暗示着什么,那种明知道会发生什么却又无力改变的样子真的很令人崩溃……

2)要到哪里去?现代科学家经过观测发现,宇宙正在膨胀,而且是加速膨胀!这是暗能量在作怪。而宇宙加速膨胀的后果就是,宇宙就会更像一个黑洞内部。

这一部分的专业名词涉及到的实在太多,光速、暗物质、暗能量,但是书中用通俗的语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我最感兴趣的仍然是黑洞!

黑洞就好像把宇宙爆炸反过来,它是大型高质量星体的坍塌,浓缩之后产生,由于质量太大,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引力也太大,所有靠近黑洞的东西被引力牵扯进去不会出来,因为光都无法逃出。没有人知道黑洞里到底是什么,黑洞也是不停在收缩,只能假想最核心的一个点,所有进入黑洞的东西靠近这个奇点都会被撕碎,我们在黑洞这一边,也许黑洞那一边也有一个宇宙,只不过所有物质都是反物质,和我们这边正好相反。由于引力太大,光速跑不出,这就回到了相对论,黑洞周围的时间也慢下来,所以在《星际穿越》中才会出现去黑洞周围研究的人员过了几小时返回太空舱,发现同事居然老了20岁!那么想要长生不老的始皇帝是不是去黑洞旁边呆几年就可以做到呢?

3)我是谁?人们为了探索太空中未知的秘密,斥巨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对于宇宙的了解只有少量部分。这真的值得吗?我以前看见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总是想,干嘛不把钱给困难群众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人类从直立行走的类人猿进化到智人用了漫长的时间,最终进化到现在的人类,再经过农业革命,三次工业革命才达到现在的水平,这其中免不了对宇宙的探索,因为我们的先人愿意提出“如果”。牛顿被苹果砸中头的时候他会提出如果苹果飞向天空会怎样?这才有了研究宇宙的基础理论—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发现光速是宇宙最快速度时,他会提出如果我追着光跑,我的速度够快能够和光一样快,会发生什么?答案是时间停止,没有时间了,继而产生了广义和狭义相对论。这对之后的宇宙研究提供了巨大的贡献,他也提出了著名的质量等价关系,即E=mc2,这个公式真的好神奇,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第一次将能量和质量结合起来,让我认识到,哪怕是小小的一滴水也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当他的理论深入到宇宙研究时,黑洞的发现,和人们对虫洞的设想才有了理论依据。宇宙和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宇宙的存在就像我们人类一样,不过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们对自身已经研究的很透彻,但是我们对宇宙却还知之甚少,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将知识运用最大化。

人们已经利用发现的赫兹发现的电磁波做了很多事,比如无线电报、广播、电视,再到现在的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离开了它我们无法生活!可是电磁波遇到障碍(比较厚的东西)就无法穿过,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造卫星上天作为中转站。但是如果科学家们能够将引力波收归己用,那么它能轻易穿透任何东西,试想一下,中国发出一个引力波,可以直接穿透地球,然后美国那边可以接收,而不用借天上的卫星之力,将会是多么的神奇。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现今人类越来越发达,AI的出现意味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要到来,Alpha Go已经称霸围棋界,接下来人工智能还会给人类带来哪种惊喜亦或是灾难呢?Impossible is nothing,这世上不变的就是一直在改变,人类究竟何去何从,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还会发生哪些改变,人们已经走出地球,还能够走出太阳系、银河系、冲出宇宙吗?拭目以待!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