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妓女玛格丽特与富有青年阿芒的爱情故事。小说描写了爱情与现实的冲突,以及社会道德与个人情感的矛盾。通过玛格丽特的命运,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读后让人深思生活的真实与虚幻。
茶花女读后感篇一
爱情是意外的,死亡是必然的。不被世俗接纳的爱情在那固化的时代背景下,终究是个令人悲伤结局。读起来太伤心了,真切地告白,也真切地告别。
“我亲爱的阿尔芒……假如世上还有什么能治好我的病的话,我刚刚收到的这封信的话语就会治好我。我不久于人世,又相隔千里,见不到您的面了……但愿上帝大发慈悲,让我死之前再见上您一面!我的朋友,十有八九要永别了……”
玛格丽特
茶花女读后感篇二
读的时候完全被作者和译者的文字感染到了,读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读书的时候感觉到男主暗恋时候的小心翼翼,出入爱河的情绪多变,再到后来二人共赴乡间小屋的温馨,一步步将我带入了爱情的美好中。但书的后半段,父亲的介入、玛格丽特的悄然离去、男主的“复仇”让我感到非常的气愤与无奈,再到最后女主死去的悲哀,让我感受到的不只是一对爱人相处过程中、憧憬未来生活的欢喜,还有面对现实、面对生活的种种无奈。 书末女主的日记和回信让我想到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二人相互的拉扯、纠缠与回避,如同仓央嘉措说的一般: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人生当得要尝受爱情的酸甜苦辣,相爱之中的恋人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却也害怕对方牺牲自己的一切。
另外吐槽一下最后有点虐心。
茶花女读后感篇三
明明很薄的一本书,拖了好久,才把它读完。当然,后期基本上是一口气看完的。
故事很真切,仿佛在听自己朋友的遭遇。两个相爱的人,最后都互相被抛弃。
书的结尾是流着泪看完的,引起我的联想,我想象自己是玛格丽特,最后一个人,凄惨的死去。
还好,我有我爱的人陪我在一起(即使我们两个是相聚2000多公里的异地),有时候精神支撑也好过没有吧。
从小到达,我就1个人。于是我心底渴望有人陪伴,希望有人关心疼爱我,所以一当别人对我好一点点,我就会做出很大的正反馈。
希望有人陪,但是也希望自己能够有能力靠自己的能力活得体面。爱不是成为附属品,而是并肩前行。
茶花女读后感篇四
我们经历着生活,也需要经历生活对自己的评价。我们穿越在人海之中,也从人海中努力寻找自己。我们向往更好的生活,却也不得不拜沉与现实的生活。
世间万物同我们一般,经历,体验,感悟,成长。或有庆幸,或有遗憾,或有难过,或有欣慰。但或许谁也决定不了谁的生活。
《茶花女》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爱。世间所有人都爱连接起来,人们的关系或许加深,或许断开,这无疑是人类心中的爱。此刻想起了音乐剧《如果爱》。
故事中的茶花女,存在特定的时代之下。它本身就带着时代的印记。而身份的特殊,使她自带光环。同样也会成为众矢之。但她是一个真诚,善良,又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她与阿尔芒之间的故事成为这本书的叙述重点。而开头处是作者以旁观的角度来评价。这种设计巧妙极了。故事性,也似乎更强了。结尾处,阿尔芒未能与茶花女见面可谓遗憾,作为读者会感到惋惜。而想到他之后却用走火入魔的行动来为这段故事画上圆满的句号,又会觉得在情理之中。
故事当中提及的那本书,可谓作者阿尔芒之间的联系之物。也由此引发作者对这段故事的叙述缘由。
但愿我们可以学会爱
学会被爱。
读《茶花女》有感
2017.7.27
茶花女读后感篇五
《茶花女》 盲写了。 爱情,自我,他者。爱是互相将对方纳入生命的过程。 我相信玛格丽特比阿尔芒更有勇气,有勇气再次爱上像忧伤的小狗一样的生灵,有勇气丢盔卸甲去往没有回路的明天,有勇气在所谓阿尔芒的前途之下斩断自己生命希望般的爱情,但,玛格丽特却在阿尔芒来到邻居家中时惊慌失措地逃走。弥留之际,她千千万万遍,就像干涸的大地想象长风沛雨,她想再见一面自己的黎明。 我不想给一个解法,虽然惯常喜欢这么做,但在那样的处境下,我不见得会做出比玛格丽特或阿尔芒更好的选择。爱情真的好盲目啊,但它又美在这样的盲目之中,因疯狂和克制而散发异香。 “为什么呢?就因为你见我咯血,马上抓住我的手,因为你流了泪,因为你是世上唯一从心里怜悯我的人。我来告诉你一件荒唐事:从前我养了一条小狗,在我咳嗽的时候,它就一副忧伤的样子看着我,它是我唯一爱过的生灵。” “在农村则不然,周围的人我们从未见过,他们并不注意我们,周围的大自然也春意盎然,远离城市的喧嚣,我对这样一个女人的爱就可以不为人知,可以毫无羞耻和畏惧地去爱她。” “对大部分赌博者来说,赌博是一种需求,而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我何时不再爱玛格丽特了,何时就不再赌博了。” “楼后则生长着一片充满神秘幽静的小树林,那林中的苔藓,每天早晨都会覆盖昨日踏出的小径。” 阿尔芒似乎因为玛格丽特而失去自己,但玛格丽特又因为爱他而试图帮他找回,代价便是自身的消亡,“不要再将你我的前途放在一起”,永远有一片乌云飘在玛格丽特头上,这不是她的错,但社会总体的声音如雷声轰鸣响彻不停,在某一天她试图逃离时终于开始下起大雨,而玛格丽特不愿阿尔芒和她一起被淋湿。 她亲爱的,小心眼的小狗。
茶花女读后感篇六
好书!好翻译!怪不得小仲马可以凭借此书一战封神,里面的这种描述,情节,故事,人物简直让人欲罢不能,潸然泪下。李玉民先生的翻译也堪称一绝,完全没有一点法语的样子,完全符合了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却又完美契合了原著精神。
在学校图书馆中偶然拾起此书,想着最近刚好数次看到小仲马的传奇经历,那这本他的成名之作便不可不读。然而这一读之下便一发不可收拾,深深沉醉于这个凄美的爱琴故事。读到二十涨之后更是潸然泪下,喟叹不已。两个明明相爱到无与伦比的人却因为现实的种种阻力,而不得不分开,最终迎来最痛苦的结局。无论是玛格丽特的善良,高尚还是阿尔芒的忠诚,慷慨都让我为之深深感动。
正如小仲马在最后说的那样,玛格丽特的故事是个例外,如果这是普遍现象,那就没有必要写出来了。是啊,现实生活中,如此的爱情太少太少,前有张家界婚纱,后有山东服装学院为爱冲锋,他们有过爱情吗?也许吧?但他们最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背叛了当初的诺言 转而另投他人的怀抱,而这些现实的故事便又反衬出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爱情的可贵。也让我再一次相信爱情。
说回到小说本身,其实在初读的时候,我是抱着戏谑的心态看的,毕竟,故事情节的发展似乎就要印证中国的那句老话:男人自古有两大爱好:拉良家妇女下水,劝青楼女子从良。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却发现,这似乎更像是一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似的故事,只是故事的最后并没有哪一方的抛弃,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苦难。
正如杜瓦尔先生去见玛格丽特说的那番话一样,我们都震惊和感慨于玛格丽特的善良和高尚,然而她毕竟只是一个青楼女子,在那样的情景之下,假使继续和阿尔芒在一起,那他妹妹的夫家便要悔婚,毕竟这太不体面,更何况,两个从未从事生产劳动,也没有固定资产的年轻人,当世界发生变化,他们真的能保持住自己的初心吗?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约翰·克里斯多夫》里的奥利维和雅克琳,他们两段关系的发展不正有共同之处吗?这种不事生产的年轻的资产阶级对于爱情的美好幻想,总会被即将到来的“柴米油盐”所打破,从而坠入无尽的深渊,互相指责。
说到底,还是那个亘古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认识爱情,面对爱情,追求爱情呢?说到亘古,我忽然又想起一则趣言:在UCLA的“亲密关系”这门课上,老师曾提过一嘴,爱情这个词的具体定义是在18世纪才提出来的,也就是说,人类在18世纪才发明了爱情(大致意思便是如此)。那以前呢?以后呢?我们该何去何从呢?难道真的像《进化心理学》《欲望的演化》里做出的判断那样,我们只不过是高级的动物,我们的一切关于爱情的美好幻想,都只不过是千万年来基因为了更好传递所演化出的最优解吗?
爱情啊!如此迷人!现实啊!如此泼人冷水!
茶花女读后感篇七
拥有是爱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玛格丽特把这点诠释的非常好,好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幸福和名誉。她对阿尔芒的爱是无私的,全心全意的,无条件的,爱得是那么彻底。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阿尔芒的爱情中,甚至这个幼稚的阿尔芒在伤害了她以后,她也能够原谅他。自始至终,她信任这个男人,愿意为他做出牺牲,放弃荣华富贵,放弃她已经习惯了的奢华的生活。就是要跟这个男人生活在一起,哪怕是短暂的时光。也许,在小仲马的这部小说中,玛格丽特被写得太容易受感动了,只是阿尔芒的一个关心就让她付出了所有,并且义无反顾。但作者想要突出的想要描写的,大概就是这种转变以及之后,而不是转变的原因。说“转变”,其实并不恰当。她的心中原本就有这种能力,所以让别人觉得这是一种转变,是因为他们都没有看到玛格丽特身上本身就存在的精神。这个精神被她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地位埋没了。这是她们最悲惨的一面。作者在这部小说里写了茶花女为了爱情进行的挣扎与斗争,她几乎就要胜利了。但正是因为她对阿尔芒深深的爱,让他的父亲说服了,并最终放弃了和阿尔芒在一起哪怕只有一年的机会。她把一切美好都留给了她心爱的人。
阿尔芒的表现就差远了。他对玛格丽特的爱就是一种拥有或者是占有。从接触玛格丽特开始,他就一直在患得患失,不断坠入嫉妒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虽然他嘴上答应了完全相信玛格丽特,但实际行动中无一不显示他完全不相信,甚至他都不知道什么叫做信任。一旦他发现得不到,他就对这个得不到的人进行大肆攻击,发牢骚甚至出言不逊,进行侮辱。他第一次写信,就竭尽所能把玛格丽特羞辱一番,得到原谅后又痛哭流涕。在最后玛格丽特不得不离开他以后,他又固态重发,更加肆无忌惮的攻击这个他声称能够为她赴汤蹈火的人。他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爱,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把玛格丽特紧紧抓在手里。这是一种孩童的对物质的占有欲,不是爱情。一旦离手,就会激动不已,生怕手里的宝贝被别人夺了去,对自己,对恋人没有一点信心,当人也不会有任何信任。他们总在用交换来看待自己和恋人间的感情。他看到玛格丽特卖这个当那个,似乎失去了很多以前的荣华富贵。他就要用自己的母亲留给他的年金去交换,并且还不让玛格丽特知道,殊不知,这是最大的欺骗,一点儿也不浪漫。感情用物质是交换不来的,他们能够独自生活以后再这样做也完全来得及。他完全不用冒着被自己父亲知道的风险去做这样的事情。他的患得患失,他的离别的提心吊胆,他的所谓的分离的痛苦,完全是对拥有的不确认造成的,如果是真爱,就不会有后来的他对自己心上人的那一封封致命的充满侮辱的信件以及公开的和妓女调情以唤起玛格丽特的痛苦。他知道她会痛苦,他也知道她身患重病,但他心中没有一点怜悯。可以说,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荡公子。
拥有不是爱情,爱情却要拥有。
这部小说更与众不同的是玛格丽特临终时心中的忏悔,她在给阿尔芒的日记中记录了这段艰难的日子。她是忍受着怎样的屈辱离开了人世啊,当看到神父为她涂抹圣油时,我被感动了,这是她应得的,她应该得到上帝的祝福,她应该升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