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养育是不焦虑读后感(一)
《最好的养育是不焦虑》
橙子
6个笔记
献言
◆ 最好的亲子关系,
就是互不亏欠。
感受不到亏欠和压力的爱,
才是纯粹的爱。
为什么孩子“怎么说都不听”?
◆ 当孩子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时,请一定先动手,再动嘴。
怎样让孩子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又拥有自控力?
◆ 我们要让孩子认同自己是个大孩子,并用更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就要让他感受到长大的好处。
鼓励孩子没错,但赞美的话怎么说有讲究
◆ 正向反馈是我们每个人灵魂里都渴望获得的东西
总觉得孩子不听话,你确定你说明白了吗?
◆ 以后当你再抱怨“说一百遍,孩子都不听”时,先问问自己:我说的话他听懂了吗?
三个美国全职主妇的故事教给我们的事
◆ 无论做哪份事业,都务必要做一个强大的人,强大到无论未来会发生什么,都可以不忧不惧。
-- 来自微信读书
最好的养育是不焦虑读后感(二)
#读书.12月.06.099#2021年12月14日,用微信读书花了8小时56分钟看完了《最好的养育是不焦虑》。作者有两个孩子,她当过全职太太,现在运营公众号,这本书应该就是公众号文章的成果,文章是作者公众号的挑选结集,所以不太系统,针对问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写应对的方法或想法,比别的育儿书好的地方就是,作者提供的方法更具操作性些,看了以后,你觉得还能模仿着做一些。但要注意,作者是在国外,所以环境决定了有些方法还有水土的问题,不能一概照做,否则只能碰壁。教育孩子,最关键的还是所有育儿书里面都强调的一句,一定要尊重孩子,一定要要无条件的爱孩子(无条件就是不要说“你听话,我就……”“你考好,我就……”“你如果认真学习,我就……”)。这本书有三个方面对我有帮助,一个是孩子不听话,不是真的不听话,而是不知道家长的意图是什么,作者举例说,孩子吃饭的时候,跑来跑去,你给他说“你乖点,不要费,不要闹”,乖点是什么?费又是什么?闹是什么?作者说她看到一个美国妇女教育她的孩子就是“现在是吃饭的时候,你的屁股不能离开你的板凳”,对,你就是要告诉他该怎么做,因为你的孩子的语言理解力还不够理解你那些抽象的行为规范。作者还举了一个外国老师怎么教孩子认真听别人讲话的例子,不是告诉孩子说你要认真听我讲话,而是把这事情分成4个步骤,每个步骤应该怎么做。我是真心觉得有道理,我就经常说请你乖点,请你保持安静。怎么样做才是乖,这么样做才是安静能?二是怎么不打骂教育孩子。看到孩子犯错误,比如大人、哭闹、抢东西,首先是抱离现场,等他情绪平复,再次期间闭嘴,不能斥责呵斥他,我们一般不是抱走他,而是当时就先吼过去或是打过去了,态度尤其恶劣。等他情绪平复后,批评他,但是要平等和有爱,蹲下直视,讲清楚他的行为不对,你如果以后依然如此,我只能抱你走,让你玩不成或吃不成,固话错误行为让他明白。然后就是不断重复,因为一次他是不会记住的,如果再有问题,就继续每次重复以上两条做法。第三个方面作者举了她孩子学钢琴老师不逼他让他学难的,只是简单的曲调,弹对就表扬,弹错也不批评;还举了她孩子上小学的例子,老师根本不逼他拼对所有的单词,而是让他对他学习的感兴趣,作者把这过程写得很仔细,反正就是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很难做到。最后作者总结说,外部推动力量再强大,只是暂时的,内驱力才是坚持做好的前提,无论让孩子学什么,不要急功近利,让他看到这里面最好最美最有趣的部分,让他自觉去做。总之,孩子是很独特的个体,适合这个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那个孩子,别的家长能做到的,你未必能做到。慢慢摸索适合你的和你的孩子的方法,但是还是那两个前提,第一尊重孩子,就像尊重你的领导,其次无条件的爱他,让他有安全感,当然,无条件的爱他,不是纵容他,这是度。
最好的养育是不焦虑读后感(三)
最近老是听到妈妈们聊天时说,再“熬”一阵子,等孩子上幼儿园就可以撒手了。
作为过来人的我想说:这是个天大的谎言呀!
因为孩子上学后,我们又开始操心他的安全,操心他的学习,操心他的交朋友,操心他的兴趣爱好等等。
不管哪一条出问题,都会让当妈的我们辗转反侧。
孩子乖巧懂事可能还好,如果家里的孩子是敏感、脆弱加倔强,时不时还给你来个措手不及,估计谁都会抓狂 。
所以,现在好多父母都陷入“焦虑”中~
但是大部分父母都心知肚明,抓狂和焦虑对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伤害,那应该如果去调整自己呢?或许你可以从《最好的养育是不焦虑》这本书找到你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融合中西教育理念的轻松育儿书,作者认真记录下了育儿实践及真实感悟,并通过亲身经历及大量的实操,手把手的教大家如果去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尤其针对于敏感,挑剔,动不动就奔溃且倔脾气的孩子!
所以对于家有敏感,倔强且容易奔溃孩子的我来说,这本书就如同实践指南,枕边必备。
本书的作者叫橙子,是一个受中国父母教育长大,现定居在北美的,深受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专家!
在她认为鸡飞狗跳、温暖搞笑皆是日常。她结合中西方教育理念,让你在快乐的阅读中,领悟到不焦虑育娃的秘籍!
全书从习惯养成、平等对话、培养学习力、家庭教育、放下焦虑、多元观念等6个育儿关键点出发,发掘孩子的独特优势,激发自驱力,让教育回归理性,最好的养育是不焦虑!
如何做到养育不焦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橙子是如何做的:
一、温柔而坚定,分清接纳和溺爱
很多父母学习了育儿理念,尽量温柔坚定,与孩子共情,去接纳,去理解和尊重孩子,可是孩子依然不省心,就会怀疑,是不是被自己惯坏了?
身边的妈妈也会说到:都说了,要揍!棍棒底下出孝子!
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不然
为什么会这样呢?作者解释到,因为父母没搞清楚“接纳”和“惯”的概念:
接不接纳是一种心态,而不是行为;惯不惯是一种行为,而不是心态。
若把心态作为一个纬度,把行为作为另一个纬度,可以组合出四种管教风格:温柔而坚定型、控制型、纵容溺爱型和有毒型!
比较多见的是“控制型”和“纵容溺爱型”的父母。
而我们说到的“惯”其实就是“纵容溺爱型”,也就是接纳了孩子存在的问题,但行为上没做出积极应对。
比如,孩子发脾气,一味地用糖果过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孩子不哭为目的。
温柔而坚定型父母,则是在接纳的基础上,做出来积极回应,帮助孩子!
温柔而坚定最早出自《正面管教》,是由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创作的,她强调:和善而坚定,用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同样是孩子发脾气,温柔而坚定型父母会通过安抚孩子的情绪,过后再和他复盘,通过读绘本、讲道理、做游戏教他如何控制情绪;如果孩子下次还是控制不住情绪,也不生气,继续和孩子一起努力…
所以正在坚持温柔而坚定的父母不用怀疑自己,同时也不要期待通过一次引导孩子就会改变,要有耐心,孩子总会慢慢领悟到的。
要知道,小孩子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问题,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你要有信心,只要你对孩子有所要求有所期待,并且一直都积极努力地去管教孩子,你就是称职的父母,再温柔也绝对不会惯坏他。
二、做孩子盟友,一起打败“坏习惯”
很多妈妈都很“焦虑”,孩子“熊”,有各种坏习惯,比如:吃手指,尿裤子,爱发脾气,爱打人,夜醒要哄等等。
很多妈妈都表示,用尽了各种办法,精疲力竭,依然收效甚微,打了当时会好,过后还犯,不打连当时的效果都没有,简直没辙了。
还记得之前我家孩子爱扣鼻屎,然后放嘴里吃,我看到了,就立马过去制止,然后告诉他,不能吃,不卫生!后面我就发现,他要抠鼻子的时候,就会背着我,偷偷的吃~
跟很多妈妈一样,快气炸了~无形中,我们就成了孩子的对立面!
就像作者所说:我们弄错了敌人,我们需要对抗的是孩子的坏习惯,而不是孩子本身。
面对孩子的坏习惯,我们要放下家长的架子!
如果我们只是居高临下地摆起家长架子,去纠正去制止孩子,反而转移了焦点,你的对立态度会让孩子认为不能做这件事是因为爸爸妈妈不喜欢,而不会从内心认为做这件事本身是不对的。
所以作者强调,我们要做孩子的战友,与孩子一起对抗“坏习惯”,把事情的焦点回到坏习惯本身上来,孩子才会产生真正的内驱动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所以,当我家孩子行为再次发生时,我会跟他一起商量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扣完鼻子,用纸巾擦脏东西关起来,然后丢到垃圾桶,当他成功了,我就会跟他一起击掌欢呼,当他失败了,我会鼓励他下次努力做到,慢慢的,问题就消失了
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你只能看到孩子犯错不听话;站在孩子的同一侧,你才会看到他的脆弱和挣扎。请做到打心眼儿里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
三、请一定要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在很多父母周末不是在忙着接送娃,就是在接送娃的路上!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排得满当当的!
而且很多父母都认为,人生就是不容易,想要优秀,就得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现在逼你,是为你好!小时候不努力,长大你想扫大街呀?现在你恨我,长大你就要感谢我啦!
但是现实是,很多孩子中途放弃,不愿意学下去了,因为最初的兴趣都在一次一次枯燥的练习中消磨殆尽了
就拿我隔壁小朋友练琴,一个礼拜弹的都是同一首曲子,反反复复,说是要打好基础,可是换做你来,不烦才怪~
作者也讲述他家两个娃学习钢琴的历程,她请了一个北美当地的一个白人老太太当两个孩子的启蒙老师。这位老师教的进度非常非常慢!
当时作业也跟大部分中国家长一样,认为无论学什么,想要学得精,都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一定是要经历很多刻意练习的痛苦的!
带着疑惑,作者去跟这位白人老师沟通,希望能加快进度~
老师却回答:这个入门的阶段是非常珍贵的,应该尽量延长它,而不是着急结束它。
因为在这个阶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对音乐和弹奏钢琴的兴趣和热情,应该让他们尽情地享受弹奏钢琴的快乐。
等长大时,在技能精进中遇到瓶颈,他们会回忆入门阶段钢琴带来的美好回忆,就会非常难以割舍这个爱好,也不太容易放弃!
只要不放弃,他们就能继续进步。
其实,也是可以理解中国父母的急切心情,因为各种培训费用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耗不起时间和金钱~
但正因为如此,更希望父母们能放下焦虑,真心的陪伴和积极的鼓励孩子们,如果可以让她们的学习增加一份游戏力就更棒了!
让我们先把项目中最美好、最有趣、最让人享受的部分展示给孩子看,“暗戳戳”地吸引孩子入坑,渐渐在情感上把他套牢,让孩子在这条漫漫长路上,就算没人时刻督促,也能自觉自愿地坚持走下去。
结语:
让我们放下“焦虑”,做自信的妈妈,去接受娃的不完美,也接受我们自己的不完美,虽然我们不完美,但是我们依旧是好妈妈,是你宝贝独一无二的妈妈!
人生是用来过的,不是用来熬的,就算多了个娃,辛苦了很多,我们也要尝试去过得有滋有味,不能熬得苦哈哈!
快乐学习和“鸡娃”并不矛盾,真正的学习是要相信时间的复利,今天不行,明天再练,明天不行,后天再练,每天都做一点点,你会收获一个积极好学、有成就感、可以坚持、喜欢探索未知领域的孩子呀!
亲爱的宝贝,
你值得被人爱护,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内心不焦虑,育儿无所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