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打滚》是一种特殊的动作,通常是在驴子开心或者激动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这种行为让人感到好笑又可爱,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快乐和轻松。驴子打滚的场景常常出现在农村田间地头,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乐趣。
第一篇
世上有许多美味佳肴:上海的生煎包、重庆的火锅、杭州的西湖醋鱼、著名的分子料理……可我最爱吃的还是北京的小吃——驴打滚。
传说清乾隆平息大小和卓叛乱后,把新疆的一个维吾尔族人的妻子抢到宫中做妃子。这个女子,就成了香妃。香妃被抢到北京后,日夜茶饭不思。乾隆急坏了,传旨给御膳房,说:“谁能做出香妃爱吃的,不但升官,还能赏银千两。”御厨们个个使出看家本领,山珍海味,风味名吃,做了数千种,但香妃还是看也不看一眼。
乾隆十分生气,只好让白帽营的人做香妃家乡的小吃。而香妃的丈夫——艾买提,自从知道香妃被抢后,也来到了北京。他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他做了他家祖传的自制点心——江米团子。他把江米团子送到了宫中,太监问这食物的名字,于是就叫驴打滚。宫女把驴打滚端到了香妃面前,香妃眼前一亮,知道丈夫也来了,便打起精神,轻轻咬了一口。乾隆知道香妃吃东西了,高兴得手舞足蹈,下旨让白帽营的艾买提天天做驴打滚并送进宫。驴打滚因此而得名。后来又流传到了民间。
驴打滚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让人回味无穷。以后大家到了北京,一定要尝尝这老少皆宜的北京传统风味小吃——驴打滚哦!
第二篇
最近迷上了吃“驴打滚”,这是一道糕点。制作驴打滚,使用的材料及其简单,只需要有糯米粉、黄豆面、白糖、红豆馅就可以了。
驴打滚,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制作这道糕点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撒黄豆面,使得糕点看起来就像打滚时沾了满身黄土的野驴。
另一个说法:慈禧太后想吃点儿新鲜玩意儿,御膳大厨左思右想,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出了一道团子。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不小心把刚做好的团子碰到了黄豆面的盆里。恰巧时间来不及了,大厨只好硬着头皮上菜,没想到慈禧觉着这玩意儿味道不错,就问大厨这道团子的名字。大厨想了想,说:“这叫驴打滚。”
驴打滚,这道点心做起来极其简单。将准备好的糯米粉倒入碗中,加入适量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将面团上锅蒸20分钟左右。趁着蒸面团的时间,把黄豆面倒在锅中,翻炒炒成金黄色。取出蒸好的面团擀成片,将红豆沙均匀的抹在上面,然后卷成卷,并且撒上黄豆面切块。驴打滚就做好了。
做好的驴打滚是金黄色的,轻咬一口。豆馅香甜,入口绵软;糯米皮黏腻却不粘牙;黄豆面满口焦香。不一会儿的功夫,一盘驴打滚已经见底,这真是一道老少皆宜的传统小吃。
第三篇
一天,妈妈对我说:“今天我们吃驴打滚吧。”
“妈妈,什么是驴打滚?”我好奇的问。
“需要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点。”妈妈回答。我想“这糕点为什么叫驴打滚呢?”
妈妈端上来几块糕点,那糕点看上去跟平时买的有点不一样,特别软的样子。妈妈说:“你知道驴打滚是怎么做成的吗?”我说:“把大米磨成粉,里面还有豆沙。”妈妈说:“是啊,但不是大米是糯米,糯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 水……。”妈妈接着说:“豆沙呢,是用红豆再用锅和水用火熬很长时间然后加工成泥。豆子也是农民种出来的。糕点做好后还要经过工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就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我想了想妈妈说的话说:“什么东西做出来吃到嘴里都挺不容易,都需要很多人的辛苦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