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叶甫盖尼·奥涅金经典读后感有感

叶甫盖尼·奥涅金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31 20:00:42
叶甫盖尼·奥涅金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8-31 20:00:42   小编: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和社会批判意义的小说。主人公奥涅金是一个具有高贵品质的人,但却遭受了世俗的不公和压迫。小说通过奥涅金的经历,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贪婪与丑陋,同时也探讨了人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叶甫盖尼·奥涅金读后感(一)

本来是凑单买的图书,纯粹是听说过、没看过,知道很经典,没想到能坚持读完全本,跟想象中的诗歌不太一样,人物形象很丰满,语言优美,有些段落下甚至想像小时候那样,拿个小本本抄下来。今天一个朋友说,我好像得了“空心病”,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吃喝玩乐,美妆靓衣,统统没有兴趣。一下子就想到了奥涅金,虽然各方面都不能相提并论,但谁又知道呢,当我们面临人生的各种困境,我们会怎么选择?我想我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叶甫盖尼·奥涅金读后感(二)

长诗,翻译的版本很多,诗词在翻译上基本等于是半个二创了。

可以多个译本一起读,会有完全不一样的风味。

我读的是冯春和智量的。

冯春:

智量:

回到小说本身,一开始在贵族圈子里如鱼得水,一晚上赶好几个场子的贵族奥涅金,厌恶贵族生活,却又浮躁找不到生活的目标。爱情上最后也被曾经追自己的女主塔吉雅娜坚定抛弃。

浮躁的贵族和十九世纪完美的女性理性主义者反差,看完这本书思绪一直停在这里。

这是一本可以在多个译本中反复阅读得长诗。

叶甫盖尼·奥涅金读后感(三)

因为意外的机缘,读起了《叶甫盖尼·奥涅金》。而在此之前,我对于普希金的了解仅限于他最著名的两首小短诗。

小说的节奏相当慢热,全书的前面一半仅做了人物背景介绍和情节铺垫。除此之外,就是作者大量的自言自语——不仅仅是旁白,而是包括了人物评论、自身经历、抒发心情等等内容,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写作特点吧。真正的冲突发生在第五章(正式章节一共八章),奥涅金在舞会上心不在焉地与奥莉加调情,引起连斯基的强烈不满。至此,我才一举摆脱睡意,一口气读完。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没有意外、没有反转,但人物形象刻画非常立体。读完之后,再回想那些显得冗余的旁白,似乎为表现人物内心和行为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支撑作用。文学专业一定有很多相关讨论,可惜我学艺不精,惭愧。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个典型的“多余人”形象。“多余人”这个词在上大学期间耳熟能详,只是当时年幼无知,并未深入思考过,只记得在俄国晚期的贵族阶层中非常普遍。如今想起来,这种生活无忧、具有一定知识但性格软弱、精神空乏的年轻人,似乎并不只存在于当时的俄国,而是在全世界都具有一定普遍性。

相比之下,小说中唯一一个有力量的人就是塔妮娅,有担当有责任,进退有度。即便她内心也会感到悲伤与痛苦,但在精神上永远不会迷茫,性格上永远不会软弱。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扪心自问,我自己的身上难道就没有奥涅金的影子吗?

中国正努力培养出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会有多少年轻人产生迷茫呢?命运又会把他们推到什么样的道路上呢?

“迷茫”——或许这是每个人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吧,或许奥涅金在迷茫之后,最终也能够发现自己的道路并坚定走下去。

叶甫盖尼·奥涅金读后感(四)

1812年,封建农奴制的俄国抗击拿破仑侵俄战争成功,在这场战争中,贵族阶层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加入了官僚阶级队伍,另一部分则成为沙皇的反对派。十二月党人起义中的贵族知识分子就属于后者,他们反对沙皇专制和压迫,在1825年12月14日发起了在枢密院广场的革命运动。普希金不属于起义者,但他是支持者。第十章中坚定地向沙皇专制宣战,“仿佛默默无言地亮出 他那刺杀沙皇的利刃。”“他憎恨迫害奴隶的皮鞭,并且预见到这一群贵族 将去解放受苦的农奴。”1825年的呐喊在1861年掷地有声,那些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者,虽不能见,但必然心有慰藉。

奥涅金就是个十足的花花公子,他厌恶贵族生活,感到空虚和忧郁,但他自己又很轻浮,沉湎幻想,幼稚至极,他唯一可以称赞的地方在我看来就是一份理想主义的热情和诚实。他缺少劳动。

奥涅金四处游荡,见识过草原和山峰,一定是能够认识到人之渺小,自身的微不足道想必加深了他的空虚,对于名誉、官职和可观的财富不屑一顾也是很正常的。白白虚度二十六年的光阴,成为失败者、多余人,和社会浮华表象和主流追求不能共情,坦白讲并不算失败和多余,也大可不必苦闷,苦闷在于奥涅金永远以贵族身份自居,首先给自己画了个圈,又要站在圈外鄙夷圈内种种,却不能把自己毫无保留给予圈外的普罗大众。这是贵族青年的自视过高,把自己作为乡村的救世主,又将自己和城市剥离,口中说着有自己的理想,行为上却相互矛盾,下了航船就奔向舞会。

理想是要求自由和解放,婚姻也是一种束缚,所以达吉雅娜热情的信虽然引起奥涅金思绪的波澜,但还是被奥涅金冷峻地拒绝了:我们的婚姻将饱受折磨。可是不知为何,当达吉雅娜成为繁华壮丽的涅瓦河畔一位难以接近的公爵夫人后,奥涅金又疯狂地迷恋上了她,是达吉雅娜在吸引他,还是公爵夫人使他着迷,或者说如今奥涅金的理想原则已经失效,家庭生活使他向往?前边说过,奥涅金的一大优点就是诚实,能压抑内心情愫拒绝达吉雅娜,也能在达吉雅娜婚后寄出热烈的情书,他永远那么自私。他的自私成就了达吉雅娜的形象,大胆追求却能当断则断,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也爱这光辉的达吉雅娜!

别稿有很多对情节的补充,比如说到连斯基死后奥丽加曾去他的墓边,怀着深沉的哀思和愁绪,她的丈夫——一个年轻的枪骑兵眼中燃烧着恼怒的焰火。在正文中变成了“我可怜的连斯基!她虽然痛苦,却没有痛哭过多少时候。唉!这个妙龄的未婚姑娘 并没有保持多久的哀愁。……一个枪骑兵已使她迷恋……”同样的情况——奥丽加和枪骑兵结婚,不同表述却使我对奥丽加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我会认为奥丽加从未忘记连斯基;后者却让我感到奥丽加的薄凉。这种薄凉引起我初次阅读时的震惊。

看题解得知,本来在决斗后要写的是《奥涅金的旅行》,但改成了达吉雅娜去莫斯科。但是评论认为普希金的诗堕落了,但我觉得这是非常成功的删节,这个删节让达吉雅娜形象更饱满,也让故事更加现实。达吉雅娜去莫斯科,莫斯科的繁华是怎样的?城市如何让一个乡村女儿转变为冷淡的公爵夫人?在这一章或明或暗体现地淋漓尽致。如果仅仅写奥涅金的旅行,全篇都是空虚的理想的话语,那么奥涅金和达吉雅娜重逢时达吉雅娜的转变我是受不了的。

此外,决斗一节是最让我震惊的,尤其震惊连斯基就这么被打死了……

另,这个译本读起来特别顺畅。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