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咨询》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专业的生涯规划和咨询来帮助个人实现职业发展和生涯目标。文章强调了自我认识、目标设定和行动计划在生涯规划中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咨询,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实现成功。
《生涯咨询》读后感(一)
看目录还不错,去淘一本先,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
《生涯咨询》读后感(二)
由于今年开始做生涯咨询的个案,便开始系统学习这方面各个流派。这本书是把叙事疗法和职业规划完美结合的一个范例,框架清晰,指导性明确,语言稍微有些晦涩,看了一遍,又在整体上做了一遍思维导图,做完思维导图后,作者的框架和指导性原则更加清晰了。分享下自己看书前不了解,看完后被解决的困惑。
1,生涯教育,生涯指导,生涯咨询的区别?
统一属于生涯服务的范畴,生涯指导是根据个体差异的客观视角,把来访者视作表演者,从个人特质的得分高低帮助他们将自己与那些需要类似特质的职位进行匹配;职业生涯教育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根据个体发展的主观视角,把来访者视作主导者,他们参与适合自己人生阶段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可以帮助他们去执行新态度,新信念和新能力,推进他们的生涯;职业生涯咨询,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个体构思的设计视角,把来访者视作创作者,他们的特征是其自传体的故事,可以帮助他们去反思生命的主题,构建他们的生涯。职业生涯指导是表演者,根据特质问卷的得分,确定和职业的相似度,从而进行匹配的客观行为;职业生涯指导是主导者根据自己职业发展阶段和任务,确定自己的准备程度,从而实施的主观过程;职业生涯咨询,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人生故事和主题,进行反思和构建,从而设计自己的职业过程。职业指导确定职业匹配,生涯教育促进职业发展,生涯咨询设计工作生活,每一种干预都因被需求的目的而有价值。不同类型的来访者设计不同的干预方法。
2,为什么需要职业规划?
本书的译者在后记里谈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已有涯随无涯,殆已。而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人们为了寻找或者创造自身存在的意义,不得不进行很多工作,不能让自己停下来,闲下来。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不变的主题是人类需要意义,用一根主线将其一生顺联起来,展现一种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职业规划。工作占据人类大部分的时间,如何让这大部分的时间有意义,有秩序,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想到欧文亚龙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谈到的意义的话题,人生本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没有意义会导向人觉得空虚,这种空虚会让人产生虚无感,会让人消极而厌世,唯有给自己的人生注入意义,人才找到了活着的目的。
3,人生早年回忆
虽然佛洛依德等心理学大师已经对早年记忆对人的影响做了很多的探索,但是结合到人生的职业规划中还是让人觉得有些许宿命感。一个人早年生活中形成的困惑,会在成年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解决这个困惑,适合自己的职业就是解决早年困惑的一种方式。幸运的是找到适合自己职业的人解决了自己的早年问题,没有找到的人终其一生都在重复早年的模式和问题做着不同形式的斗争。在这个意义上来看,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就像是找到生而为人的使命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它病理性问题产生的可能。
4,叙事的意义
认知行为疗法强调引起人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不是刺激源本身,而是人对行为赋予的意义。对职业故事进行重新的编排和解构,转换职业情节,赋予它新的意义,就会缓解人对职业的焦虑。人生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看待它,如何生活全在你我。
《生涯咨询》读后感(三)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正如庄子所说,人类就是一群“以有涯随无涯”的“已而为知者”。人们为了寻找或创造自身存在的意义,不得不进行一项又一项的工作,甚至几代人来完成某一项工作,不能让自己停下来、闲下来。
恐怕我们已经无法保证人类不将自己“燃烧殆尽”;又或者,使其为了自身明确的目标而努力,甘愿承受其中的艰辛,这才是我们生涯咨询工作者要做的工作。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不变的主题是人类需要存在的意义。如今,一位工作者可能要经历数个甚至数十个职业或岗位。这不停变更的一生,如何用一根主线将其串连起来,使它们共享一个主题,展现出一种意义,这是21世纪的人们在工作世界中遇到的“人生难题”。 人生如故事。越坎坷的人生越需要故事,一帆风顺似乎就没什么要说明的。当我们回首一生时,需要的话,人人都可写出一本自我的传记。这本传记总结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如何度过了这一生,而这一生又有何意义。如果没有这一本“传记”,我们便感到这一生是混乱的,犹如“身世浮沉雨打萍”。因此,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生涯进行建构,无论是公开出版一本自传,还是只在头脑中默默运算。 在这本《生涯咨询》中,萨维科斯运用阿德勒治疗的理论为基础,借用建构主义取向的叙事疗法,创造了一种实用的生涯咨询方法,其核心是“生涯风格访谈”。“你的榜样是谁?”“你喜欢看什么杂志?”“你喜欢什么样的故事?”“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你的早期回忆是什么样的?”萨维科斯在书中将其精炼为5个刺激问题。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咨询师若熟练运用,这5个问题确能探明一个人的生涯之路! 生涯之路没有固定的路线,却有一个大致的主题。我们生来都没有手持一本《人生指南》或《人生使用说明书》。但人生又好像有一个任务要去完成,这是每一个人肩负的使命。这个使命又是那么随意的,出生时,我们并不知道,过完童年,上帝便给每个人扔了一个使命,好像生怕人类一生太过闲适了。这个来自童年的使命被萨维科斯称为早期回忆中的“执念”(preoccupation),它是反复在人们心头萦绕的主题,是人们要花费毕生精力去修补的缺口。 我原本怀疑是否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执念,即是否无论其父母做得怎样好,都会给孩子留下一个缺口以及完成缺口的终身使命。然而,每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一个个人的旅程,用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话来说,母亲最多只能做到足够好(good-enough),恰到好处的挫折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一个人基于挫折的成长亦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成长的使命,似乎就可以叫安身立命。 本书的翻译是一种辛劳,也是一种收获,它让译者获得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的生涯之路也更为明晰。在此十分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引进美国心理学会这套丛书,感谢郭本禹教授主持丛书翻译工作,使我与马明伟有幸结识了《生涯咨询》这本书。感谢郭本禹教授对本书翻译工作的悉心指导,并化解了许多理论翻译上的难题;也感谢华东师范大学胡淑珍博士对译稿的校对工作以及澳门大学生涯谘商方向胡娟博士对翻译的建议。本书的翻译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鉴于水平有限,若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能够予以指正。 衷心期望每个人能把自己的故事写下去。 郑世彦 2013年夏
《生涯咨询》读后感(四)
除了课本,你记得第一本认真读过的书是什么?
小学三年级,爸爸第一次带我去小镇上唯一一家新华书店,说让自己去挑一本书,他买单,说完便丢下我自顾自去看书去了。
那是一个两层的书店,安安静静的人们,整整齐齐的书,淡淡的墨香弥漫。按常理我应该在儿童区挑选一本少女读物,可纠结半天的我却在犄角旮旯里拿了一本里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因为我一直纳闷大人们说好好学习的目的是“上大学”。大学究竟长啥样?抱着这个疑问,我决定看看这本书。
但不得不说,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小孩,这本书真是太晦涩。而且这本书的内容跟大学完全是两码事。可是,因为是第一次属于自己的书,我还是迫不及待在扉页写上自己的名字,认真地读起来....
《生涯咨询》(马克.萨维科斯著)是我最喜欢的生涯咨询类专业书籍,书中有一个练习:你有记忆的认真读过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关于个人生涯咨询,马克更看重对早期生命经历的挖掘。他认为,那些很早就来到我们生命的人或物,比如父母,初恋,第一任班主任....当然,还有我们认真读过的第一本书。会给我们带来类似执念的影响,这些事物会渗透进我们的生命,并最终让我们成长为现在的自己。
读一本书就像是认识一个人,第一次自主阅读的体验有点像你第一次和遥远时空的某个陌生人相遇,聊聊天,当然,你说得少,对方说得多。而你第一次喜欢的书,正经读过的书,就是你在阅读世界交到的第一个朋友,你会形成对某些问题,比如阅读、世界观、价值观等等的印象。
这本《我的大学》一读就是好多年,迄今为止,已数不清读了多少遍,封皮都碎掉了。虽然完全没有能够激励我好好学习,但却为我打开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我的大学》描写了高尔基十六岁以后流浪的生活,他住在“大杂院”,卖苦力,和流浪汉、妓女、诗人、地下革命者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在一起,比起所谓象牙塔的大学,这才是真正的大学。在复杂、丰富、激烈而残酷的世界里,他开始思考世界与人性的复杂性,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热烈地投入一切,却又与周遭的一切保持距离。在这种氛围里,人们追求面包、性、酒精,没有明天就不需要思考。命运不断跟他开玩笑,扔给他深不见底的贫困和孤独,但却又保护着他的悲悯、诗意和良知。
夜晚降临,大杂院里快饿死了的,得了肺痨的,刚被折磨完的妓女,给富婆做姘头的大学生...聚在院子里,弹琴唱歌,快乐得没心没肺;伏尔加河上,冰天雪地里,纤夫们像打仗一样,从拖轮上搬下沉重的货物,热情高涨地,仿佛这是一场盛大的表演....他厌恶虚伪的,装腔作势的所谓教导....他不想读书,却压抑不住自己阅读的愿望——因为对那个时代太困惑....
后来看得书多了,早都忘记了这本书,直到遇到这个问题。我第一次思考这本书对我的意义,才发现我对于流浪和看世界这么强烈的愿望,对于阅读的信仰,对世界保持热情且克制地态度,以及对劳动者发自内心的尊重,都深受这本书的影响。这本书像是一个密码本,我也因此明白了无数情境中那些困顿迷茫和孤独。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之后,那些故事便印刻着你生命的轮廓。而回过头去寻找那本书,找到那个故事,也许会找到你人生困惑的线索。
那么,你的第一本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