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读后感(篇一)
第一章用了整整40页,闲聊出版业咋了,读者作者咋了,是科幻玄幻又,我忍了。最后一章也是整整40页,说写作市场,代理人,作家理财,写作奖项等等,美国那边的事,不用管了。 中间剩余90页。 一章谈构建幻想世界,包括创意,世界规则,历史,语言和环境。漫谈式举例式的文风,干货需要你瞪大眼睛用力找。 一章谈故事构架,如何选主角,值得一看。其次说小说结构要收尾呼应,要根据故事选择合适的结构(环境结构,悬念结构,人物结构,事件结构),亦可一看。 还有一章说写作技巧,实际上只谈了如何展示,和语言使用。展示是结合具体作品说的,可以一看。语言的建议就算了。 整体三星。有干货,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可看的部分。但整个读下来仿佛是采访闲聊,漫谈式的讲课,不是干货式的指导书。对读者获取所需不友好。 水够多,随便翻过一遍,随便说几句。
《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读后感(篇二)
写幻想题材小说,首先考验作者的是构建世界观的能力,比如划分势力范围,制定游戏规则,设置人物性格,思想,语言,着装等等。处处都要提现出作者独特的匠心,拼的是知识储备和奇崛的想象力,你得把假的当成真事,自己相信所构建的世界“真实存在”,别人才会相信。
其次是故事结构,如何通过悬念,把故事讲的一波三折,拼的是脑洞。写这类题材需要天赋和专业知识,一般人吃不了这碗饭。
对于科幻与奇幻的区别,作者进行了普及:如果你的小说设定和我们世界有相同物质规律的地方,那么它是科幻,如果不是,便是奇幻。换句话说,可能发生而没有发生的科幻,不可能发生的是奇幻。
书页下方的注释信息量非常大,基本上可以涵盖相关领域的大部分知识点,对于读者起到便捷有效的解读作用,足见编者认真细致的态度。
200页,小32开,小巧精致,便于携带阅读。向有志于创作幻想类小说的年轻作者推荐者本书,如果你知道,本书作者就是凭借书中的写作经验,最终成为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双奖作家的。(欢迎关注微信号老K微书评)
《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读后感(篇三)
最近我开始意识到写小说实质上是一种toB的业务—首先你要让发行方/平台为你买单,然后才有机会去展现给读者。基于这点认识,我写作时的思考重心也从“如何取悦读者”移向了“如何取悦编辑”,会多多去关注编辑、成名作者、业内人士对于写作的作品的看法,了解什么样的平台偏好和需要什么样的作品、这个小圈子里的人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有商业价值的),以及成功的作者是如何写作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本书就是一份完美的参考资料。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是一位连续拿下雨果奖和星云奖的知名科幻作者,他的观点应该能够很大程度上去影响和代表科幻创作界的审美。同时也有理由相信他的写作工作方法可以有一些参考价值—至少他本人是用这样的方式写出了成功的小说的。
这本书可以帮你快速了解这位处在科幻圈核心的作者,针对幻想类小说创作和出版方面的一些私人经验和实用技巧。书很薄,但全是干货。通俗易懂,并且讲解节奏很快,没有太多老生常谈的东西。全篇阅读时间大约2小时左右。
它可以帮助你:
1、判断你给自己的小说如何分类最合适。
如何定义作品是不是科幻,同时也零零散散地涉及到了幻想类、硬科幻、软科幻读者的基本期待,可以参考。
2、获得一个参考书目清单。
在了解科幻领域方面,本书给到了一个具体的书单,里面有综述,也有具体作品的推荐。根据书单有针对性地阅读,应该可以提高了解这个类型的效率。
3、了解大牛认为幻想类作品哪些方面最重要?
这是一本很薄的书,而作者要在这么短的篇幅内去讲清楚幻想小说写作,必然就会挑选出他认为最重要的几个点来讲。所以,我们注意去观察作者讲到了哪些点,就知道哪些点是大牛在写作时会最花心思去考虑的了。
4、了解大牛构思和创作幻想类作品的习惯和流程是怎样?
创作习惯肯定是适合自己最好,但大牛的创作习惯可以参考、对比。这本书的章节顺序是按照作者本人的创作顺序来规划的。按照作者所章节的顺序,参考作者做每一个步骤时的习惯,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是怎样写出成功科幻作品的。
5、了解少数实用的写作技巧。
尤其是在:“主角/主人公/主视点角色的区别和分配”、“小说的应该在何时开头何时结尾”、“如何展现和处理幻想小说中庞大的设定和技术信息量”这三个方面有较为精彩的论述。
6、了解科幻圈的生态
本书的最后一章主要着力于讲解如何出版和如何混圈。
由于作者不是中国人,本书没有任何的关于应该投稿去哪家中国杂志或者在中国如何出版的讲解,但它的价值是让我看到了科幻其实是一个国际圈子。当作者身处美国在讲美国作者的发行的时候,他仍然讲到了日本媒体,仍然专程提到了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里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员,这提示我们可能科幻是一个国际交流频繁的小圈子、科幻作者可能眼光要放得更加国际化一些。
在这个前提下,这一章当中作者所提到的混圈的技巧就会比较实用了。特别如果想走上职业作家的道路,在科幻这个领域该加哪些协会、参加哪些活动,在本章中也都重点介绍了一番—毕竟评奖也是小圈子的人的自嗨,那首先混进小圈子肯定是会比混不进去要多一些机会至少是多一些曝光率的。
这章提到的另外一些内容是作者自己认为对保持创作有帮助的操作,即写作过程当中的一些交流,也差不多是来自亲身体验,也可以作为参考。
总体是本值得入手的书,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看,还可以温故而知新。
最后说说这本书不能做什么。
这本书不是一本系统的写作教材。它不介绍文学理论学说,也不会给你一套写作逻辑或者面面俱到地详述写作的每一步如何完成。它没有严谨的论证,主要是个人的观点和经验。
《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读后感(篇四)
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接连获得雨果奖,带起了国内对科幻小说的巨大热情。科幻小说发源于西方世界,最早是由鲁迅、梁启超等人在20世纪初介绍引入中国。但之后,中国的科幻小说文化几经波折,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得以继续萌芽生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科幻小说文化虽然还远远落后于欧美,但也已经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时候,急需能够指导科幻小说创作的教程,《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正适合指导科幻小说创作。
《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的作者是奥森·斯科特·卡德,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他的《安德的游戏》包揽了1986年的雨果奖和星云奖,第二年,他的《死者代言人》再一次将这两项大奖收入囊中。这使得奥森成为美国科幻史上的第一位连续两年包揽这两项大奖的作家。除了科幻小说,奥森还写过广播剧和动画脚本,在几家大学和几家作家研讨会上教授写作课程。可见,奥森是全方位研究过小说创作的,他的写作指导书,值得一读。
本书中关于写作的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关于创意、构架世界、架构故事、写作技巧、作家日常生活。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想法创意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你很可能会失望抓狂。“真正的新鲜想法是很少的,而且一般来说只是旧瓶装新酒罢了。真正新鲜的是你思考的方法,是你这个人。”翻翻前人的作品,同样的创意可能已经被用泛滥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这个点子被前人用过,而将其抛弃。我们只要努力把自己相信和喜欢的故事写出来。
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创意呢?一是要多读书。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思想的碰撞会产生创意的火花。二是要学会收集创意。“创意会从任何地方冒出来,但你得随时把身边发生的事当做可能的小说素材。”我们要学会在身边做一张“创意渔网”。我们要留心身边的一切,收集可以用于写作的素材,遇到事情多问几个问题,挖掘事物隐藏的原因和动机的可能性。当我们进行创作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可能性串起来,帮助故事变得更加丰富真实。
作者认为,如果灵感创意一出现,便急着动笔写作,一般不会写出好小说。让一个创意实现的最好方法,就是写个草稿,或者大纲,看一下能完成一个怎么样的故事。有的天才作者,可能凭借灵感便可以完成一部作品,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天赋。作者自己的办法是先准备一份大纲,再开始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创意纷至沓来,这时候,再在大纲基础上不断修改。最后的成品往往与最初的小说提纲相差甚远,但往往也会精彩得多。
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有些人有了创意,却迟迟不愿动笔。他们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太差,笔法太稚嫩,生怕自己的文笔糟蹋了自己的创意。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许多科幻作者的早期作品更多的是暴露了他们的缺陷,而非优点,但他们最后学会了如何写作更精炼、有时甚至是更有深度的小说。”作者是这么告诉我们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克服胆怯心理,最初的阶段是新手作家都要经历的,坚持写下去,不断提高,将来一定会越写越好。
不仅仅是科幻和奇幻小说,只要不是发生于现实世界,都需要构建故事发生的世界背景。这个世界遵循着怎样的规则,这个世界的历史是如何发展的,这个世界使用着哪些语言,这个世界有着哪些奇伟的景观……国内近年来大火的仙侠小说、玄幻小说同样如此。
因为不是发生于现实世界,所以这个世界内什么是合理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读者是毫无概念的,所以需要作者为这个世界制定规则。有了规则,读者才能知晓什么样的情况是危险紧急的,才能更好的融入故事当中,跟随主角一起冒险,体验主角的情绪变化,提高读者的代入感。规则不是对可能性的限制,而是带给这个规则下的世界自由。不同规则有着不同的可能性,这就是幻想类小说的迷人之处。
这个世界是如何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这个世界中的人物以前经历过什么才成为现在的他们?这些也是作者在构建世界时应该考虑到的。不用太详细,也不一定要将这些在故事中写出来,但考虑到这些,能使故事中的世界更加可信,使故事中的人物更加立体,使故事更加丰富。
仅仅有世界的设定是不够的,小说归根结底还是故事的讲述。奥森认为,故事的情节是一张因果网,从故事开始的很久之前一直覆盖到故事结尾的很久之后。作家要选择故事的开始点和结束点,以此来决定故事的结构。小说的开头要有张力,提出问题,吸引读者读下去,而小说的结尾要解决问题。
故事包括四个要素:环境、悬念、人物、事件。四要素可以统称为MICE法则。选择作者最关心的那一项,作为主导,这决定了小说的结构。
作者认为,故事的主角应该是一个有强烈愿望让情况改变的恶人,并且这个人有权利和自由去尝试做改变。这样的人,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如果是一场战争,选择一个前线士兵或者一个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平民,都要好过始终待在指挥所的指挥官。
主视点角色不一定是主角。大多数的小说,我们是跟随主角,这时候主视点角色就是主角,但也有一些小说不是这样的。福尔摩斯系列小说里,主视点角色是华生,但主角却是福尔摩斯,这种写法有助于制造悬念,结尾再解开悬念,带给读者酣畅淋漓的快感。但主视点角色也要注意选择的规则,他应该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应当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在场。
如何将必要的信息依次展示给读者?作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让信息一点点从情节中流出。这样才能让读者慢慢融入故事中。国内的小说现在一般都用严格的第三人称,这样我们就要小心地给出信息,不能破坏氛围。我们只能知道主视角人物所知道的、所看到的、所思考的,我们只能用书中角色熟悉的事物来做比喻或类比,这样才显得真实。
不同的故事需要不同的写作手法,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风格的语言。人物对话时所用的语言风格,应该和叙述时用的语言风格相称。角色所说的话,应该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人物背景。
写作是孤独的。我们可以找写作班,找同伴。但写作最终还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哪个老师也没法教。作者认为,上写作班是可以的,但别指望上课能教会你怎么写作。
理财。作家的收入往往是不稳定的。今天有钱,并不能保证天天都这么有钱。写作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有的人可能名利双收,大多数人可能一直处在低谷,颗粒无收。所以,当写作无法养活自己的时候,不要丢开自己的工作,当写作能够养活自己的时候,也要学会理财,或者找到信赖的人帮自己理财。
生活有规律。做自由职业的作家,生活是没有强制性规律的。人一旦习惯懒散的生活,很容易就颓废了,灵感更将远离。“只有当你敲着键盘,整理思路的时候,灵感才会向你显现”。
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写作需要长期伏案或者面对电脑,所以身体很容易变得肥胖。作者建议要多多运动。运动不仅让身体更健康,也会让人脑力活跃,文思泉涌。
警惕依赖物。写作很耗费脑力。当灵感枯竭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借助酒精、烟草、咖啡因,甚至更有劲的东西。而一旦形成依赖,脑子就会被这些东西所控制,脑子都不是自己的了,怎么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呢?
有耐心,不要找捷径,不要攀比嫉妒。不断思考,持续修炼,不断完善,坚持不懈。“嫉妒是毒药,别人的成功不会抢走你的饭碗”。
除此之外,本书还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国际化的科幻圈子。作者虽是美国人,却对其他国家的出版也颇为了解。相信中国的科幻小说发展下去,将来一定也会更好地融入国际化的科幻圈。
《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并没有面面俱到地讲述写作,但涉及到的几点都比较关键,全书也是满满的干货。对于有志于创作幻想类小说的作家,强烈建议阅读。
《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读后感(篇五)
很奇怪,对于这样一本几乎纯干货的写作指导书籍,豆瓣读书里面居然没有人认真写篇长一点的评论。 除了最后一章关于商业写作的内容,跟美国本土关系更大以外,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提供了满满的干货给初入写作之门的人。强烈建议有志写科幻的作者买一本,多看几遍。平装书,只有29块的定价。翻译也很专业务实,注解齐全,中文读起来十分酣畅。书读多了就会发现,很多装帧精美、定价昂贵的书,有时候还未必有平装书的内容更有价值。 可能作者的名字并非耳熟能详,但是由他作品改编的电影《安德的游戏》,我还是瞥见过的。他得过雨果奖(《三体》作者刘慈欣也得过的那个奖)和星云奖。《死者代言人》和《圣人》也是他的代表作。而且他的成就并不限于科幻和其它小说,还有戏剧,动画,专栏文章等等。 作者一开始就坦陈自己写作是为了赚外快。(如果这个理想放到中国国情中,恐怕要一败涂地了。)但是他也在序言里说:“别以为出版这类小说更容易捞一票,如果你这么想,劝你趁早放弃!”这让我想到了斯蒂芬·金。这位腰缠万贯的作家富豪也在《写作这回事》里说,写作不是为了钱。可能都是这个意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只有对写作真正热爱,才有可能熬到最后,名利双收。只不过,这并不是上了保险的。 作者在序言里说,他最希望教的是悬疑小说、浪漫小说或传统文学作品中不会出现的东西——未知世界的构建、全新的社会体系、魔法的规则,以及对未来的严格推论。 他花费了整整一章来仔细界定科幻/奇幻小说,最后得出结论:“一句话,科幻和奇幻小说写的是发生在从未存在过或未知的世界中的故事。”尽管在定义和规则上有着各种条条框框,但“你了解了其他人曾经做过的事之后,就可以在里面大展拳脚而几乎不受限制。” 而且,虽然科幻和奇幻是同一个文学大家族里的成员,但是作为写作者还是很有必要区分清楚的。为此,卡德的定义是:“可能发生而没有发生的是科幻;不可能发生的是奇幻。” 但是,对于什么都可能发生的奇幻小说,谁还会关心发生了什么呢?如果主角可以“动动念头就能脱困,那谁会担心他?谁会在意他?”因此在科幻世界,你要设定游戏规则,而在奇幻世界,也有必要设定“魔法的法则”。 不过,不要让这些规则和定义过于束缚自己。“你必须知道边界;在靠近边界时你得小心处理;但你绝不是它们的奴隶。” 写科幻首先要多读书 我想,这个道理也可以推及其它任何类型小说。 这本书里列出了详细的英美科幻及奇幻小说阅读清单,其中偶有一些我们听说过的如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和《霍比特人》,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小说,简·奥斯汀的《爱玛》等等,但大多数是陌生的。另外,作者反复提到奥克塔维亚·E·巴特勒的《野种》(Wild Seed),毫不掩饰对于它的欣赏,让人很想一睹为快。 为什么要列这些清单呢?卡德的答案是:多读同一领域的已有佳作,你才能“开始了解你准备投身的科幻/奇幻小说的广度与深度。” 此外他还推荐了“更有效率”的阅读方法:读科幻史、科幻文选及相关刊物。 但是多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打击你的写作自信心。 “不过有一点我得提醒你,如果你想看完每一本书,以确保你的点子没有人用过,那你会抓狂的。而且,即使你成功地完全原创了一部小说并出版了,某些热心读者还是会帮你指出,同样的创意在一篇不太引人注目的小说中已经被人用过了,……” “记住,你去读那些作品是为了了解如何写作科幻的,而不是让自己成为妄想狂,以为自己永远写不出那么好的小说。” 不要依赖写作套路 真的有所谓“写作套路”。特别是如今一些写言情、玄幻、穿越类热门网文的人中,据说的确流传着一些写作套路和捷径。 至于创意,不管在哪个行业,貌似很难有什么东西是你独创而别人完全没有想到的。写作领域也是如此,包括科幻小说领域。 那么,到底是该采用套路,还是苦求创新呢? 卡德在这方面的观点是不偏不倚的。 “你为科幻领域带来的新鲜空气不会是你的新创意。真正的新鲜想法是很少的,而且一般来说只是旧瓶装新酒罢了。真正新鲜的是你思考的方法,是你这个人。只要别用沉重的公式化写法和那些老生常谈,你的想法会如实反映在你的作品中,读过这些作品,你应当认识到:幻想小说和别的文学类别不同,不要让任何写作公式束缚住你的手脚。的确有一些套路没错,但大部分的作品要么并不遵循这些套路,要么就是在任何文化中,一个冒险故事都是就该按这个套路来讲的。” “神秘故事的作者们没有‘公式’,他们只是把自己相信和喜爱的故事讲出来而已。其中有些原型主题会不可避免地一次次地出现,但他们并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当你有意识地利用公式写作时,你的小说便会失去让大部分读者——除了那些最幼稚的人还在热血沸腾外。” 构建好整个世界 如果作者亲自告诉你,他那本得奖并改编成电影的《安德的游戏》是怎么构思出来的,是不是相当有用呢? 当卡德16岁,看完基本科幻也想自己写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军事题材,然后想到了在外层空间训练士兵。但直到7年后,他才真的开始动笔。年轻的时候,他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一个简单的“设定”,还不懂如何在它周围构建一整个世界。 而现在,他开始问自己一些问题:士兵们被训练来对付谁?受训者又是谁?他决定让士兵们受训驾驶战舰对抗外星人。因为对军人生活没有切身体验,他创造性地将主角设想成了孩子——几个以为自己在玩游戏的孩子们。 就这样,他构建出了一个小说世界:人类在对抗外星侵略者,而几个孩子是人类舰队的最高长官。男一号是个年轻的男孩,因为在训练室里表现出色而成为舰队最高指挥官。 他还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他从自己涂鸦的地图里得到灵感,构筑了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里面有具体的社会体系和游戏规则。 通过这些,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两件事: 1.“如果灵光一现时便急着动笔,那你不会写出篇好小说。” 2.“创意会从任何地方冒出来,但你得随时把身边发生的事当作可能的小说素材。” 建立游戏规则,扩大知识面 构建虚拟世界之后,还需要建立游戏规则。 对于星际旅行时,怎样跨越光速的障碍,作者给出了多种方法:多维空间、世代飞船、冷冻技术、Ramdrive(一种飞船引擎)、时间压缩、安塞波(通讯装置)、超光速。而关于时间旅行和魔法规则,他也给出了具体的写法。另外,他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构建小说的背景和历史,使故事更为丰富可信;尽量不要生造语言;尽可能了解身边熟悉的环境,再去构建复杂而完美的虚拟世界等。这些都是科幻/奇幻小说写作者值得反复琢磨或借鉴的。 如此多的金点子,绝非一朝一夕获得,而是需要累积的。文科生出身的卡德在写作科幻前,已经做了大量的阅读和准备工作。为了更好的写作,一个作家必须勤于学习。 “我坚信,好的作家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要写出完美的故事,就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当然,没有人能掌握所有知识,但我们至少应当去努力。不可缺少任何学科的知识。 ” “幻想小说其实是提供了一面透镜,让你比一般的角度更好地观察世界。一句话:你不可能无所不知。 ” 在关于故事架构的一章,作者提出了MICE法则,即所有的故事都包含四个要素:环境、悬念、人物、事件(Milieu、Idea、Character、Event)。这四个要素的主次轻重决定了小说的结构。 “写作技巧”这一章,卡德写得很短。他为自己辩护说,写得短不代表不重要,因为基本概念并不复杂,但需要实践,而且很有难度。他主要以《野种》这部奇幻小说为例,具体分析了如何将必要信息“展示”给读者,即跟着主角的视角描绘世界全貌,取得足够的信息。这一点跟很多同类书籍所强调的“多展示,少叙述”是差不多的道理。 虽然最后一章对我们国内写作者来说,的确有用的不多,因为我们不管是文学奖项、写作学习班和工作室、书籍代理人,还是作家的平均稿酬等等方面,都和文化产业繁荣的美国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个无奈的现实,但也没必要过于悲观失望。随着经济的增长,国力的增强,将来未必没有中国文化输出的盛景。而我们能做的,无非是不要轻易放弃罢了。正如卡德说的那样: “你想要的是什么呢?是写东西还是成为作家?如果你想成为作家——你想象中的那样名利双收的作家——那你得等很久。但是如果你想成为真正的作家——讲故事让别人读——那么你会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不管你的故事有没有人关注。 ” 写作的时代已经彻底改变。现在,写作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想的记录,一种积极追求的姿态……而未必是成名成家。因此,作为普通写作者中的一员,调整好心态,才能更加执着坚定地写下去,充分享受写作的乐趣。
《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读后感(篇六)
* 第一章,诸多条框
* 出版业的分门别类*中国很少有
* 短小精悍,适合科幻。奇幻往往大部头。
* 作者和读者团体
* 不承认自己是科幻作家的冯古尔特
* *我们需要放宽对作品本身的要求,用其他的、外在的条框来稍稍限制,或者嘲讽。
* 科幻作家的作品
* 我说一本书是科幻,它就是科幻。打上科幻的标签就行。当然,我得是个科幻作家
* 追上脚步:阅读文选、作品集和科幻杂志。
* 新鲜的想法很少,关键的还是你思考的方法。
* 描绘陌生的世界
* 幻想小说包括所有在已知的世界之外发生的故事
* 未来的故事。
* 架空历史,基于真实历史,但有所不同
* 其他世界
* 史前
* 违背自然规律,比如时间旅行,隐身
* 小说的魅力就在于把读者带入不熟悉的地方,既害怕,又诱人。
* 科幻和奇幻的界定
* 可能发生的是科幻,不可能的是奇幻。区别特征在于是否符合世界的物质规律
* 需要在开头就给出是科幻还是奇幻的信号,就是说明这个世界的设定。
* 即便是奇幻世界,也要小心地设定自然规律
* 时光旅行和超光速飞船即便不符合我们目前所认知的规律,但这是飞船和太空舱!
* 开头是科幻,但结尾是众神。这是有可能的。反过来的话,也成立,但一定要给出解释。
* 第二章,构架世界
* 创意
* 小技巧
* 画一张地图,或者虚构,或者想象,让它变得立体、丰富它。当遇到错误的时候,去解释它,去弥补它,想象它,从而发现最不同的创意。
* 去浏览电视新闻,去想象它,填补细节,去让新闻变得更加恐怖、恶劣,去超越现实。
* 头脑风暴的训练,问问题,当场回答,做一做五分钟的小练习。
* 限制魔法的能力,魔法需要什么代价?
* 瓜熟蒂落
* 一个好的故事,需要脑袋里几百个成熟的创意
* 先写一个草稿,让一个创意变得成熟。这个草稿不会立刻成为你的大纲,你需要不断地改变、调式,来让草稿面目全非。
* 网罗创意
* 这是为什么
* 思考第一原因和终极原因对人物的影响
* 一件事情总是有很多理由,你需要的就是不断丰富人物的思维、引导他们的无意识,来让动机复杂而真实
* 这是怎么发生的
* 结果是什么
* 你需要完善一件大事情所带来的所有后果,危险的,惊人的,让人大吃一惊的
* 为你的世界制定游戏规则
* 制定世界的自然规律
* 星际旅行的游戏规则
* 没有人类的世界,进行得很困难,因为你必须反人类思维写作
* 星际航行的问题:光速,它是廉价安全的,还是危险的?
* 你需要向读者解释,哪些是真正的危险和恐怖,什么时候主角紧张,什么时候他泰然自若?
* 多维空间、跳跃;
* 世代飞船,既然如此,为何定居?
* 冷冻技术,冷冻技术的延展性可能会让主角不死,对一种技术,你需要对它的后果思考周备
* Ramdrive,吸收暗物质能量
* 时间压缩,已经通俗,既然如此,可以不用多花笔墨
* 安塞波,即时通讯,星际航行是一往无回的,但同样存在关联、通讯的可能!
* 超光速,哈哈哈哈,星际迷航胡说八道!
* 确立了游戏规则,就能产生各种不同的记忆和关联
* 时间旅行
* 随意改变历史,不受任何历史事件的影响
* 时间旅行能毁了未来世界
* 历史有惯性,不会产生影响
* 不能改变,不然所在的时空不复存在
* 只是旅游参观
* 进入某人的脑海,观察他的历史
* 回到过去的自己心中
* 全息电影
* 回到过去的只是傀儡一具,可以通过它感受过去世界。
* 魔法的规则
* 使用魔法意味着失去血肉,主角是完完整整的人,有专门的一道强力法术适合他。
* 魔法师主动或者被迫割下血肉,因此出现了一个专门的职业,切割他人的肉体,他们庖丁解牛的技术让人惊叹。
* 可以牺牲别人的肉体,因此可以圈养一群人,然后偷偷获取力量
* 只能牺牲自愿牺牲之人的肉体。雇佣魔法师意味着牺牲自己的肉体
* 随机失去肢体,施法带来了某种误解的灾难
* 掉落肢体的是魔法师最爱的人
* 总结规律
* 首先制定一个大的规则,魔法和血肉有关
* 接着思考,谁的血肉,魔法师的还是别人的,别人和魔法师有没有关系
* 再者,怎么献祭血肉,是莫名其妙的消失,还是萎缩,还是砍掉手臂
* 最后,思考这些元素结合起来,会有什么比较严重的后果。
* 创造历史
* 进化
* 生物的交流方式,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能力,环境需要还是种族优势
* 历史
* 在狂热、疯狂的人之前,他们一定得是一个独立的人,虽然疯狂的高潮并不可少
* 人物小传
* 需要给人物一份简历,介绍他的成长、信仰、周围人际关系等状况。
* 语言
* 创造语言需要天分,很多时候没有必要
* 如果很像、就是地球上的东西,没有必要造语言,除非它的制作方法、材料完全不同。
* 语言需要无法被准确翻译,体现笔下文明的文化和智力差异
* 要立刻解释一遍,有时候陌生语言也可以被省略
* 创造的语言一定能被拼读
* 创造的最好是母语的子集
* 环境
* 软科幻早于硬科幻,虽然这也说明不了什么。
* 情节
* 科学家战胜官僚
* 科学家通过科学方法探查奇怪事件
* 事故发生,科学家让人们活了下来
* 你需要去了解硬科幻、每本书的尖端科技
* 在创作钱了解身边熟悉的环境,发现自己以前忽略的事物的最好方法就是幻想小说。
* 第三章,故事架构
* 谁是主角
* 主人公是那个观众希望他获得成功的人,但主角是推动故事进展的人,他可能是个混蛋,我们不希望他达到目的。(就像《米德尔马契》里面的小姐)主视角并不一定在一开始就放在主角身上。
* 可以在反面主角之外,加上一个正面的、次要角色。
* 谁受到了伤害,苦大仇深的主角能获得读者同情
* 谁有行动的权力和自由,有能力改变世界,也能做出出人意料的行动。冒险故事不会发生在指挥官身上,而是在前线士兵、侦查员身上。
* 不能让没有空闲的人,比如将军、总裁做主人公。【给完整的叙事开一个口子】
* 主人公,即便是反派,要尽可能的神秘、让人有敬畏感,像是一切的操纵者,虽然不会获胜。
* 主视点角色
* 主视点角色是我们最接近地观察的角色,我们看到他所看的,知道他所想的
* 大部分时候,主视点角色就是主角
* 但侦探小说里,侦探的副手会充当叙事者,鉴于侦探早就知道了答案,或许侦探也会充当叙事者,当他让我们看到惨案相关的人们的生活时。即便主视点角色不是主角,也要把他当成是重要的角色,给出他的结局。
* 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他得在场,需要积极参与而不是碰巧看见事件,他也得为故事的结局尽一份力。
* 当主视点人物缺席的时候,读者会关注他缺席的空白。
*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故事的情节是无比长的因果链
* 首尾呼应
* 开头要制造张力、有读下去的需求,结尾要解决矛盾,满足需求,开头能创造被满足的需求,结尾能满足开头的需求。
* MICE法则
* 环境
* 如《格列夫游记》
* 冒险者来到陌生的世界,带读者见识有趣的事物。然后脱胎换骨回到家乡。
* 悬念
* 悬念故事就是描写发现信息的过程,提出一个问题,然后以回答这个问题为结尾。
* 比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石碑?这个星球为什么没有了人类?
* 人物
* 人物小说刻画的不是主角的性格、怎样的人,而是主角社会角色的转变过程。
* 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经历过很多冒险但社会角色不变,就叫事件故事。
* 故事开始于人物不满于现在的身份,结束于习惯转变后的身份。
* 我们需要方向感,在开头放入太多人物小传没有必要,主角没必要决心去做出改变,无意识的行为和机遇也能让作者在之后督促主角去反思自己的身份。
* 主角身边的人也会发生改变
* 事件
* 世界发生了危机,比如怪兽,《贝奥武夫》,战争,不详之物的降临,《沙丘》,黄金时代已经瓦解,世界动荡不休。
* 开始,在新秩序要建立的时候,秩序力量被消灭的时候,和新秩序有关的角色卷入斗争的时候。
* 世界混乱可以更微妙,仅仅局限在主人公的周围小天地,主角也可以平凡
* 《魔戒》,介绍世界背景的序言根本没有必要,旅途见闻会告诉你一切。《伊利亚特》是以阿克琉斯的怒火为凯式的。先从小场景写起,再慢慢扩展到整个世界。
* 决定类型
* 在哪里花的时间最多,最喜欢故事的哪个点,悬念故事里,应该让主角而不是读者去寻找事件的真相,
* 需要花时间检查废弃的稿子里,看看你到底隐藏了哪些信息,情节会怎么发展?
* 没有信息就没有张力,你需要保持的悬念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不是靠忽然了解正在发生什么,而是靠忽然发现让读者紧张的这个故事的关键。
* 当角色都知道答案,读者在询问问题时,这个故事的情节结构是有问题的。
* 第四章,写作技巧
* 展示部分
* 至少要让读者和角色了解的一样多,但不要在开头就把新世界的一切都交代干净
* 让读者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就行,通过对话来解释比较生硬,要给出暗示,最好是那些习以为常的、但读者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一个句子里面兼具不同的视点
* 命名,给出主视点角色的名字。不要急于改变、增添角色的名字,不要就用代词。先让我们对于一个角色的认知凝聚起来。不要一下子给出两个角色的名字,让人分不清谁是主角
* 暂缓,可以让一些名词暂缓,搁置。
* 暗示,作者希望读者能找出新词里面的信息
* 字面意思,在开头避免使用暗喻,以免让人把新名词当作比喻。不要用不符合小说环境的比喻。
* 语言
* 措辞,严肃正式的语言需要谨慎使用和锻炼,莎士比亚是最好的老师
* 不要用委婉的语言代替粗话,也可以通过正式语和粗话来鉴定外星生物的习俗。
* 第五章 在商业写作中讨生活